一种动刀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264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刀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刀架。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指人类对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加工与运用关系十分密切,在六千多年前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能够制造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开始用陨铁制造兵器,中国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各自的变化规律是一门学科,在设计机床和刀具、制订机器零件的切削工艺及其定额﹑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机床以及控制切削过程时﹐都要利用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使机器零件的加工达到经济、优质和高效率的目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金属剪切机,很多都不能达到精确剪切的效果,想要达到精密的剪切效果,动刀架尤为重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动刀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刀架,能达到很好的剪切效果,精密的完成剪切工作,整个设备结构紧凑,原理简单,值得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刀架,它包括动刀架上压板,所述动刀架上压板下端设置有动刀架上夹紧块,动刀架上夹紧块下端设置有动刀架下夹紧块,所述动刀架上压板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一铰杆连接在动刀架下夹紧块上,所述动刀架上夹紧块通过第二铰杆连接着第一铰杆。

进一步地,所述动刀架上夹紧块下端连接有恢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与第一铰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安全销,所述第一铰杆与第二铰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安全销,所述第一铰杆与动刀架下夹 紧块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安全销。

进一步地,所述动刀架上夹紧块与动刀架下夹紧块之间设置有剪切刀刃,所述剪切刀刃包括上刀刃与下刀刃。

进一步地,所述动刀架下夹紧块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连接着第一铰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动刀架上压板能很好的对金属加工件提供压力,能很好的将金属加工件安放在装置上,通过上下设置的夹紧块能很好的夹持住金属加工件,通过支撑架等结构使得动刀架上压板与两个夹紧块能很好的联动起来,达到精密的剪切效果,整个设备结构紧凑,设计原理简单,动刀架能很好的完成精密剪切工作,提高了金属加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剪切刀刃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动刀架上压板,2-动刀架上夹紧块,3-动刀架下夹紧块,4-支撑架,5-第一铰杆,6-第二铰杆,7-恢复弹簧,8-第一安全销,9-第二安全销,10-第三安全销,11-剪切刀刃,12-上刀刃,13-下刀刃,14-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动刀架,它包括动刀架上压板1,所述动刀架上压板1下端设置有动刀架上夹紧块2,动刀架上夹紧块2下端设置有动刀架下夹紧块3,所述动刀架上压板1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通过第一铰杆5连接在动刀架下夹紧块3上,所述动刀架上夹紧块2通过第二铰杆6连接着第一铰杆5。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动刀架上夹紧块2下端连接有恢复弹簧7, 能通过恢复弹簧7将动刀架上夹紧块2在工作完毕后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减少了人工重置的麻烦。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支撑架4与第一铰杆5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安全销8,所述第一铰杆5与第二铰杆6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安全销9,所述第一铰杆5与动刀架下夹紧块3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安全销10,通过各个安全销的设置,能很好地保护设备的安全,防止工作中出现铰杆断开的情况,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动刀架上夹紧块2与动刀架下夹紧块3之间设置有剪切刀刃11,所述剪切刀刃11包括上刀刃12与下刀刃13,上下设置的刀刃,能从两个方向很好的完成剪切效果,使得切口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动刀架下夹紧块3上设置有滑动块14,所述滑动块14连接着第一铰杆5,滑动块14能很好地减轻第一铰杆5与动刀架下夹紧块3之间的压力,避免第一铰杆5受力过大而折断,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动刀架上压板能很好的对金属加工件提供压力,能很好的将金属加工件安放在装置上,通过上下设置的夹紧块能很好的夹持住金属加工件,通过支撑架等结构使得动刀架上压板与两个夹紧块能很好的联动起来,达到精密的剪切效果,整个设备结构紧凑,设计原理简单,动刀架能很好的完成精密剪切工作,提高了金属加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