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047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其用于在使多个热交换器用翅片堆叠起来的状态下,将供用于进行换热的热交换用介质流通的扁平管插入热交换器用翅片的缺口部,其中,该热交换器用翅片是自宽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形成有多个缺口部而成的。



背景技术:

冷却器等的热交换器的芯部具有用于使热交换用介质流通的管和用于实质上增加管的表面积的热交换器用翅片(以下简称为翅片)。通过将分别制造的管和翅片组装为一体来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的芯部。作为这样的热交换器的制造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结构。

专利文献1公开的热交换器的芯部制造装置如下:多个管以隔着所需间隔并平行的方式排列,通过在管和管之间配设翅片,并将管和翅片彼此固定来制造热交换器的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37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具有排列扁平管的工序和向扁平管之间供给翅片的工序,在提高组装效率方面存在限度。

而且,为了向薄壁构造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安装扁平管t,在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长边方向上的多处位置隔着所需间隔地形成有缺口部12。在向上述这些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有时采取下述措施:如图14所示,使用压缩板126,沿堆叠方向对热交换器用翅片10进行压缩,从而使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的位置在堆叠方向上对齐。

然而,若是像图14所示的那样,仅是利用压缩板126以对热交换器用翅片10进行点按压的方式来对热交换器用翅片10进行压缩的话,被压缩板126直接压缩的部分的作用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压缩力和未被压缩板126直接压缩的部分的作用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压缩力不同。因此,在将扁平管t插入缺口部12之后,有时发生下述不良情况:一部分热交换器用翅片10像图15中的箭头z所示的那样向面外方向发生变形。这样的话,就存在下述这样的问题:由扁平管t和产生了图15所示那样的面外方向的变形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构成的组装体成为不良品。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其能够高效且成品率良好地组装热交换器芯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刻研究,结果,想到了下面所示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结构。

即,本发明是一种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具有:翅片层叠体配置部,其用于配置翅片层叠体,该翅片层叠体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即,沿着板厚方向层叠多个热交换器用翅片,该热交换器用翅片是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自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切出的缺口部而成的,以将多个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所述缺口部相连通的方式,在层叠方向上将长条状的引导体插入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缺口部中的至少1个缺口部,由此构成所述翅片层叠体;扁平管配设部,其相对于未插入有所述引导体的所述缺口部,以间歇配置的方式配设扁平管,并且将扁平管配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缺口部的开口部侧;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其为了将所述扁平管插入所述缺口部,而使所述扁平管和所述缺口部相对地接近;固定压板,在将所述扁平管插入所述缺口部时,该固定压板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端缘抵接;热交换器用翅片压缩部,该热交换器用翅片压缩部具有:压缩板,其相对于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堆叠方向两端的位置的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在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堆叠方向正交的面上,遍布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与宽度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正交的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地抵接;及压缩部件,其用于利用该压缩板对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在堆叠方向上进行压缩;引导体除去部,其能够将所述引导体自所述翅片层叠体除去;以及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其使将配设于所述扁平管配设部的所述扁平管插入所述缺口部而形成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中的、未插入所述扁平管的所述缺口部的位置与配设于所述扁平管配设部的所述扁平管的位置对准地配设,并且该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通过替换所述翅片层叠体配置部来使用。

另外,也可以是,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具有以下特征,该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具有:翅片层叠体配置部,其用于配置翅片层叠体,该翅片层叠体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即,沿着板厚方向层叠多个热交换器用翅片,该热交换器用翅片是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自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切出的缺口部而成的,以将多个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所述缺口部相连通的方式,在层叠方向上将长条状的引导体插入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缺口部中的至少1个缺口部,由此构成所述翅片层叠体;扁平管配设部,其相对于未插入有所述引导体的所述缺口部,以间歇配置的方式配设扁平管,并且将扁平管配设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缺口部的开口部侧;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其为了将所述扁平管插入所述缺口部,而使所述扁平管和所述缺口部相对地接近;固定压板,在将所述扁平管插入所述缺口部时,该固定压板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端缘抵接;热交换器用翅片压缩部,该热交换器用翅片压缩部具有:压缩板,其相对于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堆叠方向两端的位置的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在与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堆叠方向正交的面上,遍布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与宽度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正交的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地抵接;及压缩部件,其用于利用该压缩板对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在堆叠方向上进行压缩;引导体除去部,其能够将所述引导体自所述翅片层叠体除去;以及第2扁平管配设部,其针对配置于所述翅片层叠体配置部并通过所述扁平管配设部、所述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所述抵接板、所述引导体除去部而向所述翅片层叠体的所述缺口部间歇插入所述扁平管而成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以与未插入有所述扁平管的所述缺口部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的方式配设新的扁平管,并且该第2扁平管配设部通过替换所述扁平管配设部来使用。

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向缺口部插入扁平管时热交换器用翅片向面外方向变形,且能够不使热交换器用翅片发生破损地将扁平管用翅片插入缺口部。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压缩板形成为形成为模仿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与所述压缩板抵接的抵接面的轮廓线的形状,所述压缩板的靠所述热交换器用翅片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端缘自所述缺口部的开口部位置伸出。

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压缩板形成在与缺口部相当的位置与缺口部相通的引导槽。即,在向缺口部插入扁平管时,能利用引导槽向缺口部引导扁平管,因此,能够防止在插入扁平管时缺口部的破损等。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向缺口部插入扁平管时热交换器用翅片向面外方向变形,且能够不使热交换器用翅片发生破损地将扁平管用翅片插入缺口部。由此,能够成品率良好地进行具有多个缺口部的热交换器用翅片和插入缺口部的扁平管之间的组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热交换器用翅片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热交换器用翅片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3是表示使热交换器用翅片沿着引导体在板厚方向上堆叠起来之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翅片层叠体配置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使压缩部的压缩板按压热交换器用翅片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7是图6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扁平管配设部的说明图。

图9是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1次向热交换器用翅片的缺口部插入扁平管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2次向热交换器用翅片的缺口部插入扁平管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将扁平管保持部和第2扁平管保持部进行对比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使压缩板按压热交换器用翅片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将扁平管插入缺口部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概略制造工序。图1是表示热交换器用翅片整体的俯视图,图2是热交换器用翅片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是通过对铝等金属制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作为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原材料的金属制的薄板以被卷绕成线圈状的状态进行提供。利用给料器将金属制的薄板陆续送出之后,利用输送装置将该薄板间歇地输送至冲压装置。利用设于冲压装置内的模具装置(均未图示)对金属制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将该薄板加工成规定形状,之后,按照产品宽度来对金属制的薄板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具有产品宽度的金属带状体。对具有产品宽度的金属带状体在其长边方向(送出的方向)上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长度尺寸进行分割,形成热交换器用翅片10,之后,利用后述的堆叠装置将热交换器用翅片10层叠起来进行保持。

如图1和图2所示,热交换器用翅片10形成有供用于供给换热用的制冷剂的扁平管t插入的缺口部12。缺口部12沿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长边方向隔着所需间隔地形成在该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多处位置。在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与缺口部12之间形成有板状部14,在该板状部14形成有百叶窗部15。而且,在百叶窗部15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侧形成有翻折部(日文:切り起し部)16,该翻折部16是通过将板状部14的一部分切开再将该部分翻折起来所形成的。根据图1和图2也可知,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中,针对一个百叶窗部15形成有两个翻折部16。

缺口部12仅是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宽度方向一侧形成的。因而,板状部14被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连结部18在长边方向上连结起来。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中,一个百叶窗部15所对应的翻折部16中的一侧的翻折部16形成在板状部14的顶端部侧(靠缺口部12的开口部12a的那一侧),另一侧的翻折部16形成在连结部18的位置。另外,在图1中,为了使图简略化,表示了用于进入缺口部12的扁平管t仅配设于两处的形态,但是扁平管t向所有的缺口部12插入。

如图3所示,像这样形成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以沿引导体g在板厚方向上堆叠规定数量的状态层叠起来。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4~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的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具有主体部110、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扁平管配设部130、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固定压板150、动作控制部160和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10形成为框体形状。固定压板150、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扁平管配设部130和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按照该描述顺序从上侧依次配设在主体部110中。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和扁平管配设部130均形成为托盘形状,它们均以能够进行更换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110。

本实施方式的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用于配设翅片层叠体,该翅片层叠体是以如下方式得到的:将多个热交换器用翅片10在板厚方向上堆叠起来,在该状态下,将引导体g插入在形成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中的两个缺口部,从而利用引导体g将多个热交换器用翅片10在板厚方向上层叠(堆叠)起来,由此得到了翅片层叠体。就上述这样的翅片层叠体而言,能够利用申请人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15―053428)中公开的装置结构进行供给,因此,省略在此处的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俯视形状形成为长方形的框体形状,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通过自主体部110的正面侧向主体部110的内部放入或从主体部110的内部取出,从而能够拆卸地形成于主体部110。在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外框中的、与引导体g正交的框体120a形成有供引导体g插入的引导体插入部122。在该引导体插入部122上也能够预先配设用于限制引导体g的移动的引导体限制部122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中配设有压缩部124,该压缩部124用于沿着板厚方向对沿着引导体g在板厚方向上堆叠起来的状态下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进行压缩。该压缩部124具有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板状部14抵接的压缩板126,该压缩部124以能够沿着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引导体g平行的框体120b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并利用螺钉等固定件128,能够拆卸地形成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框体120b。在框体120b的上表面,沿着框体120b的长度方向刻设有固定件用凹部129。另外,也能够采用利用流体缸等进行按压的结构来代替固定件128。也能够省略与压缩部124相关的结构。

通过采用像上述这样地具有引导体插入部122和压缩部124的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结构,能够将贯穿有引导体g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以缺口部12的位置在堆叠方向上对位的状态设置于主体部110。由此有以下优点:能够大幅度降低在之后进行的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缺口部12的破损的风险。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部124具有压缩板126,该压缩板126形成为模仿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与堆叠方向正交的面即抵接面轮廓线形状(在此是指主视轮廓线形状)的形状。压缩板126遍布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主视宽度方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与宽度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正交的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地与热交换器用翅片10抵接。通过采用上述这样的压缩板126,在利用压缩部124对热交换器用翅片10在堆叠方向上进行压缩时,能够对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与压缩方向正交的面作用均匀的压缩力(按压力)。由此有以下优点:能够避免在接下来进行的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热交换器用翅片10向面外方向变形。

而且,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板126形成为:压缩板126的下侧端部126a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的开口部12a的位置(板状部14的下侧端部的位置)相比向下方(外方)伸出来一些。而且,压缩板126形成为其板厚足够大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板厚。通过像上述这样地使压缩板126的下侧端部126a与开口部12a相比伸出来一些,能够使扁平管t在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先于接触开口部12a地接触压缩板126。由此有以下优点: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插入扁平管t时开口部12a的破损、热交换器用翅片10向面外方向变形。

在主体部110的内部空间中,在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下方配设有扁平管配设部130,如图8所示,该扁平管配设部130与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20同样地俯视形状形成为长方形的框体形状,该扁平管配设部130配设有应插入缺口部12的扁平管t。扁平管配设部130也和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20同样地,通过自主体部110的正面侧向主体部110的内部放入或自主体部110的内部取出,从而能够拆卸地形成于主体部110。

在扁平管配设部130以下述方式配设有扁平管t:相对于以贯穿有引导体g的状态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中的、除了贯穿有引导体g的缺口部12之外的其他缺口部12,以成为间歇配置的方式配设扁平管t。扁平管t通过插入在扁平管插入部132的方式安装于扁平管配设部130。

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扁平管t的间歇配置。

将位于插入有引导体g的缺口部12的相邻两侧的缺口部12作为成为基准的缺口部12,将位于这些成为基准的缺口部12的相邻位置的缺口部12的位置作为空白位置(未配设有扁平管t),在位于作为空白位置的缺口部的相邻位置的缺口部12配设扁平管t。像这样地针对多个缺口部12重复插入扁平管t及未插入扁平管t的动作,将扁平管t配设于扁平管配设部130。

通过采用这样的扁平管配设部130的结构,从而能够针对与引导体g一起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多个缺口部12间歇地(每隔1个缺口部12地)插入扁平管t。采用这样的扁平管t的插入方式,能够防止由于缺口翻边部的变形阻力、作用于缺口部12的摩擦力等的外力导致的缺口部12的变形,并且与现有例子相比能够使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缺口部12的破损、变形,从而提高成品率。

在主体部110的内部空间中的扁平管配设部130的下方配设有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作为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的驱动源可适当地使用输出轴上连结有滚珠丝杠等的伺服电机。通过驱动作为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的伺服电机从而能够使载置有扁平管配设部130的载置部142相对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接近或远离。

另外,由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驱动的载置部142的升降行程量(驱动行程量)优选设定为至少大于缺口部12的深度尺寸。更详细地,由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驱动的载置部142的升降行程量至少设定为,成为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缺口部12的下端部位置及配设于扁平管配设部130的扁平管t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和缺口部12的深度尺寸的合计值以上。利用具有这样的驱动行程量的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和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引导体限制部122a,能够构成在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将贯穿缺口部12的引导体g自缺口部12除去的引导体除去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与扁平管t向缺口部12的插入量(插入深度位置)相对应地改变扁平管配设部130向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接近速度(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速度)。具体而言,将自缺口部12的开口部12a侧的、相对于缺口部12的整体深度为三分之二的深度位置的范围内的扁平管t的插入速度设为第1插入速度,将从相对于缺口部12的整体深度为三分之二的深度位置至缺口部12的最深部的范围内的扁平管t的插入速度设为比第1插入速度慢的第2插入速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插入速度设为,随着扁平管t向缺口部12插入的深度自相对于缺口部12的整体深度为三分之二的深度位置增加至内底部为止而逐渐降低。

像这样,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与扁平管t向缺口部12插入的插入深度相对应地使扁平管t向缺口部12插入的速度(即,由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驱动的载置部142的上升速度)不同,从而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抑制由于插入扁平管t时作用于缺口部12的摩擦力导致的缺口部12的变形,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成品率。

这样的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的动作是通过动作控制部160进行控制的,该动作控制部160对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的动作进行控制。作为动作控制部160能够由以下部分构成:存储部162,其存储有记载有各动作的控制指令的动作控制程序;以及cpu164,其基于动作控制程序来控制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的各结构的动作。这样的动作控制部160也能够形成为与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的动作控制部(未图示)成为一体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150至少下表面是平坦面,并形成为能够与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端缘即连结部18的外侧端缘抵接。这样的固定压板150以下表面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配设于主体部110。

而且,如图9所示,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的外形形状为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相同的形状,通过替换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而安装于主体部110来进行使用。在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中,在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引导体g和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一体化物的多个缺口部12中间歇地插入有扁平管t而成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以定位的状态配设。

更详细地,在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中形成为,未插入扁平管t的缺口部12的平面位置能够与配设于扁平管配设部130的扁平管t的平面位置对位地配设。具体而言,在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的与扁平管t的配设方向正交的框体170a上,扁平管间歇插入层叠体排列部172以与缺口部12的位置相对应的状态配设。在这里,作为扁平管间歇插入层叠体排列部172,在框体170a上形成有俯视形状为凹状的凹部孔。

像这样,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以设置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翅片层叠体的缺口部12的平面位置在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长度方向上错开一个缺口部12的状态配设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通过采用这样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在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工序中能够使用与扁平管配设部130相同形状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能够通过削减零件数量而对制造成本的降低作出贡献。

接下来,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插入扁平管t的方法。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动作主体为操作者。

首先,如图5所示,在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引导体插入部122中设置包括引导体g和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翅片层叠体。接下来,将压缩部124安装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框体120b,并沿着引导体g的长度方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层叠(堆叠)方向)对翅片层叠体中的多个热交换器用翅片10进行压缩,维持引导体g的长度方向上的缺口部12的位置对齐的状态。将像这样设置有翅片层叠体的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自主体部110的正面安装于主体部110的内部。

接下来,如图8所示,将向扁平管插入部132插入有扁平管t的扁平管配设部130如图4所示地自主体部110的正面安装于主体部110的内部位置,且是安装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下方位置(开口部12a开口侧的位置)。当像这样地将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和扁平管配设部130安装于主体部110之后,操作配设于主体部110的开关180时,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进行动作。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设置于扁平管配设部130的扁平管t自缺口部12的开口部12a侧(下侧)进入并将热交换器用翅片10向上侧抬起,使连结部18抵接于固定压板150,从而使扁平管t插入缺口部12。

这时,由于利用引导体限制部122a来限制引导体g和热交换器用翅片10一起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插入扁平管t的动作自翅片层叠体将热交换器用翅片10和引导体g分离(除去引导体g)。只要形成为引导体g的厚度尺寸比缺口部12的内部宽度尺寸稍窄,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引导体g自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分离。

如上所述,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的伸长速度(扁平管t向缺口部12插入的速度)利用第1插入速度和比第1插入速度慢且插入速度逐渐降低(最终插入速度变为0)的第2插入速度这两种插入速度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引导体g除了通过引导体限制部122a限制引导体g的移动来进行分离之外,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作为引导体除去部的引导体卸载机来使引导体g自热交换器用翅片10分离。只要形成为引导体g的厚度尺寸比缺口部12的内部宽度尺寸稍窄,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引导体g自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分离。

当像以上这样向贯穿有引导体g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规定的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进行扁平管t相对于缺口部12的第1次的插入处理)时,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缩短,使扁平管配设部130自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分离,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和扁平管配设部130回到原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成为扁平管t间歇地呈梳齿状地插入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多个缺口部12的状态。

接下来,将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和扁平管配设部130分别自主体部110拉出。

接着,将扁平管t以间歇配置的方式插入热交换器用翅片10中的多个缺口部12而成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自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取出,如图9所示,将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转移至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设置于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以将设置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时的缺口部12的平面位置错开一个缺口部12的状态设置。将这样的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在主体部110的容纳有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部分处代替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安装于主体部110。

接下来,在与形成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时使用的图8所示的扁平管配设部130相同的条件下准备配设有扁平管t的扁平管配设部130。然后在与之前使用的扁平管配设部130相同的位置上设置第2次的扁平管配设部130。

通过像这样将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和扁平管配设部130设置于主体部110,能够使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中的未插入扁平管t的缺口部12和设置于扁平管配设部130的扁平管t的平面位置一致。

接着,当操作开关180时,能够与第1次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动作同样地如图12所示将扁平管t插入作为插入对象的缺口部12。通过像这样将扁平管t分两次地插入形成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多个缺口部12,能够减小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的以摩擦力为代表的外力。由此,能够实现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防止缺口部12的破损。

另外,如图12所示,在第2次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由于其他缺口部12中已插有扁平管t,因此,即使不使用压缩部124,也不存在热交换器用翅片10向面外方向发生变形的可能。另外,虽未图示,但在第2次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也能够与第1次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同样地使用压缩部124。

像这样能够得到在形成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所有的缺口部12中插入有扁平管t而成的热交换器的芯部的即将完成体(日文:直前体)。若将热交换器的芯部的即将完成体自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取出后,将未图示的头部安装于热交换器的芯部的即将完成体,则能够得到热交换器的芯部。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方式进行了说明:将成为第2次的扁平管t的插入对象的缺口部12相对于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的缺口部12定位时,采用了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的结构。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方式进行说明:在向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的缺口部12插入第2次的扁平管t时,也将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并一直维持该状态,使用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向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的缺口部12插入第2次的扁平管t。图13是将扁平管配设部和第2扁平管配设部进行对比的俯视图。

如图13所示,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形成为与扁平管配设部130相同的外形形状。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中的扁平管插入部192形成于,与除了使用扁平管配设部130在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安装有扁平管t的位置之外的其他缺口部12相对应的平面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的结构,从而能够省略像第1实施方式那样使用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转移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插入扁平管t的方法中,因为在得到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为止的工序和得到热交换器的芯部的即将完成体之后的工序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因此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在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多个缺口部12插入第1次的扁平管t而形成了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之后,将扁平管配设部130自主体部110拉出。接着,替换掉扁平管配设部130,将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设置于主体部110。当之后操作开关180时,扁平管插入用驱动部140与第1次的扁平管t的插入作业时同样地动作,能够将扁平管t插入于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中的未插入有扁平管t的缺口部12。

像这样在进行向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的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插入第2次的扁平管t)的工序时,采用以下任一方法。即,适当选择以下任一方法即可:在主体部110内,在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ts侧将未插入有扁平管t的缺口部12的平面位置各错开一个间距(第1方法);或者,对于配设于扁平管配设部130的扁平管t的平面配设位置,在第1次插入时和第2次插入时使作为扁平管t的插入对象的缺口部12分别错开一个间距(第2方法)。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在不脱离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施加许多改变。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向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使扁平管配设部130和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和扁平管间歇插入翅片层叠体配设部170接近,但是不限定于该方式。能够适当采用任意一方向另一方接近的方式或者两者彼此接近的方式。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方式:在主体部110的内部空间中,在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下侧位置配设有扁平管配设部130及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成为这样的方式的原因在于,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开口部12a下侧开口。在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缺口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开口部12a横向开口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将固定压板150和扁平管配设部130及第2扁平管配设部190配设于翅片层叠体配置部120的侧方的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下述方式:压缩部124的压缩板126的板厚尺寸形成得足够大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板厚尺寸,但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是在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情况下,在扁平管t与压缩板126接触时,不会使压缩板126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即可,而且,如果用刚性(机械强度)高于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刚性的材料来形成压缩板126,则压缩板126的板厚尺寸并不受特殊限定。

另外,对于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插入速度分为两种,但是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速度的分割数量不限定于两种。另外,使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速度自第1插入速度改变为第2插入速度的位置也不限定于缺口部12的深度方向的三分之二的位置。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速度也可以分成三种以上,也可以在自开始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到插入结束的期间里连续地使插入速度降低。另外,在阶段性地变更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的速度时,也能够适当变更作为插入速度的变更位置的扁平管t相对于缺口部12的插入深度位置。

另外,说明了将固定压板150的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的方式,但也可以在固定压板150的下表面刻设有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连结部18侧能够进入的凹部(未图示)。通过刻设有这样的凹部,能够防止向缺口部12插入扁平管t时热交换器用翅片10的压弯,能够提高产品成品率。

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以上说明的结构适当组合而成的向热交换器用翅片插入扁平管的装置100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