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381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薄壁腔体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航天滤波器腔体是一种薄壁件,材料牌号2A12H112,现加工的工件腔体厚度1mm,长宽比超过6,原有的加工工艺方案是粗加工(粗铣)→热处理去应力→精加工(精铣),此方案加工的零件不能满足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设计要求,薄壁件自身强度低,难以抵抗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装夹力以及加工完成卸下装夹后产生的反向作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抗弯强度高、加工方便的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腔体粗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铣削毛坯表面:将符合加工尺寸的铝材毛坯固定在铣床上,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4500r/min,进给量1200~1500mm/min,铝材的宽度方向左右各往外留6~8mm余量,其余面单边留0.5~1mm,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毛坯表面进行铣削,铝材的宽度方向形成加强筋;

S1-2、铣削四周外形轮廓: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3000~3200r/min,进给量550~600mm/min,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四周外形轮廓进行铣削,并保留加强筋;

S1-3、铣削工件内腔: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4500r/min,进给量1200~1500mm/min,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铣削得到带有内腔的工件;

S2、腔体热处理:将步骤S1加工得到的工件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去应力退火;

S3、腔体精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铣削工件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4500r/min,进给量550~600mm/min,铣去工件表面余量,同时保留加强筋;

S3-2、铣削工件内腔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4500r/min,进给量550~600mm/min,铣去工件内腔表面余量,保证工件内腔深度尺寸公差为±0.02mm,平面度为0.05mm;

S4、装配整体热处理:将精加工后的腔体和盖板装配后,整体放入热处理炉中,进行去应力退火;

S5、线切割去除装配整体外形余量:将装配整体放在线切割工作台上,采用快走丝方式加工,控制电流为1.8~2.2A,电压为90~110V,脉冲宽度为6~10μs,脉冲间隔与脉冲宽度比为4~5:1,对装配整体外形进行线切割切除余量。

步骤S2中,腔体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腔体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180~200℃,保温5~6h,随炉冷却。

步骤S4中,装配整体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将装配整体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180~200℃,保温4~5h,随炉冷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经过生产实践证明该方案有效且稳定,通过理论强度分析得出保留加强筋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抗弯强度增大了约10倍,保证内腔深度尺寸公差±0.02mm,平面度0.05mm。

2、采用切削力较小的线切割方式去除腔体和盖板的整体外形余量,提高了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抵抗变形能力,加工后满足设计结构和工艺要求。

3、本发明通过常规工艺的有效组合,实现了大长宽比的薄壁腔体加工,而且工艺操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一种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腔体粗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铣削毛坯表面:将符合加工尺寸的铝材毛坯固定在铣床上,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r/min,进给量1200mm/min,铝材的宽度方向左右各往外留6mm余量,其余面单边留0.5mm,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毛坯表面进行铣削,铝材的宽度方向形成加强筋;

S1-2、铣削四周外形轮廓: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3200r/min,进给量600mm/min,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四周外形轮廓进行铣削,并保留加强筋;

S1-3、铣削工件内腔: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500r/min,进给量1500mm/min,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铣削得到带有内腔的工件;

S2、腔体热处理:将步骤S1加工得到的工件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180℃,保温6h,随炉冷却,进行去应力退火;

S3、腔体精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铣削工件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500r/min,进给量550mm/min,铣去工件表面余量,同时保留加强筋;

S3-2、铣削工件内腔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r/min,进给量550mm/min,铣去工件内腔表面余量,保证工件内腔深度尺寸公差为±0.02mm,平面度为0.05mm;

S4、装配整体热处理:将精加工后的腔体和盖板装配后,整体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200℃,保温4h,随炉冷却,进行去应力退火;

S5、线切割去除装配整体外形余量:将装配整体放在线切割工作台上,采用快走丝方式加工,控制电流为1.8A,电压为110V,脉冲宽度为6μs,脉冲间隔与脉冲宽度比为5:1,对装配整体外形进行线切割切除余量。

【实施例2】:

一种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腔体粗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铣削毛坯表面:将符合加工尺寸的铝材毛坯固定在铣床上,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300r/min,进给量1350mm/min,铝材的宽度方向左右各往外留7mm余量,其余面单边留0.8mm,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毛坯表面进行铣削,铝材的宽度方向形成加强筋;

S1-2、铣削四周外形轮廓: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3100r/min,进给量580mm/min,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四周外形轮廓进行铣削,并保留加强筋;

S1-3、铣削工件内腔: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250r/min,进给量1350mm/min,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铣削得到带有内腔的工件;

S2、腔体热处理:将步骤S1加工得到的工件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190℃,保温5.5h,随炉冷却,进行去应力退火;

S3、腔体精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铣削工件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250r/min,进给量575mm/min,铣去工件表面余量,同时保留加强筋;

S3-2、铣削工件内腔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300r/min,进给量580mm/min,铣去工件内腔表面余量,保证工件内腔深度尺寸公差为±0.02mm,平面度为0.05mm;

S4、装配整体热处理:将精加工后的腔体和盖板装配后,整体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190℃,保温4.5h,随炉冷却,进行去应力退火;

S5、线切割去除装配整体外形余量:将装配整体放在线切割工作台上,采用快走丝方式加工,控制电流为2A,电压为100V,脉冲宽度为8μs,脉冲间隔与脉冲宽度比为4.5:1,对装配整体外形进行线切割切除余量。

【实施例3】:

一种大长宽比薄壁滤波器腔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腔体粗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铣削毛坯表面:将符合加工尺寸的铝材毛坯固定在铣床上,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500r/min,进给量1500mm/min,铝材的宽度方向左右各往外留8mm余量,其余面单边留1mm,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毛坯表面进行铣削,铝材的宽度方向形成加强筋;

S1-2、铣削四周外形轮廓: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3000r/min,进给量550mm/min,按照图纸尺寸对铝材四周外形轮廓进行铣削,并保留加强筋;

S1-3、铣削工件内腔:采用直径为Φ12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r/min,进给量1200mm/min,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铣削得到带有内腔的工件;

S2、腔体热处理:将步骤S1加工得到的工件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200℃,保温5h,随炉冷却,进行去应力退火;

S3、腔体精加工: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铣削工件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r/min,进给量600mm/min,铣去工件表面余量,同时保留加强筋;

S3-2、铣削工件内腔表面余量:采用直径为Φ6mm的四齿铣刀,控制主轴转速为4000r/min,进给量600mm/min,铣去工件内腔表面余量,保证工件内腔深度尺寸公差为±0.02mm,平面度为0.05mm;

S4、装配整体热处理:将精加工后的腔体和盖板装配后,整体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加热至180℃,保温5h,随炉冷却,进行去应力退火;

S5、线切割去除装配整体外形余量:将装配整体放在线切割工作台上,采用快走丝方式加工,控制电流为2.2A,电压为90V,脉冲宽度为10μs,脉冲间隔与脉冲宽度比为4:1,对装配整体外形进行线切割切除余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