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砼模板边模尖角挤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907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预制砼模板边模尖角挤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预制砼模板边模尖角挤压成型技术,是一种为满足预制砼模板边模尖角要求的冷弯挤压成型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预制砼模板的边模制作都是使用厚钢板水平与垂直焊接形成尖角。首先,传统技术在浇筑混凝土时浆液易渗出,并形成多余薄片或尖角状突出预制砼构件的表面。焊接部位的变形及焊接应力释放引起的整体变形存在隐患,生产出边模的平面度和水平度都难以保证。同时,厚钢板焊接形成的边模笨重,不仅耗费大量材料和人工,对机械依赖也过大,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此外,传统技术通用性不强,复杂形状难以通过焊接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巧妙的成型工艺,形成具有良好质量尖角的预制砼模板边模尖角挤压成型工艺。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在需要挤压成尖角的两边接合部人为的形成内外侧均向外凸的的结构形式,外凸的结构形式形成挤压时的多余量;

2)通过成型辊轮挤压,将外凸结构形式形成的多余量在塑性变形状态下,挤压成尖角。

所述外凸的结构形式以向外凸的圆弧加以体现。

本发明的优点是:1)解决了传统冷弯成型工艺不能成型尖角的技术难题,使特殊成型的冷弯型钢尖角边模替代了厚钢板焊接成型的边模。

2)冷弯型钢尖角边模具有冷弯型钢的一切优越性,在同等使用强度下重量只有厚钢板焊接边模的1/3左右,生产效率是焊接边模的一百倍以上。

3)人工可以轻易搬动冷弯型钢边模,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不必使用缓慢笨重的起重机械,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2,3,4是本发明的技术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材料从平直状态弯曲90°,弯角处的材料变化是不一样的。

分为三种情况:1)中性不变层,即在弯曲过程中它的材料状态不发生变化。

2)从内角(凹面处)到中性不变层,在弯曲过程中不断压缩,越接近圆心部分压缩越严重,此部分为压缩层。

3)从中心不变层到外角(凸面处),在弯曲过程中是不断延伸的,越偏离圆心部分延伸越严重,此部分为延伸层;

当内角为0,如附图2,外角的圆弧半径R理论上是材料厚度,R不可为0。且同样为延伸层,中性不变层、压缩层要使R为0,如附图2左下角黑色填充部分,即所缺的需填充材料,只要填充这一部分,即R=0;

附图3是人为压制一种形状,见右下角部分,此部分圆大于半圆,即为人为多余材料,此部分多余材料即为尖角成型所缺的需填充材料;

附图4是在附图3基础上通过几道次成型辊轮挤压,将人为多余材料在塑性变形状态下,巧妙借助挤压流动填充到附图2所标出R的外缘部分,并挤压成尖角。

本发明运用冷弯型钢成型技术生产出成型的边模,则完全克服厚钢板在焊接边模中的技术瓶颈。但传统技术并没有解决成型直角处外缘为尖锐角的问题,本发明则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目前,成型冷弯型钢边模仅占传统厚钢板焊接边模重量的1/3,单位时间内冷弯型钢成型机生产边模的生产重量是传统型生产量的一百倍至几百倍,且能满足任意尺寸,任意形状截面的边模都能通过调整冷弯型钢成型组合模具得以完成,具有不可比拟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1)首先,通过将边模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按照正常的冷弯型钢成型方案设计成型道次和模具,便可进行多次循环使用,节能、环保且经济效益提高;

2)其次,在需要尖角成型的垂直面处,通过利用钢材自身的塑性,在前面成型道次预留充足材料量。再借助挤压让多余材料在塑性层内塑性流动,进而填充到原圆弧处的部分,以便逐步挤压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尖角,达到让结构整体性更好的效果。

3)最终利用模具在挤压后续的成型道次中释放出因塑性变形而挤压产生的应力,保证了边模的平面度,直线度,扭曲度均符合各项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