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14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压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片机。



背景技术:

压片机主要应用在制药企业中,用以将颗粒状或粉末状物料压制成圆形、异形或带有文字、符号或图形的片剂,是适合批量生产的关键设备。物料在压片机中加工成片剂通常是经过物料填充、预压、主压和出片等工序,而物料成型主要受预压和主压两道工序控制,物料成型所需的压力根据物料成份、应用场所以及形状大小的差异,多数在3吨到5吨之间,不易成型的物料成型所需的压力达在5吨到8吨之间,少数甚至达到10吨。

物料成型压力主要是由压轮装置控制,压轮装置分为上压轮装置和下压轮装置,由于上下压轮装置的压轮之间压力较大,且上下冲垂直运动距离较远,在预压以及主压时造成压片机整机产生较强的震动。现有技术中压片机通常是由四根位于下箱体四个边角位置的立柱支撑,压片机连续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难以消减,会对压片机造成较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片机,用于减轻压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压片机,包括有支架装置和压片机下箱体,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立柱、托梁和弹性装置,其中,立柱的上端通过托梁与弹性装置的下端连接,弹性装置的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底座、第一弹簧、随动底座和定位块,其中,第一固定底座与托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底座接触,第一弹簧的上端与随动底座接触;随动底座与压片机下箱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底座包括有一凸台,定位块固定于凸台的上端,定位块用于限定随动底座相对于第一固定底座的位置。

优选地,随动底座由呈板状的固定板和管状的活动管组成,活动管根据内径不同分为上活动管和下活动管;定位块呈圆柱状,定位块的外径大于下活动管内径且小于上活动管内径,且第一固定底座的凸台的高度大于下活动管的高度。

优选地,第一固定底座上固定有指示标尺,随动底座上固定有指示标尺,两个指示标尺用于确定随动底座相对于第一固定底座的距离。

优选地,调节压力装置的下端与托梁连接,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连接,所述调节压力装置用于调节其对压片机下箱体的支撑力。

优选地,调节压力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底座、第二弹簧、调节块和调节螺钉,其中,第二固定底座与压片机下箱体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上端与第二固定底座接触,下端与调节块接触;调节螺钉穿过托梁上的螺纹孔,且调节螺钉的上端与调节块接触。

优选地,托梁的下方设置有肋板。

优选地,立柱的横截面呈工字型。

优选地,压片机的压轮装置位于弹性装置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压片机还包括拉梁和底座,其中:拉梁与立柱固定连接,且拉梁垂直于托梁;底座呈板状,立柱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本申请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压片机支架装置的立柱的上端与托梁固定连接,弹性装置的下端与托梁连接,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连接,通过立柱、托梁和弹性装置的配合连接,不仅起到支撑整个压片机重量的目的,同时减少压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另外,通过弹性装置和调节压力装置的配合,能够精确控制弹性装置中的第一固定底座和随动底座之间的距离,且在吊装压片机时,不至于使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脱离,进而保证整个压片机的稳定性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片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片机中支架装置与下箱体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片机中支架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片机中弹性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片机中调节压力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片机中支架装置底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片机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立柱,20—托梁,30—弹性装置,40—压片机下箱体,50—调节压力装置,60—拉梁,70—底座,301—第一固定底座,302—第一弹簧,303—随动底座,304—定位块,305—定位螺钉,306—指示标尺,501—第二固定底座,502—第二弹簧,503—调节块,504—调节螺钉,505—锁紧螺母,100—压片机主体,101—下箱体立柱,102—下箱体立柱拉板,103—下装饰板挂钩,104—门板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压片机工作的核心部分是以压片机下箱体为基础,在其下侧分布的主电机、减速机、下压轮升降装置等,以及在其上侧分布的冲盘、压轮装置、上箱体等。压轮装置分为上压轮装置和下压轮装置,预压工序以及主压工序均需要与之对应的压轮装置,由于上下压轮装置的压轮之间压力较大,且上下冲垂直运动距离较远,在预压以及主压时造成压片机整机产生较强的震动。为减轻压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片机,该压片机上的支架装置主要包括立柱10,托梁20和弹性装置30,如图1至图3所示。

立柱10的横截面可以为管形,圆柱形,口形,或者是工字形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立柱是采用两个槽钢背向焊接,且立柱的数量为四个,用槽钢焊接的方式可以减轻整机重量,增加整个支架的刚度,同时用槽钢背向焊接而非对口焊接可以避免产生腔式结构进而产生噪声。立柱的上端与托梁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等。

托梁20可以具体为横向的杆状,将立柱的支撑力传递至弹性装置。当立柱支撑在托梁的两端,且弹性装置位于托梁的中间位置附件时,为了增加托梁的强度,还可以在托梁下方安装肋板。

弹性装置30的下端与托梁连接,弹性装置的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40连接,见图1以及图2托梁的中间位置的两个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可以具体为金属弹簧,橡胶弹簧,也可以为流体弹簧,如液体弹簧和气体弹簧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装置具体为金属弹簧和和液压阻尼器两个部分组成,上述金属弹簧与液压阻尼器配合不仅起到支撑整个压片机重量的作用,同时减少压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片机,压片机支架装置的立柱的上端与托梁固定连接,弹性装置的下端与托梁连接,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连接,通过立柱、托梁和弹性装置的配合连接,不仅起到支撑整个压片机重量的目的,同时减少压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弹性装置30的下端与托梁连接,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40连接,根据其连接方式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弹性装置的结构也可能有所不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装置的下端与托梁固定连接,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固定连接,此时上述弹性装置可以具体为金属弹簧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将金属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压片机下箱体和托梁固定连接,保证了整个压片机结构的稳定性。

弹性装置30还可以具体为包括第一固定底座301、第一弹簧302、随动底座303和定位块304,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第一固定底座的主体形状可以呈板状,第一固定底座与托梁通过螺栓或者铆钉固定连接,当第一固定底座与托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垂直于第一固定底座的方向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相应地在托梁上也设置有螺栓安装孔,利用螺栓通过上述螺栓安装孔进而将第一固定底座与托梁连接。

第一弹簧的上端与随动底座接触,下端与第一固定底座接触。随动底座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通过螺栓或者铆钉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底座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凸台可以具体呈圆柱状,定位块通过定位螺钉305固定于第一固定底座的凸台的上端,见图5弹性装置的剖面图,相应地,在定位块以及第一固定底座的凸台部分有与上述定位螺钉配合的螺纹孔。定位块用于限定随动底座相对于第一固定底座的位置,此时,随动底座的下端外形以及尺寸与上述定位块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定位块呈圆柱状,随动底座的上端呈板状,下端有若干个相对于定位块的中心位置呈中心对称分布L型的挂钩,挂钩的下端位于定位块的下端,这样随动底座向上运动时挂钩到定位块,进而所述定位块起到限定随动底座位置的目的。

定位块用于限定随动底座相对于第一固定底座的位置时,当然,定位块以及随动底座还可以具体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形状,随动底座由呈板状的固定板和管状的活动管组成,图中未标注,活动管根据内径不同分为上活动管和下活动管,即图5所示的剖面图中管壁厚度呈台阶状变化,台阶上段称为上活动管,台阶下段称为下活动管。定位块以及第一固定底座的凸台位于随动底座的活动管的内部,第一弹簧套在随动底座的活动管的外侧,定位块呈圆柱状。定位块的外径大于下活动管内径且小于上活动管内径,且第一固定底座的凸台的高度大于下活动管的高度。这样,压片机对支架装置的压力过载时,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配合分担第一弹簧的载重;吊装压片机时,不至于使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脱离。

根据上述结构的弹性装置,相应地还可以在支架装置上设置调节压力装置50,见图2和图3,其中,调节压力装置位于支架装置四个边角,其中,调节压力装置的下端与托梁连接,上端与压片机下箱体连接,调节压力装置可以具体为气体弹簧,液体弹簧等,通过调节内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压力即可达到调节其对压片机下箱体的支撑力的作用。

调节压力装置50可以具体包括第二固定底座501、第二弹簧502、调节块503和调节螺钉504,具体结构见图6和图7,其中,第二固定底座与压片机下箱体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上端与第二固定底座接触,下端与调节块接触,调节螺钉穿过托梁上的螺纹孔且上端与调节块接触,调节块可以具体为如图7所示类似于帽子的形状。这样通过调节上述调节螺钉相对于托梁的上下位置即可改变调节压力装置对压片机下箱体的支撑力,通过调节压力装置与上述弹性装置的配合使用,进而方便调节压力装置的随动底座相对于第一固定底座的上下位移。另外,为增加调节螺钉的强度,还可以在调节螺钉上添加锁紧螺母505,当调节螺钉旋转到对应的位置后,通过紧固锁紧螺母起到限定调节螺钉上下位置的作用,防止压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时引起的调节螺钉位置的移动。

通过上述弹性装置30和调节压力装置50的配合,在具体在确定弹性装置的第一固定底座和随动底座之间的位移时,可以在固定底座301上安装有一个指示标尺306,随动底座上安装也安装一个指示标尺306,见图4,上述指示标尺上设置有刻度线,两个指示标尺配合,通过刻度线的相对位置进而来确定随动底座相对于固定底座的距离。

弹性装置30在组装时,第一弹簧要有预应力。第一固定底座的凸台高度大于随动底座下活动管的高度,可以具体为大于10毫米,保证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之间有10毫米的行程。当弹性装置使用时,通过调整调节压力装置,使得弹性装置的第一固定底座凸台与随动底座下活动管的上下两端各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可以具体为5毫米,此时两个指示标尺的三条刻度线对应平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装置30的数量为四个,调节压力装置50的数量也为四个,如图3所示的方式分布在托梁上,弹性装置与调节压力装置配合分两组且在压片机的两侧对称分布,压片机的压轮装置位于其中一组弹性装置的正上方。由于压片机的震源主要来自于预压轮装置和主压轮装置,这样不仅减震效果好,整个压片机的稳定性也达到最佳效果。另外,还可已通过调节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胡克系数,改变弹性装置和调节压力装置对压片机的支撑力,例如第二弹簧的胡克系数设置为承担压片机主体总重量的十二分之一。即:四个调节压力装置承受压片机主体总重量的三分之一。第一弹簧的胡克系数设置为承担压片机主体总重量的六分之一。即:四个弹性装置承受压片机主体总重量的三分之二。

为了增加支架装置的稳定性,上述支架装置还包括拉梁60和底座70,见图2和图3,其中,拉梁呈杆状,拉梁的两端分别与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拉梁垂直于托梁。底座呈板状,具体见图8底座的底面示意图,立柱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当立柱是采用两个槽钢背向焊接时,在立柱的下端焊接有方形的底托板,底托板上有螺纹孔,底座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进而将立柱与底座连接。

底座承受压片机整机重量,压片机还包括下箱体上方的压片机主体100,下箱体立柱101,在下箱体立柱下侧保持下箱体立柱稳固的下箱体立柱拉板102,板状的底座的外廓尺寸小于下箱体立柱拉板的轮廓尺寸,在下箱体立柱拉板上还设置有下装饰板挂钩103用于安装下装饰挂板,门板支座104用于安装门板等,见图9。门板安装在门板支座上,下装饰板安装在下装饰板挂钩上,与压片机主体成为一体,下箱体立柱拉板内侧与底座可以有不小于15毫米的间隙。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压片机,其支架装置在压片机上安装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先将弹性装置与调节压力装置安装固定在托梁上,此时立柱、底座、托梁与拉梁已安装完毕,将调节压力装置的调节螺钉旋到最下侧,使调节压力装置的调节块贴在托梁的上面;

然后安装压片机下箱体,将弹性装置的随动底座与下箱体固定连接,将调节压力装置的第二固定底座与下箱体固定连接,并安装压片机主体的零、部件;

由于调节压力装置的第二弹簧没有完全受力,压片机主体的重量压在弹性装置上,弹性装置的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行程最短,分别调节位于四角的调节压力装置的调节螺钉,观察与之相邻的弹性装置的指示标尺的刻度,四个弹性装置的指示标尺刻度线均三线平齐时,紧固调节压力装置上调节螺钉下侧的锁紧螺母,完成支架装置的安装。

压片机吊运时,弹性装置的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有定位块的约束,第一固定底座与随动底座之间的行程达到最大,第一固定底座以及定位块与随动底座下活动管之间的间隙配合,进而保证了托梁与压片机下箱体相对位置。压片机安放稳妥后,弹性装置的指示标尺的刻度线应当三线平齐。日常使用后压片机挪动时,观察弹性装置的指示标尺的平齐情况。出现参差,只要调节对应的调节压力装置即可。

以上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固定底座,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固定底座,第二弹簧,上述“第一”,“第二”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实际应用中并不以此为限。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