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焊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5597阅读:2296来源:国知局
裂缝焊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裂缝的焊补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钢结构安装施工过程中,基本都使用履带吊作为吊装工具,履带吊可以吊起重物行走,可以满足施工现场需要,在急剧降温的恶劣天气情况下,易造成履带吊铝制水箱结冰冻裂,而传统的V型坡口焊进行补焊时,由于应力和残余应力没有得到良好的释放,导致补焊成功率低,使得施工工期延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发明者结合焊接后裂纹在原处再次开焊的情况,最后发现气焊补焊圆锥冲击和U型坡口法,补焊裂缝成功率高,同时也可以确保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成本低,焊补效果好,操作方便的裂缝焊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裂缝焊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裂缝两侧均匀冲击圆点,裂缝两端冲击圆点,

步骤二,对裂缝处进行清洗,开坡口,打磨,

步骤三,焊枪沿着裂缝预热,达到焊接条件时开始焊接,

其中,所述裂缝两侧和裂缝两端冲击的圆点均留在所述坡口边缘上。

优选地,所述坡口为U型坡口。

优选地,所述裂缝两端处冲击的圆点与裂缝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焊枪沿着裂缝先外后里进行大面积预热,达到焊接条件时开始焊接,焊接时,焊丝端头始终处于熔池中画圈,直到焊接结束。

优选地,所述裂缝同侧相邻的两个圆点之间距离为10㎜,冲击圆点的深度2㎜,各圆点到裂缝距离为6㎜。

优选地,距离裂缝两端由近到远分别冲击第一圆点,第二圆点和第三圆点,其中第一圆点冲击深度为3mm,第二圆点冲击深度为2mm,第三圆点冲击深度为1mm。

相对于现有的V型坡口焊,本发明裂缝焊补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裂缝两侧和两端冲击圆点进行补焊,使得裂缝两边和两端点周围的应力及残余应力得到良好释放,从而提高了焊补的成功率。

2)本发明U型坡口增加焊缝熔深,坡口边缘熔合性比较好;且也消除了残余应力,给裂缝焊接提供良好的成功率。

3)本发明焊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焊接费用低,确保施工工期,节省人力和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冲击圆点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裂缝坡口C-D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首先在铝制水箱1的裂缝2两侧的中心处用圆锥冲击出两个圆点C1和D1,以C1和D1两个圆点为起点向裂缝2两端均匀冲击圆点C2、D2、C3、D3、C4、D4、C5、D5、C6、D6,其中,裂缝2同侧的相邻两个圆点之间的距离为10㎜,所述冲击圆点的深度2㎜,各圆点到裂缝距离为6㎜;

在裂缝2两端处,与裂缝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用圆锥冲击圆点,距离裂缝2两端由近到远分别是第一圆点A1和B1,第二圆点A2和B2,第三圆点A3和B3;其中,第一圆点A1和B1离裂缝2较近端点10,冲击深度为3㎜,第二圆点A2和B2离裂缝2较近端点16㎜,冲击深度为2㎜,第三圆点A3和B3离裂缝2较近端点19㎜,冲击深度为1㎜。

如图2所示,根据裂缝2母材厚度和大小,在铝制水箱1裂缝2上开出U型坡口3,坡口3深度为3㎜,然后进行打磨;裂缝2两侧的冲击圆点留在U型坡口3的边缘上,裂缝2两端的第一圆点A1和B1,第二圆点A2和B2,第三圆点A3和B3也留在U型坡口3的边缘上。

进一步地,焊枪沿着裂缝2附近200㎜先外后里进行大面积预热,使得温度快速上升。当裂缝2表面颜色轻微发生变化,变成深灰色或者褶皱快到熔点时,焊丝融化滴落到焊缝U型坡口3表面上形成球团状,融化到焊接母材熔化程度,基本达到焊接条件。

进一步地,焊接时,焊枪沿着焊接方向向反方向倾斜45°角,焊丝沿着焊接方向正方向倾斜30°角,焊枪快速移动到起焊点,焊丝也紧紧跟上,焊丝始终处于火焰保护之中,防止焊丝暴漏在空气中被氧化,给焊缝带来过多杂质,造成焊接缺陷。

裂缝2端点处的冲击圆点熔化,随时添加焊丝,焊缝宽度超过裂缝2两侧冲击圆点,焊枪向焊接方向移动,焊丝端头始终处于熔池中画圈,起到搅拌作用,使熔池中的杂质有充分时间溢出焊缝表面,画圈搅拌要保持到焊接结束,焊接过程中控制熔池超过母材2㎜,收弧时焊丝一定要填满弧坑。

本发明的焊补方法,适用于铝质、铜质、铸钢及灰铸铁等各种材质进行裂缝补焊,且冲击圆点的个数可以根据焊补元件尺寸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补焊圆锥冲击圆点和U型坡口的裂缝焊补方法使得工作成本低,焊补效果好,且操作方便,不易发生故障,缩短了焊补的时间,从而保障了施工的有序进行。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