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08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装配流水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产品装配生产线上,工人需要将多个配件进行组装,造成流水线工作台设备需占用较大空间摆放,还要面对频繁横向或纵向换线作业,操作员走动作业范围大,其动作幅度也大,劳动强度高,易疲劳,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而流水线工作台设备占用较大空间的主要原因是大多采用直线式皮带流水线进行装配,皮带传送时只要皮带面朝上一侧进行加工,而皮带面朝下一侧处于空行程状态,对于多工位产品装配需要多组皮带传送产品,从而导致了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104581857,专利名称为万能装配生产流水线装置的发明专利,通过在流水线上设置滑动工装底盘加强流水线上工件装配的灵活性,使工件可任意转动角度,方便装配,减轻了劳动强度,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两条生产线共用一套动力线,降低了造价。然而提高工件装配灵活度只是针对个别产品,而且效率也不会大幅度提高,即使用一套动力线带动两条生产线来降低造价,仍会占用大量面积,两条生产线仍会产生较高的生产成本。

如中国专利号为:2014101939483,专利名称为一种流水线装配工作台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所述的机架上铰接有可自动传输的横向输送装置,在所述的横向输送装置下方设有从所述的横向输送装置内伸出于所述的横向输送装置上方承接工件并纵向移载输送的纵向移载输送装置,在所述的机架与所述的横向输送装置之间设有驱动所述的横向输送装置翻转的翻转机构。结构紧凑,将移载装置组合到传输滚筒机构之间,可将横向输送自动换线为纵向输送,设备占用空间更小,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了人员走动,且工作台可自动升降和翻转一定角度,可以按照不同人员的身高配合作业,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大幅减小操作员动作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这种改进也只能针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整,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升的效率比较有限,也是无法达到大幅度提升。

现有的组装流水线也多为直线式皮带流水线,皮带轮轴水平安装,皮带有一半处于空行程位置,皮带利用率低,对于多工位组装线要求流水线占用的长度空间较大,不利于现代工厂的设备布局。

现有一种旋钮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相扣合的底盖及上盖,所述底盖及上盖通过一螺丝锁紧,底盖中部可转动设置有转盘,底盖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电性连接的7字型弹片,左侧为左弹片,右侧为右弹片,左弹片与右弹片分别一边固定于底盖端部而另一边伸向螺丝一侧呈对称布置,转盘底部设置有对称的接触凸起,接触凸起间套设有电性相连通的触片,而转盘上方的螺丝上套设有垫圈。使用时转盘可不断转动,每转动90°可改变电性通断状态,不断循环。考虑到旋钮开关制作成本及售卖价格,采用现有的组装流水线生产还是手工生产都难以达到节能批量的生产,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沿跑道状轨迹传送的传送带及驱动传送带的步进电机,所述传送带为竖直放置,传送带内侧围合出一安置区,安置区内排列竖立有多个T型架,传送带外侧设置有与其传送轨迹对应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两侧分别直线延伸且平行的加工部及连接同一侧加工部两端的弧形连接部,所述T型架两臂分别垂直伸向加工部,所述导轨上放置有多个基座,所述传送带设置有多个拉块,所述基座一侧设置有套设于拉块上的拉槽,所述拉块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拉柱,所述拉槽可活动套设与拉柱上,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与T型架臂部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基座的定位组件,所述基座外侧设置有V型槽,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V型槽匹配的定位插块及驱动定位插块伸入V型槽的定位气缸。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

生产时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传送带运动,基座放置于导轨上,导轨对基座起到支撑作用,而与传动带连接的拉块同时与基座的拉槽连接,传送带带动基座做同步移动。由于传动带为竖直放置,因此基座在机台上不断的循环运动,根据生产需要只需将产品放置于基座上,在导轨外侧任一位置设置加工点均可对产品进行加工,完全利用了传送带整个循环过程的位置,与常规水平放置传送带的生产线生产方式相比,节省了更多的设备占地面积,耗能更小,尤其传送带的位置得到完全的利用,生产效率可达到常规生产线两倍以上。根据加工点的定位需要设置定位组件,通过定位插块与V型槽配合可对基座进行精准的中心定位,保证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T型架的臂部沿传送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螺丝置入组件、底盖置入组件、左弹片置入组件、右弹片置入组件、转盘置入组件、检测组件、上盖置入组件、踢废组件,所述机台还设置有多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支架上的导向块和转轴,所述转轴竖直贯穿支架,转轴上端套设有定位块,定位块设置有分别反向延伸的凸起,支架上设置有与定位块转动方向位置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导向块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内可滑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垂直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与推杆设置有相匹配的啮合齿,推杆一端连接有推动气缸,所述限位块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定位块转动方向对应限位螺丝。

推动气缸驱动推杆滑动,推杆通过啮合齿驱动转轴转动,再通过限位块与定位块配合,限制转轴转动角度,在定位块转动的方向上设置限位螺丝,通过限位螺丝顶住定位块上的凸起,从而精确控制转轴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内侧设置有两个拉槽,所述拉槽分别套设于相邻拉块间相挨近的拉柱上。

由于相邻拉块间存在一段空白的传送带,使拉块能够顺畅通过弧形连接部,将基座套设于相邻拉块间相挨近的拉柱上,通过弧形连接部时通过拉槽与拉柱配合,使基座传送时通过弧形连接部更为平稳,防止基座动作僵硬,使过渡稳定,提高生产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滚轮,所述滚轮呈圆柱状;所述加工部包括条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轮等距排列安装于安装槽内;所述弧形连接部包括呈半圆形的弧形导杆,所述滚轮等角度排列于弧形导杆外侧,所述弧形导杆设置有多个固定支脚于机台连接;所述滚轮顶面与拉柱底面平齐使基座呈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外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平台,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定位平台上。

设置滚轮使基座传送时可通过滚轮更为平滑过渡,减小摩擦力,由于滚轮起到承载作用,选用圆柱状的滚轮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受力均匀,传送稳定。支撑板上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安装槽并将滚轮等距排布与安装槽内,滚轮受压时支撑板及滚轮的受力更为均匀。弧形连接部将滚轮设置于弧形导杆外侧,将基座受力点外移,防止基座通过弧形连接部时受弧形面影响造成脱落情况,保证生产的稳定。滚轮作为基座的主要支撑点,而拉柱作为基座的驱动件,将拉柱底面与滚轮顶面设置在同一平面,能够使基座呈水平传送,传送稳定,便于加工,加工精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螺丝置入组件包括驱动组件、螺丝送料槽及螺丝输出块,所述支架一侧固定有螺丝输出块且可转动设置有螺丝转盘,所述螺丝转盘上设置有螺丝嵌入槽,所述螺丝送料槽一端伸向螺丝嵌入槽,所述螺丝转盘与转轴连接,所述螺丝输出块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及螺丝嵌入槽与转轴的连线成一夹角。所述基座上竖直设置有入料管,所述入料管与出料管可通过管道连接,T型架臂部设置有驱动入料管下移的螺丝置入气缸。

送料槽一端连接任一现有的震动送料盘,送料槽另一端与螺丝嵌入槽对齐,此时螺丝由震动送料盘传送至螺丝嵌入槽。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螺丝转盘转动,通过限位块与定位块配合,限定转轴的转动角度,使螺丝嵌入槽转动到行程终点时与出料管对齐,螺丝由螺丝嵌入槽传送至出料管再传送至入料管,由螺丝置入气缸驱动入料管伸向基座实现螺丝置入。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置入组件包括底盖送料槽、设置于底盖送料槽上方的底盖气缸夹及驱动底盖气缸夹移动的底盖位移组件,所述基座上相对设置有螺丝固定块,所述螺丝固定块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弧形的螺丝夹紧槽,所述螺丝固定块另一侧分别连接有驱动其移动的螺丝固定气缸,所述底盖位移组件包括可横向滑动设置于T型架臂部的底盖横滑块及驱动底盖横滑块移动的底盖横向气缸,所述底盖横滑块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底盖竖滑块及驱动底盖竖滑块移动的底盖竖向气缸,所述底盖竖滑块下端连接底盖气缸夹。

将螺丝放置于基座上,通过螺丝固定气缸驱动相对设置的螺丝固定块对螺丝进行夹紧固定,防止螺丝倾斜,保证底盖放置时与螺丝的精确对位,最后通过底盖位移组件驱动底盖气缸夹将底盖由底盖送料槽传送至基座上,与螺丝对应放置,使螺丝相应植入底盖上,其中底盖送料槽可连接任一现有的震动送料盘进行有序送料,保证底盖准确的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左弹片置入组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转轴下端固定有左弹片气缸夹,T型架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左弹片横向滑块及驱动左弹片横向滑块移动的左弹片横向气缸,左弹片横向滑块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左弹片竖向滑块及驱动左弹片竖向滑块移动的左弹片竖向气缸,所述左弹片竖向滑块连接支架;所述右弹片置入组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转轴下端固定有右弹片气缸夹,T型架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右弹片横向滑块及驱动右弹片横向滑块移动的右弹片横向气缸,右弹片横向滑块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右弹片竖向滑块及驱动右弹片竖向滑块移动的右弹片竖向气缸,所述右弹片竖向滑块连接支架;左弹片置入组件与右弹片置入组件的转轴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分别设置有弹片送料槽。

由于左弹片及右弹片为相对设置,实际为结构相同位置不同的的7字型折角结构,通过弹片送料槽同个方向送料,弹片送料槽可连接任一现有技术震动盘进行送料,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左弹片气缸夹及右弹片气缸夹转动,转轴的转向相反即可实现对位安装。左弹片气缸夹通过左弹片横向气缸及左弹片竖向气缸实现位移送料,右弹片气缸夹通过右弹片横向气缸及右弹片竖向气缸实现位移送料。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置入组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转轴下端固定有转盘气缸夹,转盘气缸夹夹持有抽气机,抽气机连接有吸附盘,吸附盘下方设置有转盘送料槽,T型架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转盘横向滑块及驱动转盘横向滑块移动的转盘横向气缸,转盘横向滑块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转盘竖向滑块及驱动转盘竖向滑块移动的转盘竖向气缸,所述转盘竖向滑块连接支架。

通过抽气机驱动吸附盘吸附转盘,再通过转盘横向气缸及转盘竖向气缸将转盘移动至基座相应位置并下压,同时驱动组件驱动转盘旋转,使转盘旋入左弹片与右弹片之间,实现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支架底部固定有测试架,所述转轴可转动贯穿测试架且转轴底部设置有防滑层,所述测试架下端设置有一对测试探针,T型架臂部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测试滑块及驱动测试滑块移动的测试气缸,所述测试滑块与支架连接。

测试探针可连接任一现有测试装置来进行电性通断的测试,同时测试探针连接任一现有的数据采集装置对每个旋钮开关的个数及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实现一一对应的数据采集,方便后续良品与不良品的区分。通过测试气缸驱动测试探针下移插入旋钮开关相应位置,驱动组件通过转轴使转盘转动打开旋钮开关进行测试,此处转轴底部的防滑层可优选为优力胶。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置入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及设置于驱动组件下方的上盖送料槽,所述转轴下端垂直连接有上盖支撑板,所述上盖支撑板端部固定有上盖气缸夹,T型架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上盖横向滑块及驱动上盖横向滑块移动的上盖横向气缸,上盖横向滑块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上盖竖向滑块及驱动上盖竖向滑块移动的上盖竖向气缸,所述上盖竖向滑块连接支架;所述踢废组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转轴下端垂直连接有踢废支撑板,所述踢废支撑板端部固定有踢废气缸夹,T型架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踢废横向滑块及驱动踢废横向滑块移动的踢废横向气缸,踢废横向滑块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踢废竖向滑块及驱动踢废竖向滑块移动的踢废竖向气缸,所述踢废竖向滑块连接支架。

上盖送料槽可连接任一现有震动盘输送上盖,工作时通过上盖气缸夹夹持上盖,驱动组件使上盖支撑板以转轴为轴心旋转,最后通过上盖横向气缸及上盖竖向气缸将上盖移动至基座上相应位置置入。踢废组件在踢废气缸夹夹持基座上产品后通过踢废横向气缸及踢废竖向气缸将产品移动至预定存放位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驱动组件驱使踢废支撑板以转轴为轴心转动至另一预定存放位置,实现踢废分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将传动带竖直放置,使基座在机台上不断的循环运动,在导轨外侧设置定位组件对基座进行定位加工,在传送带内侧设置T型架,而T型架臂部与定位组件一一对应且在T型架臂部设置相应加工机构,完全利用了传送带整个循环过程的位置,与常规水平放置传送带的生产线生产方式相比,节省了更多的设备占地面积,耗能更小,尤其传送带的位置得到完全的利用,生产效率可达到常规生产线两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旋钮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弧形导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拉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驱动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螺丝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螺丝置入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底盖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底盖置入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左弹片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右弹片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转盘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测试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上盖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上盖置入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踢废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踢废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2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2弹片压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2垫圈置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2垫圈置入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2垫圈压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如图1-图26所示,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00上设置有沿跑道状轨迹传送的传送带101及驱动传送带101的步进电机102,所述传送带101为竖直放置,传送带101内侧围合出一安置区,安置区内排列竖立有多个T型架103,传送带101外侧设置有与其传送轨迹对应的导轨104,所述导轨104包括两侧分别直线延伸且平行的加工部120及连接同一侧加工部120两端的弧形连接部130,所述T型架103两臂分别垂直伸向加工部120,所述导轨104上放置有多个基座105,所述传送带101设置有多个拉块106,所述基座105一侧设置有套设于拉块106上的拉槽107,所述拉块106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拉柱108,所述拉槽107可活动套设与拉柱108上,所述机台100上设置有与T型架103臂部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基座105的定位组件140,所述基座105外侧设置有V型槽109,所述定位组件140包括与V型槽109匹配的定位插块110及驱动定位插块110伸入V型槽109的定位气缸111。

所述T型架103的臂部沿传送带101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螺丝置入组件200、底盖置入组件300、左弹片置入组件400、右弹片置入组件500、转盘置入组件600、检测组件700、上盖置入组件800、踢废组件900,所述机台1还设置有多个驱动组件1000,所述驱动组件1000包括支架1100及设置于支架1100上的导向块1200和转轴1300,所述转轴1300竖直贯穿支架1100,转轴1300上端套设有定位块1400,定位块1400设置有分别反向延伸的凸起1500,支架1100上设置有与定位块1400转动方向位置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导向块1200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内可滑动设置有推杆1700,所述推杆1700垂直连接转轴1300,所述转轴1300与推杆1700设置有相匹配的啮合齿,推杆1700一端连接有推动气缸1800,所述限位块包括设置于支架1100上的限位板1600,所述限位板1600上分别设置有与定位块1400转动方向对应限位螺丝1900。

所述基座105内侧设置有两个拉槽112,所述拉槽112分别套设于相邻拉块106间相挨近的拉柱108上。

所述导轨104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滚轮113,所述滚轮113呈圆柱状;所述加工部120包括条形的支撑板114,所述支撑板114上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115,所述滚轮113等距排列安装于安装槽115内;所述弧形连接部130包括呈半圆形的弧形导杆116,所述滚轮113等角度排列于弧形导杆116外侧,所述弧形导杆116设置有多个固定支脚117与机台连接;所述滚轮113顶面与拉柱108底面平齐使基座105呈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114外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平台118,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定位平台118上。

所述螺丝置入组件200包括驱动组件1000、螺丝送料槽201及螺丝输出块202,所述支架1100一侧固定有螺丝输出块202且可转动设置有螺丝转盘203,所述螺丝转盘203上设置有螺丝嵌入槽204,所述螺丝送料槽201一端伸向螺丝嵌入槽204,所述螺丝转盘203与转轴1300连接,所述螺丝输出块202上设置有出料管205,所述出料管205及螺丝嵌入槽204与转轴1300的连线成一夹角。所述基座105上竖直设置有入料管206,所述入料管206与出料管205可通过管道连接,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驱动入料管206下移的螺丝置入气缸207。

所述底盖置入组件300包括底盖送料槽301、设置于底盖送料槽301上方的底盖气缸夹302及驱动底盖气缸夹302移动的底盖位移组件,所述基座105上相对设置有螺丝固定块303,所述螺丝固定块303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弧形的螺丝夹紧槽304,所述螺丝固定块303另一侧分别连接有驱动其移动的螺丝固定气缸305,所述底盖位移组件包括可横向滑动设置于T型架103臂部的底盖横滑块306及驱动底盖横滑块306移动的底盖横向气缸307,所述底盖横滑块306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底盖竖滑块308及驱动底盖竖滑块308移动的底盖竖向气缸309,所述底盖竖滑块308下端连接底盖气缸夹302。

所述左弹片置入组件4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固定有左弹片气缸夹401,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左弹片横向滑块402及驱动左弹片横向滑块402移动的左弹片横向气缸403,左弹片横向滑块402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左弹片竖向滑块404及驱动左弹片竖向滑块404移动的左弹片竖向气缸405,所述左弹片竖向滑块404连接支架1100;所述右弹片置入组件5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固定有右弹片气缸夹501,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右弹片横向滑块502及驱动右弹片横向滑块502移动的右弹片横向气缸503,右弹片横向滑块502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右弹片竖向滑块504及驱动右弹片竖向滑块504移动的右弹片竖向气缸505,所述右弹片竖向滑块504连接支架1100;左弹片置入组件400与右弹片置入组件500的转轴1300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分别设置有弹片送料槽450。

所述转盘置入组件6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固定有转盘气缸夹601,转盘气缸夹601夹持有抽气机602,抽气机602连接有吸附盘603,吸附盘603下方设置有转盘送料槽604,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转盘横向滑块605及驱动转盘横向滑块605移动的转盘横向气缸606,转盘横向滑块605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转盘竖向滑块607及驱动转盘竖向滑块607移动的转盘竖向气缸608,所述转盘竖向滑块607连接支架1100。

所述检测组件7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支架1100底部固定有测试架701,所述转轴1300可转动贯穿测试架701且转轴1300底部设置有防滑层702,所述测试架701下端设置有一对测试探针703,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测试滑块704及驱动测试滑块704移动的测试气缸705,所述测试滑块704与支架1100连接。

所述上盖置入组件800包括驱动组件1000及设置于驱动组件1000下方的上盖送料槽801,所述转轴1300下端垂直连接有上盖支撑板802,所述上盖支撑板802端部固定有上盖气缸夹803,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上盖横向滑块804及驱动上盖横向滑块804移动的上盖横向气缸805,上盖横向滑块804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上盖竖向滑块806及驱动上盖竖向滑块806移动的上盖竖向气缸807,所述上盖竖向滑块806连接支架1100;所述踢废组件9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垂直连接有踢废支撑板901,所述踢废支撑板901端部固定有踢废气缸夹902,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踢废横向滑块903及驱动踢废横向滑块903移动的踢废横向气缸904,踢废横向滑块903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踢废竖向滑块905及驱动踢废竖向滑块905移动的踢废竖向气缸906,所述踢废竖向滑块905连接支架110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钮开关智能装配流水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针对的旋钮开关的转盘上加设了垫圈,如图1-图32所示,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00上设置有沿跑道状轨迹传送的传送带101及驱动传送带101的步进电机102,所述传送带101为竖直放置,传送带101内侧围合出一安置区,安置区内排列竖立有多个T型架103,传送带101外侧设置有与其传送轨迹对应的导轨104,所述导轨104包括两侧分别直线延伸且平行的加工部120及连接同一侧加工部120两端的弧形连接部130,所述T型架103两臂分别垂直伸向加工部120,所述导轨104上放置有多个基座105,所述传送带101设置有多个拉块106,所述基座105一侧设置有套设于拉块106上的拉槽107,所述拉块106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拉柱108,所述拉槽107可活动套设与拉柱108上,所述机台100上设置有与T型架103臂部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基座105的定位组件140,所述基座105外侧设置有V型槽109,所述定位组件140包括与V型槽109匹配的定位插块110及驱动定位插块110伸入V型槽109的定位气缸111。

所述T型架103的臂部沿传送带101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螺丝置入组件200、底盖置入组件300、左弹片置入组件400、右弹片置入组件500、弹片压紧组件2000、转盘置入组件600、垫圈置入组件3000、垫圈压紧组件4000、检测组件700、上盖置入组件800、踢废组件900,所述机台1还设置有多个驱动组件1000,所述驱动组件1000包括支架1100及设置于支架1100上的导向块1200和转轴1300,所述转轴1300竖直贯穿支架1100,转轴1300上端套设有定位块1400,定位块1400设置有分别反向延伸的凸起1500,支架1100上设置有与定位块1400转动方向位置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导向块1200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内可滑动设置有推杆1700,所述推杆1700垂直连接转轴1300,所述转轴1300与推杆1700设置有相匹配的啮合齿,推杆1700一端连接有推动气缸1800,所述限位块包括设置于支架1100上的限位板1600,所述限位板1600上分别设置有与定位块1400转动方向对应限位螺丝1900。

所述基座105内侧设置有两个拉槽112,所述拉槽112分别套设于相邻拉块106间相挨近的拉柱108上。

所述导轨104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滚轮113,所述滚轮113呈圆柱状;所述加工部120包括条形的支撑板114,所述支撑板114上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115,所述滚轮113等距排列安装于安装槽115内;所述弧形连接部130包括呈半圆形的弧形导杆116,所述滚轮113等角度排列于弧形导杆116外侧,所述弧形导杆116设置有多个固定支脚117与机台连接;所述滚轮113顶面与拉柱108底面平齐使基座105呈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114外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平台118,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定位平台118上。

所述螺丝置入组件200包括驱动组件1000、螺丝送料槽201及螺丝输出块202,所述支架1100一侧固定有螺丝输出块202且可转动设置有螺丝转盘203,所述螺丝转盘203上设置有螺丝嵌入槽204,所述螺丝送料槽201一端伸向螺丝嵌入槽204,所述螺丝转盘203与转轴1300连接,所述螺丝输出块202上设置有出料管205,所述出料管205及螺丝嵌入槽204与转轴1300的连线成一夹角。所述基座105上竖直设置有入料管206,所述入料管206与出料管205可通过管道连接,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驱动入料管206下移的螺丝置入气缸207。

所述底盖置入组件300包括底盖送料槽301、设置于底盖送料槽301上方的底盖气缸夹302及驱动底盖气缸夹302移动的底盖位移组件,所述基座105上相对设置有螺丝固定块303,所述螺丝固定块303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弧形的螺丝夹紧槽304,所述螺丝固定块303另一侧分别连接有驱动其移动的螺丝固定气缸305,所述底盖位移组件包括可横向滑动设置于T型架103臂部的底盖横滑块306及驱动底盖横滑块306移动的底盖横向气缸307,所述底盖横滑块306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底盖竖滑块308及驱动底盖竖滑块308移动的底盖竖向气缸309,所述底盖竖滑块308下端连接底盖气缸夹302。

所述左弹片置入组件4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固定有左弹片气缸夹401,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左弹片横向滑块402及驱动左弹片横向滑块402移动的左弹片横向气缸403,左弹片横向滑块402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左弹片竖向滑块404及驱动左弹片竖向滑块404移动的左弹片竖向气缸405,所述左弹片竖向滑块404连接支架1100;所述右弹片置入组件5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固定有右弹片气缸夹501,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右弹片横向滑块502及驱动右弹片横向滑块502移动的右弹片横向气缸503,右弹片横向滑块502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右弹片竖向滑块504及驱动右弹片竖向滑块504移动的右弹片竖向气缸505,所述右弹片竖向滑块504连接支架1100;左弹片置入组件400与右弹片置入组件500的转轴1300转动方向相反且下方分别设置有弹片送料槽450。

所述弹片压紧组件2000包括可竖直滑动设置于T型架103臂部的弹片压紧滑块2100及驱动弹片压紧滑块2100移动的弹片压紧气缸2200,所述弹片压紧滑块2100底部设置有弹片压板2300,所述弹片压板2300底部设置有压紧左弹片及右弹片的V型压槽2400。

所述转盘置入组件6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固定有转盘气缸夹601,转盘气缸夹601夹持有抽气机602,抽气机602连接有吸附盘603,吸附盘603下方设置有转盘送料槽604,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转盘横向滑块605及驱动转盘横向滑块605移动的转盘横向气缸606,转盘横向滑块605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转盘竖向滑块607及驱动转盘竖向滑块607移动的转盘竖向气缸608,所述转盘竖向滑块607连接支架1100。

所述垫圈置入组件3000包括可横向滑动设置于T型架103臂部的垫圈横向滑块3100及驱动垫圈横向滑块3100移动的垫圈横向气缸3200,所述垫圈横向滑块3100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垫圈竖向滑块3300及驱动垫圈竖向滑块3300移动的垫圈竖向气缸3400,所述垫圈竖向滑块3300底部设置有垫圈吸附管3500,所述垫圈吸附管3500中部设置有伸入垫圈中心的垫圈定位凸起3600,所述垫圈吸附管3500下方设置有垫圈送料槽3700,所述垫圈送料槽3700可连接任一现有震动盘输送垫圈,所述垫圈吸附管3500可通过管道连接任一现有吸气机。

所述垫圈压紧组件4000包括设置于T型架103臂部的垫圈压紧气缸4100,所述垫圈压紧气缸4100连接有可被其驱动竖直下移的垫圈压块4200,所述垫圈压块4200底部设置有垫圈压管4300,所述垫圈压管4300中心设置有允许螺丝穿过的螺丝避空孔。

所述检测组件7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支架1100底部固定有测试架701,所述转轴1300可转动贯穿测试架701且转轴1300底部设置有防滑层702,所述测试架701下端设置有一对测试探针703,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测试滑块704及驱动测试滑块704移动的测试气缸705,所述测试滑块704与支架1100连接。

所述上盖置入组件800包括驱动组件1000及设置于驱动组件1000下方的上盖送料槽801,所述转轴1300下端垂直连接有上盖支撑板802,所述上盖支撑板802端部固定有上盖气缸夹803,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上盖横向滑块804及驱动上盖横向滑块804移动的上盖横向气缸805,上盖横向滑块804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上盖竖向滑块806及驱动上盖竖向滑块806移动的上盖竖向气缸807,所述上盖竖向滑块806连接支架1100;所述踢废组件900包括驱动组件1000,所述转轴1300下端垂直连接有踢废支撑板901,所述踢废支撑板901端部固定有踢废气缸夹902,T型架103臂部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踢废横向滑块903及驱动踢废横向滑块903移动的踢废横向气缸904,踢废横向滑块903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踢废竖向滑块905及驱动踢废竖向滑块905移动的踢废竖向气缸906,所述踢废竖向滑块905连接支架1100。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细节均可通过现有技术中任一项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