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024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螺纹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纹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纹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螺纹是机械零部件中最常见的特征之一,在使用过程中,螺纹会因为长期受预紧力作用发生形变、位移,导致配合精度降低。经过电镀、喷涂等表面处理,螺纹可能因为增加了涂层厚度,导致尺寸超出公差范围,影响装配和使用。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因为技术缺陷、机械老旧、刀具磨损、累积误差等原因,导致加工出的螺纹不合要求或细微误差,使产品报废或作次品处理。

对于以上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对不合格的螺纹进行扩孔/车削之后重新攻丝/攻牙,然后更换对应的配合零件。但是多数机械零部件不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处理,导致其因为个别尺寸不合格而整体报废,缩短了产品寿命,增加了维护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简单、轻便、成本低,可便携移动也可固定使用螺纹修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螺纹修复装置,包括支架和设在支架上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和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在支架上轴向移动,第一传动轴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支架上设有与定位槽配合定位的定位片,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夹头。

作为优选,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轴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均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第一传动轴的两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设在夹头的内侧,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第三传动轴的两端设有第三齿轮。

作为优选,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设有手柄,手柄设在第一齿轮的外侧。

作为优选,定位片为弹簧片,定位片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支架固定连接,定位片竖向设置在支架上,定位片上设有与定位片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操作按钮,操作按钮横向设置在定位片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外壳和与第一外壳配合连接的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形成内部空间,支架、传动装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设在内部空间内。

作为优选,第一外壳设有第一空心圆柱,第二外壳设有配合设在第一空心圆柱内的第二空心圆柱,支架上设有与第二空心圆柱配合的圆孔,第二空心圆柱贯穿圆孔,第一空心圆柱与支架相抵。

作为优选,第一外壳的外部设有用于放置钻夹头钥匙的卡扣,第一外壳的下端设有凹槽,卡扣设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第一外壳上设有与操作按钮配合的安装孔,第一外壳内部设有与安装孔相通的第三空心圆柱,操作按钮贯穿第三空心圆柱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合格螺纹进行加工、矫正,使其恢复原有功能,降低产品报废率,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正视图。

图5是第二壳体、支架、传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壳体的正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支架、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定位槽、5—夹头、6—第三传动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手柄、11—定位片、12—操作按钮、13—第一外壳、14—第二外壳、15—第一空心圆柱、16—第二空心圆柱、17—圆孔、18—卡扣、19—凹槽、20—安装孔、21—第三空心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螺纹修复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支架1和设在支架1上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2和与第一传动轴2连接的第二传动轴3,第一传动轴2在支架1上轴向移动,第一传动轴2上设有两个定位槽4,支架1上设有与定位槽4配合定位的定位片11,第二传动轴3的一端设有夹头5。通过移动第一传动轴2改变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3之间的传动比,针对不同加工的需要,旋转适合的转速对不合格的螺纹进行加工,提高工作的效率,夹头5用于固定安装丝锥或者板牙,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轴6,第一传动轴2和第二传动轴3通过第三传动轴6连接,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3、第三传动轴6均通过轴承与支架1连接,第一传动轴2的两端设有第一齿轮7,第二传动轴3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设在夹头5的内侧,第三传动轴6的另一端与支架1连接,第三传动轴6的两端设有第三齿轮9,第一齿轮7和第三齿轮9啮合,第三齿轮9与第二齿轮8啮合。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3、第三传动轴6之间通过齿轮的啮合连接进行传动,提高传动的精准性,方便对螺纹的矫正,降低产品报废率。

第一传动轴2的端部设有手柄10,手柄10设在第一齿轮7的外侧。传动装置通过手动转动手柄10带动第一传动轴2转动,通过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3和第三传动轴6的转动,手柄10上设有与手柄10轴向设置的把手,方便手动转动手柄10时受力,定位片11为弹簧片,定位片1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支架1固定连接,定位片11竖向设置在支架1上,定位片11上设有与定位片11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操作按钮12,操作按钮12横向设置在定位片11上。定位片11用于定位第一传动轴2的位置,避免第一传动轴2在工作时发生轴向滑动,影响对螺纹的加工,需要调节传动装置的传动比时,按压操作按钮12,将第一转动轴2轴向移动,定位槽4和定位片11位置对应时,定位片11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自动弹入到定位槽4内,当定位片11卡在右侧的定位槽4内时,第一传动轴2上右侧的第一齿轮7和第三传动轴6上右侧的第三齿轮9啮合,第三传动轴6上左侧的第三齿轮9和第二传动轴3上第二齿轮8啮合;当定位片11卡在左侧的定位槽4内时,第一传动轴2上左侧的第一齿轮7和第三传动轴6上左侧的第三齿轮9啮合,第三传动轴6上左侧的第三齿轮9和第二传动轴3上第二齿轮8啮合,通过移动第一传动轴2改变传动装置的传动比,方便本装置对不同不合格螺纹的加工。

还包括第一外壳13和与第一外壳13配合连接的第二外壳14,第一外壳13和第二外壳14连接形成内部空间,支架1、传动装置、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均设在内部空间内,避免灰尘进入到传动装置内,影响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第一外壳13设有第一空心圆柱15,第二外壳14设有配合设在第一空心圆柱15内的第二空心圆柱16,支架1上设有与第二空心圆柱16配合的圆孔17,第二空心圆柱16贯穿圆孔17,第二空心圆柱16设在第一空心圆柱15内,增强第一外壳13和第二外壳14连接的强度,避免外壳发生错位,第一空心圆柱15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均布排列的挡片,挡片与支架1相抵,限定了第一外壳13和第二外壳14之间的位置关系,方便第一外壳13和第二外壳14的安装,第一空心圆柱15与支架1相抵,第一外壳13的外部设有用于放置钻夹头钥匙的卡扣18,避免钻夹头钥匙的丢失,第一外壳13的下端设有凹槽19,卡扣18设在凹槽19内,第一外壳13上设有与操作按钮12配合的安装孔20,第一外壳13内部设有与安装孔20相通的第三空心圆柱21,操作按钮12贯穿第三空心圆柱21和安装孔20。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