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417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篮桶提手组合成型设备,特指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花篮桶是通过铁皮生产的一种金属包装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等包装用的包装桶,在传统的花篮桶加工过程中,人工将成型的提手嵌入花篮桶中的方式效率低下,已被淘汰,现有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加工,然而现有的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耗能高,进一步的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次成型,其效率高、耗能低,且提手组装牢固、耐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主要包括物料管道、钢丝输入部,所述物料管道下方的出料口与钢丝输入部契合,所述物料管道两侧为线耳折弯部,物料管道前方设有钢丝折弯部及钢丝成型部,物料管道的出料口设有压紧部,且压紧部与钢丝成型部契合,其中,钢丝折弯部与钢丝成型部上下对应,钢丝成型部下方为花篮桶输送通道,且花篮桶输送通道两侧设有定位部及线耳嵌入部。

上述方案中,线耳折弯部、钢丝折弯部、压紧部、定位部及线耳嵌入部均由曲轴联动。

进一步的,钢丝输入部中设有顶杆,且顶杆由曲轴联动,以将穿好提手的钢丝顶出,便于后序折弯工序。

进一步的,钢丝折弯部与钢丝成型部的形状相契合,钢丝折弯部下压至钢丝成型部将钢丝折弯成型。

进一步的,钢丝折弯部及成型部的形状优选梯形、圆弧形、矩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 ,定位部呈爪形,对花篮桶的耳部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钢丝成型部两侧设有电眼装置,以检测提手是否穿好。

进一步的,钢丝成型部顶端一侧还设有顶出件,且顶出件由曲轴联动,提手组装完成后,顶出件将其顶出钢丝成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曲轴联动,设备运行稳定、耗能低、故障率小;

2.钢丝穿过提手、钢丝成型、钢丝与花篮桶组装均为全自动一次成型,成型效率高;

3.钢丝折弯部、定位部及线耳嵌入部相互配合,使线耳牢固的嵌入花篮桶的耳部,使其安装牢固,线耳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花篮桶提手钢丝的成型机构,主要包括物料管道1、钢丝输入部2,所述钢丝输入部2中设有顶杆21,且顶杆21由曲轴9联动,以将穿好提手的钢丝顶出,使其置于成型部5上便于折弯成型,所述物料管道1下方的出料口与钢丝输入部2契合,所述物料管道1两侧为线耳折弯部3,钢丝输送进入钢丝输入部5并穿好的提手后,线耳折弯部3主要将钢丝进行切断并将钢丝两端折弯,形成线耳;物料管道1前方设有钢丝折弯部4及钢丝成型部5,物料管道1的出料口设有压紧部14,且压紧部14与钢丝成型部5契合,钢丝顶出后,由压紧部14对钢丝进行压紧,再通过钢丝折弯部4进行折弯,其中,钢丝折弯部4与钢丝成型部5上下对应,钢丝成型部5下方为花篮桶输送通道(图中未示出),且花篮桶输送通道两侧设有定位部7及线耳嵌入部8,定位部7呈爪形,主要是固定花篮桶的耳部,使折弯后的钢丝线耳准确的插入花篮桶耳部,然后再由线耳嵌入部8将线耳嵌入花篮桶耳部中。上述线耳折弯部3、钢丝折弯部4、压紧部14、定位部7及线耳嵌入部8均由曲轴9统一联动,其效率高、磨损低。

上述钢丝折弯部4与钢丝成型部5的形状相契合,钢丝折弯部4下压至钢丝成型部5将钢丝折弯成型,且钢丝折弯部4及成型部5的形状优选梯形、圆弧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当然,也并不限定成型部5的其他适用的形状。

上述钢丝成型部5两侧设有电眼装置10,钢丝成型部5顶端一侧还设有顶出件51,且顶出件51由曲轴9联动,电眼装置10主要是检测钢丝与提手是否穿好,而顶出件51是在钢丝线耳嵌入花篮桶耳部后,将成型的钢丝顶出钢丝成型部5,以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工作时:钢丝进入钢丝输入部2后穿过提手,线耳折弯部3将钢丝切断后并将钢丝两端折弯,再由顶杆21将钢丝及提手顶出至钢丝成型部5顶端,由压紧部14将钢丝压紧,这时钢丝折弯部4下落与钢丝成型部5啮合,将钢丝折弯成型,这时花篮桶输送通道将花篮桶输送到位并由定位部7夹住花篮桶两侧的耳部,钢丝折弯部4将钢丝两端下压并插入花篮桶耳部,再通过线耳嵌入部8将钢丝线耳嵌入花篮桶耳部,完成组装,最后压紧部14松开,由顶出件51将钢丝提手顶出钢丝成型部5即可。

当然,以上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