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526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机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昭55-6900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以对被加工物的加工面详细、精密且自动地检查其整面为目的的形状检查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形状检查装置具有主框架、设于主框架的上表面且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框架以及设置在主框架上且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的接触检测器用的滑架。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日本特开昭55-69008号公报所公开的形状检查装置中,作为沿x轴方向引导移动框架、沿y轴方向引导滑架的引导机构,使用了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的引导件。在具有像这种引导件这样的纵长体的机床中,从纵长体的维护的必要性考虑,要求拆卸纵长体时的操作性良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拆卸纵长体时的操作性良好的机床。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机床包括:基座构件,其具有主面;纵长体,其具有沿着主面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安装于基座构件;以及结构体,其设置在主面上,并固定于基座构件。结构体在纵长体呈直线状延伸的预定方向上具有与纵长体的端部相对配置的相对部。在相对部形成有能够供纵长体贯穿的孔。

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能够将纵长体经由形成于相对部的孔从基座构件上卸下。由此,能够使拆卸纵长体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优选的是,机床还具有设置在主面上的移动体。纵长体是以移动体能够沿预定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移动体的直动引导机构部。作为相对部,在预定方向上设有分别与纵长体的一端和另一端相对配置的第1相对部和第2相对部。在第1相对部和第2相对部形成有孔。

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能够将直动引导机构部经由形成于第1相对部的孔或形成于第2相对部的孔从基座构件上卸下。

另外,优选的是,结构体由铸件形成。形成于相对部的孔是铸孔。

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作为供纵长体通过的孔,利用形成于相对部的铸孔。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纵长体呈直线状延伸的预定方向观察时,孔设为与纵长体重叠。

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由于孔配置在纵长体的预定方向的延长线上,因此能够使拆卸纵长体时的操作性更良好。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纵长体呈直线状延伸的预定方向观察时,孔的开口面具有沿着主面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长孔形状。

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在使纵长体通过孔时,能够使纵长体以维持为沿着主面的姿势的状态旋转。由此,能够将拆卸纵长体时所需的空间控制得较小。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纵长体呈直线状延伸的预定方向观察时,纵长体配置在长边方向上的从孔的中心向一侧偏移的位置。

根据如此构成的机床,能够使供纵长体通过的孔的位置相对于长边方向上的孔的中心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并且使纵长体旋转。由此,能够使拆卸纵长体时的操作性更良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拆卸纵长体时的操作性良好的机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及其他目的、特征、技术方案以及优点可以根据与添加的附图相关联理解的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以下详细的说明而变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III所示的方向看到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侧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由图3中的两点划线IV包围的范围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沿着图4中的V-V线上的机床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1中的机床中卸下前侧导轨的工序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1中的机床中卸下前侧导轨的工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编号。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卧式加工中心的立体图。在图1中,通过对构成卧式加工中心的外观的罩体进行透视,从而示出卧式加工中心的内部结构。

参照图1,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卧式加工中心10的基本结构,卧式加工中心10具有床身12、立柱21、床鞍18、主轴箱41以及工作台26。

床身12是用于搭载立柱21、床鞍18等的基座构件,设置在工厂等的安装地面上。

在床身12上安装有立柱21。立柱21固定于床身12。立柱21整体具有竖立设于床身12的上表面的门形形状。

更具体地说,立柱21作为其构成部位具有侧部22(22s、22t)和顶部23。侧部22设置为从床身12的上表面向铅垂上方立起。侧部22s和侧部22t在与水平方向平行的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顶部23沿着X轴方向从侧部22s延伸设置至侧部22t。

另外,卧式加工中心10的机械结构基本上具有相对于X轴方向上的中心左右对称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了参照编号“s”和“t”的结构是与其左右对称对应的一对元件。

在床身12上安装有床鞍18。床鞍18设为能够相对于床身12沿X轴方向滑动移动。在床鞍18上安装有主轴箱41。主轴箱41经由由侧部22s、顶部23、侧部22t以及床身12围成的空间朝向工作台26延伸出来。主轴箱41设置为能够沿与水平方向平行且与X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滑动移动。

主轴箱41具有主轴42。主轴42设置为能够通过马达驱动以与Z轴方向平行的中心轴101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主轴42上安装有用于对作为加工对象的工件进行加工的刀具。伴随着主轴42的旋转,安装于主轴42的刀具以中心轴101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床身12、床鞍18以及主轴箱41上适当地设有用于能够进行床鞍18向X轴方向的滑动移动和主轴箱41向Z轴方向的滑动移动的输送机构、引导机构、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等。

在立柱21上安装有工作台26。工作台26设为能够相对于立柱21沿与铅垂方向平行且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滑动移动。

工作台26是用于固定工件的装置,具有托盘27和旋转机构部29(29s、29t)。

托盘27是金属制的台,使用各种夹持机构来安装工件。托盘27设为能够利用旋转机构部29以与X轴平行的中心轴102为中心进行旋转(a轴旋转)。旋转机构部29s和旋转机构部29t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托盘27安装在旋转机构部29s和旋转机构部29t之间。托盘27还可以设为能够以与托盘27的主面正交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b轴旋转)。

在立柱21和工作台26上适当地设有用于能够进行工作台26向Y轴方向的滑动移动的输送机构、引导机构、作为驱动源的伺服马达等。

床鞍18向X轴方向的滑动移动、主轴箱41向Z轴方向的滑动移动以及工作台26向Y轴方向的滑动移动相组合,而使安装于主轴42的刀具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三维移动。

卧式加工中心10还具有刀库30和自动换刀装置(ATC:Automatic Tool Changer)36。刀库30是用于收纳要安装于主轴42的更换用的刀具32的装置。自动换刀装置36是用于在主轴42与刀库30之间更换刀具的装置。

刀库30具有刀库主体部31、柱构件14和柱构件16以及台构件33。

刀库主体部31具有多个刀具保持部34和链轮35。刀具保持部34构成为能够保持刀具32。多个刀具保持部34在链轮35的周围呈环状排列。链轮35设为能够通过马达驱动以与Y轴平行的中心轴103为中心进行旋转。伴随着链轮35的旋转,多个刀具保持部34以中心轴103为中心旋转移动。

刀库主体部31利用柱构件14、柱构件16以及台构件33支承在从床身12向铅垂上方设置了距离的位置。

伴随着链轮35的旋转,保持特定的刀具32的刀具保持部34被分配到机械前方的预定位置。特定的刀具32被未图示的刀具输送装置向Z轴方向输送,并移动至刀具更换位置。通过自动换刀装置36所具有的双臂37旋转,从而对输送到刀具更换位置的特定的刀具32与安装于主轴42的刀具进行更换。

接下来,详细说明床鞍18的引导机构和用于该引导机构的拆卸的结构。图2是表示图1中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III所示的方向看到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侧视图。在附图中,示出了主轴箱41、工作台26、刀库30以及自动换刀装置36卸下后的状态。

参照图2和图3,卧式加工中心10还具有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设为以床鞍18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床鞍18的引导机构。

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安装于床身12。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利用多个螺栓紧固于床身12。

床身12具有上表面12a。上表面12a面向铅垂上方。上表面12a配置在X-Z平面内。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是具有沿着上表面12a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的纵长体。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整体具有沿X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在Z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前侧导轨51在Z轴方向上配置在靠近工作台26的侧(机械前方),后侧导轨56在Z轴方向上配置在远离工作台26的侧(机械后方)。在Z轴方向上的前侧导轨51和后侧导轨56之间的位置设有作为床鞍18的输送机构的滚珠丝杠61和作为滚珠丝杠61的驱动源的伺服马达62。

图4是放大表示由图3中的两点划线IV包围的范围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沿着图4中的V-V线上的机床的剖视图。参照图2~图5,前侧导轨51具有轨道52和滑动件53。

轨道52在X轴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轨道52利用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螺栓54紧固于床身12。滑动件53具有块形状,设为能够沿着轨道52行进。在滑动件53上搭载有床鞍18。以滚动体介于轨道52和滑动件53之间的方式设有多个滚动体(球、滚子),通过使这些滚动体伴随着滑动件53的滑动移动无限循环,从而能够实现滑动件53的行进。前侧导轨51的重量例如为15kg。

另外,在此,代表性地说明前侧导轨51的结构,但是后侧导轨56也具有与前侧导轨51相同的结构。

前侧导轨51在X轴方向上的两端具有一端51p和另一端51q。在X轴方向上,在与前侧导轨51的一端51p和另一端51q相邻的位置分别配置有立柱21的侧部22s和侧部22t。在Z轴方向上,在与前侧导轨51的一端51p和另一端51q相邻的位置(机械前方)分别配置有立柱21的侧部22s和侧部22t。即,在图2中所示的俯视状态下,在前侧导轨51的机械前方和机械侧方配置有立柱21。

一般来说,在机械加工中心中,有为了确保机械刚性而想在靠近加工地点的位置支承主轴这样的要求。在本实施方式的卧式加工中心10中,当使支承床鞍18的前侧导轨51靠近加工地点时,尝试前侧导轨51向机械前方的配置后的结果是,成为上述的前侧导轨51和立柱21相对性的位置关系。

立柱21具有相对部24(24s、24t)。相对部24(24s、24t)是立柱21的侧部22(22s、22t)的一部分。相对部24在X轴方向上与前侧导轨51的端部相对。更具体地说,相对部24s与前侧导轨51的一端51p之间设置间隙地相对,相对部24t与前侧导轨51的另一端51q之间设置间隙地相对。

在相对部24s和相对部24t上形成有能够供前侧导轨51贯穿的孔66。在本实施方式中,立柱21由铸件形成。孔66是设于立柱21的多个铸孔中的一个。

孔66以贯穿相对部24的方式设置。在从X轴方向(图4中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孔66设为与前侧导轨51重叠。孔66既可以设为与前侧导轨51的一部分重叠,也可以设为与前侧导轨51的全部重叠。

在从X轴方向(图4中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孔66的开口面具有长孔形状,该长孔形状具有长边方向(图4中的箭头111所示的方向)和短边方向(图4中的箭头112所示的方向),该长边方向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该短边方向具有相对较小的长度。孔66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是沿着床身12的上表面12a的方向,孔66的开口面的短边方向是距床身12的上表面12a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向。更具体地说,孔66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是Z轴方向(水平方向),孔66的开口面的短边方向是Y轴方向(铅垂方向)。

另外,在图4中,作为孔66的形状,示出了角部被弄圆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面,但是孔66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供前侧导轨51贯穿的形状(大小),就不特别限定。例如,孔66也可以具有横长的椭圆形的开口面。孔66也可以是通过机械加工而设置的孔。

在从X轴方向(图4中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前侧导轨51配置在孔66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从孔66的中心向一侧偏移的位置。在图4中,孔66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上的孔66的中心用中心线121表示。在该情况下,若相对于中心线121将一侧设为第1范围113,相对于中心线121将另一侧设为第2范围114,则前侧导轨51配置在相比于第2范围114更偏向第1范围113的位置。

在床身12的上表面12a上还紧固有定位块63。定位块63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侧面63b。通过使轨道52抵接于侧面63b,从而轨道52相对于床身12的位置被确定。在从X轴方向(图4中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定位块63配置在相比于第2范围114更偏向第1范围113的位置。换言之,前侧导轨51在孔66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上配置在相对于中心线121与定位块63相同的侧(第1范围113那一侧)。

图6是表示在图1中的机床中卸下前侧导轨的工序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图1中的机床中卸下前侧导轨的工序的立体图。

参照图1~图7,在卧式加工中心10的维护中,存在需要更换前侧导轨51的情况。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卸下前侧导轨51的工序。

首先,留下轨道52的两端的螺栓54,卸下多个螺栓54。接着,解除床鞍18和滚珠丝杠61的螺母之间的紧固。

接着,卸下与前侧导轨51的滑动件53相连的润滑油用的配管。接着,解除床鞍18和前侧导轨51的滑动件53之间的紧固。接着,卸下留在前侧导轨51的轨道52的两端的螺栓54,从而解除轨道52和床身12之间的紧固。

接着,在床身12的上表面12a和床鞍18之间设置千斤顶。此时,在前侧导轨51的附近配置千斤顶。使用千斤顶,将床鞍18顶升到能够拉拔前侧导轨51的程度。

接着,将前侧导轨51经由孔66从床身12上卸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立柱21的相对部24形成有能够供前侧导轨51贯穿的孔66,因此不用卸下前侧导轨51的周边的零件,就能够进行前侧导轨51的拆卸。由此,能够使前侧导轨51拆卸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孔66设为与前侧导轨51重叠。根据这种结构,床鞍18的顶升量较小即可等,能够使前侧导轨51拆卸时的操作性更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66的开口面具有沿着上表面12a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长孔形状。而且,前侧导轨51配置在该孔66的开口面的长边方向上的从孔66的中心向一侧偏移的第1范围113内。

根据这种结构,使前侧导轨51一边维持沿着床身12的上表面12a的姿势并旋转一边通过孔66。此时,通过使前侧导轨51所通过的孔66的位置从第1范围113向第2范围114慢慢地移动(图6中的前侧导轨51A→前侧导轨51B→前侧导轨51C→前侧导轨51D),从而能够使前侧导轨51不与孔66的内壁发生干涉就容易地旋转移动。

通过使前侧导轨51一边旋转一边通过孔66,从而能够将前侧导轨51的拆卸时所需的空间控制得较小。在图6中,示出了卧式加工中心10的罩线131。例如,在整个宽度L1为1700mm的卧式加工中心10中,能够将前侧导轨51拆卸时所需的侧面空间的宽度L2控制为600mm的长度。

孔66只要形成在相对部24s和相对部24t中的至少任一者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相对部24s和相对部24t这两者形成有孔66,因此能够考虑卧式加工中心10的两侧的空闲空间来选择前侧导轨51的拆卸方向。

总结一下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卧式加工中心1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机床的卧式加工中心10包括:床身12,其作为基座构件,具有作为主面的上表面12a;前侧导轨51,其作为纵长体,具有沿着上表面12a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并安装于床身12;以及立柱21,其作为结构体,设置在上表面12a上并固定于床身12。立柱21在作为前侧导轨51呈直线状延伸的预定方向的X轴方向上具有与前侧导轨51的端部相对配置的相对部24。在相对部24上形成有能够供前侧导轨51贯穿的孔66。

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卧式加工中心10,能够使前侧导轨51拆卸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纵长体为前侧导轨51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这种结构,纵长体例如也可以是作为移动体的输送机构的滚珠丝杠、进行各个轴的位置检测的标尺等。另外,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床并不限于卧式加工中心,例如也可以是车床、具有车削功能和铣床功能的复合加工机。

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认为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是指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