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518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配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管路的维修或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两段管路进行对中以保证管路装配的可靠性。

由于管路长期裸露在外界环境中或位于潮湿的地下,管路容易受到侵蚀,管路的管口处便发生形变,拆卸后再安装时,很难将两段管路准确地进行对中,操作人员只能使用现有的撬杠或切割工具等强行将两段管路对中,从而耗费了操作人员大量的劳动力和作业时间,而且管路对中作业中操作人员容易受伤,存在着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对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两段管路进行对中作业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对中装置,用于将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包括:支撑驱动部;传动座,传动座沿支撑驱动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拉拽部,拉拽部与传动座连接,当传动座在支撑驱动部上沿远离第一管路的方向运动时,传动座通过拉拽部拉动第二管路相对于第一管路运动以使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

进一步地,支撑驱动部为两个,两个支撑驱动部分别设置在传动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支撑驱动部为多个,多个支撑驱动部在传动座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管路对中装置还包括滑座,滑座沿传动座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传动座上,支撑驱动部通过滑座与传动座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驱动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与传动座垂直设置,且支撑杆与滑座螺纹连接;支撑爪,支撑爪设置在支撑杆的第一端,支撑杆的第二端作为操作端。

进一步地,支撑爪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杆的第一端;或支撑爪固定设置在支撑杆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支撑驱动部还包括操作杆,操作杆设置在操作端。

进一步地,传动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滑座夹设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管路对中装置还包括铰接座,铰接座设置在传动座上,且拉拽部通过铰接座与传动座铰接。

进一步地,铰接座垂直于传动座设置,且铰接座位于传动座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处。

进一步地,铰接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紧固件为两个,两个第二紧固件分别设置在铰接座的两端,拉拽部为链条,链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紧固件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驱动部而将管路对中装置稳定地支撑在管路的外周侧,通过设置在支撑驱动部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的传动座和与传动座连接的拉拽部,这样,操作人员对支撑驱动部施加驱动力,传动座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远离第一管路的方向在支撑驱动部上运动时,传动座带动绕第二管路的外周设置的拉拽部运动,拉拽部拉动第二管路相对于第一管路运动以使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从而使驱动力稳定、高效地传递进而顺利地完成管路对中作业,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管路对中作业的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管路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驱动部;11、支撑杆;12、支撑爪;20、传动座;21、第一边板;22、第二边板;23、第一紧固件;30、滑座;40、铰接座;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两段管路进行对中作业费时费力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对中装置。

如图1所示,管路对中装置用于将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管路对中装置包括支撑驱动部10、传动座20和拉拽部,传动座20沿支撑驱动部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拉拽部与传动座20连接,当传动座20在支撑驱动部10上沿远离第一管路的方向运动时,传动座20通过拉拽部拉动第二管路相对于第一管路运动以使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

通过设置支撑驱动部10而将管路对中装置稳定地支撑在管路的外周侧,通过设置在支撑驱动部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的传动座20和与传动座20连接的拉拽部,这样,操作人员对支撑驱动部10施加驱动力,传动座20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远离第一管路的方向在支撑驱动部10上运动时,传动座20带动绕第二管路的外周设置的拉拽部运动,拉拽部拉动第二管路相对于第一管路运动以使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从而使驱动力稳定、高效地传递进而顺利地完成管路对中作业,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管路对中作业的操作时间。

如图1所示,支撑驱动部10为两个,两个支撑驱动部10分别设置在传动座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提高了管路对中装置与管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支撑驱动部10分别支撑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外周侧形成支撑点。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支撑驱动部10为多个,多个支撑驱动部10在传动座2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能够保证管路对中装置与管路之间的支撑稳定性,而且使支撑驱动部10输出的驱动力在管路外周侧的受力点均匀分布,便于第一管路的轴线和第二管路的轴线对齐。

如图1所示,管路对中装置还包括滑座30,滑座30沿传动座20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传动座20上,支撑驱动部10通过滑座30与传动座20连接。这样,通过滑座30沿传动座20的长度方向的滑动,能够调节支撑驱动部10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上的支撑点的位置,从而针对不同外形结构的管路合理地选择支撑点进而完成管路对中作业。

如图1所示,支撑驱动部10包括支撑杆11和支撑爪12,支撑杆11与传动座20垂直设置,且支撑杆11与滑座30螺纹连接,支撑爪12设置在支撑杆11的第一端,支撑杆11的第二端作为操作端。这样,通过对支撑杆11的操作端进行旋扭操作,从而使支撑杆11相对于传动座20发生运动,由于支撑杆11的第一端的支撑爪12支撑在管路的外周侧保持不动,从而使对支撑杆11施加的旋转驱动力反作用于传动座20,传动座20相对于管路在支撑杆11上沿远离管路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拉拽部运动。

可选地,支撑杆11为丝杆。

可选地,支撑爪12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杆11的第一端;或支撑爪12固定设置在支撑杆11的第一端。其中,当支撑爪12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杆11的第一端,这样,支撑爪12与管路的外周面保持相对不动,从而保证了施加给支撑杆11的驱动力稳定地传递到传动座20上。当支撑爪12固定设置在支撑杆11的第一端,支撑爪12相对于管路的外周面发生旋转,这种设置方式,在降低了支撑驱动部10的加工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同样能够实现驱动传动座20相对于管路在支撑杆11上沿远离管路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支撑驱动部10还包括操作杆,操作杆设置在操作端。这样,方便对支撑杆11施加扭转驱动力,提高了管路对中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如图1所示,传动座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21和第二边板22,滑座30夹设在第一边板21和第二边板22之间。这样,能够实现滑座30沿传动座20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传动座20的整体重量,提高了管路对中装置的使用稳定性,降低了管路对中装置的加工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第一边板21和第二边板22通过第一紧固件23连接。这样,能够可靠地将滑座30夹紧在第一边板21和第二边板22之间,保证了管路对中装置的结构合理性。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23为连接螺栓。

如图1所示,管路对中装置还包括铰接座40,铰接座40设置在传动座20上,且拉拽部通过铰接座40与传动座20铰接。这样,提高了拉拽部与传动座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铰接座40垂直于传动座20设置,且铰接座40位于传动座2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处。这样,当拉拽部拉动管路时,确保了传动座20受到的反作用力能够位于传动座20的结构的几何中心处,从而保证了管路对中装置稳定地工作。

如图1所示,铰接座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通过第二紧固件43连接。

可选地,第二紧固件43为两个,两个第二紧固件43分别设置在铰接座40的两端,拉拽部为链条,链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紧固件43连接。这样,链条绕管路的外周设置,整个管路对中装置环抱住管路,保证了链条对管路稳定地、均匀地施加拉力。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避免了使用撬杠时的打滑、挤手、闪腰和空间不够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使用方便,和撬杠、千斤、倒链相比,管路对中装置能稳定地、均匀地对管路施加控制力,实现管路对中作业,避免管路断裂现象的发生和对设备的损坏;

3、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采用正反拉技术,使两段管路的法兰同时向中心轴线处复位,提高了管路对中作业的高效性;

4、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节省人力,通常状况下,维修或拆装管路的法兰遇到错位偏差较大时,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共同完成管路对中作业,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一名操作人员便可以进行使用操作,轻松实现管路对中作业,而且避免了使用吊索、吊钩或提升齿轮等设备;

5、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节省了管路对中作业的时间,具体而言,相比于传统的撬杠、千斤或倒链本实用新型的管路对中装置可节省70%的时间;

6、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能够实现对管路的全方位调整,能够在管路的周向任意位置选择支撑受力点,顺利、便捷地完成管路对中作业;

7、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价格低廉,在一些常规手段无法实现管路对中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电气焊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力,使管路对中作业顺利完成,避免了使用电器焊,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对中作业成本;

8、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应用区域广阔,特别是在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管路对中作业的需求量大,提高了管路对中装置的使用效率;

9、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的运动部件少,经久耐用,维护方便;

10、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路对中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能够方便地对两只法兰或管路进行对正、对接,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