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5175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铣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虽然有同类产品,但多数产品因装卡定位不合理,有的是传动机构复杂,故障多,致使工件加工质量差,生产效率低,远不能满足或适应大量成批生产的要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人们对现有的铣扁机进行了相关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203156119U的一种铣扁机,其通过沿着工作台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导轨、伸缩定位装置、压紧装置;所述导轨与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垂直,导轨上滑动配合一个支座,支座上固定一个电机,该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铣刀头,工作台的上台面设有轴向平行于导轨的铣扁油缸,该铣扁油缸的活塞杆与支座固定连接。为了解决同样的上述技术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铣扁机需要手动添加金属零部件导致效率低下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铣扁机,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依次包括有上料机构、传送机构和切割机构,上料机构包括震动上料盘,切割机构包括箱体以及箱体内的切刀组件,箱体侧壁设置开口,传送机构设置与震动上料盘连接的输送管,设备主体上设置朝向开口且与输送管水平垂直的送料管,输送管一端与送料管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朝向送料管的第一液压杆,送料管处设置朝向开口的第二液压杆,第一液压杆上设置固定条,输送管与震动上料盘之间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下方设置与固定条连接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零部件在需要进行铣扁操作时,首先通过上料机构进行上料操作,上料操作完成后经过传送机构传送至切刀组件处进行切割操作,金属零部件在震动上料盘的震动下从连接口掉落进输送管内,此时启动位于输送管上的第一液压杆带动固定条直线运动,将金属零部件推动进送料管内,输送管与送料管水平垂直交叉设置且连通,金属零部件在第二液压杆的作用下被推送至底座上的凹槽内,切刀组件对其进行切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与震动上料盘连接的下料管,连接口设置于下料管与输送管连接处,震动上料盘与下料管连接处设置有限制零部件高度的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金属零部件放入震动上料盘内,金属零部件在螺旋上升状的震动上料盘内缓慢上升至下料管内,金属零部件在下料管内滑落至连接口最终掉落进输送管内,在输送管内设置有延伸进管内的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朝向送料管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条,当金属零部件从连接口处掉落至输送管内固定条被第二液压杆推从至送料管内;同时在震动上料盘内设置有挡片,挡片的设置可以限制金属零部件的高度,放置金属零部件竖直摆放,当金属零部件扁平传送至下料管与震动上料盘连接处时则直接从挡片下方通过,若金属零部件竖直摆放则由于挡片的阻挡无法通过使得金属零部件掉落回震动上料盘内重新传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切刀组件包括位于箱体内对称设置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相对设置有磨刀,磨刀下方位于开口处设置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液压杆将金属零部件传送至托板上,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磨刀对金属零部件进行铣扁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送料管与托板连接,托板上设置供零部件放置上下连通的卡槽,托板内设置启闭卡槽的开关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磨刀对金属零部件铣扁完毕后,开启位于卡槽上的开关机构,使得金属零部件从卡槽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开关机构包括托板内的中空夹层,中空夹层内的挡板,箱体内还设置与中空夹层连通的设备腔,设备腔内设置延伸至中空夹层与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三液压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金属零部件铣扁操作后,启动第三液压杆,在第三液压杆的作用下使得挡板远离卡槽使得卡槽上下连通,此时金属零部件从卡槽内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与磨刀配合的喷油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磨刀对金属零部件进行铣扁操作时,还需要喷油机构对金属零部件进行喷油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喷油机构包括位于切刀组件对称设置的喷油管,箱体底部设置接油槽,箱体内还设置有油泵,油泵上分别设置有与喷油管连通的上油管和与接油槽连通的吸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油管正对磨刀的下方卡槽处,使得磨刀在对金属零部件进行铣扁操作时油料可以直接喷洒在金属零部件上。从喷油管喷出的油料最终掉落至箱体底部的接油槽内便于重新利用,经过油泵与吸油管的配合使得油料传送至上油管内并从喷油管处喷出,完成油料的整体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卡槽下方设置延伸至箱体外倾斜的接收槽,接收槽上设置有若干漏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零部件从卡槽内掉落至接收槽上,接收槽倾斜设置使得金属零部件滑移至箱体外,同时为了防止油料从接收槽内移动至箱体外,在接收槽上设置有若干漏油孔可以使得接收槽内的油料通过漏油孔掉落至箱体底部的接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接收槽位于箱体外处设置倾斜槽,倾斜槽与箱体内接油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带有漏油孔的接收槽可以使得大部分油料从漏油孔处掉落至接油槽内,但仍会有少量油料跟随金属零部件移动至箱体外的接收槽内,接收槽位于箱体外部分设置有倾斜进箱体内的倾斜槽,倾斜槽可以接受位于箱体外接收槽掉落的油料,最终位于箱体外的油料在倾斜槽的作用下重新被传送至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解决了铣扁机需要手动添加金属零部件导致效率低下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剖面图。

附图标记:110、震动上料盘;111、箱体;112、开口;113、输送管;114、送料管;115、下料管;116、第一液压杆;117、第二液压杆;118、固定条;119、连接口;210、底座;211、凹槽;212、挡片;213、驱动电机;214、磨刀;215、托板;216、卡槽;217、挡板;218、设备腔;219、第三液压杆;310、喷油管;311、接油槽;312、油泵;313、上油管;314、接收槽;315、倾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铣扁机,参照图1和图2,设备主体上包括有震动上料盘110、传送机构和切刀组件,震动上料盘110连接有竖直传送的下料管115,下料管115朝向下方的端口连通有输送管113,输送管113与下料管115之间设置有连通口,设备主体还设置有与输送管113水平方向连接呈直角的送料管114,送料管114一端端口朝向箱体111的开口112,在设备主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杆116和第二液压杆117,第一液压杆116延伸至输送管113内,第二液压杆117延伸至送料管114内。

当金属零部件从震动上料盘110内螺旋缓慢上升后传送至下料管115内,在金属零部件进入下料管115之前,震动上料盘110与下料管11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挡片212,挡片212的设置可以使得金属零部件竖直摆放时掉落进震动上料槽内重新传送,直到金属零部件扁平传送至下料管115处通过,金属零部件从下料管115内掉落至输送管113内,进入到输送管113后金属零部件被传送至送料管114内,最终从送料管114传送至箱体111内的托板215上,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13对对金属零部件进行铣扁操作,在托板215的下方设置有接收槽314可以对铣扁加工完毕后的金属零部件进行接收操作,托板215上设置有开关机构可以使得卡槽216上下连通的开启与关闭。

金属零部件从下料管115掉落至输送管113后,输送管113内设置有延伸至管内的第一液压杆116,第一液压杆116朝向输送管113与送料管114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条118,金属零部件从连接口119处掉落至固定条118的底座210上,底座210上设置有凹槽211,金属零部件被第一液压杆116推送至送料管114内,此时启动第二液压杆117,金属零部件再次在第二液压杆117的作用下推送至托板215的卡槽216上,托板215下方设置有第四液压杆使得托板215上的金属零部件靠近上方的驱动电机213,驱动电机213带动磨刀214对金属零部件进行铣扁操作。

卡槽216为上下连通状,当金属零部件铣扁完毕后开启位于设备腔218内的第三液压杆219,第三液压杆219带动挡板217运动后使得原本底部封闭的卡槽216此时变为上下连通状,金属零部件从卡槽216内掉落至托板215下方的接收槽314内,在铣扁过程中喷油管310会对金属零部件进行喷油操作,金属零部件掉落至接收槽314后滑移至箱体111外部,油料从接收槽314上的漏油孔直接掉落在箱体111内的接油槽311回收,接收槽314为朝向箱体111外倾斜设置,因此金属零部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箱体111外的接收槽314内,为了防止金属零部件本身带有的油料聚集在接收槽314位于箱体111外的部分,在箱体111外壁还设置有朝向箱体111内的倾斜槽315,倾斜槽315位于接收槽314下方,使得从接收槽314掉落的油料直接被倾斜槽315传送会箱体111内,接收槽314位于箱体111外部分与倾斜槽315截面为之字形,接油槽311内的油料在油泵312和吸油管的作用下被传送至上油管313内,最终使得油料从上油管313传送至喷油管310排除对金属零部件进行喷油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