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090发布日期:2018-07-07 09:4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手机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的功能革新日新月异,手机功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通讯,可以说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因此手机制造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目前的许多厂家仍采用人工进行手机产品组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操作的失误会造成产品的报废,造成浪费和损失,目前部分自动组装机造价高,难以大范围推广,且组装过程中对组装板没有固定,组装板受力容易滑离预定位置,导致零件组装位置的偏差,降低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右侧面内部设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左侧的所述主机内部设有变更腔,所述变更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内锁接杆和第二内锁接杆,所述变更腔左侧设有第一滑运槽,所述第一滑运槽底部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底部与所述第一滑运槽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导引杆,所述第一导引杆上滑运配合连接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一滑运块,所述第一滑运块底部的所述第一导引杆外表面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滑运块右侧伸延段伸延至所述变更腔内且与所述变更腔右侧壁滑运配合,所述变更腔内的所述第一滑运块内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下两侧端均设有驱动件,所述变更腔上方的所述主机内部设有传运腔,所述传运腔右侧壁内部设有第二滑运槽,所述传运腔内部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中轴,所述第一中轴上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右侧配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设有与所述传运腔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的第四中轴,所述蜗轮前侧的所述第四中轴上固定设置有带凸角部的凸角轮,所述第二滑运槽左侧顶部内部设有第三滑运槽,所述第二滑运槽右侧底部内部设有第四滑运槽,所述第二滑运槽内部设有第二滑运块,所述第三滑运槽内部设有回位装置,所述第四滑运槽内部设有组装装置,所述变更腔下方的所述主机内部设有第一运作腔,所述第一运作腔右侧的所述主机内部设有第二运作腔,所述组装槽顶部设有按压头,所述组装槽右侧底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按压头中间部位设置有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按压头底部设置有零件出口,所述按压头背部设置有零件补充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降振消声装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每个所述驱动件远距所述驱动装置一侧末梢均设有外锁接杆,所述驱动装置上方的所述外锁接杆与所述第一内锁接杆配合设置,所述驱动装置下方的所述外锁接杆与所述第二内锁接杆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运槽内左侧壁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滑运配合连接有提拉柄,所述提拉柄左侧端伸延至所述主机的左侧面外,所述提拉柄右侧末梢与所述第一滑运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轴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传运腔顶部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中轴底部伸延段穿贯所述传运腔底部内壁且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中轴底部伸延末梢伸延至所述变更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内锁接杆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回位装置包括第二导引杆,所述第二导引杆上滑运配合连接有底部与所述第二滑运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导引块,所述导引块右侧的所述第二导引杆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滑运块左侧端设有弧边凸角块,所述第二滑运块右侧端设有第一斜部面。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组装装置包括下压块以及固定在所述下压块底部并向下伸延设置的下压杆,所述下压块左侧顶部设有第二斜部面,所述下压块底部的所述下压杆外表面设有第三压簧,所述下压杆底部伸延段穿贯所述第四滑运槽底部且滑运配合,所述下压杆底部伸延段末梢伸延至所述组装槽内且与所述按压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运作腔顶部设有第一锥型轮,所述第一锥型轮顶部固定设有穿贯所述第一运作腔顶部且运转配合连接的第二中轴,所述第二中轴顶部末梢伸延至所述变更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内锁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运作腔右侧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型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型轮,所述第二锥型轮右侧固定设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三中轴;所述第二运作腔左侧内壁设有第三锥型轮,所述第三中轴右侧伸延末梢伸延至所述第二运作腔内且与所述第三锥型轮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运作腔底部设有左侧顶部与所述第三锥型轮右侧底部配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所述第四锥型轮内部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螺线杆,所述螺线杆底部末梢与所述第二运作腔底部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运作腔上方的所述主机内部设有锁接腔。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柱,所述调节柱右侧底部固定设有固定凸角块,所述固定凸角块底部设有防护垫,所述调节柱底部穿贯所述锁接腔上方的所述组装槽底部且伸延至所述锁接腔内,所述螺线杆顶部伸延段穿贯所述第二运作腔的顶部伸延至所述锁接腔内且与所述调节柱螺线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降振消声装置包括降振压簧和消声罩,所述消声罩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外表面,所述降振压簧设置在所述消声罩外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变更腔上下两侧内壁分别设第一内锁接杆和第二内锁接杆,变更腔左侧内壁内部设第一滑运槽,第一滑运槽底部设方槽,方槽底部与第一滑运槽顶部之间设第一导引杆,第一导引杆上滑运配合连接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一滑运块,第一滑运块底部的第一导引杆外表面环绕设第一压簧,第一滑运块右侧伸延段伸延至变更腔内且与变更腔右侧壁滑运配合,变更腔内的第一滑运块内部设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下两侧端均设驱动件,从而实现驱动装置手动控制上下变更移动工作。

2.通过传运腔右侧内壁内部设第二滑运槽,传运腔内部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中轴,第一中轴上固定设置蜗杆,蜗杆右侧配合连接蜗轮,蜗轮上设与传运腔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的第四中轴,蜗轮前侧的第四中轴上固定设置带凸角部的凸角轮,第二滑运槽左侧顶部内部设第三滑运槽,第二滑运槽右侧底部内部设第四滑运槽,第二滑运槽内部设第二滑运块,第三滑运槽内部设回位装置,第四滑运槽内部设组装装置,从而实现组装装置的自动伸缩冲压以及回位工作。

3.通过第一运作腔顶部设第一锥型轮,第一锥型轮顶部固定设穿贯第一运作腔顶部且运转配合连接的第二中轴,第二中轴顶部末梢伸延至变更腔内且与第二内锁接杆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运作腔右侧内部设与第一锥型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型轮,第二锥型轮右侧固定设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三中轴;第二运作腔左侧内壁设第三锥型轮,第三中轴右侧伸延末梢伸延至第二运作腔内且与第三锥型轮左侧端固定连接,第二运作腔底部设左侧顶部与第三锥型轮右侧底部配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第四锥型轮内部设上下伸延设置的螺线杆,螺线杆底部末梢与第二运作腔底部运转配合连接,第二运作腔上方的主机内部设锁接腔,从而实现传运控制锁定工作;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柱,调节柱右侧底部固定设固定凸角块,固定凸角块底部设防护垫,调节柱底部穿贯锁接腔上方的组装槽底部且伸延至锁接腔内,螺线杆顶部伸延段穿贯第二运作腔的顶部伸延至锁接腔内且与调节柱螺线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锁定配合连接。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能实现手动控制变更组装板的锁定连接以及能自动变更控制冲压组装工作,组装速度快,稳定性高,组装质量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上侧的外锁接杆与第一内锁接杆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按压头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手机产品组装设备,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右侧面内部设有组装槽6,所述组装槽6左侧的所述主机1内部设有变更腔7,所述变更腔7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内锁接杆71和第二内锁接杆72,所述变更腔7左侧设有第一滑运槽74,所述第一滑运槽74底部设有方槽75,所述方槽75底部与所述第一滑运槽74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导引杆76,所述第一导引杆76上滑运配合连接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一滑运块741,所述第一滑运块741底部的所述第一导引杆76外表面设有第一压簧761,所述第一滑运块741右侧伸延段伸延至所述变更腔7内且与所述变更腔7右侧壁滑运配合,所述变更腔7内的所述第一滑运块741内部设有驱动装置78,所述驱动装置78上下两侧端均设有驱动件781,所述变更腔7上方的所述主机1内部设有传运腔8,所述传运腔8右侧壁内部设有第二滑运槽9,所述传运腔8内部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中轴84,所述第一中轴84上固定设置有蜗杆841,所述蜗杆841右侧配合连接有蜗轮81,所述蜗轮81上设有与所述传运腔8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的第四中轴83,所述蜗轮81前侧的所述第四中轴83上固定设置有带凸角部821的凸角轮82,所述第二滑运槽9左侧顶部内部设有第三滑运槽5,所述第二滑运槽9右侧底部内部设有第四滑运槽91,所述第二滑运槽9内部设有第二滑运块92,所述第三滑运槽5内部设有回位装置,所述第四滑运槽91内部设有组装装置,所述变更腔7下方的所述主机1内部设有第一运作腔4,所述第一运作腔4右侧的所述主机1内部设有第二运作腔3,所述组装槽6顶部设有按压头61,所述组装槽6右侧底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按压头61中间部位设置有液压驱动装置612,所述按压头61底部设置有零件出口610,所述按压头61背部设置有零件补充装置611,通过所述零件补充装置611不断向所述按压头61中补充零件,再通过所述液压驱动装置612将零件推到所述零件出口610出口处,所述驱动装置78上设置有降振消声装置。

其中,每个所述驱动件781远距所述驱动装置78一侧末梢均设有外锁接杆782,所述驱动装置78上方的所述外锁接杆782与所述第一内锁接杆71配合设置,所述驱动装置78下方的所述外锁接杆782与所述第二内锁接杆72配合设置,通过驱动装置78控制第一内锁接杆71和第二内锁接杆72之间的配合连接,减少设备投入,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所述第一滑运槽74内左侧壁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滑运配合连接有提拉柄77,所述提拉柄77左侧端伸延至所述主机1的左侧面外,所述提拉柄77右侧末梢与所述第一滑运块741左侧端面固定连接,通过手动控制实现驱动装置78与第一内锁接杆71和第二内锁接杆72之间选择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中轴84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传运腔8顶部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中轴84底部伸延段穿贯所述传运腔8底部内壁且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中轴84底部伸延末梢伸延至所述变更腔7内且与所述第一内锁接杆71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内锁接杆71与驱动件781以及凸角轮82的传运配合。

其中,所述回位装置包括第二导引杆51,所述第二导引杆51上滑运配合连接有底部与所述第二滑运块92顶部端面固定连接的导引块53,所述导引块53右侧的所述第二导引杆51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压簧52,所述第二滑运块92左侧端设有弧边凸角块921,所述第二滑运块92右侧端设有第一斜部面922,从而实现第二滑运块92的自动回位工作。

其中,所述组装装置包括下压块911以及固定在所述下压块911底部并向下伸延设置的下压杆912,所述下压块911左侧顶部设有第二斜部面9110,所述下压块911底部的所述下压杆912外表面设有第三压簧913,所述下压杆912底部伸延段穿贯所述第四滑运槽91底部且滑运配合,所述下压杆912底部伸延段末梢伸延至所述组装槽6内且与所述按压头6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运作腔4顶部设有第一锥型轮41,所述第一锥型轮41顶部固定设有穿贯所述第一运作腔4顶部且运转配合连接的第二中轴73,所述第二中轴73顶部末梢伸延至所述变更腔7内且与所述第二内锁接杆7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运作腔4右侧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型轮41配合连接的第二锥型轮42,所述第二锥型轮42右侧固定设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三中轴43;所述第二运作腔3左侧内壁设有第三锥型轮31,所述第三中轴43右侧伸延末梢伸延至所述第二运作腔3内且与所述第三锥型轮31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运作腔3底部设有左侧顶部与所述第三锥型轮31右侧底部配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32,所述第四锥型轮32内部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螺线杆33,所述螺线杆33底部末梢与所述第二运作腔3底部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运作腔3上方的所述主机1内部设有锁接腔34,从而实现传运控制锁定工作。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柱341,所述调节柱341右侧底部固定设有固定凸角块342,所述固定凸角块342底部设有防护垫343,所述调节柱341底部穿贯所述锁接腔34上方的所述组装槽6底部且伸延至所述锁接腔34内,所述螺线杆33顶部伸延段穿贯所述第二运作腔3的顶部伸延至所述锁接腔34内且与所述调节柱341螺线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锁定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降振消声装置包括降振压簧782和消声罩781,所述消声罩781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78的外表面,所述消声罩781内设置有消声棉,所述降振压簧782设置在所述消声罩781外表面,通过设置所述消声降振装置增强装置的稳定性并减少噪音。

初始状态时,凸角轮82上的凸角部821位于远距弧边凸角块921一侧,此时,第二滑运块92上的弧边凸角块921最大程度伸延至传运腔8内且与凸角轮82远距凸角部821一侧外壁相抵接,同时,导引块53受到第二压簧52的作用力位于第三滑运槽5最左侧位置,此时,下压块911受到第三压簧913的作用力使下压块911顶部端与第二滑运槽9的顶部相抵接,同时,第一斜部面922右上侧与第二斜部面9110左下侧相抵接,此时,按压头61最大程度远距组装槽6底部,同时,第一滑运块741受到第一压簧761的作用力使第一滑运块741位于第一滑运槽74最顶部位置,此时,驱动装置78上方的外锁接杆782完全插入第一内锁接杆71内,同时,驱动装置78下方的外锁接杆782最大程度远距第二内锁接杆72,此时,固定凸角块342底部端面最大程度远距组装槽6底部。

当需要组装时,首先将组装板放入组装槽6内,使组装板左侧端与调节柱341右侧壁相抵接,此时,通过按压提拉柄77,使提拉柄77带动第一滑运块741克服第一压簧761的作用力沿第一导引杆76底部方向滑运,此时,驱动装置78上方的外锁接杆782逐渐远距第一内锁接杆71,直至第一滑运块741移动到第一滑运槽74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提拉柄77移动到开口槽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驱动装置78下方的外锁接杆782最大程度插入第二内锁接杆72内,然后通过控制驱动装置78带动驱动件781以及驱动件781底部的外锁接杆782运转,由外锁接杆782带动第二内锁接杆72以及第二内锁接杆72底部的第一锥型轮41运转,由第一锥型轮41带动第二锥型轮42以及第三中轴43和第三中轴43右侧末梢的第三锥型轮31运转,同时由第三锥型轮31带动第四锥型轮32以及第四锥型轮32上的螺线杆33运转,最后由螺线杆33带动调节柱341与锁接腔34底部方向滑运,同时,固定凸角块342底部的防护垫343逐渐朝组装板左侧顶部端面移动,直至如图2所示调节柱341底部端面与锁接腔34底部相抵接,使防护垫343最大程度与组装板左侧顶部端面压合连接,此时,通过控制驱动装置78停止运转,然后逐渐松开提拉柄77,使第一滑运块741受到第一压簧761的作用力逐渐沿第一导引杆76顶部方向滑运,直至使第一滑运块741移动到第一滑运槽74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驱动装置78上方的外锁接杆782完全插入第一内锁接杆71内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控制驱动装置78带动驱动装置78上方的外锁接杆782运转,由驱动装置78上方的外锁接杆782带动第一内锁接杆71以及第一内锁接杆71顶部的第一中轴84以及第一中轴84上蜗杆841运转,由蜗杆841带动第四中轴83以及第四中轴83上的凸角轮82运转,使凸角轮82远距弧边凸角块921一侧的凸角部821逐渐朝弧边凸角块921一侧运转,直至如图4所示弧边凸角块921外侧逐渐与弧边凸角块921滑运配合,使弧边凸角块921带动第二滑运块92朝右侧移动以及带动第二滑运块92顶部的导引块53克服第二压簧52的作用力,使第二滑运块92逐渐沿第二导引杆51右侧方向滑运,同时,第二滑运块92右侧的第一斜部面922与第二斜部面9110滑运配合,使下压块911克服第三压簧913的作用力逐渐沿第四滑运槽91底部方向滑运,同时,下压块911带动下压杆912以及下压杆912底部的按压头61朝底部移动,直至如图5所示凸角轮82上的凸角部821最大程度远距蜗杆841一侧时,此时,凸角部821末梢与弧边凸角块921末梢完全相抵,使按压头61将配件按压到对应的安置壳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变更腔上下两侧内壁分别设第一内锁接杆和第二内锁接杆,变更腔左侧内壁内部设第一滑运槽,第一滑运槽底部设方槽,方槽底部与第一滑运槽顶部之间设第一导引杆,第一导引杆上滑运配合连接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一滑运块,第一滑运块底部的第一导引杆外表面环绕设第一压簧,第一滑运块右侧伸延段伸延至变更腔内且与变更腔右侧壁滑运配合,变更腔内的第一滑运块内部设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下两侧端均设驱动件,从而实现驱动装置手动控制上下变更移动工作。

2.通过传运腔右侧内壁内部设第二滑运槽,传运腔内部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中轴,第一中轴上固定设置蜗杆,蜗杆右侧配合连接蜗轮,蜗轮上设与传运腔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的第四中轴,蜗轮前侧的第四中轴上固定设置带凸角部的凸角轮,第二滑运槽左侧顶部内部设第三滑运槽,第二滑运槽右侧底部内部设第四滑运槽,第二滑运槽内部设第二滑运块,第三滑运槽内部设回位装置,第四滑运槽内部设组装装置,从而实现组装装置的自动伸缩冲压以及回位工作。

3.通过第一运作腔顶部设第一锥型轮,第一锥型轮顶部固定设穿贯第一运作腔顶部且运转配合连接的第二中轴,第二中轴顶部末梢伸延至变更腔内且与第二内锁接杆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运作腔右侧内部设与第一锥型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型轮,第二锥型轮右侧固定设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三中轴;第二运作腔左侧内壁设第三锥型轮,第三中轴右侧伸延末梢伸延至第二运作腔内且与第三锥型轮左侧端固定连接,第二运作腔底部设左侧顶部与第三锥型轮右侧底部配合连接的第四锥型轮,第四锥型轮内部设上下伸延设置的螺线杆,螺线杆底部末梢与第二运作腔底部运转配合连接,第二运作腔上方的主机内部设锁接腔,从而实现传运控制锁定工作;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柱,调节柱右侧底部固定设固定凸角块,固定凸角块底部设防护垫,调节柱底部穿贯锁接腔上方的组装槽底部且伸延至锁接腔内,螺线杆顶部伸延段穿贯第二运作腔的顶部伸延至锁接腔内且与调节柱螺线纹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稳固的锁定配合连接。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能实现手动控制变更组装板的锁定连接以及能自动变更控制冲压组装工作,组装速度快,稳定性高,组装质量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