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521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轴类或棒类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



背景技术:

现有轴类、棒类的铣扁加工工艺都是通过人工上料、一支一支的进行单头、人工进刀铣扁,一头铣扁之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端进行铣扁加工,这样的做法,会出现两端铣扁的平面度不一致,从而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加大等等的问题。

基于上述轴类加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以解决现有轴类、棒类加工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包括支架、工作台、上料装置、下料装置以及铣扁装置;工作台固定设置于支架上;铣扁装置包括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第一铣扁装置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一端;第二铣扁装置通过横向导轨可滑动设置于工作台的另一端;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向与第二铣扁装置沿横向导轨的滑动方向一致;铣扁装置上设有铣扁刀;上料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的侧边,下料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铣扁装置还包括夹紧装置;夹紧装置通过纵向滑轨分别设置于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相对一侧。

进一步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纵向滑轨垂直与横向导轨设置;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分别设置于纵向滑轨的一端;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分别设置于纵向滑轨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上料板的外侧边和第二上料板的外侧边分别设有档边;第一下料板的外侧边和第二下料板的外侧边分别设有档边;第一上料板、第二上料板、第一下料板以及第二下料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下料板进料端沿水平方向低于上料板的出料端。

进一步地,夹紧装置包括有滑座、固定板和固定杆;固定板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滑座上,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槽;固定杆设置于滑座的侧边。

进一步地,铣扁装置还包括电机安装架和铣扁座;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固定设置于铣扁座上;第二铣扁装置通过铣扁座可滑动设置于横向滑轨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横向调整机构和纵向调整机构;横向调整机构设置于第二铣扁装置的侧边;纵向调整机构分别设置于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侧边;横向调整机构和纵向调整机构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收料箱;工作台一侧末端设有落料槽;收料箱设置于落料槽的下端;收料箱包括第一收料箱和第二收料箱;第一收料箱可拆卸设置于第二收料箱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气装置、控制器以及显示屏;控制器通过电气装置与电机和显示屏电气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启动v型进料装置将需加工的轴类、棒类送入中心液压夹具中;同时,铣扁刀具进行铣扁切削,待加工完成后,再由自动出料机构把加工完毕的工件进行自动送出并进入出料仓;同时,后面带加工的工件也已进入相同加工位进行周而复始的加工、自动上下料,既保证了铣扁切削平面度、加工深度的一致性、减少了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加工效率比传统的加工工艺至少提升了2.5倍,即2000支/8小时;同时避免出现两端铣扁的平面度不一致,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加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加工数据系统备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含上下料机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工作台;3、电机安装架;4、电机;5、铣扁刀;6、夹紧装置;7、固定杆;8、纵向滑轨;9、轴;10、横向滑轨;11、铣扁座;12、落料槽;13、第一收料箱;14、第二收料箱;15、横向调整机构;16、纵向调整机构;17、上料装置;18、下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上下料铣扁机,包括支架1、工作台2、上料装置17、下料装置18以及铣扁装置;工作台2固定设置于支架1上;铣扁装置包括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第一铣扁装置固定设置于工作台2的一端;第二铣扁装置通过横向导轨10可滑动设置于工作台2的另一端;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向与第二铣扁装置沿横向导轨10的滑动方向一致;铣扁装置上设有铣扁刀5;上料装置17设置于工作台2的侧边,下料装置18设置于工作台2的另一侧。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铣扁装置还包括液压夹紧装置6;液压夹紧装置6通过纵向滑轨8分别设置于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相对一侧;纵向滑轨8两端位置分别对应上料装置17和下料装置18,这样使得液压夹紧装置6滑向上料装置18的时候,可以自动夹紧工件,例如轴9或棒类工件;并且在加工完后能够由铣扁刀5撤出,通过下料装置18自动滑落到出料仓。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7包括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下料装置18包括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纵向滑轨8垂直与横向导轨10设置,使得铣扁装置能够在横向上进行切削加工,并且能够在纵向上进行进料和下料;具体地为: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分别设置于纵向滑轨8的一端;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分别设置于纵向滑轨8的另一端,并且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的进料端低于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的出料端;本发明中可以通过v型进料装置电气控制进行上料,即通过启动v型进料装置将轴类、棒类送入上料板上,并进一步进行夹紧。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板的外侧边和第二上料板的外侧边分别设有档边,以形成进料围栏,使得轴或棒类加工件放置在上料装置上由于尺寸限位可以有效进行下料,避免混乱;相同地、第一下料板的外侧边和第二下料板的外侧边分别设有档边,便于下料;进一步地,第一上料板、第二上料板、第一下料板以及第二下料板倾斜设置;具体为,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倾斜设置在铣扁装置的一侧,并且其上料端高于铣扁装置的加工位置,其下料端刚好与加工位置相对应,这样便于液压夹紧装置夹紧加工件并进行加工;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倾斜设置在铣扁装置的一侧,并且其上料端低于铣扁装置的加工位置,其下料端刚好与出料仓位置相对应,便于自动下料。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料板进料端沿水平方向低于上料板的出料端;具体为,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的进料端低于第一上料板和第二上料板的出料端,且略低于加工位置,这样便于自动下料。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夹紧装置包括有滑座、固定板和固定杆7;固定板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滑座上,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加工件,例如轴类或棒类,进一步地,固定槽为u型固定槽;固定杆7设置于滑座的侧边,用于在滑动夹紧装置时锁定,便于加工。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铣扁装置还包括电机安装架3和铣扁座11;电机4通过电机安装架3固定设置于铣扁座11上;第二铣扁装置通过铣扁座11可滑动设置于横向滑轨10上,以实现可滑动加工。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横向调整机构15和纵向调整机构16;横向调整机构15设置于第二铣扁装置的侧边,用于横向调整铣扁刀;纵向调整机构16分别设置于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二铣扁装置侧边,用于纵向调整铣扁刀;横向调整机构15和纵向调整机构16相互垂直设置,以实现双向调整。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收料箱;工作台2一侧末端设有落料槽12;收料箱设置于落料槽12的下端,用于收集加工废料;具体地,收料箱包括第一收料箱13和第二收料箱14;第一收料箱13可拆卸设置于第二收料箱14内,便于交替使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气装置、控制器以及显示屏;控制器通过电气装置与电机和显示屏电气连接;具体地,电气装置分别电气连接夹紧装置和铣扁装置,并将夹紧装置和铣扁装置与控制器电气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夹紧装置和铣扁装置进行加工;具体地,可以通过显示屏实现控制器的操控,数据存储于控制器中,便于对比分析;本发明中的控制器采用plc控制,更加稳定、可控,提高加工精度。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启动v型进料装置将需加工的轴类、棒类送入中心液压夹具中;同时,铣扁刀具进行铣扁切削,待加工完成后,再由自动出料机构把加工完毕的工件进行自动送出并进入出料仓;同时,后面带加工的工件也已进入相同加工位进行周而复始的加工、自动上下料,既保证了铣扁切削平面度、加工深度的一致性、减少了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加工效率比传统的加工工艺至少提升了2.5倍,即2000支/8小时;同时避免出现两端铣扁的平面度不一致,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加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加工数据系统备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