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复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768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具的复位结构。



背景技术:

在弹簧复位模具中,传统靠方铁内的螺丝锁紧,从而使弹簧缩紧到位。但锁紧方铁内的螺丝需要很大的力,容易造成无法锁紧的情况,弹簧也不能缩紧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模具的复位结构,加了第二螺丝后,螺帽对顶针底板限位,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即可以保证弹簧缩紧到位,而且在后期的拆模中,顶针面板可以不用拆卸,减少了钳工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下模板、动模底板、第一螺丝、第二螺丝、回针和弹簧,所述动模底板上设有两个方铁,所述下模板设于两个方铁上,所述第一螺丝将动模底板、方铁和下模板固定于一体,所述两个方铁之间水平设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上设有顶针面板,所述回针的一端固定于顶针面板,另一端贯穿所述下模板,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回针,所述弹簧位于下模板与顶针面板之间,所述动模底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螺丝包括螺帽,所述第二螺丝整体穿过所述通孔后,依次贯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再与下模板螺纹连接,所述螺帽未穿过顶针底板,所述通孔和第二螺丝的数量均为2个。

具体地,第二螺丝包括螺丝本体和螺帽,螺丝本体依次贯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再与下模板螺纹连接。螺丝本体可以在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的孔内自由滑动。

初始状态时,顶针底板与螺帽抵接。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向上运动时,回针向上运动,弹簧收缩,顶针底板离开螺帽。弹簧回位时,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向上运动,螺帽对顶针底板限位,当顶针底板与螺帽抵接,弹簧缩紧至最佳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加了第二螺丝后,螺帽对顶针底板限位,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即可以保证弹簧缩紧到位,而且在后期的拆模中,顶针面板可以不用拆卸,减少了钳工的工作量。

进一步,所述回针和弹簧的数量均为2个。

进一步,下模板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弹簧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加了第二螺丝后,螺帽对顶针底板限位,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即可以保证弹簧缩紧到位,而且在后期的拆模中,顶针面板可以不用拆卸,减少了钳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板;2、动模底板;3、凹槽;4、第二螺丝;5、回针;6、弹簧;7、方铁;8、顶针底板;9、顶针面板;10、通孔;11、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板1、动模底板2、第一螺丝、第二螺丝4、回针5和弹簧6,所述动模底板2上设有两个方铁7,所述下模板1设于两个方铁7上,所述第一螺丝将动模底板2、方铁7和下模板1固定于一体,所述两个方铁7之间水平设有顶针底板8,所述顶针底板8上设有顶针面板9,所述回针5的一端固定于顶针面板9,另一端贯穿所述下模板1,所述弹簧6套设于所述回针5,所述弹簧6位于下模板1与顶针面板9之间,所述动模底板2设有通孔10,所述第二螺丝4包括螺帽11,所述第二螺丝4整体穿过所述通孔10后,依次贯穿顶针底板8和顶针面板9,再与下模板1螺纹连接,所述螺帽11未穿过顶针底板8,所述通孔10和第二螺丝4的数量均为2个。

具体地,第二螺丝4包括螺丝本体和螺帽11,螺丝本体依次贯穿顶针底板8和顶针面板9,再与下模板1螺纹连接。螺丝本体可以在顶针底板8和顶针面板9的孔内自由滑动。

初始状态时,顶针底板8与螺帽11抵接。顶针面板9和顶针底板8向上运动时,回针5向上运动,弹簧6收缩,顶针底板8离开螺帽11。弹簧6回位时,顶针面板9和顶针底板8向上运动,螺帽11对顶针底板8限位,当顶针底板8与螺帽11抵接,弹簧6缩紧至最佳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加了第二螺丝4后,螺帽11对顶针底板8限位,使顶针底板8和顶针面板9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即可以保证弹簧6缩紧到位,而且在后期的拆模中,顶针面板9可以不用拆卸,减少了钳工的工作量。

如图1所示,所述回针5和弹簧6的数量均为2个或4个。所述2个或4个回针5呈均匀布置。

如图1所示,下模板1的下表面设有凹槽3,所述弹簧6嵌设于所述凹槽3内,提高弹簧6复位的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