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9732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部件的生产与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变压器正在向超高压/高压、大容量以及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电力变压器之中,线圈绕组是对于变压器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部件之一,而在线圈绕组之中,线圈匝间需设置有油隙垫块进行支撑处理,油隙垫块的质量对于变压器的场强分布和绝缘性能影响很大,关系到变压器线圈绕组的局部放电、爬电或层间短路,是变压器线圈组装的关键零件。

油隙垫块通常采用层压绝缘纸板制备而成,为确保其工作性能则需在加工过程中保障油隙垫块无棱角、槽口光滑整齐、无毛刺;由于层压绝缘纸板的内在特性,其密度在1.20至1.35g/cm3,且硬度介于木材与金属之间;故层压绝缘纸板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如若采用金属铣削方式进行加工则其加工后表面粗糙,易于出现碳化,且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变压器组装的生产节奏;而采用木材铣削的加工方式,其尺寸精度与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故此,现有的加工方式均难以满足油隙垫块的铣削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油隙垫片的成型装置,其可在油隙垫片的加工过程中针对其材料特性实现高效而精确的加工处理,以确保油隙垫片的工作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其包括有机座,机座之上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传输机构,其包括有至少2个通过电机进行传动的传输链条,传输链条之上设置有成型工作平台,成型工作平台之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油隙垫片的固定槽体;所述机座之中,传输机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铣削装置,每一个铣削装置均包括有铣削刀组以及用于驱动铣削刀组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铣削装置包括有第一铣削装置与第二铣削装置,其沿传输机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第一铣削装置之中包括有第一铣削刀组,第一铣削刀组由多个彼此互成旋转对称的铣削刀片构成,且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铣削,第二铣削装置之中包括有第二铣削刀组,第二铣削刀组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旋转铣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成型工作平台之上包括有支撑端板,支撑端板的上端部设置有采用倒“U”形结构的固定端体,固定端体与支撑端板之间区域构成固定槽体;所述固定端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上部定位气缸,上部定位气缸的活动端设置有定位压板,定位压板与支撑端板彼此相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支撑端板以及支撑端板之上的固定端体以实现对于多个油隙垫片的稳定固定安置,以确保其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得以保障;与此同时,上部定位气缸可对于安置好的油隙垫片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处理,以使其在加工时的位置精度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座之中设置有侧部定位装置,其包括有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侧部定位端板,侧部定位端板与固定槽体位于同一高度,侧部定位端板连接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侧部定位丝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侧部定位端板对于油隙垫片进行侧向支撑处理,进而使得油隙垫片在加工过程中可得以多个方向的支撑,确保其始终保持固定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铣削装置之中包括有铣削护罩,所述第一铣削刀组经由铣削护罩内部延伸至其外部,铣削护罩之上连接有清洁管道,其连通至设置在机座外部的气泵之中,清洁管道于铣削护罩内部与第一铣削刀组彼此相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清洁管道的设置以在第一铣削刀组的工作过程中对其铣削产生的碎屑进行实时吸附处理,进而有效确保其在加工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整洁性,并避免过多的碎屑对于产品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其可将多个待加工的油隙垫片依次置于成型工作平台之上的固定槽体之中,成型工作平台在传输平台的驱动之下带动油隙垫片依次通过第一铣削装置与第二铣削装置之中;第一铣削装置中的第一铣削刀组可通过多个铣削刀片的旋转铣削以完成对于油隙垫片的棱角进行倒角处理,并对于对应的开槽位置进行预铣中间矩形槽处理,第二铣削装置中的第二铣削刀组则可对于预铣后的中间矩形槽进行矩形槽、燕尾槽或T型槽的精确铣削处理。上述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可同步实现油隙垫片的传输、倒角铣削以及槽铣削等一体化成型,进而使得油隙垫片加工的效率以及精度均得以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成型工作平台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座、2—传输机构、3—成型工作平台、301—支撑端板、302—固定端体、4—固定槽体、5—驱动电机、6—第一铣削刀组、601—铣削刀片、7—第二铣削刀组、8—上部定位气缸、9—定位压板、10—侧部定位端板、11—侧部定位丝杆、12—铣削护罩、13—清洁管道、14—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其包括有机座1,机座1之上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传输机构2,其包括有至少2个通过电机进行传动的传输链条,传输链条之上设置有成型工作平台3,成型工作平台3之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油隙垫片的固定槽体4;所述机座1之中,传输机构2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铣削装置,每一个铣削装置均包括有铣削刀组以及用于驱动铣削刀组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5;所述铣削装置包括有第一铣削装置与第二铣削装置,其沿传输机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第一铣削装置之中包括有第一铣削刀组6,第一铣削刀组6由多个彼此互成旋转对称的铣削刀片601构成,且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铣削,第二铣削装置之中包括有第二铣削刀组7,第二铣削刀组7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旋转铣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其可将多个待加工的油隙垫片依次置于成型工作平台之上的固定槽体之中,成型工作平台在传输平台的驱动之下带动油隙垫片依次通过第一铣削装置与第二铣削装置之中;第一铣削装置中的第一铣削刀组可通过多个铣削刀片的旋转铣削以完成对于油隙垫片的棱角进行倒角处理,并对于对应的开槽位置进行预铣中间矩形槽处理,第二铣削装置中的第二铣削刀组则可对于预铣后的中间矩形槽进行矩形槽、燕尾槽或T型槽的精确铣削处理。上述变压器油隙垫片一体化成型装置可同步实现油隙垫片的传输、倒角铣削以及槽铣削等一体化成型,进而使得油隙垫片加工的效率以及精度均得以显著改善。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成型工作平台3之上包括有支撑端板301,支撑端板8的上端部设置有采用倒“U”形结构的固定端体302,固定端体302与支撑端板301之间区域构成固定槽体4;所述固定端体302的上端部设置有上部定位气缸8,上部定位气缸8的活动端设置有定位压板9,定位压板9与支撑端板301彼此相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支撑端板以及支撑端板之上的固定端体以实现对于多个油隙垫片的稳定固定安置,以确保其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得以保障;与此同时,上部定位气缸可对于安置好的油隙垫片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处理,以使其在加工时的位置精度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座1之中设置有侧部定位装置,其包括有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侧部定位端板10,侧部定位端板10与固定槽体4位于同一高度,侧部定位端板10连接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侧部定位丝杆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侧部定位端板对于油隙垫片进行侧向支撑处理,进而使得油隙垫片在加工过程中可得以多个方向的支撑,确保其始终保持固定状态。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铣削装置之中包括有铣削护罩12,所述第一铣削刀组6经由铣削护罩12内部延伸至其外部,铣削护罩12之上连接有清洁管道13,其连通至设置在机座1外部的气泵14之中,清洁管道13于铣削护罩12内部与第一铣削刀组6彼此相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清洁管道的设置以在第一铣削刀组的工作过程中对其铣削产生的碎屑进行实时吸附处理,进而有效确保其在加工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整洁性,并避免过多的碎屑对于产品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