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3162发布日期:2018-06-22 23:5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结构包括蜂鸣灯(1)、主机(2)、检修门(3)、伺服器(4)、工具放置槽(5)、固定底座(6)、加工箱(7)、防护门(8)、固定防护罩(9)、控制面板(10),所述的加工箱(7)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固定底座(6)上端,所述的固定底座(6)左侧设有工具放置槽(5)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检修门(3)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加工箱(7)左侧,所述的加工箱(7)后端设有主机(2)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主机(2)上端设有活动装设控制面板(10)的凹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蜂鸣灯(1)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主机(2)顶部左侧,所述的伺服器(4)通过扣合方式设于检修门(3)右下角,所述的加工箱(7)上端左侧设有固定防护罩(9),所述的固定防护罩(9)右侧与防护门(8)左侧相套合;

所述的固定防护罩(9)包括触发机构(901)、主传动机构(902)、第二传动结构(903)、第三传动机构(904)、上电机构(905)、供电装置(906)、壳体(907)、防尘机构(908)、散热装置(909)、隔层板(9010),所述的隔层板(9010)左侧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左侧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壳体(907)右侧设有触发机构(901),所述的触发机构(901)左侧与主传动机构(902)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结构(903)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右侧下端且上端与主传动机构(902)底部相连接,所述的供电装置(906)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左侧下端,所述的供电装置(906)通过上电机构(905)与第二传动结构(903)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904)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隔层板(9010)右侧上端,所述的壳体(907)顶部设有活动装设防尘机构(908)的凹槽,所述的防尘机构(908)下端设有散热装置(909),所述的防尘机构(908)左侧与第三传动机构(904)顶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904)右侧与主传动机构(902)上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机构(901)包括防护门插销(9011)、限位块(9012)、电磁铁(9013)、传动齿条(9014)、第一弹簧(9015)、磁铁导轨(9016)、第一弹簧板(9017),所述的防护门插销(9011)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右侧上端,所述的磁铁导轨(9016)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右侧,所述的第一弹簧板(9017)右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磁铁导轨(9016)左侧下端,所述的电磁铁(9013)右侧与磁铁导轨(9016)上端相扣合,所述的限位块(9012)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电磁铁(9013)左侧上端,所述的传动齿条(9014)右侧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电磁铁(9013)、限位块(9012)左侧,所述的电磁铁(9013)底部通过第一弹簧(9015)与第一弹簧板(901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传动机构(902)包括传动直齿(9021)、一号收线架(9022)、联动皮带轮(9023)、辅助滑轮(9024)、传动皮带(9025)、第二皮带轮(9026)、二号收线架(9027),所述的传动直齿(9021)右侧与传动齿条(9014)左侧中部相啮合,所述的一号收线架(9022)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传动直齿(9021)中部,所述的传动直齿(9021)中部与传动皮带(9025)上端相啮合,所述的辅助滑轮(9024)与传动皮带(9025)右侧相贴合,所述的传动皮带(9025)下端与第二皮带轮(9026)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皮带轮(9026)中部设有二号收线架(9027)并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动结构(903)包括一号传动绳(9031)、第一联动轮(9032)、第二联动轮(9033)、第三联动轮(9034)、第四联动轮(9035),所述的第四联动轮(903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上电机构(905)右侧,所述的第一联动轮(9032)右侧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联动轮(9033)、第三联动轮(9034)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底部右端,所述的一号传动绳(9031)首端与二号收线架(9027)相啮合,所述的一号传动绳(9031)前端与第一联动轮(9032)相啮合,所述的一号传动绳(9031)中部与第二联动轮(9033)、第三联动轮(9034)下端相啮合,所述的第四联动轮(9035)顶部与一号传动绳(9031)左端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904)包括第五联动轮(9041)、走线槽(9042)、走线滑轮(9043)、二号传动绳(9044)、第六联动轮(9045)、导向架(9046)、第二弹簧板(9047)、第二弹簧(9048)、三号传动绳(9049),所述的导向架(9046)为U形结构且开槽两端朝右底部朝下设于隔层板(9010)右端,所述的第二弹簧板(9047)右端通过第二弹簧(9048)设于导向架(9046)内部右侧,所述的第六联动轮(904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隔层板(9010)左端,所述的第五联动轮(9041)左侧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左侧上端,所述的走线滑轮(9043)设有两个以上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走线槽(9042)上下两端,所述的二号传动绳(9044)上端与防尘机构(908)左侧上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联动轮(9041)左侧与二号传动绳(9044)上端相啮合,所述的二号传动绳(9044)通过贴合走线滑轮(9043)贯穿走线槽(9042)与第六联动轮(9045)下端相啮合,所述的二号传动绳(9044)下端与第二弹簧板(9047)中部相连接,所述的三号传动绳(9049)左端与导向架(9046)右侧中部相连接,所述的三号传动绳(9049)上端与一号收线架(9022)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机构(905)包括一号绳扣(9051)、升降推架(9052)、固定支架(9053)、固定横杆(9054)、套筒(9055)、第三弹簧(9056)、第七联动轮(9057)、四号传动绳(9058)、第八联动轮(9059),所述的固定支架(9053)共设有两个且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底部,所述的升降推架(9052)为T形结构且两端与固定支架(9053)相套合,所述的升降推架(9052)长边开槽处朝上且与套筒(9055)内部相套合,所述的套筒(9055)左侧上端设有固定横杆(9054),所述的第八联动轮(9059)右侧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横杆(9054)左侧,所述的上端右侧设有第七联动轮(9057),所述的升降推架(9052)上端通过第三弹簧(9056)与套筒(9055)内部上端相连接,所述的升降推架(9052)右端表面通过一号绳扣(9051)与一号传动绳(9031)左端相连接,所述的四号传动绳(9058)右端与升降推架(9052)顶部相扣合,所述的四号传动绳(9058)中部与第七联动轮(9057)、第八联动轮(9059)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装置(906)包括第四弹簧(9061)、电源接头(9062)、电源插座(9063)、电源控制器(9064)、主电源线(9065)、第二绳扣(9066),所述的电源控制器(9064)通过嵌入方式设于壳体(907)左下角,所述的电源控制器(9064)左侧通过主电源线(9065)与散热装置(909)底部相连接,所述的电源控制器(9064)上端设有电源插座(9063)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电源接头(9062)右侧通过第四弹簧(9061)设于电源控制器(9064)右上端,所述的电源接头(9062)顶部通过第二绳扣(9066)与四号传动绳(9058)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弹簧(9061)右侧与固定支架(9053)上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机构(908)包括一号挡板(9081)、二号挡板(9082)、五号传动绳(9083)、第五弹簧(9084),所述的二号挡板(9082)与一号挡板(9081)左侧通过第五弹簧(9084)与壳体(907)顶部左端相连接,所述的一号挡板(9081)与二号挡板(9082)相套合,所述的二号挡板(9082)左侧通过五号传动绳(9083)贯穿第五弹簧(9084)与二号传动绳(9044)顶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智能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909)包括固吊架(9091)、定位脚仔(9092)、散热器外壳(9093)、散热器主机(9094)、传动主轴(9095)、散热叶片(9096)、抽风口(9097)、电源线槽(9098),所述的电源线槽(9098)右端与散热器主机(9094)底部相扣合且左侧与壳体(907)左侧上端相扣合,所述的主电源线(9065)上端设于电源线槽(9098)内部,所述的散热器外壳(9093)两端顶部通过定位脚仔(9092)分别与固吊架(9091)相扣合,所述的固吊架(9091)设有两个且顶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907)顶部两端,所述的散热叶片(9096)设有两个以上且通过套合方式与传动主轴(9095)相连接,所述的传动主轴(9095)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散热器主机(9094)内部,所述的散热器外壳(9093)底部两端设有抽风口(9097)并为一体成型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