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0912发布日期:2018-06-22 13:3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配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换向器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换向器,俗称整流子,是电动机上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

现有的换向器包括压圈、极片和骨架,目前,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将上述几个部件装配在一起,不仅装配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装配紧密度不够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换向器自动装配机,其通过设计一套自动装配换向器的设备,来代替人工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装配紧密度,提升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换向器自动装配机,包括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上设置有大转盘结构、若干组夹具结构、压圈送料结构、三组极片送料结构、骨架送料结构以及下料结构;

所述大转盘结构包括大转盘和一号电机,所述大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一号电机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并与所述大转盘配合连接;

所述夹具结构包括气缸、推杆、固定块、套管、装配件、弹簧和螺纹块,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推杆与所述气缸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大转盘上,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底面上,所述装配件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套管和所述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上方,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装配件位于所述套管下方的位置处,所述螺纹块与所述装配件下端螺纹连接,且所述弹簧一端顶靠所述套管,一端顶靠所述螺纹块,所述装配件上端开设有与零件配合的槽体,同时,所述装配件位于所述推杆在垂直方向的移动路径上;

所述压圈送料结构一号振动盘、一号送料通道、一号支架、一号气缸、一号滑块、二号气缸、二号滑块和一号机械手,所述一号振动盘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一号送料通道与所述振动盘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送料通道上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挡片,所述一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一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一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滑块上且与所述二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二号滑块上;

所述极片送料结构包括二号振动盘、二号送料通道、二号支架、三号气缸和档杆,所述二号振动盘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二号送料通道与所述二号振动盘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二号送料通道上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挡片,所述二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三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档杆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三号气缸配合连接;

所述骨架送料结构包括三号振动盘、三号送料通道、小转盘、二号电机、三号支架、四号气缸、三号滑块、五号气缸、四号滑块、二号机械手和三号机械手,所述三号振动盘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三号送料通道与所述三号振动盘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三号送料通道上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挡片,所述二号电机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小转盘与所述二号电机配合连接并由所述二号电机控制作旋转运动,同时,在所述小转盘上周向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与骨架配合的装配槽,所述三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四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三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五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三号滑块上,所述四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滑块上,所述二号机械手和所述三号机械手均设置在所述三号滑块上;

所述下料结构包括四号支架、六号气缸、五号滑块、七号气缸、六号滑块、四号机械手和下料滑槽,所述四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六号气缸设置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五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七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五号滑块上,所述六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五号滑块上,所述四号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六号滑块上,所述下料滑槽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装配平台上设置有支撑板,所有所述二号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夹具结构均匀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大转盘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计一套自动装配换向器的设备,来代替人工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装配紧密度,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二号支架、三号气缸和档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小转盘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侧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一种换向器自动装配机,包括装配平台1,所述装配平台1上设置有大转盘结构、若干组夹具结构3、压圈送料结构、三组极片送料结构、骨架送料结构以及下料结构;

所述大转盘结构包括大转盘21和一号电机,所述大转盘21转动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1上,所述一号电机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1上并与所述大转盘21配合连接。

所述夹具结构3包括气缸31、推杆32、固定块33、套管34、装配件35、弹簧36和螺纹块37,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推杆与所述气缸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大转盘上,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底面上,所述装配件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套管和所述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上方,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装配件位于所述套管下方的位置处,所述螺纹块与所述装配件下端螺纹连接,且所述弹簧一端顶靠所述套管,一端顶靠所述螺纹块,所述装配件上端开设有与零件配合的槽体,同时,所述装配件位于所述推杆在垂直方向的移动路径上。

所述压圈送料结构一号振动盘41、一号送料通道42、一号支架43、一号气缸44、一号滑块45、二号气缸46、二号滑块47和一号机械手48,所述一号振动盘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一号送料通道与所述振动盘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送料通道上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挡片,所述一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一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一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滑块上且与所述二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机械手设置在所述二号滑块上。

所述极片送料结构包括二号振动盘51、二号送料通道52、二号支架53、三号气缸54和档杆55,所述二号振动盘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二号送料通道与所述二号振动盘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二号送料通道上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挡片,所述二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三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档杆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三号气缸配合连接。

所述骨架送料结构包括三号振动盘61、三号送料通道62、小转盘63、二号电机64、三号支架65、四号气缸66、三号滑块67、五号气缸68、四号滑块69、二号机械手610和三号机械手611,所述三号振动盘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三号送料通道与所述三号振动盘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三号送料通道上设置有起定位作用的挡片,所述二号电机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小转盘与所述二号电机配合连接并由所述二号电机控制作旋转运动,同时,在所述小转盘上周向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与骨架配合的装配槽,所述三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四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三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五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三号滑块上,所述四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滑块上,所述二号机械手和所述三号机械手均设置在所述三号滑块上。

所述下料结构包括四号支架71、六号气缸72、五号滑块73、七号气缸74、六号滑块75、四号机械手76和下料滑槽77,所述四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六号气缸设置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五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七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五号滑块上,所述六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五号滑块上,所述四号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六号滑块上,所述下料滑槽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

所述装配平台1上设置有支撑板8,所有所述二号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夹具结构均匀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大转盘上。

使用时,首先通过压圈送料结构,将压圈送入到夹具结构的槽体内,然后通过三组极片送料结构,将三个极片依次送入到夹具结构的槽体内,再通过骨架送料结构将骨架送入到夹具结构的槽体内,完成组装,最后将组装好的成品通过下料结构收集。

其中,每一步进行时,夹具结构中的装配件均受气缸作用上顶;压圈送料结构通过一号机械手实现;极片送料结构通过三号气缸和档杆的配合送入极片,因极片具有一个弯折部位,通过档杆该弯折部位的配合,能够保证每次只下落一个极片;骨架送料结构中,首先将振动盘送出的骨架放入到小转盘内的装配槽内,保证后续抓取到的骨架为垂直无偏移状态,提升装配成功率,同时,该结构中的二号机械手和三号机械手同步进行;而下料结构通过四号机械手抓取成品,再通过六号气缸控制四号机械手上下移动释放到下料滑槽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