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轮毂包翻转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3972发布日期:2018-10-19 20:3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后轮毂包翻转夹具。



背景技术:

焊接工序是汽车制造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焊接过程中,由于零件结构以及焊接可操作性等原因,同一部件在不同工位上要求的摆放姿态可能不同,例如汽车的后轮毂包,其在分总成工位和侧围合拼工位的排放姿态刚好相反,在将后轮毂包从分总成工位转运至侧围合拼工位上时,需要对后轮毂包进行180度翻转后才能进行后轮毂包的转运,以满足工位要求,实现零件的焊接。

为了实现上述后轮毂包的翻转,现有技术中,对于后轮毂包的翻转需要依靠人工实现,两个工人分别抬起后轮毂包的一端,共同协作翻转。这种翻转方式不仅影响生产节拍,同时还存在导致人员受伤,操作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轮毂包翻转夹具,以解决现有的后轮毂包在不同工位间转运时存在翻转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轮毂包翻转夹具,包括:

支撑机构;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上;

待转运后轮毂包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转动机构上。

优选地,还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构上,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安装座;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机构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转动基板,所述转动基板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待转运后轮毂包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转动基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

压紧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相对两侧均安装有所述压紧机构;

所述待转运后轮毂包位于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围设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转动机构上;

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

压臂,所述压臂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压紧气缸连接,且所述压臂可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机构的方向旋转。

优选地,还包括:

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平衡机构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一侧,所述待转运后轮毂包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另一侧;

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时,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重心与所述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平衡机构包括:

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结构;

至少一块平衡块,所述平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突出固定于所述转动机构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该转动机构是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在需要对待转运后轮毂包进行转运之前,通过将第一工位上的待转运后轮毂包可拆卸地安装在转动机构上,转动该转动机构,使得该后轮毂包随着该转动机构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待转运后轮毂包可以翻转至满足第二工位姿态要求的姿态。由于不需要通过人工翻转,能够保证操作安全,同时,由于是通过机械进行翻转,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动机构、驱动机构、支撑结构和平衡机构的配合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压紧机构安装在转动基板上的结构图;

图5为待转运后轮毂包安装在本发明上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机构;11--支撑座;12--连接座;2--转动机构;21--安装座;22--转动轴;23--转动基板;3--待转运后轮毂包;4--驱动机构;5--压紧机构;51--连接块;52--压紧气缸;53--压臂;54--旋转轴;6--平衡机构;61--安装结构;62--平衡块;7--定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轮毂包翻转夹具,包括:支撑机构1;转动机构2,转动机构2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撑机构1上;待转运后轮毂包3可拆卸地安装于转动机构2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支撑机构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座11,两个支撑座11之间通过连接座12连接,该转动结构2设置于两个支撑座11之间。如图1所示,该连接座12包括两块相对的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在一起,支撑座11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板,连接板上焊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螺栓连接。其中,该支撑座11在第一固定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固定板的端面面积,同样地,该连接板在第二固定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小于该第二固定板的端面面积,便于该支撑座11与连接座12之间的安装;并且,该第一固定板的端面面积小于该第二固定板的端面面积,这是为了使得连接板能够通过该第二固定板安装在地面上,在第二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螺栓连接的通孔。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该转动机构2是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的,在需要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进行转运之前,通过将第一工位上的待转运后轮毂包3可拆卸地安装在转动机构2上,转动该转动机构2,使得该待转运后轮毂包3随着该转动机构2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待转运后轮毂包3可以翻转至满足第二工位姿态要求的姿态。由于不需要通过人工翻转,能够保证操作安全,同时,由于是通过机械进行翻转,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节拍。

优选地,如图2、3和5所示,还包括: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固定于支撑机构1上,且驱动机构4与转动机构2相连接。

其中,该驱动机构4为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气缸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带动该转动机构2的正转或者反转,该驱动气缸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该支撑机构1上。

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驱动气缸为1个,1个驱动气缸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座11上。当然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驱动气缸设置为2个,在一个支撑座11上分别固定一个驱动气缸,通过2个驱动气缸的同步转动,实现该转动机构2两端的同步转动。

具体地,转动机构2包括:安装座21;转动轴22,转动轴22的一端与安装座21固定连接,转动轴22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机构1并与驱动机构4连接;转动基板23,转动基板23与安装座21固定连接,待转运后轮毂包3可拆卸地安装于转动基板23上。

其中,该安装座为2个,转动基板23安装在两个安装座21之间,转动基板23的两端均通过转动轴22实现与安装座21的可转动连接,安装座21与支撑座11一一对应。在驱动气缸进行转动时,该安装座21与该转动轴22同步转动。

优选地,如图1、2和4所示,还包括:压紧机构5,转动机构2的相对两侧均安装有压紧机构5;待转运后轮毂包3位于压紧机构5与转动机构2围设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该压紧机构5的设置目的在于,将待转运后轮毂包3稳固的固定在转动机构2上,保证在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翻转过程中不会脱落。

具体地,该压紧机构5是安装在转动基板23的相对两个端面上的,且在转动基板23的每一端面上,该压紧机构5均成对设置,目的在于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的相对两侧进行压紧。该容置空间具体是通过该转动基板23和压紧机构5围设形成的。

优选地,如图4所示,压紧机构5包括:连接块51,连接块51固定于转动机构2上;压紧气缸52,压紧气缸52固定于连接块51上;压臂53,压臂53通过旋转轴54与压紧气缸52连接,且压臂53可沿垂直于转动机构2的方向旋转。

具体地,该压臂53可沿垂直于转动基板23的方向旋转,在需要放置待转运后轮毂包3之前,需要将压臂53旋转至不会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的安装造成干涉的位置处。

连接块5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该转动基板23进行固定连接,压紧气缸5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块51上。一个压紧机构5对应有一个压紧气缸52,在需要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进行转运之前,需要压紧气缸52驱动压臂53打开,保证待转运后轮毂包3能够安放在转动基板23上,在安放完成后,控制压紧气缸52驱动压臂关闭,对该待转运后轮毂包3进行压紧。

优选地,如图2和4,还包括:平衡机构6,平衡机构6安装于安装座21上,平衡机构6位于转动轴22的一侧,待转运后轮毂包3位于转动轴22的另一侧;转动机构2转动时,转动机构2的转动重心与转动轴22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

平衡机构6位于转动机构2的一侧以及待转运后轮毂包3位于转动机构2的另一侧具体是指,该平衡机构6和该转动基板23安装在转动轴22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定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为0cm,2cm,5cm,10cm等等。最优地方式为,转动机构2的转动重心位于转动轴22的轴心线上。

具体地,该平衡机构6包括:固定于支撑机构1上的安装结构61;至少一块平衡块62,平衡块6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结构61上。

如图所示,该安装结构61上突出有一限位轴,通过对套设在限位轴上的平衡块62的数量进行增减,使得转动机构2的转动重心与转动轴22的轴心线之间能够满足上述条件。通过将转动机构2的转动重心与转动轴22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保证该转动机构2的转动有效性,提高转动机构2的转动寿命。

优选地,如图1、2、4和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机构7,定位机构7突出固定于转动机构2上。

其中,该定位机构7为一突出设置在转动机构2上的定位板,该定位板的形状不定,可以呈l型,也可以呈“]”型等等形状,定位板的具体形状根据待转运后轮毂包3上的定位处的形状而定,该定位机构7用于对安放在转动基板23上的待转运后轮毂包3进行限位,防止安装在转动基板23上的待转运后轮毂包3发生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后轮毂包翻转夹具还包括一控制器,该控制器分别与该驱动气缸和夹紧气缸42连接,在该控制器的控制面板上包括有用于对驱动气缸进行正转控制的第一控制按键、用于对驱动气缸进行反转控制的第二控制按键、用于对夹紧气缸42进行正转控制的第三控制按键和用于对夹紧气缸42进行反转控制的第四控制按键。

本实施例中,将转动基板23背离连接板的一侧端面称之为a面,将转动基板23朝向连接板的一侧端面称之为b面。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轮毂包翻转夹具在分总成工位转运至侧围合拼工位两个工位之间进行部件翻转的原理进行介绍,在安装之间,该后轮毂翻转夹具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固定板上的通孔后固定在分总成工位和侧围合拼工位之间的地面上,本实施例中实现待转运后轮毂包翻转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操作人员操作第三控制按键,控制a面的压紧气缸52驱动压臂打开;

步骤2,通过吊具将分总成工位上的待转运后轮毂包3放在转动基板23的a面,并操作第四控制按键,使得a面的压臂53对该待转运后轮毂包3进行压紧;

步骤3,操作人员操作第一控制按键,控制驱动气缸42带动转动基板23转动,进而带动待转运后轮毂包3翻转180°;

步骤4,操作人员操作第三控制按键,控制a面的压紧气缸52驱动压臂53打开,通过吊具将待转运后轮毂包3转运至侧围合拼工位上。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可以实现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的一次翻转和转运,在下一次翻转时,则是将待转运后轮毂包3固定在转动基板23的b面上,继续执行与上述4个步骤相类似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轮毂包翻转夹具,由于该转动机构2是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的,在需要对待转运后轮毂包3进行转运之前,通过将第一工位上的待转运后轮毂包3可拆卸地安装在转动机构2上,转动该转动机构2,使得该待转运后轮毂包3随着该转动机构2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待转运后轮毂包3可以翻转至满足第二工位姿态要求的姿态。由于不需要通过人工翻转,能够保证操作安全,同时,由于是通过机械进行翻转,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节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