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的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0484发布日期:2018-08-31 20:1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的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工业上会采用越来越多的机床对工件进行加工。现有的机床一般包括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通过驱动刀具运动来实现进给。现有的进给装置一般包括推动气缸以及设置于所述推动气缸上的进给刀具,所述推动气缸通过推动所述进给刀具的横向移动来实现进给。然而,现有的进给装置的进给刀具一般都是直接与工件感性接触,没有预先对工件进行清理的功能,容易因碎屑而影响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预先清理的机床的进给装置。

一种机床的进给装置,包括床体、驱动组件、进给组件与清理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气缸与丝杆,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所述床体上,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旋转气缸上,所述进给组件包括进给电机与加工刀具,所述进给电机的底部螺合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加工刀具安装于所述进给电机上,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座与吹风件,所述连接座安装于所述加工刀具上,所述吹风件朝向所述加工刀具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端部,所述丝杆悬置于所述床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刀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床体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滑槽,所述进给电机的底部凸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地收容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刀具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与加工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进给电机上,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吹风件为管状,所述吹风件朝所述加工端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吹风件的端部凸设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内形成有吹风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吹风泵,所述吹风泵与所述吹风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床体为矩形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凸设有四个支撑腿,所述四个支撑腿分别位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部处。

所述机床的进给装置在使用时,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丝杆旋转,进而驱动所述进给电机纵向移动,而需要进给时,所述进给电机带动所述加工刀具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工,例如实现车削作业。当所述加工刀具接触工件时,所述吹风件能够对工件吹风,从而预先清除工件上的碎屑,从而避免碎屑影响加工刀具对工件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机床的进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磨刀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的进给装置。例如,所述机床的进给装置包括床体、驱动组件、进给组件与清理组件。例如,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气缸与丝杆,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所述床体上。例如,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旋转气缸上,所述进给组件包括进给电机与加工刀具,所述进给电机的底部螺合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加工刀具安装于所述进给电机上。例如,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座与吹风件,所述连接座安装于所述加工刀具上。例如,所述吹风件朝向所述加工刀具的端部。

请参阅图1,一种机床的进给装置100,包括床体10、驱动组件20、进给组件30与清理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气缸21与丝杆23,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所述床体上,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旋转气缸上,所述进给组件包括进给电机31与加工刀具33,所述进给电机的底部螺合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加工刀具安装于所述进给电机上,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座41与吹风件43,所述连接座安装于所述加工刀具上,所述吹风件朝向所述加工刀具的端部。

例如,所述机床的进给装置在使用时,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丝杆旋转,进而驱动所述进给电机纵向移动,而需要进给时,所述进给电机带动所述加工刀具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工,例如实现车削作业。当所述加工刀具接触工件时,所述吹风件能够对工件吹风,从而预先清除工件上的碎屑,从而避免碎屑影响加工刀具对工件的加工精度。

例如,为了便于纵向移动所述加工刀具,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床体的端部,所述丝杆悬置于所述床体的一侧。所述加工刀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床体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滑槽11,所述进给电机的底部凸设有滑动块311,所述滑动块滑动地收容于所述限位滑槽内。所述加工刀具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与加工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进给电机上。通过于所述床体上设置有丝杆,通过所述丝杆与所述进给电机的配合,从而实现所述加工刀具沿纵向的精确移动。

例如,为了便于精准地对工件进行吹风,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上。所述吹风件为管状,所述吹风件朝所述加工端延伸。所述吹风件的端部凸设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内形成有吹风通道。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吹风泵,所述吹风泵与所述吹风通道连通。所述床体为矩形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凸设有四个支撑腿15,所述四个支撑腿分别位于所述床体的四个角部处。

例如,尤其重要的是,请参阅图2为了便于使得所述加工刀具更为锋利,所述机床的进给装置还包括磨刀组件60,所述摩刀组件包括往复气缸与磨刀石63,所述磨刀石连接于所述往复气缸上,所述往复气缸带动所述磨刀石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磨刀石能够对所述加工刀具进行磨削加工。例如,所述磨刀石为长条形,其上形成有v形的摩刀狭槽631,所述磨刀狭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露出孔,所述磨刀石的底部设置有收容袋,所述收容袋用于收容在磨刀过程中掉下来的粒屑。例如,所述磨刀斜槽的侧壁上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粗糙磨刀面,所述粗糙磨刀面上凸设有多个磨刀颗粒,所述多个磨刀颗粒用于对所述加工刀具进行磨削。例如,所述两个粗糙磨刀面相互倾斜设置,所述两个粗擦磨刀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加工刀具的底部尖角,从而使得所述加工刀具的底部尖角在没有抵达所述磨刀狭槽的底部时,即可利用所述两个粗糙磨刀面对所述加工刀具的侧壁进行磨削。

例如,所述往复气缸安装于所述进给电机的壳体上,所述磨刀石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工刀具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磨刀石位于所述加工刀具的下方。所述磨刀石的磨刀狭槽用于摩擦所述加工刀具的底部侧面,从而使得所述加工刀具的底面形成尖形刃,使得所述加工刀具在车削之余,还可以进行切割。例如,利用所述进给电机推动所述加工刀具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所述尖形刃的切割作业。

例如,为了实现切割,所述磨刀狭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工件定位体,所述多个露出孔贯穿所述工件定位体。当需要切割工件时,将工件定位于所述工件定位体上,然后所述往复气缸将所述磨刀石推出以对准所述加工刀具,此后,所述往复气缸停止,所述进给电机推动所述加工刀具于所述磨刀狭槽内往复移动,从而对所述磨刀狭槽内的工件进行切割。例如,所述工件为塑胶件。例如,所述工件定位体为塑胶体。

例如,为了便于所述磨刀石与所述加工刀具的紧密贴合,所述磨刀石上设置有套设组件,所述套设组件包括套设环与两个弹性件,所述套设环套设于所述磨刀石及所述加工刀具上,所述两个弹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套设环的相对两侧,用于为所述套设环提供弹性,使得所述加工刀具在切割工件的同时,能够紧密地抵持于所述磨刀狭槽内的工件上。例如,所述套设环包括两个连接段,所述两个连接段分别凸设于所述磨刀石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连接段上,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形成有卡扣端,所述两个弹性件的卡扣端互相卡扣并抵持于所述加工刀具的顶部,从而将所述套设环形成封闭的环形。

例如,在所述加工刀具的往复移动过程中,为了便于减小所述卡扣端与所述加工刀具的顶部的摩擦力,所述卡扣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层与润滑层,所述润滑层位于所述出液层的底部,所述出液层中浸润有润滑液,所述润滑层上开设有多个出液孔,在所述加工刀具的往复移动过程中,不断挤压所述润滑层,所述润滑层挤压所述出液层,从而使得所述出液层中储存的润滑液通过所述润滑层上的多个出液孔流出,进而滴在所述加工刀具的顶部,并流动之所述加工刀具的底部,润滑所述加工刀具,避免所述加工刀具在切割工件过程中的磨损。

例如,为了便于设置所述套设组件,所述两个弹性件均为拉簧,所述拉簧为所述套设组件提供弹性力。例如,所述润滑层的底部设置有滚动珠,所述滚动珠与所述出液孔间隔设置,所述滚动珠能够增加所述滑动层的滑动顺畅度,从而使得所述滑动层能够更为顺畅地滑动。当需要利用所述加工刀具车削工件时,可以拆散所述两个卡扣端,所述往复气缸带动所述磨刀石移动收缩,进而释放所述加工刀具,使得所述加工刀具能够在所述进给电机的推动下进行车削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