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的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8880发布日期:2018-11-17 01:29阅读:3262来源:国知局
硅钢的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硅钢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钢的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其材料加工性能差,导致热轧出侧边部质量差,边部容易产生边裂和分层,在冷轧工序通常采用常化酸洗机组剪边40-50mm后定宽下送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生产,森吉米尔轧机采用开卷机上卷生产第一道次,入侧压板始终关闭提供辅助后张力,侧导辊对中钢带进入辊缝的位置。随着热轧技术和材料加工性能优化提升,该钢种热轧出侧边部质量显著提升,满足后工序轧制需求,从产品成材率成本方面考虑,热轧硅钢不剪边常化酸洗后冷轧是必行的趋势,但热轧硅钢不剪边对冷轧轧机工序又提出了新的挑战,热轧间歇式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带钢宽度长度方向不一致,尤其是头部建张阶段,如果还是采用原先开卷机、压板和侧导辊的生产方式,极易出现钢带宽度变宽时刹侧导辊,产生断带等故障停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钢的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钢的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对硅钢进行热轧获得钢卷,并对钢卷进行不剪边酸洗;

步骤s2.在钢卷的带头和带尾焊接钢带;

步骤s3.对焊接钢带后的钢卷进行冷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3包括:焊接钢带后的钢卷依次经过第一卷取机、冷轧机和第二卷取机,第一卷取机和第二卷取机分别用于卷取钢卷并为钢卷提供张力,冷轧机用于对钢卷进行冷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焊接钢带后的钢卷经过第一卷取机之前,方法还包括:

控制钢卷的轴孔与第一卷取机的套筒对准,并且

移动钢卷,使钢卷套设在套筒的预设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钢卷,使钢卷套设在套筒的预设位置,包括:

通过设置在第一卷取机上的第一测距仪测量钢卷第一侧面与第一测距仪的第一距离l1;

根据第一距离l1调节钢卷至预设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钢卷,使钢卷套设在套筒的预设位置,包括:

通过设置在第一卷取机上的第一测距仪测量钢卷第一侧面与第一测距仪的第一距离l1;

通过与第一测距仪同高度设置的第二测距仪测量钢卷10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测距仪的第二距离l2;

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至预设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至预设位置,包括:

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至套筒的中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至套筒的中央,包括:

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计算钢卷的宽度w,其中,w=l-l1-l2,l为第一测距仪与第二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测量第一测距仪与套筒的中点的距离l3;

根据宽度w计算当钢卷位于套筒的中央时,第一测距仪显示的与第一侧面的实际距离l0,其中,l0=l3-w/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冷轧机为二十辊轧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冷轧机为二十辊轧机时,在移动钢卷使钢卷套设在套筒的预设位置的过程中,控制钢卷与二十辊轧机的牌坊辊缝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钢带为低碳钢。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涉及的硅钢的轧制方法,钢卷进行不剪边酸洗后直接进行冷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待出品率和上下工序的成本;并且,该方法中在酸洗过程之后,在钢卷的带头和带尾焊接的钢带作为引带,降低硅钢带头和带尾引带的损失,可以进一步提高硅钢的成材率,降低生产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硅钢的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焊接有钢带的钢卷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对钢卷进行冷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该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和替换。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硅钢的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对硅钢进行热轧获得钢卷10,并对钢卷10进行不剪边酸洗;

步骤s2.在钢卷10的带头和带尾焊接钢带12;

步骤s3.对焊接钢带12后的钢卷10进行冷轧。

应该可以理解,上述不剪边酸洗指的是,在酸洗过程中不对钢卷10进行剪切,使得钢卷10进行冷轧时,边部形状上仍然保持经热轧后的圆弧状的边缘形状,这种形状对于降低设备故障率、避免冷轧过程中钢卷10的边缘破裂至关重要。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硅钢的轧制方法,钢卷10进行不剪边酸洗后直接进行冷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待出品率和上下工序的成本;并且,该方法中在酸洗过程之后,在钢卷10的带头和带尾焊接一定长度的钢带12作为引带(如图1所示),降低硅钢带头和带尾引带的损失,可以进一步提高硅钢的成材率,降低生产和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可以进一步包括:焊接钢带12后的钢卷10依次经过第一卷取机14、冷轧机和第二卷取机,第一卷取机14和第二卷取机分别用于卷取钢卷10并为钢卷10提供张力,冷轧机用于对钢卷10进行冷轧。其中,钢卷10对准第一卷取机14的过程如图2所示。

也就是说,步骤s3中的冷轧过程不采用开卷机上卷,钢卷10直接经由第一卷取机14进入冷轧机。由于硅钢经过不剪边酸可能导致宽度不一致,而现有通常的开卷机采用的侧导辊仅能够适用于板宽一致且边部光滑的热轧硅钢,不剪边热轧硅钢无法使用侧导辊,侧导辊不投入会导致从开卷机生产极不稳定。热轧硅钢镰刀弯等因素会导致钢带第一道次轧制过程中来回跑偏。而卷取机离辊缝较近,热轧硅钢镰刀弯在较近距离下影响不大,所以这种直接从第一卷取机14上卷生产的方式,可以不使用侧导辊,来规避热轧硅钢不剪边宽度不一致的弊端。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焊接钢带12后的钢卷10经过第一卷取机14之前,方法还包括:控制钢卷10的轴孔与第一卷取机14的套筒16对准,并且移动钢卷10,使钢卷10套设在套筒16的预设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预设位置可以设置在套筒16的中央。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设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构造为套筒16的其他位置,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钢卷10,使钢卷10套设在套筒16的预设位置,包括:通过设置在第一卷取机14上的第一测距仪18测量钢卷10第一侧面与第一测距仪18的第一距离l1;根据第一距离l1调节钢卷10至预设位置。

应该可以理解,上述第一侧面指的是钢卷10朝向第一测距仪18的侧向。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测距仪18为激光测距仪。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测距仪18,可以实现第一卷取机14的自动上卷,解决了由于卷取机与辊缝较近,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矫直装置,导致卷取机无法甩尾,进而导致内圈5圈左右无法轧制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材率。

并且,采用第一测距仪18测量上述第一距离l1,并计算钢卷10处于预设位置时,第一侧面与第一测距仪18之间的预设距离,当第一距离l1等于上述预设距离时,说明钢卷10已经移动至预设位置,完成上卷过程。这样,在卷取区域无需设置cpc装置,并且第一卷取机14不必须具有横移调整功能,人工上卷时仅需调整钢卷10的轴孔与第一卷取机14的套筒16对准,在上卷过程中不再需要工人人工观察和调整钢卷10,对操作工熟练度要求较低,并且无需多人配合即可完成,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钢卷10,使钢卷10套设在套筒16的预设位置,包括:通过设置在第一卷取机14上的第一测距仪18测量钢卷10第一侧面与第一测距仪18的第一距离l1;通过与第一测距仪18同高度设置的第二测距仪20测量钢卷10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测距仪20的第二距离l2;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10至预设位置。

应该可以理解,上述第二侧面指的是钢卷10与第二测距仪20相对的侧面。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测距仪20也可以是激光测距仪。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测量第二距离l2进一步确定钢卷10的位置,确保上卷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10至预设位置,包括: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10至套筒16的中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调节钢卷10至套筒16的中央,包括:根据第一距离l1和第二距离l2计算钢卷10的宽度w,其中,w=l-l1-l2,l为第一测距仪18与第二测距仪20之间的距离;测量第一测距仪与套筒的中点的距离l3;根据宽度w计算当钢卷10位于套筒16的中央时,第一测距仪18显示的与第一侧面的实际距离l0,其中,l0=l3-w/2。

这样,可以根据宽度w计算当钢卷10位于套筒16上的预设位置时,第一测距仪18显示的与第一侧面的距离的数值,并据此调节钢卷10。当第一测距仪18显示上述数值时,说明钢卷10已经准确移动至预设位置,套设过程完成。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预设位置,钢卷10位于套筒16的中央。这样,根据计算出的钢卷10的宽度w,可以通过位置换算出第一测距仪18显示数值为多少时钢卷10正好在套筒16的正中间,一名操作工便可以独立完成上卷过程,且操作工不需要进入卷取机区域,大大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

并且,这种操作方式降低了冷轧机第一道次断带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减少了轧辊等的损耗,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剪边酸洗所导致的带头和带尾引带过长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轧机产能,确保了轧机满负荷稳定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冷轧机为二十辊轧机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冷轧机为二十辊轧机22时,在移动钢卷10使钢卷10套设在套筒16的预设位置的过程中,控制钢卷10与二十辊轧机22的牌坊辊缝24对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钢带12为低碳钢。也就是说,在钢卷10的带头和带尾位置各焊接一定长度的普通材质的钢材,以提高硅钢成材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