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15641发布日期:2019-05-07 21:3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缝钢管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无缝钢管产品(除少数特殊品种外)供应处于过饱和状态,原有产品的利润水平大打折扣,许多无缝钢管企业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生产,因此,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遇到了产品质量、生产技术与销售价格及生产成本的极大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企业生产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投资省、运行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的cpe生产技术逐渐显露出其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为生产小规格无缝钢管企业改造升级和新建机组带来新的契机。

cpe机组的核心是顶管机,顶管机是通过传动齿条顶推顶杆,推动缩口后的毛管通过多架轧机延伸,实现减径和减壁。具有延伸系数大,产品精度高,品种规格更换灵活等特点。

顶管机的孔型参数是影响钢管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因素,孔型参数的合理设计尤其重要。生产企业通常由工艺人员根据经验进行孔型设计,不仅增加人工成本,更为糟糕的是生产过程受人工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人员的变动及调整都会给生产带来影响。

现有顶管机孔型设计通常由工艺人员根据经验公式进行设计。工艺人员根据经验选取平均延伸系数来确定机架数量,然后分配各架延伸系数,再计算孔型平均直径,之后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架椭圆度,接着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孔型修正系数,之后计算孔型长半轴、短半轴,最后校核孔型面积。

但是采用经验公式直接进行孔型参数的计算,所设计的孔型面积与期望孔型面积不能保证一致。并且孔型设计受人工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人员的变动及不同经验参数的选取都会给孔型设计结果带来影响。

钢管连轧管机在机架数量和各架延伸系数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算法进行孔型设计。

可是该方法只适合于钢管连轧管机,不适用于顶管机,顶管机的机架数量和各架延伸率随着生产规格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特定的算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能够保证设计孔型面积与期望孔型面积的一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所述顶管机孔型设置方法包括:

步骤1,设定入口毛管外径dm、入口毛管壁厚wtm、出口荒管外径dh、出口荒管壁厚wth及孔型实际面积与期望面积的偏差极限值△s的数值;

步骤2,计算总延伸系数λt,总延伸系数λt=(dm-wtm)×wtm/[(dh-wth)×wth];并计算机架数量n和各机架的延伸系数λ(i),其中i为机架序号;

步骤3,计算各机架的钢管理论出口截面积f(i)和各机架孔型期望面积fp(i);

步骤4,给首个机架的孔型短半轴b(i)赋初值,并计算各机架的孔型短半轴b(i)和孔型长半轴a(i),然后计算各机架的孔型实际面积fp_c(i);

步骤5,通过比较各机架的|fp(i)-fp_c(i)|与△s,确定各机架实际的孔型长半轴a(i)和各机架实际的孔型短半轴b(i)。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5中,若|fp(i)-fp_c(i)|≤△s,则孔型长半轴a(i)、孔型短半轴b(i)即所需的孔型参数。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5中,若|fp(i)-fp_c(i)|>△s,并使b(i)以调整步长△a逐渐减小,直到满足|fp(i)-fp_c(i)|≤△s为止。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所述调整步长△a为0.05mm。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所述孔型实际面积与期望面积的偏差极限值△s为10mm2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根据各架延伸系数的分配原则计算机架数量n和各机架的延伸系数λ(i),各架延伸系数的分配原则如下:

首个机架延伸系数为1.05,前四个机架延伸系数逐渐升高,倒数四个机架延伸系数逐渐降低,末个机架延伸系数为10.01~10.3,中间机架延伸系数为定值1.25。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各机架钢管理论出口截面积f(i)=f(i-1)/λ(i)。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通过各机架充满度f(i)计算各机架孔型期望面积,各机架孔型期望面积fp(i)=f(i)/f(i)。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第一个机架的短半轴b(i)的初值为dm/2;其它机架的短半轴b(i)的初值为a(i-1)/2。

如上所述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中,最后两个机架的孔型椭圆度为1.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能够根据输入设定数据,进行顶管机机架数量的确定和各架延伸率的分配;并且针对顶管机生产过程中钢管的变形特性和原理,采用迭代逼近法准确计算各架孔型参数,保证设计孔型面积与期望孔型面积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孔型设计过程简单、快捷,对工艺人员的生产经验要求不高,使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孔型设计参数合理、可靠,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生产运行既高效又经济。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孔型设计计算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孔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该顶管机孔型设置方法包括:

步骤1,设定入口毛管外径dm、入口毛管壁厚wtm、出口荒管外径dh、出口荒管壁厚wth以及孔型实际面积与期望面积偏差极限值△s的数值;

步骤2,计算总延伸系数λt,总延伸系数λt=(dm-wtm)×wtm/[(dh-wth)×wth];并计算机架数量n和各机架的延伸系数λ(i),其中i为机架序号;

步骤3,计算各机架的钢管理论出口截面积f(i)和各机架孔型期望面积fp(i);

步骤4,给首个机架的孔型短半轴b(i)赋初值,并计算各机架的孔型短半轴b(i)和孔型长半轴a(i),然后计算各机架的孔型实际面积fp_c(i);

步骤5,通过比较各机架的|fp(i)-fp_c(i)|与△s,确定各机架实际的孔型长半轴a(i)和各机架实际的孔型短半轴b(i)。

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能够根据输入设定数据,进行顶管机机架数量的确定和各架延伸率的分配;并且针对顶管机生产过程中钢管的变形特性和原理,采用迭代逼近法准确计算各架孔型参数,保证设计孔型面积与期望孔型面积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其孔型设计过程简单、快捷,对工艺人员的生产经验要求不高,使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孔型设计参数合理、可靠,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生产运行既高效又经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顶管机是一种生产无缝钢管的设备,通过传动齿条顶推顶杆,推动缩口后的毛管通过多架轧机延伸,实现减径和减壁。具有延伸系数大,产品精度高,品种规格更换灵活等特点。其中,如图2所示,孔型的短半轴是指孔型槽底处与孔型中心的距离,孔型的长半轴是指孔型开口处与孔型中心的距离。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总延伸系数λt=(dm-wtm)×wtm/[(dh-wth)×wth],并根据各架延伸系数的分配原则计算机架数量n和各机架的延伸系数λ(i)。

具体的,各架延伸系数的分配原则如下:

首个机架延伸系数λ(1)为1.05,前四个机架延伸系数逐渐升高,倒数四个机架延伸系数逐渐降低,末个机架延伸系数λ(n)为10.01~10.3,中间机架延伸系数为定值1.25。

根据上述各架延伸系数的分配原则,可以确定达到总延伸系数λt所需的机架数量n以及各机架的延伸系数λ(i)。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在步骤3中,各机架钢管理论出口截面积f(i)=f(i-1)/λ(i)。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在步骤3中,通过各机架充满度f(i)计算各机架孔型期望面积,各机架孔型期望面积fp(i)=f(i)/f(i);利用给定的各机架充满度f(i)计算孔型面,各机架充满度f(i)的取值范围为0.97~0.985。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在步骤4中,第一个机架(首架)的短半轴b(i)的初值为dm/2;其它机架的短半轴b(i)的初值为a(i-1)/2。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在步骤4中,孔型宽展系数sp的范围为0.15~0.2。上述宽展系数sp的数值范围是通过实验优选获得的。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孔型实际面积与期望面积的偏差极限值△s为10mm2,短半轴b(i)的调整步长△a为0.05mm。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最后两个机架的孔型椭圆度为1.02。

在步骤5中,若|fp(i)-fp_c(i)|≤△s,则孔型长半轴a(i)、孔型短半轴b(i)即所需的孔型参数;

在步骤5中,若|fp(i)-fp_c(i)|>△s,则b(i)以调整步长△a的步长逐渐减小,直到满足|fp(i)-fp_c(i)|≤△s为止。

现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提出的顶管机孔型设计方法,具体的:

入口毛管外径dm、入口毛管壁厚wtm、出口荒管外径dh、出口荒管壁厚wth。则总延伸系数λt=(dm-wtm)×wtm/[(dh-wth)×wth]。

设机架数量为n,根据各架延伸系数分配原则,给定1~4架延伸系数为1.05、1.1、1.15、1.2,初步给定n-3~n架延伸系数为1.19、1.13、1.07、1.01,这8架的总延伸率λ8=λ(1)×λ(2)×λ(3)×λ(4)×λ(n-3)×λ(n-2)×λ(n-1)×λ(n),则机架数量n=8+ceil[log(λt/λ8)/log(1.25)]。

1~4架的延伸系数已经确定,5~n-5架的延伸系数均为1.25,则n-4~n架总的延伸系数为λ5=λt/λ(1)/λ(2)/λ(3)/λ(4)/(1.25)n-9,将λ5按照递减的原则分配给n-4~n架即可。

各架钢管截面积f(i)=f(i-1)/λ(i),若是第一架,则f(i-1)为入口毛管截面积;

各架孔型期望面积fp(i)=f(i)/f(i)。

对应1~n-2架,孔型参数采用如下方式计算:

①芯棒热态直径mad=dh-2×wth;

②令短半轴b(i)=a(i-1),若是第一架,则a(i-1)=dm/2;

③长半轴a(i)=b(i)+(a(i-1)-b(i))×sp,若是第一架,则a(i-1)=dm/2;

④孔型椭圆度ov(i)=a(i)/b(i);

⑤孔型半径r(i)=b(i)×(ov(i)2-ov(i)+1)/(2-ov(i));

⑥孔型圆弧对应的角度α1(i)=atan{sin(π/3)×a(i)/[r(i)-(b(i)-a(i)/2)]};

⑦各架孔型实际面积

fp_c(i)=6×(r(i)2×α1(i)/2-(r(i)-b(i))×cos(π/6)×a(i)/2)-π×(mad/2)2

⑧若|fp(i)-fp_c(i)|≤△s,则计算完毕。否则令b(i)=b(i)-△a,重复进行步骤③~⑧,直到满足条件为止。△a应满足△s的精度要求,在此△a=0.05mm,△s=10mm2

具体的,首先比较首个机架|fp(1)-fp_c(1)|与△s;

如果首个机架|fp(1)-fp_c(1)|≤△s,则继续比较第二个机架|fp(2)-fp_c(2)|与△s;

如果第二个机架|fp(2)-fp_c(2)|≤△s,则继续比较第三个机架|fp(3)-fp_c(3)|与△s;

如果第二个机架|fp(2)-fp_c(2)|>△s,则调整第二个机架的孔型短半轴b(2)使其减少调整步长△a(即令新b(2)=原b(2)-△a),并根据调整后的孔型短半轴b(2)重新计算第二个机架的孔型长半轴a(2);

之后,重新比较|fp(2)-fp_c(2)|与△s;

如果第二个机架|fp(2)-fp_c(2)|≤△s,则继续比较第三个机架|fp(3)-fp_c(3)|与△s;

如果第二个机架|fp(2)-fp_c(2)|>△s,则再调整第二个机架的孔型短半轴b(2)使其再减少调整步长△a,直至满足|fp(2)-fp_c(2)|≤△s为止。

第三个机架以及其余机架的短半轴b(i)、长半轴a(i)均利用上述方法确定。

最后两架孔型参数完全相同,采用如下方式计算:b(i)=dh/2,a(i)=b(i)×1.02。

各架辊缝值t(i)=10~20mm。

由上述过程可知,本发明提出的采用迭代逼近法准确计算各架孔型参数,使每个机架的|fp(i)-fp_c(i)|均小于或等于△s,以确保每个机架的计孔型面积与期望孔型面积的一致性。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