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模具及应用该模具的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883发布日期:2018-09-25 21:0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折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模具及应用该模具的压力机。



背景技术:

在对小型板材进行折弯的时候,通常工厂都会采用压力机配上配套的模具作为折弯机来进行加工,由于需要加工后的形状多种多样,所以需要多种模具来进行加工,压力机上的模具也通常可以拆卸。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19990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简易板材折弯模具,涉及机械设备领域,该简易板材折弯模具的将折弯凸模与上模板做成整体结构,折弯凹模与下模板做成整体结构,并且通过四根归位弹簧连接上模板和下模板,归位弹簧既可以用来弹开上模板,又能够起到支撑上模板作用,简化折弯模具的结构。在上模板底部设置两个卸料槽,在折弯凹模侧面设置卸料孔,可使用配套的卸料杆快速高效地将板材从折弯模具上撬下,卸料效率很高。该简易板材折弯模具可用来折弯精度要求不高的板材,装配方便,且生产效率高。

有的板材两边需要分别折弯成锐角和钝角,上述折弯模具虽然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机上液压缸的行程来改变折弯角度,但是每次都需要精密地调整液压缸的行程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弯模具,可以将板材两端分别折弯成锐角和钝角,不需要精密地调节液压缸的行程,只需要让液压缸的活塞杆能够行进一个大概的路程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一侧并且与连接板垂直的下压板,下模具包括底座和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两个斜向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的模具板,两个模具板的倾斜角度等于需要折弯工件的角度,两个模具板之间形成有上模槽,在对应上模槽低端位置处的底座上开设有垂直于底座的下模槽,下模槽在底座内横向打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平面的板材放到上模槽内以后,经过上模具的下压折弯,上模具的底端运动到与模具板顶端水平位置处,使板材的一侧与板材本身形成了一个锐角,再将板材插到下模槽和上模槽内,上模具下压到底,就能将板材伸出模具板的部分压成一个和底座垂直的角度,使整个板材的两端分别压成了锐角和钝角。

较佳的,在底座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把手,每个把手均伸出底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压力机还需要折弯其他需求的板材,所以模具需要更换,而模具通常都比较重,把手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下模具。

较佳的,每个把手在伸出底座部分均开设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纹不仅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在把手上的螺纹也方便工作人员在把手上连接起重机器或者防滑套件。

较佳的,在两个模具板远离上模槽一侧均固设有多个加强肋,每个加强肋均固定连接于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模具板是斜向设置的,在折弯过程中受到上模具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形变,所以需要多个加强肋来加强模具板的稳定性和强度。

较佳的,在靠近模具板向上倾斜方向位置处的底座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模具板同高的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抵接块给上模具进行第一步折弯的时候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上模具在液压缸的带动下行程过长而将板材使板材的折弯角度不符合标准。

较佳的,在对应抵接块位置处的底座上固设有滑接槽体,抵接块滑动连接于滑接槽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下压板在第二次下压的时候需要行进超过抵接块的距离,所以必须拿掉抵接块,滑接槽体在方便抵接块拆卸的前提下给抵接块提供了限位功能,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抵接块。

较佳的,在两个模具板相互靠近的顶端位置处均开设有下导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导圆角在折弯工件的时候比起直角能够减少对工件的损伤,防止划伤工件,同时使工件弯折过程更加平滑。

较佳的,在下压板远离连接板位置处开设有上导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导圆角在下压板接触工件的时候能够减少对工件的摩擦,防止下压板划伤工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该模具的压力机,通过使用上述模具来对板材进行折弯,能够在不更换或移动模具的前提下对板材进行锐角和钝角两个角度的折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该模具的压力机,包括机壳、固设于机壳上的工作台和固定连接于机壳上并且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液压缸,在液压缸底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上模具螺栓连接于法兰盘底端,下模具放置于工作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压力机通过使用上述模具能够将工件折弯成两端分别为锐角和钝角的U型件,不需要在折弯过程中更换模具或者移动模具。

较佳的,在对应下模具位置处的工作台上开设有空槽,下模具卡接于空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工作人员安装下模具的时候,只需要将下模具放置到空槽中,即可让下模具位于正确的位置,对下模具进行限位,方便工作人员安装下模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平面的板材房贷上模槽内以后,经过上模具的下压折弯,上模具的底端运动到与模具板顶端水平位置处,使板材的一侧与板材本身形成了一个锐角,再将板材插到下模槽和上模槽内,上模具下压到底,就能将板材伸出模具板的部分压成一个和底座垂直的角度,使整个板材的两端分别压成了锐角和钝角;

2. 抵接块给上模具进行第一步折弯的时候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上模具在液压缸的带动下行程过长而将板材使板材的折弯角度不符合标准;

3. 压力机通过使用上述模具能够将工件折弯成两端分别为锐角和钝角的U型件,不需要在折弯过程中更换模具或者移动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折弯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突出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压力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压力机工作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具;11、连接板;12、下压板;121、上导圆角;2、下模具;21、底座;211、下模槽;212、把手;2121、螺纹;22、模具板;221、上模槽;222、下导圆角;223、加强肋;23、滑接槽体;231、抵接块;3、机壳;31、液压缸;311、法兰盘;32、工作台;321、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一种折弯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

上模具1包括连接板11和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1底面的下压板12,下压板12垂直于连接板11设置。

下模具2包括底座21和固定连接于底座21上的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模具板22,两个模具板22均斜向设置并且倾斜角度与需要折弯的角度相同。两个模具板22之间形成有上模槽221,在对应上模槽221位置处的底座21上开设有下模槽211,上模槽221与下模槽211连通并且下模槽211横向打通底座21设置。

在两个模具板22远离上模槽2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肋223,多个加强肋223均固定连接于底座21上。加强肋223起到增加模具板22强度的功能,防止模具板22在折弯过程中被压弯。

在模具板22向上倾斜一侧的底座21上固定连接有滑接槽体23,在滑接槽体23上滑动连接有抵接块231,抵接块231上表面与模具板22顶端齐平。当要将工件压成锐角的时候,抵接块231能够防止上模具1向下移动距离过大而导致工件折弯后不符合标准。在压钝角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抵接块231拿下来,安装抵接块231的时候滑接槽体23能够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工作人员将抵接块231安装到正确的位置。

在底座21的四个角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把手212,每个把手212均伸出底座21设置并且在每个把手212伸出底座21部分开设有螺纹2121。把手212方便工作人员移动下模具2,螺纹2121不仅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在把手212上的螺纹2121也方便工作人员在把手212上连接起重机器或者防滑套件。

使用方式:平面的板材放到上模槽221内以后,经过上模具1的下压折弯,上模具1的底端运动到与模具板22顶端水平位置处,使板材的一侧与板材本身形成了一个锐角,再将板材插到下模槽211和上模槽221内,上模具1下压到底,就能将板材伸出模具板22的部分压成一个和底座21垂直的角度,使整个板材的两端分别压成了锐角和钝角。

实施例二:一种应用该模具的压力机,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机壳3和固定连接于机壳3上的工作台32。

在对应工作台32上方位置处的机壳3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1,液压缸31垂直于地面设置并且在液压缸31正下方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法兰盘311,法兰盘311的底面螺栓连接有上模具1。在对应上模具1正下方位置处的工作台32上开设有空槽321,下模具2卡接于空槽321内。

使用方式:在需要将工件折弯成一端是锐角,一端是钝角,使工件呈U型的时候,现将对应的上模具1的连接板11螺栓连接于法兰盘311下方,将对应的下模具2卡接于工作台32上的空槽321内,再将工件进行折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