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92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设备,尤其是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



背景技术:

压力机是一种结构精巧的通用性压力机。具有用途广泛,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压力机可广泛应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成形等工艺。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压力机包括滚筒压力机、平板压力机等,现有滚筒压力机的挤压缝隙无法控制,存在挤压精度无法控制的问题,而且现有滚筒压力机内的物料基本都是单次压料,无法进行循环压料,出料后,如果物料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需要人工来再次上料进行压料工作,使用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圆筒压力机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 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压力滚筒,压力滚筒的两端通过连接轴与壳体连接,壳体的外侧设有与压力滚筒连接的动力传递机构,壳体的底部设有挤压调整机构,挤压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弧形挤压板,弧形挤压板的弧形凹面与压力滚筒的周面吻合,壳体的底部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油缸杆与弧形挤压板连接;

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阀,壳体底部设有出料阀, 出料阀连接筛选循环系统,筛选循环系统包括与出料阀连接收料箱,收料箱内设有筛网,筛网将收料箱的内腔分隔为粗料腔和细料腔,筛网的两侧连接振动气缸,细料腔连接出料口,粗料腔通过循环料管与所述进料阀连通,循环料管上设有负压吸料机。

上述的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所述压力滚筒内穿设有电热管,电热管的两端连接电源。

上述的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外侧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转动盘,转动盘的侧面啮合动力盘,动力盘连接旋转电机。

上述的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有投料口。

上述的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所述弧形挤压板的弧形凹面上设有若干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圆筒压力机壳体的底部设有挤压调整机构,挤压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弧形挤压板,弧形挤压板的弧形凹面与压力滚筒的周面吻合,壳体的底部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油缸杆与弧形挤压板连接,通过液压油缸来控制弧形挤压板与压力滚筒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物料的挤压精度以及效率,进一步,为了便于循环压料,出料阀连接筛选循环系统,筛选循环系统包括与出料阀连接收料箱,收料箱内设有筛网,筛网将收料箱的内腔分隔为粗料腔和细料腔,筛网的两侧连接振动气缸,细料腔连接出料口,粗料腔通过循环料管与所述进料阀连通,循环料管上设有负压吸料机,经过初步碾压后的物料进入收料箱,筛网对物料进行筛选,符合规格的细料进入细料腔从出料口排出,粗料在粗料腔被负压吸料机吸到进料阀并进入到壳体内二次循环碾压,形成符合规格的物料,达到了循环压料的目的,物料加工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料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循环压料的圆筒压力机, 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压力滚筒2,压力滚筒2的两端通过连接轴3与壳体1连接,壳体1的外侧设有与压力滚筒2连接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外侧与连接轴3连接的转动盘4,转动盘4的侧面啮合动力盘5,动力盘5连接旋转电机6,壳体1的底部设有挤压调整机构,挤压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弧形挤压板7,弧形挤压板7的弧形凹面与压力滚筒2的周面吻合,壳体1的底部设有液压油缸8,液压油缸8的油缸杆与弧形挤压板7连接,通过液压油缸8来控制弧形挤压板7与压力滚筒2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物料的挤压精度以及效率;

为了控制壳体内被挤压物料的干湿度,压力滚筒2内穿设有电热管9,电热管9的两端连接电源,电热管9可以提高压力滚筒2表面的温度,物料过湿时,可以起到烘干作用。

进一步,壳体1顶部设有进料阀10,投料口11,壳体1底部设有出料阀12,弧形挤压板7的弧形凹面上设有若干凸起,出料阀12连接筛选循环系统,筛选循环系统包括与出料阀12连接收料箱13,收料箱13内设有筛网14,筛网14将收料箱13的内腔分隔为粗料腔15和细料腔16,筛网14的两侧连接振动气缸17,细料腔16连接出料口18,粗料腔15通过循环料管19与进料阀10连通,循环料管19上设有负压吸料机20,经过初步碾压后的物料进入收料箱13,筛网14对物料进行筛选,符合规格的细料进入细料腔16从出料口18排出,粗料在粗料腔15被负压吸料机20吸到进料阀10并进入到壳体1内二次循环碾压,形成符合规格的物料,达到了循环压料的目的,物料加工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