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135发布日期:2018-12-11 20:5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板材产品外形扁平,宽厚比大,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也很大板材,这种外形特点带来其使用上的特点:表面积大,故包容覆盖能力强,在化工、容器、建筑、金属制品、金属结构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可任意剪裁、弯曲、冲压、焊接、制成各种制品构件,使用灵活方便,在汽车、航空、造船及拖拉机制造等部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弯曲、焊接成各类复杂断面的型钢、钢管、大型工字钢、槽钢等结构件,故称为“万能钢材”,生产特点板材是用平辊轧出,故改变产品规格较简单容易,调整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全面计算机控制和进行自动化生产,板材的形状简单,可成卷生产,且在国民经济中用量最大,故必须而且能够实现高速度的连轧生产,由于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故生产中轧制压力很大,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牛顿,因此轧机设备复杂庞大,而且对产品宽、厚尺寸精度和板形以及表面质量的控制也变得十分困难和复杂。

一般的板材打孔通常都是通过切刀或者是钻头对板材上的一处或者是多处进行打孔作业,但是这样的打孔作业通常都是对一个点进行制定打孔当需要对另一处进行打孔作业时需要将打孔装置不断的移动并且调动位置然后在对板材进行打孔作业,这样的打孔方法费时费力而且耽误板材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包括基座、工作平台和打孔装置,所述工作平台和打孔装置均位于基座顶部,所述打孔装置位于工作平台旁侧并与工作平台相配合,所述工作平台顶部设有与打孔装置相配合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与工作平台滑动配合,所述工作平台上位于打孔装置的前端设有一用以对工作平台顶部工件进行限位的阻挡板,工作平台上位于打孔装置的后端设有一给料组件,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打孔组件和第二打孔组件,所述第一打孔组件和第二打孔组件间隔设置,第二打孔组件内设有驱动第二打孔组件沿一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包括一呈长方形设置的承托板和位于承托板底部的支撑柱,所述承托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支撑柱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柱呈矩阵分布且四个支撑柱的顶部均与承托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供限位装置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沿承托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两者均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条和推料块,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承托板的滑槽上方且第一齿条的底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置于滑槽内并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推料块与第一齿条的前端固定连接且推料块的底部与承托板的底部抵触连接,驱动电机位于第一齿条旁侧,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孔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打孔件,所述第一壳体竖直设置且第一壳体的中段设有避让工作平台的避让缺口,所述第一打孔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并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下段内设有第一收纳盒,所述第一收纳盒与第一壳体滑动配合,第一壳体上位于第一收纳盒的正上方开设有第一落料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段设有用以放置第一打孔件的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孔组件置于容纳腔内,第一打孔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刀架、第一预压板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滑块均与容纳腔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刀架和第一预压板均与两个第一滑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刀架位于第一预压板正上方,第一刀架和第一预压板之间设有用以连接两者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弹簧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刀架上设有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的一端与第一刀架固定连接,第一切刀的另一端置于第一预压板内,所述第一预压板上设有供第一切刀穿过的光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位于第一壳体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壳体并与第一刀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旁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与第一刀架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一限位卡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打孔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打孔件,所述第二壳体竖直设置且第二壳体的中段设有避让工作平台的避让缺口,所述第二打孔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壳体下段内设有第二收纳盒,所述第二收纳盒与第二壳体滑动配合,第二壳体上位于第二收纳盒的正上方开设有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段设有用以放置第二打孔件的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内位于第二收纳盒下方设有用以放置驱动件的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轨道、第二齿条、第二齿轮和电机,所述电机置于第二壳体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齿条与基座顶部固定连接,轨道平行于第二齿条并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竖直设置且第二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二壳体架设于轨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打孔组件置于空腔内,第二打孔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二刀架、第二预压板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滑块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滑块均与空腔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刀架和第二预压板均与两个第二滑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刀架位于第二预压板正上方,第二刀架和第二预压板之间设有用以连接两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弹簧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二刀架上设有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的一端与第二刀架固定连接,第二切刀的另一端置于第二预压板内,所述第二预压板上设有供第二切刀穿过的光孔,所述电机位于第二壳体的上方且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端穿过第二壳体与第二刀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给料组件包括转轴、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皮带轮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竖直且间隔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依次传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并与承托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为承托板旁侧并套设于转轴上,旋转电机与承托板底部固定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第一皮带轮相配合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将板材放置于承托板的顶部,旋转电机驱动第二皮带轮旋转,第二皮带轮带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旋转,第一皮带轮旋转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选转带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旋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将板材向阻挡板方向移送,驱动电机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驱动第一齿条推动推料块向第一打孔组件方向移动将工件夹持,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第一刀架向工件方向移动,第一切刀对工件进行打孔,第二驱动气缸驱动第二刀架向下竖直移动第二切刀对工件进行打孔,当工件需要对其他位置进行打孔时电机驱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带动第二壳移动以完成对工件的打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打孔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打孔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打孔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打孔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平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A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给料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工作平台2,承托板2a,支撑柱2b,第一打孔组件3,第一壳体3a,第一收纳盒3a1,第一落料槽3a2,第一打孔件3b,第一驱动气缸3b1,第一刀架3b2,第一预压板3b3,第一滑块3b4,第一弹簧3b5,第一切刀3b6,第一导向件3b7,第一导向杆3b8,第一限位卡套3b9,限位装置4,第一限位组件4a,驱动电机4a1,第一齿条4a2,推料块4a3,第一齿轮4a5,第二限位组件4b,阻挡板5,给料组件6,转轴6a,第一滚轮6b,第二滚轮6c,第一皮带轮6d,旋转电机6e,第二皮带轮6f,皮带6g,第二打孔组件7,驱动件7a,轨道7a1,第二齿条7a2,第二齿轮7a3,电机7a4,第二壳体7b,第二收纳盒7b1,第二落料槽7b2,第二打孔件7c,第二驱动气缸7c1,第二刀架7c2,第二预压板7c3,第二滑块7c4,第二弹簧7c5,第二切刀7c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板材冲孔位置可调节机构,包括基座1、工作平台2和打孔装置,所述工作平台2和打孔装置均位于基座1顶部,所述打孔装置位于工作平台2旁侧并与工作平台2相配合,所述工作平台2顶部设有与打孔装置相配合限位装置4,所述限位装置4与工作平台2滑动配合,所述工作平台2上位于打孔装置的前端设有一用以对工作平台2顶部工件进行限位的阻挡板5,工作平台2上位于打孔装置的后端设有一给料组件6,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第一打孔组件3和第二打孔组件7,所述第一打孔组件3和第二打孔组件7间隔设置,第二打孔组件7内设有驱动第二打孔组件7沿一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件7a,工件放置于工作平台2顶部,限位装置4对工件进行限位固定,第一打孔组件3和第二打孔组件7对工件进行打孔。

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示的,所述工作平台2包括一呈长方形设置的承托板2a和位于承托板2a底部的支撑柱2b,所述承托板2a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支撑柱2b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柱2b呈矩阵分布且四个支撑柱2b的顶部均与承托板2a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托板2a上设有供限位装置4滑动的滑槽,四个支撑柱2b用以对承托板2a进行支撑,承托板2a用以对板材进行支撑。

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限位组件4a和第二限位组件4b,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a和第二限位组件4b沿承托板2a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组件4a和第二限位组件4b两者均包括驱动电机4a1、第一齿条4a2和推料块4a3,所述第一齿条4a2位于承托板2a的滑槽上方且第一齿条4a2的底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置于滑槽内并与第一齿条4a2固定连接,所述推料块4a3与第一齿条4a2的前端固定连接且推料块4a3的底部与承托板2a的底部抵触连接,驱动电机4a1位于第一齿条4a2旁侧,驱动电机4a1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齿条4a2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a5,所述驱动电机4a1驱动第一齿轮4a5与第一第一齿条4a2啮合使推块向第一打孔组件3和第二打孔组件7方向移动,推块将将工件与第一打孔组件3和第二打孔组件7抵触固定。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第一打孔组件3包括第一壳体3a和第一打孔件3b,所述第一壳体3a竖直设置且第一壳体3a的中段设有避让工作平台2的避让缺口,所述第一打孔件3b位于工作平台2上方并与第一壳体3a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a下段内设有第一收纳盒3a1,所述第一收纳盒3a1与第一壳体3a滑动配合,第一壳体3a上位于第一收纳盒3a1的正上方开设有第一落料槽3a2,所述第一壳体3a的上段设有用以放置第一打孔件3b的容纳腔,第一收料盒用以收废料。

所述第一打孔组件3置于容纳腔内,第一打孔件3b包括第一驱动气缸3b1、第一刀架3b2、第一预压板3b3和第一滑块3b4,所述第一滑块3b4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3b4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滑块3b4均与容纳腔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刀架3b2和第一预压板3b3均与两个第一滑块3b4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刀架3b2位于第一预压板3b3正上方,第一刀架3b2和第一预压板3b3之间设有用以连接两者的第一弹簧3b5,所述第一弹簧3b5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弹簧3b5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刀架3b2上设有第一切刀3b6,所述第一切刀3b6的一端与第一刀架3b2固定连接,第一切刀3b6的另一端置于第一预压板3b3内,所述第一预压板3b3上设有供第一切刀3b6穿过的光孔,第一切刀3b6固定在第一刀架3b2上,第一切刀3b6用以对工件进行冲孔。

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b1的位于第一壳体3a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b1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壳体3a并与第一刀架3b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b1的旁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导向件3b7,所述第一导向件3b7包括第一导向杆3b8,所述第一导向杆3b8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3a与第一刀架3b2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杆3b8的另一端套设有第一限位卡套3b9,参照图5、图6和图7所示的,所述第二打孔组件7包括第二壳体7b和第二打孔件7c,所述第二壳体7b竖直设置且第二壳体7b的中段设有避让工作平台2的避让缺口,所述第二打孔件7c位于工作平台2上方并与第二壳体7b固定连接,第二壳体7b下段内设有第二收纳盒7b1,所述第二收纳盒7b1与第二壳体7b滑动配合,第二壳体7b上位于第二收纳盒7b1的正上方开设有第二落料槽7b2,所述第二壳体7b的上段设有用以放置第二打孔件7c的空腔,所述第二壳体7b内位于第二收纳盒7b1下方设有用以放置驱动件7a的空腔。

所述驱动件7a包括轨道7a1、第二齿条7a2、第二齿轮7a3和电机7a4,所述电机7a4置于第二壳体7b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齿条7a2与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轨道7a1平行于第二齿条7a2并与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a3竖直设置且第二齿轮7a3与电机7a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a3与第二齿条7a2相啮合,所述第二壳体7b架设于轨道7a1上。

所述第二打孔组件7置于空腔内,第二打孔件7c包括第二驱动气缸7c1、第二刀架7c2、第二预压板7c3和第二滑块7c4,所述第二滑块7c4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滑块7c4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滑块7c4均与空腔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刀架7c2和第二预压板7c3均与两个第二滑块7c4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刀架7c2位于第二预压板7c3正上方,第二刀架7c2和第二预压板7c3之间设有用以连接两者的第二弹簧7c5,所述第二弹簧7c5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弹簧7c5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二刀架7c2上设有第二切刀7c6,所述第二切刀7c6的一端与第二刀架7c2固定连接,第二切刀7c6的另一端置于第二预压板7c3内,所述第二预压板7c3上设有供第二切刀7c6穿过的光孔,所述电机7a4位于第二壳体7b的上方且第二驱动气缸7c1的输出端穿过第二壳体7b与第二刀架7c2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气缸7c1用以驱动第二刀架7c2竖直向下移动,第二刀架7c2上的第二切刀7c6用以对工件进行打孔作业。

所述给料组件6包括转轴6a、第一滚轮6b、第二滚轮6c、第一皮带轮6d和旋转电机6e,所述第一滚轮6b和第二滚轮6c竖直且间隔设置,所述转轴6a的一端依次传过第一滚轮6b和第二滚轮6c并与承托板2a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6d为承托板2a旁侧并套设于转轴6a上,旋转电机6e与承托板2a底部固定连接,旋转电机6e的输出轴上设有与第一皮带轮6d相配合的第二皮带轮6f,所述第一皮带轮6d和第二皮带轮6f上套设有皮带6g,旋转电机6e驱动第一皮带轮6d旋转,第一皮带轮6d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6f旋转,第二皮带轮6f转动带动转轴6a和固定在转轴6a上的第一滚轮6b和第二滚轮6c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