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及其夹紧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226发布日期:2019-02-19 18:2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及其夹紧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及其夹紧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轮鼓包焊接工艺中,需要先将汽车后轮鼓包内板进行螺柱焊,然后丙将螺柱焊之后的汽车后轮鼓包内板运至后轮鼓包内板焊接夹具上以夹持固定后轮鼓包内板,使点焊机器人开始焊接所述后轮鼓包内板,焊接完成后进行涂胶,涂胶完成后,将汽车的后轮鼓包内板和汽车后轮鼓包外板抓至后轮鼓包夹上处,抓手带焊钳机器人开始焊接汽车后轮鼓包,以此完成汽车后轮鼓包焊接工艺。后轮鼓包内板和外板分别焊接完相应的焊接件后,需要将后轮鼓包内板及外板相焊接以成型为后轮鼓包总成,现有的工艺中,后轮鼓包总成的焊接非常复杂,并且没有专有的后轮鼓包总成的焊接夹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将后轮鼓包外板及后轮鼓包外板焊接时对其它们进行夹持并防止它们移位的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及其夹紧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夹将后门锁销连接件夹紧于后轮鼓包外板上,以便于在后轮鼓包内板和后轮鼓包外板焊接时,同时将后门锁销连接件焊接于后轮鼓包外板上的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及其夹紧限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的夹紧限位结构,用于将后门锁销加强件焊接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上的第二左侧挡板上,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为一体弯折成型块,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下端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三边沿,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上端向前且向上弯折并延伸形成一上倾斜块,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位于所述第三边沿与所述上倾斜块之间的部分为竖向块,所述上倾斜块的上端搭接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上,包括设于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的安装台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待焊接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部位的进入/退出结构以及设于所述进入/退出结构上的夹紧限位件;所述夹紧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进入/退出结构上的第三安装结构、设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上的第二夹持气缸、枢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轴上的能够随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驱动而向下翻转以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压紧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上的第二压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入/退出结构包括一滑轨组、设于所述滑轨组上的连接座、设于所述滑轨组第一端且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用于推动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的夹紧限位件沿所述滑轨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推动机构,所述滑轨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平行,且所述滑轨组的后端超出所述第二左侧挡板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组包括两平行且相互间隔的滑轨、设于每一滑轨上的滑块、设于两滑轨的后端之间的后限位件、设于所述两滑轨的前端之间前限位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相应于所述后限位件及前限位件位置处的限位配合件,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滑轨上的滑块连接,所述限位配合件设于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台上相应于所述滑轨组的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一L形安装块,所述推动机构为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安装于所述L形安装块上,所述L形安装块上具有供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的穿孔,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穿孔后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的呈倒T形或L形的第四固定块以及设于所述第四固定块的竖向块上的第三安装块,所述第三安装块的内侧具有一第二缺口,所述第三安装块的外侧的中段安装有所述第二夹持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紧件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轴且能够在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驱动下上下翻转的连接板、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枢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块的上端的第二支点部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用于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三边沿压持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的第二边沿上位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的后端位置处的第一下压部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用于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上倾斜块的前端压持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上的第二下压部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用于下压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上倾斜块的第一侧的第三下压部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用于夹持所述上倾斜块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夹持部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用于限制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移动的限位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轴枢接,第二端能够在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驱动下上下翻转,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轴的上端套设有第二套筒,在所述第二套筒的顶部设置有两第四安装支耳,在所述两第四安装支耳上对称开设有供一第五枢轴穿过的第七枢孔,在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第七枢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穿设于所述第五枢轴上的第八枢孔,如此使得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轴的上端,使得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轴而向下压或向上抬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压部件包括横向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面的第二连接块、竖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下表面的第三连接块、与所述第三连接块连接的第二压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呈L形,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第二水平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的竖直块与所述第二水平块靠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压块具有一与所述第二竖直块朝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的一侧面连接的第三竖直块、与所述第三竖直块的下端垂直连接且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的第三水平块以及与所述第三水平块朝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的一端垂直连接且向下延伸形成的第四竖直块,所述第四竖直块的下端随所述连接板的向下翻转而抵压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三边沿上;与所述第一下压部件相应的,在所述安装台上还设置有第二垫起部件,所述第二垫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结构的第三安装块相应于所述第二压块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二侧的位置处的第五压块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二侧的位置处的第一垫起部件;所述第一垫起部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第二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二侧的位置处的第一气缸、一连接件以及第二垫块,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在所述输出轴的下端设置有两第三安装支耳,所述连接件包括一连接件本体以及一用于将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的下表面的枢接座,所述枢接座具有两第四安装支耳,所述连接件本体具有一水平的第一枢接块、与垂直设于所述第一枢接块的第一端的呈竖直状的第二枢接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枢接块朝向所述第五压块的一面的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一枢接块的第二端通过一第六枢轴枢接于所述两第三安装支耳上,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上端通过一第七枢轴与所述枢接座的两第四安装支耳枢接,所述第六枢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七枢轴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二垫块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块上并位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五垫块对准;当所述连接板向下压时,所述第五压块向下压持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二侧位置,同时所述第一气缸驱动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块上的第二垫块向上移动,从而与所述第五压块配合夹紧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二侧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包括所述的夹紧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及其夹紧限位结构,将后门锁销加强件的上端压持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的第二左侧挡板上,再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的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一边沿及第二边沿夹紧,然后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进行限位以防止其移动,能够有效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限位于所述后轮鼓外板上,便于后续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的其中一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中第四及第五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中夹紧限位结构其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是本实用新型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中夹紧限位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9是设于第九夹持结构上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用于夹持后轮鼓包总成,以使得焊接机构将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后轮鼓包内板10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焊接成一体,并使后门锁销加强件14焊接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上。所述后轮鼓包内板10及后轮鼓包外板12形状可与市面上的后轮鼓包内板10及后轮鼓包外板12形状相似。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鼓包内板10形状类似于撮箕形状,具有第一后挡板101、由第一后挡板101的下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下挡板102、与第一后挡板101及下挡板102的左侧边缘连接的第一左侧挡板103以及与所述第一后挡板101及下挡板102的右侧边缘连接的第一右侧挡板104,所述第一后挡板101、下挡板102、第一左侧挡板103以及第一右侧挡板10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后挡板101、第一左侧挡板103以及第一右侧挡板104的后边缘均向外弯折以形成一第一边沿105。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具有半罩于所述后轮鼓包外的(图2中位于所述后轮鼓包上方,以下均以图中的方位进行阐述)的且呈向外隆起状的后轮鼓包外板本体、设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本体的外侧边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边沿105相匹配的第二边沿120以及焊接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本体的左前端位置处的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所述后轮鼓包外板本体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后挡板101的第二后挡板121(附图中位于所述第一后挡板101上方)、与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的连接的第二左侧挡板122(附图中位于所述第一左侧挡板103的上方)、与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的右侧连接的第二右侧挡板123(附图中位于所述第一右侧挡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第二左侧挡板122及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前侧边沿均向上且向内(第二后挡板121的内侧方向为前方,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内侧方向为右方,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内侧方向为左方)延伸,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第二左侧挡板122及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外边缘均向外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二边沿120,所述第二边沿120能够与所述第一边沿105相贴合。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第二左侧挡板122及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前侧边沿在水平面的投影上呈开口朝前的U形或者半圆弧形,这样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前端向左倾斜,因此,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前端也可称为左前端,所述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前端向右倾斜,因此,所述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前端也可称为右前端。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左前端连接,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具有向前水平延伸形成的前侧边沿161,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后侧面具有向后延伸形成的后侧边沿,所述后侧边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边沿120的左前端(即第二边沿120上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左前端的部分)衔接。

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包括一基座21、设于所述基座21上的安装台22、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用于夹持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且用于限位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限位机构。

关于基座21:

所述基座21呈四方体形状,在所述基座21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一脚架23。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呈矩形框状,由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及右立板围合而成,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及右立板的底边分别向外延伸出一第一连接边沿211,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及右立板的顶边分别向外延伸出一第二连接边沿212,在所述左立板的第二连接边沿212及右立板的第二连接边沿212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安装板213。四个脚架23中,第一脚架23设于所述左立板的第一连接边沿211与所述前立板的第一连接边沿211相交的位置处,第二脚架23设于所述左立板的连接沿边与所述后立板的第一连接边沿211相交的位置处,第三脚架23设于所述右立板的第一连接边沿211与所述前立板第一连接边沿211相交的位置处,第四脚架23设于所述右立板的第一连接边沿211与所述后立板的第一连接边沿211相交的位置处。第一至第四脚架23均包括设于相应相交的位置处的第一连接块23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231上的固定栓232(两根)以及与所述固定栓232下端连接的脚板233。

关于安装台22:

所述安装台22呈四方体形状,具有中空空腔,在所述安装台22的底面相应于所述两第一安装板213位置处设置有两第二安装板221,所述两第二安装板221分别通过安装螺栓与所述两第一安装板213。在所述安装台22的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一滑轮222,所述滑轮222可以是万向轮。

关于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后轮鼓包内板10的下挡板102前边缘位置处的第一夹持结构3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右侧的第二夹持结构32,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用于夹持所述下挡板102及下挡板102的前边缘的左侧的相应部位,所述第二夹持结构32用于夹持所述下挡板102及下挡板102的前边缘的右侧的相应部位。所述还夹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位置处(前侧边沿161的右端)的第三夹持结构33、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左端位置处的第四夹持结构34、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的左前端相应位置处(即靠近所述第二边沿120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衔接处的位置)的第五夹持结构35、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中段位置处的第六夹持结构36、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的位置处的第七夹持结构37、设于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右侧挡板123的中段的位置处的第八夹持结构38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右侧挡板123的右前端的位置处的第九夹持结构39。

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至第九夹持结构39均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位置处的第一安装结构5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51远离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第一夹持气缸52、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上的能够压紧所述后轮鼓包内板10、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和/或后轮鼓包外板12相应位置处的第一压紧件53(第一夹持结构31及第二夹持结构32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压紧后轮鼓包内板10的前侧边沿,第三夹持结构33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压紧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第四夹持结构34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压紧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左端,第五夹持结构35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的左前端相应位置,第六夹持结构36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中段位置,第七夹持结构37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后挡板121的中段位置,所述第八夹持结构38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右挡板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九夹持结构39的第一压紧件53用于夹持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右挡板的前端位置)、与所述第一压紧件53配合以夹持所述后轮鼓包内板10、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和/或后轮鼓包外板12相应位置处的第一垫块54(所述第一垫块54可以直接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51上相应于所述第一压紧件53的位置处)。具体地:

所述第一安装结构51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位置处的呈L形的第一固定块511、以及设于所述L形第一固定块511的第一竖直块上的第一安装块512,所述第一安装块512呈竖直向上状态。进一步的,在所述L形第一固定块511的第一水平块和竖直块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的竖直边与所述第一竖直块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一面垂直连接,所述加强块的底边与所述第一水平块垂直连接。进一步可选择的,在所述第一竖直块上位于所述强加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块512上相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中以将所述第一安装块512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11上。可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51还可以就是一L形的块,或者倒T形的块,或者就是一立设的安装块。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块512还可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与所述L形第一固定块511连接,例如焊接、一体成型等等。

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内侧(靠近后轮鼓包总成的一侧)的上端具有第一缺口513,所述第一垫块54设于所述第一缺口513的底面。所述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相应边沿(即相应的下挡板102的前侧边沿、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第一边沿105、第二边沿120),这样,使得设于所述第一缺口513的底面的第一垫块54的上表面能够顶于相应的边沿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位于所述下挡板102的前侧边沿位置处,因此,该第一夹持结构31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所述下挡板102的前侧边沿,所述第二夹持结构32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同第一夹持结构31。所述第三夹持结构33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位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位置处,因此,所述第三夹持结构33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所述第四夹持结构34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位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的左端位置处,因此,第四夹持结构34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的左端的下方。所述第五夹持结构35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位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的左前端的位置处,因此,所述第五夹持结构35的第一安装块512的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所述第六夹持结构36的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所述第七夹持结构37的第一缺口513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

每一夹持结构的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均设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块512的外侧(即远离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且其上端面高度与相应的边沿相匹配。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上设置有两第一安装支耳521,在所述两第一安装支耳521上对称设置有两第一枢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外侧的下端相应于所述两第一枢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枢孔,一第一枢轴522穿设于两第一枢孔及第二枢孔中以将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2上。

每一夹持结构的第一压紧件53均包括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压杆531、设于所述第一压杆531上且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上端的第一支点部件532、设于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二端(靠近后轮鼓包总成的一端)相应于所述第一垫块54的位置处的第一压块533。其中,在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套筒523,在所述第一套筒523的顶部设置有两第二安装支耳524,在所述两第二安装支耳524上对称开设有供一第二枢轴525穿过的第三枢孔,在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第三枢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穿设于所述第二枢轴525上的第四枢孔,如此使得所述第一压杆531枢接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的上端,使得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而向下压于相应的边沿上或者向上抬起。所述第一支点部件53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杆531的至少一侧面的第一支块5321,所述第一支块5321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相应侧面,这样,当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向上动作时,使得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一端向上动作,通过所述第一支点部件532的杠杆原理,使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二端向下压紧于相应的边沿上,从而使得位于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二端的第一压块533与所述第一垫块54配合以夹持相应边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块5321为两块,两块第一支块5321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压杆531的两侧,所述两块第一支块5321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压杆531的两侧,下端与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上的第三枢轴5322的两端枢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31至第九夹持结构39还均包括一第一限位块55,所述第一限位块55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2上位于所述第一支点部件532与所述后轮鼓包总成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限位块55的高度满足当所述第一压杆531下压于相应的边沿上时,所述第一压杆531第二端的第一压块533正好下压于相应的边沿上,以防止所述第一压杆531过度下压而损坏所述后轮鼓包总成。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焊接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左前端上,靠近所述安装台22的前侧边沿,因此,所述第三夹持结构33的第一安装结构51设置于所述安装台22相应于所述的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上,而所述第三夹持结构33的第一安装结构51的第一安装块512亦靠近所述安装台22的前侧边沿,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外侧面超出所述安装台22的前侧边沿,使得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外侧面上的第一夹持结构31位于所述安装台22的前侧。如此,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安装块51上设置有一防护结构331,所述防护结构331包括竖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512的外侧的竖向固定杆3311、沿所述竖向固定杆33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周向固定围杆3312以及一竖向连接杆3313。所述周向固定围杆33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U形,所述周向固定杆的固定端与所述竖向固定杆3311连接,其U形空间供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容于其中,以围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外。所述竖向连接杆3313与所述若干周向固定围杆3312的连接端垂直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夹持结构34的第一压杆531在水平面的投影上呈Y形,包括第一纵杆531a、与所述第一纵杆531a靠近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左端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杆531b、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杆531b的第一端的第二纵杆531c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531b的第二端的第三纵杆531d。所述第一纵杆531a远离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夹持结构34的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枢接。所述第四夹持结构34的第一压块533为两个,两个第一压块53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纵杆531c及第三纵杆531d的下表面,所述两个第一压块533用于分别压持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的左端以及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后侧边沿的左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结构33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缺口513的底面相应于所述第一横杆531b位置处的第二横杆514,所述第一垫块54为两个,两个第一垫块54设于所述第二横杆514的两端相应于两个第一压块533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第一垫块54用于分别顶持所述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的左端以及后侧边沿的左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夹持结构35的第一压杆531为呈“7”形,包括一第四纵杆531e以及由所述第四纵杆531e靠近第二边沿120的一端向后弯折形成的第三横杆531f。所述第五夹持结构35的第一压块533亦为两块,其中一块第一压块533包括设于所述第四纵杆531e上靠近第三横杆531f的一端的第二固定块5331以及由所述第二固定块5331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以压持所述第二边沿120的压持部分5332。另一块第一压块533设于所述第三横杆531f的下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夹持结构35的第一垫块54亦为两块,其中一第一垫块54设于所述第一缺口513的底面,另一第一垫块54设置于一第二安装结构6上以顶于第一边沿105的下表面上相应于所述另一第一压块533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6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51相同或相似,包括与第一安装结构51相同或相似的第三固定块61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块61上的第二安装块62,所述另一第一垫块54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块62上相应于所述另一第一压块533的位置处。

利用上述第一夹持结构31至第九夹持结构39夹持后轮鼓包内板10、后轮鼓包外板12以及侧面门槛加强件连接板16的前侧边沿161时,驱动每一夹持结构的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向上移动,当所述第一夹持气缸52的输出轴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支点部件532使得所述第一压杆531的第二端向下移动,从而与位于相应边沿下的第一垫块54配合以夹紧相应的边沿。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上侧面(也可称外侧面)靠近所述第二后侧挡板的位置处(以下称为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待焊接部位,简称待焊接部位)还焊接有一后门锁销加强件14。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为一体弯折成型块,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下端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三边沿141,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端向前且向上弯折并延伸形成一上倾斜块142,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位于所述第三边沿141与所述上倾斜块142之间的部分为竖向块143,所述上倾斜块142的上端搭接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夹紧限位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上的夹紧限位结构7,以有效夹紧限位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防止后门锁销加强件14在焊接时移动。

关于夹紧限位结构7:

所述夹紧限位结构7包括一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待焊接部位的进入/退出结构71以及设于所述进入/退出结构71上的夹紧限位件72。其中:

所述进入/退出结构71包括一滑轨组711、设于所述滑轨组711上的连接座712、设于所述滑轨组711第一端且与所述连接座712连接的用于推动设于所述连接座712上的夹紧限位件72沿所述滑轨组71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推动机构713。所述滑轨组7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平行(即所述滑轨组7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边沿120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一段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边沿120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一段的前端向左倾斜,后端向右倾斜),且所述滑轨组711的后端超出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后端(由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后挡板121连接,因此,所述滑轨组711的后端超过所述第二后挡板121,或者说所述滑轨组711的后端超出所述第二边沿120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一段的后端)。这样,当所述推动机构713推动所述连接座712向后移动时,可以使得所述夹紧限位件72能够沿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边沿120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一段的方向)向后退出所述待焊接部位,当所述推动机构713推动所述连接座712向前移动时,可以使得所述夹紧限位件72沿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长度方向(即沿所述第二边沿120的长度方向)向前进入所述待焊接部位。

所述滑轨组711包括两平行且相互间隔的滑轨711a、设于每一滑轨711a上的滑块711b、设于两滑轨711a的后端之间的后限位件711c、设于所述两滑轨711a的前端之间前限位件(图未示出)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712上相应于所述后限位件711c及前限位件位置处的限位配合件711d,所述连接座7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滑轨711a上的滑块711b连接,所述限位配合件711d设于所述连接座712的下表面。在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滑轨711a组711的前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一L形安装块714,所述推动机构713为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安装于所述L形安装块714上,所述L形安装块714上具有供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的穿孔,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穿孔后与所述连接座712连接。

所述夹紧限位件72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712上的第三安装结构721、设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721上的第二夹持气缸722、枢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上的能够随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驱动而向下翻转以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压紧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上的第二压紧件。具体地:

所述第三安装结构721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712上的呈倒T形或L形的第四固定块7211以及设于所述第四固定块7211的竖向块上的第三安装块72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可拆卸的设于所述第四固定块7211的竖向块上。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为向上且向外的异形块,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内侧靠近所述待焊接部位,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内侧具有一第二缺口7213,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外侧的中段安装有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如此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外侧:在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上设置有两第三安装支耳7221,在所述两第三安装支耳7221上对称设置有两第五枢孔,在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外侧相应于所述两第五枢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六枢孔,一第四枢轴7222穿设于两第五枢孔及第六枢孔中以将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上。

所述第二压紧件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且能够在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驱动下上下翻转的连接板723、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且枢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上端的第二支点部件724、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的用于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三边沿141压持于所述第二边沿120上位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的后端位置处的第一下压部件725、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的用于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倾斜块142的前端压持于所述第二左侧挡板122上的第二下压部件726、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的用于下压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倾斜块142的第一侧的第三下压部件727、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的用于夹持所述上倾斜块142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夹持部件728、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的用于限制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移动的限位部件729。

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枢接,第二端能够在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驱动下上下翻转。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的上端套设有第二套筒,在所述第二套筒的顶部设置有两第四安装支耳,在所述两第四安装支耳上对称开设有供一第五枢轴穿过的第七枢孔,在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第七枢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穿设于所述第五枢轴上的第八枢孔,如此使得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的上端,使得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而向下压或向上抬起。所述第二支点部件724结构与所述第一支点部件532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723上的至少一侧面的第二支块,所述第二支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的相应侧面枢接,这样,当所述第二夹持气缸722的输出轴向上动作时,使得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端向上动作,通过所述第二支点部件724的杠杆原理,使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向下动作,从而带动上述的相应夹持部件728、下压部件等向下移动以压持或夹持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及后轮鼓包外板12。

所述第一下压部件725包括横向设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侧面的第二连接块7251、竖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7251下表面的第三连接块7252、与所述第三连接块7252连接的第二压块725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块7252呈L形,所述第三连接块7252的第二水平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725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7252的竖直块与所述第二水平块靠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压块7253具有一与所述第二竖直块朝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一侧面连接的第三竖直块、与所述第三竖直块的下端垂直连接且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的第三水平块以及与所述第三水平块朝向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一端垂直连接且向下延伸形成的第四竖直块,所述第四竖直块的下端随所述连接板723的向下翻转而抵压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三边沿141上。与所述第一下压部件725相应的,在所述安装台22上还设置有第二垫起部件,所述第二垫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结构721的第三安装块7212相应于所述第二压块7253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垫起部件独立于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而设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台22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压块7253的位置处的第五固定块731、设于所述第五固定块731上的第四安装块732、设于所述第四安装块732的顶端相应于所述第二压块7253位置处的第三垫块733,所述第三垫块733向上顶持所述第一边沿105,并与所述第二压块7253对准,从而与所述第二压块7253配合以夹持所述第三边沿141、第二边沿120以及第一边沿105。

所述第二下压部件726为设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的下表面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倾斜板前端的位置处的第三压块,当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向下翻转时,所述第三压块压持于所述上倾斜板的上表面的前端。

所述第三下压部件727呈下框状,包括一呈L形的第四连接块7271以及呈L形的第四压块7272。所述第四连接块7271的第五竖直块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7271的第四水平块与所述第五竖直块的顶端连接并向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倾斜块142的第一侧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压块7272的第五水平块与所述第四水平块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四压块7272的第六竖直块与所述第五水平块远离所述连接板723的一端垂直连接。当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向下翻转时,使得所述第四压块7272压持于所述上倾斜板的第一侧位置处。

所述夹持部件728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二侧的位置处的第五压块7281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二侧的位置处的第一垫起部件。所述第一垫起部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723第二侧面上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二侧的位置处的第一气缸7282、一连接件7283以及第二垫块7284。所述第一气缸7282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在所述输出轴的下端设置有两第三安装支耳。所述连接件7283包括一连接件本体以及一用于将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第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二端的下表面的枢接座7285,所述枢接座7285具有两第四安装支耳,所述连接件本体具有一水平的第一枢接块7283a、与垂直设于所述第一枢接块7283a的第一端的呈竖直状的第二枢接块7283b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枢接块7283a朝向所述第五压块7281的一面的第五连接块7283c,所述第一枢接块7283a的第二端通过一第六枢轴枢接于所述两第三安装支耳上,所述第二枢接块7283b的上端通过一第七枢轴与所述枢接座7285的两第四安装支耳枢接,所述第六枢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七枢轴的轴心线平行,所述第二垫块7284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块7283c上并位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五垫块对准。当所述连接板723向下压时,所述第五压块7281向下压持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二侧位置,同时所述第一气缸7282驱动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块7283c上的第二垫块7284向上移动,从而与所述第五压块7281配合夹紧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二侧位置。

所述限位部件729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723的第一侧面的输出轴向下的第二气缸7291、与所述第二气缸729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六连接块7292、与所述第六连接块7292连接的第一限位结构7293以及第二限位结构7294。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293包括与所述第六连接块7292连接的第七连接块7293a以及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块7293a上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倾斜板的原有的第一孔位置处的第一限位销7293b,所述第七连接块7293a位于所述下框状的第三下压部件727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结构7294包括与所述第六连接块7292连接的第八连接块以及与所述第八连接块连接的相应于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三边沿141上的原有的第二孔位置处的第二限位销,当所述第二气缸7291的输出轴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销7293b及第二限位销均向下以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孔及第二孔中,所述第二限位销还穿过所述第二边沿120,如此,则可防止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移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限位件72还包括一第二限位块720,所述第二限位块720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块7212上位于所述第二支点部件724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限位块720的高度满足当所述连接板723下压于相应的位置处时,所述连接板723第二端上的相应压块正好下压于后门锁销加强件14相应的位置处,以防止所述连接板723过度下压而损坏后门锁销加强件14。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持结构32的第一安装块512上的第一限位件81以及设于所述第九夹持结构39的第一安装块512上的第二限位件82。所述第一限位件81包括设于所述第六夹持结构36的第一安装块512上和/或设于上述第四安装块62的第九连接块811、设于所述第九连接块811上的竖直向上的第一限位柱81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柱813上的相应于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原有的孔的位置处的第三限位销812,所述第三限位销812穿设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的原有的孔中,从而从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左侧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82包括设于所述第九夹持结构39的后侧面的输出轴朝上的第三气缸821、设于所述第三气缸821的输出轴上端的第十连接块822以及设于所述第十连接块822上的相应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的右侧的原有的孔的位置处的第四限位销823,当所述后轮鼓内板及后轮鼓外板均被第一至第九夹持结构39夹持时,驱动所述第三气缸821向上运动,从而使所述第四限位销823向上穿过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的右侧的原有孔中,从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右侧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鼓包总成焊接夹具,在安装台22上设计第一至第九夹持结构39,所述第一至第九夹持结构39绕所述后轮鼓包总成的边沿(即第一边沿105和第二边沿120)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台22上,所述第一至第九夹持结构39的第一垫块设置在第一安装块的第一缺口上,第一缺口能够有效避让后轮鼓包总成,第一垫块能够有效向上顶持后轮鼓包内板10的第一边沿105,而第一至第九夹持结构39的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垫块对准,通过第一夹持气缸52的向上驱动,通过第一支点部件对力的转换,能够极少力的使所述第一压杆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位于第一压杆的第二端的第一压块向下压持于第二边沿120上,以与对应的第一垫块配合夹持住后轮鼓包外板12及后轮鼓包内板10。通过第三限位结构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在安装后轮鼓包内板10及后轮鼓包外板12时,使后轮鼓包内板10和后轮鼓包外板12左侧的原有的孔穿设在第三限位销上,然后再驱动第三气缸,使第四限位销向上穿设于所述后轮鼓包内板10及后轮鼓包外板12的右侧的原有的孔上,这样即可有效对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和后轮鼓包内板10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及后轮鼓包内板10移动,并且,减少一气缸,能够节约成本。通过夹紧限位结构7将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上端压持于所述后轮鼓包外板12的第二左侧挡板122上,再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的第三边沿141与所述第一边沿105及第二边沿120夹紧,然后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进行限位以防止其移动,能够有效将所述后门锁销加强件14限位于所述后轮鼓外板上,便于后续焊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