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用浅沟槽铜管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5414发布日期:2018-10-26 19:5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用浅沟槽铜管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沟槽管主要采用钢球旋压工艺,这种工艺在表面上有很多细微的旋压痕迹,这些痕迹的粗糙度约为2μm,在热管制造中,铜管需经过900℃以上的高温烧结,还需进行弯管以及压扁,这些加工均达到了烧结铜管的极限延伸率,在粗糙的位置很容易形成开裂源,所以沟槽管的表面更差,更容易泄露,而且粗糙的表面增加了接触热阻,降低了热管的导热性能。而且旋压成型方式均会产生1°左右的螺旋角,导致在轴向是有一点旋转,降低了轴向毛细传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适用性强的热管用浅沟槽铜管加工模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管用浅沟槽铜管加工模具,包括外模,还设置有带槽游动芯头,所述带槽游动芯头处于所述外模内,所述外模的中心设置有外模定径圆孔和外模喇叭锥入口,所述外模喇叭锥入口与所述外模定径圆孔同心设置,所述带槽游动芯头包括圆锥体和固定在圆锥体小头端的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的表面设置有芯头沟槽,所述圆锥体的锥度小于外模喇叭锥入口锥度2-6度且所述圆柱体的外径小于外模定径圆孔的内径,所述圆柱体外径与外模定径圆孔内径之间的距离为铜管壁厚。

还设置有一端封闭的芯头套体,所述芯头沟槽处于芯头套体的外侧面上,所述芯头套体套设置在所述圆柱体上且封闭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圆柱体上。

所述芯头沟槽的深度为0.05-0.1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不但可以降低沟槽管的粗糙度,有利于提高烧结后的延伸率,提高弯管、压扁成型的表面质量,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热管用浅沟槽铜管加工模具,包括外模1,还设置有带槽游动芯头2,所述带槽游动芯头2处于所述外模1内,所述外模1的中心设置有外模定径圆孔3和外模喇叭锥入口4,所述外模喇叭锥入口4与所述外模定径圆孔3同心设置,所述带槽游动芯头2包括圆锥体21和固定在圆锥体21小头端的圆柱体22,在所述圆柱体22的表面设置有芯头沟槽23,所述圆锥体的锥度小于外模喇叭锥入口锥度2-6度且所述圆柱体的外径小于外模定径圆孔的内径,所述圆柱体外径与外模定径圆孔内径之间的距离为铜管壁厚。

还设置有一端封闭的芯头套体5,所述芯头沟槽23处于芯头套体5的外侧面上,所述芯头套体套设置在所述圆柱体上且封闭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圆柱体上。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深度的芯头沟槽的芯头套体,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齿槽深度的加工需求,适用性强。

所述芯头沟槽的深度为0.05-0.1mm。

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将带槽游动芯头置入铜管内壁中,再将铜管制头穿过外模,将铜管拉出。此时外模与带槽游动芯头形成狭小空间的模腔,外模入口锥、定径带与带槽游动芯头圆锥段、带槽游动芯头定径段对铜管减径减壁,产生的挤压力将铜管内壁挤压至带槽游动芯头的沟槽中,在铜管内壁形成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不但可以降低沟槽管的粗糙度,有利于提高烧结后的延伸率,提高弯管、压扁成型的表面质量,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