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移门的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1263发布日期:2018-11-20 20:4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移门的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李架杆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移门的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通常设置一个机台对行李架杆进行加工制作,机台上设置有若干工装,加工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更换工装,将待加工的汽车行李架杆放置入机台内部,目前采用机台采用的自动移门为直立的平板状结构,自动移门打开后,操作人员需要跨入加工中心房间内,对工装进行取放,机台内的环境较为复杂,操作不便。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方便取放工装的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移门的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其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机台、加工机构、至少一工装、位于壳体外侧的操作台及废料箱,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壁、后端壁、两侧壁及形成在前端壁、后端壁与两侧壁之间的房间,前端壁设有位于工装前方的至少一进出口,每一进出口内安装有能够左右移动的自动移门,所述机台与加工机构位于房间内,所述加工机构设有用来对工装上的汽车行李架杆进行加工的主轴,所述自动移门包括位于上端的上门及位于下端的下门,所述下门在前后方向上较上门更靠近于房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门或下门设置为竖直的平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移门还包括中门,所述中门自上门下端向内、向下倾斜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中门设置为倾斜的平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门是自中门下端竖直向下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门是上门向内向、向下弯折或倾斜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机构与机台之间设有滑道,所述滑道沿X方向延伸,所述工装位于滑道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沿Z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所述主轴设于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机构包括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机台上的主体,所述第二支架沿Y方向滑动设置于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废料箱位于壳体的一侧端,靠近于其中一侧壁。

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自动移门包括位于上端的上门及位于下端的下门,所述下门在前后方向上较上门更靠近于房间,如此设计,操作人员在取放工装时,在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外侧伸手即可完成,无需跨入房间内,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自动移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自动移门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机台20、加工机构30、两工装40、位于壳体10外侧的操作台50及废料箱60。

壳体10包括前端壁11、后端壁12、两侧壁13及形成在前端壁11、后端壁12与两侧壁13之间的房间14,前端壁11设有左右间隔开的两个进出口110,每一进出口110内安装有能够左右移动的自动移门15。自动移门15包括上门151、从上门151下端向内、向下倾斜延伸的中门152及自中门152下端竖直向下的下门153,上门151与下门153分别设置为直立的平板结构,中门152设置为倾斜的平板结构。下门153较上门151与中门152靠近于房间14内侧,操作人员在取放工装40时,在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外侧伸手即可完成,无需跨入房间14内,操作简便。

机台20与加工机构30之间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滑道21,加工机构30可以相对于机台20沿X方向滑动。

加工机构30包括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及主体33,第一支架31沿Z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支架32上,第一支架31上安装有对汽车行李架杆42加工的主轴(未图示),第二支架32沿Y方向滑动设置于主体33上,而主体33沿X方向滑动设置于机台20上,滑道21形成在机台20与主体33支架,所以,主轴可以沿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移动,便于对汽车行李架杆42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

工装40 连同汽车行李架杆42放置于滑道21的前方,便于操作人员从进出口110取放。

操作台50用以控制汽车行李架杆加工中心的运行。

废料箱60位于壳体10的一侧端,靠近于壳体10的其中一侧壁13,用以回收加工产生的废料、垃圾、废屑等,维护好良好的工作环境。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自动移门16的下门163直接从上门161下端向内、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由于下门163较靠近于壳体10的房间14,同样也方便了操作人员取放工装40,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