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1488发布日期:2019-05-17 21:05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材由线材轧机轧制而成。根据轧制速度的范围,线材又可分为高速线材及普通线材两种,目前国内以高速线材为主。高速线材基于高线轧制工艺,通过高速线材轧机轧制而成。而高速轧制工艺对轧机的性能,尤其对轧机中轧辊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在高速线材轧机所用的轧辊中,性能最好、使用最广的是由高性能合金钢制作的辊轴与硬质合金制作的辊环组合而成的硬质合金复合轧辊。使用硬质合金复合轧辊可大大提高轧棍的寿命,减少停机换辊的时间,从而提高线材的轧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中,硬质合金辊环为环状外形,根据所需轧制线材的形状和数量,在其外环面开有若干对应孔型的轧槽。但实际生产中,硬质合金辊环承受很大的冲击力,且在频繁冷热交替的状态下,辊槽易出现磨损甚或裂纹导致轧辊孔型偏离使用要求而影响线材质量。因此,辊环须定期停机重磨,而当轧槽重磨量达到规定值,使辊环外径达到许用极限尺寸时,就必须更换辊环,失效的辊环则进行报废处理。而辊环为高速线材乳制行业中主要的易耗品,其数量巨大,在轧制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

由于硬质合金辊环采用稀贵金属钨制得,造价昂贵,且钨的后备资源储备已出现严重不足。因此,报废处理的硬质合金辊环将被粉碎后进行钨粉的提取,再运往硬质合金辊环制造厂投入到再制造生产中。但这个再制造过程不仅生产周期长,且花费的成本也很高。而下线报废的硬质合金辊环仅轧槽由于磨损达不到使用要求,但其基体部分仍完好,可考虑采用表面工程技术对轧槽磨损面进行修复,使其能重新投入使用。与直接将报废的硬质合金辊环投放到再制造生产中相比,这种采取表面修复技术的方案拥有生产周期短,花费的成本较低的优势。

由于在当前表面修复领域,未见针对辊环轧槽的修复研究,因此,开发一种辊环修复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在高速线材轧机所用的轧辊中硬质合金辊环的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包括辊环、压模、导管、分流管、喷头、转轴、固定板、垫片、压模腔、支撑架、夹持电机、固定螺丝、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环套装在转轴上,并由压模和分流管包围,转轴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由固定螺丝固定在支撑板上,且内部设有夹持电机。

所述的压模与辊环共同构成压模腔,进而实现修复层压制功能。

所述的导管联通分流管,分流管上设置有喷头。

所述的喷头为鸭嘴型喷头,喷头对轧辊的冲击角度应在15~20°左右,使得物料与轧辊呈切线方向接触。

所述的喷头布置由密到疏,使得修复料在脱离轧辊的位置得到强化冷却,快速凝固,获得与辊环结合紧密且与辊环成分一致的修复层。

所述的修复装置四周固定挡板或防四溅装置,避免轧槽修复物料喷溅到轧机以外。

所述的转轴通过固定板和垫片固定辊环,并置于支撑架上,由夹持电机固定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修复后的辊环投入生产,可通过修复层消除轧辊在制造、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残余应力,以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通过提高硬质合金辊环的使用效率及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对降低资源、减少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的压膜结构。

图3为本发明硬质合金辊环修复装置的喷涂结构。

其中,1、辊环;2、压模;3、导管;4、分流管;5、喷头;6、转轴;7、固定板;8、垫片;9、压模腔;10、支撑架;11、夹持电机;12、固定螺丝;1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采用电弧或火焰,通过加热与辊环成分一致的丝状或粉状的物料,使其呈熔化或半熔融状态,并依靠高速气体使其分散、细化,再通过导管3、分流管4、喷头5高速撞击辊环1表面形成修复涂层,并由夹持电机11带动转轴6旋转,使得辊环1转动,并经压模2压制,进而实现修复层压制功能,并使其快速凝固,以获得与辊环1结合紧密且与辊环1成分一致的修复层的表面,具有组织致密,表面硬度较高,能与辊环1紧密结合的特点,从而达到辊环轧槽所要求的性能,修复辊环轧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