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599发布日期:2018-12-25 21:1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柱再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立柱作为核心部件应用于多种工程领域的设备中,且大多承担着较大的载荷,因立柱长期处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如潮湿、煤尘、高硫氟及酸碱性等特殊的工况条件,会造成立柱腐蚀,并缩短立柱的连续使用周期。为此,技术人员会采用不锈钢对立柱进行包覆,则可以实现立柱的再制造,而不用更换立柱,不但延长了立柱的使用寿命,还节约了成本。

目前,立柱采用不锈钢包覆层进行再制造时,首先需要将不锈钢包覆层进行加热,然后在装配到立柱上,待不锈钢包覆层冷却以后,则会产生过盈配合,从而使不锈钢包覆层与立柱本体固定在一起。

但是,现有的不锈钢包覆层装配技术需要分步进行,需要先采用中频炉对不锈钢包覆层进行加热,再将加热膨胀后的不锈钢包覆层从中频炉中移出,然后快速将立柱装配到不锈钢包覆层中,直到不锈钢包覆层冷却收缩,才算完成装配。上述装配过程全程都需要人工参与,其装配过程繁琐且装配效率及精度低,而且中频炉尺寸是固定的,对立柱尺寸的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实现立柱与不锈钢包覆层的自动装配,大幅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且立柱尺寸的适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包括底座、围挡、中频加热管、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立柱支撑架、立柱推送液压缸及液压站;所述围挡固装在底座上,所述中频加热管吊装在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上,且中频加热管位于围挡内;所述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立柱支撑架、立柱推送液压缸及液压站在围挡内呈直线分布且按序排列,所述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水平固装在围挡上,所述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立柱支撑架、立柱推送液压缸及液压站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位于围挡外侧;所述液压站作为立柱推送液压缸的动力源。

所述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框架、中频加热管吊架及水平位置调整板;在所述框架上水平固装有水平向导轨,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板通过水平向滑块连接在水平向导轨上,且水平位置调整板由皮带带轮机构进行驱动;在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板上竖直固装有转接板,在转接板上竖直安装有竖直向导轨和驱动丝杠,所述中频加热管吊架通过竖直向滑块安装在竖直向导轨上,在所述驱动丝杠上套装有驱动丝母,驱动丝母与中频加热管吊架相固连,在所述驱动丝杠顶端连接有丝杠驱动电机。

所述皮带带轮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驱动电机、从动带轮及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连接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传动皮带的运动方向与水平向导轨相平行;所述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均通过轮架安装在框架上,所述主动带轮驱动电机固装在框架上,主动带轮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主动带轮的轮轴相固连;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板与传动皮带相固连。

在所述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与立柱支撑架之间的底座上加装有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所述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包括扩口胀块、扩口驱动缸、传力块、传力摆杆、摆转驱动缸及传力块导轨;所述扩口驱动缸固装在底座上,所述传力块滑动连接在传力块导轨上,传力块导轨固装在底座上;所述扩口驱动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传力块相固连;所述传力摆杆一端铰接在传力块上,所述扩口胀块固连在传力摆杆另一端,所述摆转驱动缸的缸体端铰接在传力块上,摆转驱动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传力摆杆的中部杆体相铰接;所述扩口胀块采用圆锥台形结构,且扩口胀块的小径端朝向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实现立柱与不锈钢包覆层的自动装配,大幅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且立柱尺寸的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围挡局部未示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围挡,3—中频加热管,4—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5—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6—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7—立柱支撑架,8—立柱推送液压缸,9—液压站,10—框架,11—中频加热管吊架,12—水平位置调整板,13—水平向导轨,14—转接板,15—竖直向导轨,16—驱动丝杠,17—竖直向滑块,18—丝杠驱动电机,19—主动带轮,20—主动带轮驱动电机,21—从动带轮,22—传动皮带,23—待修复立柱,24—不锈钢包覆层,25—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26—扩口胀块,27—扩口驱动缸,28—传力块,29—传力摆杆,30—摆转驱动缸,31—传力块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卧式结构不锈钢包覆立柱再制造修复设备,包括底座1、围挡2、中频加热管3、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4、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立柱支撑架7、立柱推送液压缸8及液压站9;所述围挡2固装在底座1上,所述中频加热管3吊装在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4上,且中频加热管3位于围挡2内;所述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立柱支撑架7、立柱推送液压缸8及液压站9在围挡2内呈直线分布且按序排列,所述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水平固装在围挡2上,所述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立柱支撑架7、立柱推送液压缸8及液压站9均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4位于围挡2外侧;所述液压站9作为立柱推送液压缸8的动力源。

所述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4包括框架10、中频加热管吊架11及水平位置调整板12;在所述框架10上水平固装有水平向导轨13,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板12通过水平向滑块连接在水平向导轨13上,且水平位置调整板12由皮带带轮机构进行驱动;在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板12上竖直固装有转接板14,在转接板14上竖直安装有竖直向导轨15和驱动丝杠16,所述中频加热管吊架11通过竖直向滑块17安装在竖直向导轨15上,在所述驱动丝杠16上套装有驱动丝母,驱动丝母与中频加热管吊架11相固连,在所述驱动丝杠16顶端连接有丝杠驱动电机18。

所述皮带带轮机构包括主动带轮19、主动带轮驱动电机20、从动带轮21及传动皮带22;所述传动皮带22连接在主动带轮19与从动带轮21之间,传动皮带22的运动方向与水平向导轨13相平行;所述主动带轮19及从动带轮21均通过轮架安装在框架10上,所述主动带轮驱动电机20固装在框架10上,主动带轮驱动电机20的电机轴与主动带轮19的轮轴相固连;所述水平位置调整板12与传动皮带22相固连。

为了保证待修复立柱23能够顺利被送入加热膨胀的不锈钢包覆层24中,在所述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与立柱支撑架7之间的底座1上加装有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25;所述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25包括扩口胀块26、扩口驱动缸27、传力块28、传力摆杆29、摆转驱动缸30及传力块导轨31;所述扩口驱动缸27固装在底座1上,所述传力块28滑动连接在传力块导轨31上,传力块导轨31固装在底座1上;所述扩口驱动缸27的活塞杆端部与传力块28相固连;所述传力摆杆29一端铰接在传力块28上,所述扩口胀块26固连在传力摆杆29另一端,所述摆转驱动缸30的缸体端铰接在传力块28上,摆转驱动缸30的活塞杆端部与传力摆杆29的中部杆体相铰接;所述扩口胀块26采用圆锥台形结构,且扩口胀块26的小径端朝向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初始状态时,中频加热管3位于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的外侧,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一前一后分布,分别用于支撑不锈钢包覆层24的管体两端。

首先将待修复立柱23水平吊装到立柱支撑架7上,再将不锈钢包覆层24水平吊装到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上,然后调整两个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高度,直到不锈钢包覆层24与待修复立柱23的中轴线相重合,最后将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与不锈钢包覆层24固定连接在一起。

将位于限位顶杆侧的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落下,此时不锈钢包覆层24则由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和另一个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共同配合进行支撑定位,然后启动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4,将中频加热管3从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外侧水平移动到不锈钢包覆层24外侧,再微调中频加热管3的高度,以使中频加热管3与不锈钢包覆层24的中轴线相重合,保证不锈钢包覆层24的加热均匀性,最后重新升起限位顶杆侧的不锈钢包覆层升降支撑架5,提高不锈钢包覆层24的支撑稳定性。

启动中频加热管3,对不锈钢包覆层24进行加热,当不锈钢包覆层24加热到设定的膨胀量时,再次启动中频加热管位置调节机构4,快速将中频加热管3从不锈钢包覆层24外侧回撤到不锈钢包覆层轴向限位顶杆6外侧,然后启动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25对不锈钢包覆层24的管口进行扩张,具体先通过摆转驱动缸30将扩口胀块26移动到不锈钢包覆层24管口正前方,保证扩口胀块26与不锈钢包覆层24的中轴线相重合,然后通过扩口驱动缸27推动传力块28,直至通过扩口胀块26完成对不锈钢包覆层24的管口的扩张,管口扩张结束后再迅速将不锈钢包覆层扩口机构25退回原位。

接下来,启动立柱推送液压缸8,使立柱推送液压缸8的活塞杆伸出,当活塞杆与待修复立柱23接触后,将开始推动待修复立柱23向不锈钢包覆层24移动,直到将待修复立柱23完全推入不锈钢包覆层24内,此时退回活塞杆,然后等待不锈钢包覆层14自然冷却,冷却收缩后的不锈钢包覆层24将过盈套装在待修复立柱23外表面,此时待修复立柱23与不锈钢包覆层24的装配结束。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