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391发布日期:2019-01-29 17:3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辊锻机。



背景技术:

辊锻机主要用于锻件的预锻制坯,也可以用于终锻成型。现有的辊锻机的送料装置为旋转式送料器,送料方式复杂、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锻机,以改善送料方式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锻机,包括:

机体;

轧辊机构,所述轧辊机构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均纵向布置,且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转动;

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设于所述机体,所述抓取机构用于抓取工件;

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抓取机构在横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的两侧;

其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放置体、第二驱动装置和推动装置,所述放置体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放置体用于放置所述工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放置体横向移动,以使所述放置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抓取机构,所述推动装置设于所述放置体上,所述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向靠近所述抓取机构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相对所述机体转动;

所述放置体螺接于所述第一丝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为液压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工件的容纳槽,所述推动装置能够推动所述工件在所述容纳槽内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活动体、机械手、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

所述活动体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体相对所述机体纵向移动;

所述机械手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活动体,所述机械手横向布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手相对所述活动体绕横向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包括外筒体、夹持机构和第五驱动装置;

所述外筒体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活动体;

所述夹持机构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相对所述外筒体横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内筒体、中心轴、夹头和第六驱动装置;

所述内筒体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筒体相对所述外筒体横向移动;

所述中心轴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内筒体内,所述第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相对内筒体横向移动;

所述夹头包括基体、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基体与所述内筒体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均与所述基体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体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轴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轴铰接,所述中心轴相对所述内筒体横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驱动装置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活动体,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轮固定于所述外筒体的外侧,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三电机用于驱动第二丝杆相对所述机体转动;

所述活动体螺接于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锻机,其送料机构包括放置体、第二驱动装置和推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放置体横向移动,推动装置用于推动工件向靠近抓取机构的方向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件放置在放置体上,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放置体横向向靠近送料机构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工件靠近抓取机构;放置体带动工件运动到适当位置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同时推动装置工作,使工件继续向靠近抓取机构的方向移动,最终将工件送入至抓取机构中,完成送料动作。这种辊锻机的送料机构的结构简单,通过平移的方式完成送料,送料方式简单,送料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辊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辊锻机的局部视图。

图标:100-辊锻机;10-机体;20-轧辊机构;21-第一轧辊;211-第一成型模;22-第二轧辊;221-第二成型模;23-驱动电机;24-飞轮;25-皮带;30-抓取机构;31-活动体;32-机械手;321-外筒体;322-第五驱动装置;323-内筒体;324-中心轴;325-夹头;3251-基体;3252-第一夹持体;3253-第二夹持体;3254-第一连杆;3255-第二连杆;326-第六驱动装置;33-第三驱动装置;331-第三电机;332-第二丝杆;34-第四驱动装置;341-第二电机;342-蜗轮;343-蜗杆;35-轴承;40-送料机构;41-放置体;411-容纳槽;42-第二驱动装置;421-第一电机;422-第一丝杆;43-推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辊锻机100包括机体10、轧辊机构20、抓取机构30和送料机构40。

机体10主要起到连接和支撑各个零件的作用,其具体结构不受限制。

轧辊机构20包括第一轧辊21、第二轧辊22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均与机体10转动连接,第一轧辊21平行于第二轧辊22,第一轧辊21与第二轧辊22均纵向布置,第一轧辊21位于第二轧辊22的上方。第一轧辊21上设有第一成型模211,第一成型模211为扇形;第二轧辊22上设有第二成型模221,第二成型模221也为扇形。

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是驱动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同时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为现有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23、飞轮24和减速装置(图未示出),飞轮24与机体10转动连接,飞轮24与驱动电机23通过皮带25传动,减速装置与飞轮24传动连接,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与减速装置传动连接。当驱动电机23工作时,驱动电机23的动力转递于飞轮24,通过减速装置减速后,动力件传递到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上,从而使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同时转动,第一轧辊21与第二轧辊22转动的方向相反。当工件位于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之间时,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转动后,第一轧辊21上的第一成型模211和第二轧辊22上的第二成型模221则可对工件进行锻压。

轧辊机构20包括活动体31、机械手32、第三驱动装置33和第四驱动装置34。活动体31可移动的设置于机体10,活动体31能够相对机体10纵向移动;机械手32可转动的设于活动体31,机械手32横向布置,机械手32能够相对活动体31绕横向轴线转动,横向轴线即为机械手32自身的轴线;第三驱动装置33用于驱动活动体31相对机体10纵向移动,第四驱动装置34用于驱动机械手32相对活动体31转动。

如图2所示,机械手32包括外筒体321、夹持机构和第五驱动装置322。夹持机构用于抓取工件,夹持机构可移动的设置于外筒体321内,第五驱动装置322用于驱动夹持机构相对外筒体321横向移动。

夹持机构包括内筒体323、中心轴324、夹头325和第六驱动装置326。内筒体323的外径与内筒体323的内径相匹配,内筒体323可移动的设于外筒体321内,内筒体323只能相对外筒体321移动,不能相对外筒体321转动。第五驱动装置322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与外筒体321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内筒体323连接,液压缸伸长或缩短时,内筒体323将相对外筒体321轴向(横向)移动。中心轴324的直径与内筒体323的内径相匹配,中心轴324可移动的设置于内筒体323内,第六驱动装置326用于驱动中心轴324相对内筒体323轴向(横向)移动,中心轴324只能相对内筒体323移动,不能相对内筒体323转动。本实施例中,第六驱动装置326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与内筒体323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中心轴324连接,液压缸伸长或缩短时,中心轴324将相对外筒体321轴向(横向)移动。

其中,夹头325包括基体3251、第一夹持体3252、第二夹持体3253、第一连杆3254和第二连杆3255。基体3251与内筒体323连接固定,第一夹持体3252和第二夹持体3253均与基体3251铰接,第一连杆3254的一端与第一夹持体325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254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24铰接,第二连杆3255的一端与第二夹持体325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3255的另一端与中心轴324铰接,第一连杆3254和第二连杆3255对称分布于中心轴324的轴线的两侧,第一夹持体3252和第二夹持体3253对称分布于中心轴324的轴向的两侧。当第六驱动装置326驱动中心轴324相对内同轴轴向(横向)移动时,第一夹持体3252和第二夹持体3253将相对基体3251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第一夹持体3252与第二夹持体3253相互靠近则可将工件夹紧;第一夹持体3252与第二夹持体3253相互远离则可放开工件。

如图1所示,机械手32横向布置于机体10,机械手32的外筒体321通过两个轴承35与机体10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装置34包括第二电机341、蜗轮342和蜗杆343,蜗杆343与活动体31转动连接,第二电机341固定于活动体31,第二电机341的输出轴与蜗杆343通过联轴器连接,蜗轮342固定于外通体的外侧,蜗轮342与蜗杆343啮合。当第二电机341工作后,经过蜗杆343蜗轮342减速后,第二电机341上的动力传递外筒体321,从而带动整个机械手32转动。机械手32转动移动角度后,由于蜗杆343蜗轮342传动具有自锁能力,机械手32将被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不会自行回转。

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33包括第三电机331和第二丝杆332,第二丝杆332与机体10转动连接,第二丝杆332纵向布置,第三电机331固定于机体10,第三电机3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332连接,活动体31螺接于第二丝杆332的外侧。当第三电机331工作,第二丝杆332转动将使活动体31相对机体10纵向移动,从而带动机械手32纵向移动。这种结构的第三驱动装置33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可实现活动体31的精确移动。

如图1所示,送料机构40与抓取机构30在横向上分别位于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的两侧。送料机构40包括放置体41、第二驱动装置42和推动装置43。放置体41可移动的设置于机体10,放置体41能够相对机体10横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42用于驱动放置体41横向移动,以使放置体41向靠近或远离抓取机构30的方向移动;放置体41用于放置工件,推动装置43设于放置体41上,推动装置43用于推动工件,以使工件向靠近抓取机构30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放置体41为板状结构,放置体41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工件的容纳槽411,容纳槽411横向布置。当工件放置在容纳槽411内后,推动装置43工作将推动工件在容纳槽411内定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推动装置43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固定于放置体41上,液压缸横向布置。

第二驱动装置42的作用是驱动放置体41相对机体10横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42包括第一电机421和第一丝杆422,第一丝杆422与机体10转动连接,第一电机421固定于机体10,第一电机4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丝杆422连接,放置体41螺接于第一丝杆422的外侧。当第一电机421工作,第一丝杆422转动将使放置体41相对机体10横向移动。这种结构的第二驱动装置42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可实现放置体41的精确移动。

对工件进行锻压时,工件放置在放置体41的容纳槽411中,第二驱动装置42中的第一电机421工作,使得放置体41横向向靠近送料机构4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工件靠近抓取机构30;放置体41带动工作运动到适当位置时,第一电机421停止工作,同时推动装置43工作,使工件继续向靠近抓取机构30的方向移动,最终将工件送入至抓取机构30中的第一夹持体3252和第二夹持之间,完成送料动作;随后,第六驱动装置326驱动中心轴324相对内筒体323横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体3252与第二夹持体3253相互靠近并将工件夹紧;随后,第一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电机23工作,带动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转动,第一轧辊21与第二轧辊22对工件进行一次锻压,一次锻压后的工件为扁平状;与此同时,第五驱动装置322工作,使整个夹持机构相对外筒体321横向向后移动,工件也将随之向后移动;工件移动到指定位置时,第一驱动装置中的驱动电机23停止,第四驱动装置34中的第二电机341工作,使工件随同机械手32转动90度后停止;随后,第三驱动装置33中的第三电机331工作,使工件随同活动体31纵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停止;第五驱动装置322再次工作,使工件随同夹持机构向前移动至第一轧辊21与第二轧辊22间后停止;第一驱动装置中的再次驱动电机23工作,带动第一轧辊21和第二轧辊22转动,第一轧辊21与第二轧辊22对工件进行再次锻压,再次锻压后的工件为圆形;与此同时,第五驱动装置322再次工作,使工件随同夹持机构相对外筒体321横向向后移动至指定位置,完成整个锻压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锻机100,送料机构40的结构简单,通过评议的方式完成送料,送料方式简单,送料效率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