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5416发布日期:2019-02-11 00:3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配件锻压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



背景技术:

锻压是使金属进行塑性流动而制成所需形状的工件。金属受外力产生塑性流动后体积不变,而且金属总是向阻力最小的部分流动,锻压可以改变金属组织,提高锻压件的内在质量,主要是提高它们的机械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和可靠度等。

锻压机是一种锻压加工中用于成形和分离的机械设备。目前,现有的锻压机大都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工取出锻压工件,其大大影响锻压工作效率,而且加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传统的锻压机操作人员手工将被锻压工件取出时需要接近锻压机,稍有不慎锻压机会对操作人员构成严重伤害,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锻压后的工件自动出模的目的,通过模具的底板为与模具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水平滑板背离模具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一侧设有主动轮,移动板上设有与主动轮咬合的齿痕,主动轮与电机驱动连接,进而可以实现锻压后的工件自动出模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取出锻压工件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箱体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传送带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工作台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的模具,模具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顶部的气缸,气缸上连接有朝向模具的活塞杆,模具的底板为与模具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水平滑板背离模具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一侧设有主动轮,移动板上设有与主动轮咬合的齿痕,主动轮与电机驱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待锻压的工件放入模具后,启动气缸,活塞杆向下运动完成对工件的锻压,锻压完成后,启动电机让其沿一定方向转动,并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又会带动水平滑板向右运动,直至工件落入传送带上表面时关闭电机,然后启动电机并让其沿相反方向转动,这时主动轮会带动水平滑板沿相反方向运动,直至水平滑板与模具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完全贴合后,关闭电机,接着将下一个要锻压的工件放入模具,并重复上面的操作,如此往复,进而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模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取出锻压工件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模具底部设有两个T型凸台,水平滑板靠近T型凸台的一面设有与T型凸台配合的T型槽,且靠近模具端面的T型槽前端贯穿至水平滑板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水平滑板的把手与移动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移动板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把手和移动板的齿痕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传送带上表面设有弹性垫。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工作台与箱体之间焊接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工作台材质选用金属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主动轮与电机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齿轮减速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锻压后的工件自动出模的目的,通过模具的底板为与模具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水平滑板背离模具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一侧设有主动轮,移动板上设有与主动轮咬合的齿痕,主动轮与电机驱动连接,进而可以实现锻压后的工件自动出模的目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取出锻压工件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底部设有两个T型凸台,水平滑板靠近T型凸台的一面设有与T型凸台配合的T型槽,且靠近模具端面的T型槽前端贯穿至水平滑板端面,可以方便水平滑板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位置,进而实现工件从模具中脱离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滑板的把手与移动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可以在移动板上齿痕出现破损时方便拆卸和更换移动板;

(4)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板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把手和移动板的齿痕之间,可以在连接移动板和水平滑板的过程中,因人工失误而导致移动板上齿痕受损;

(5)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上表面设有弹性垫,可以减轻工件和传送带之间的缓冲力,以免工件落入传送带过程中变形或受损,提高工件质量;

(6)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台与箱体之间焊接连接,可以使工作台和箱体之间的连接更牢固,防止气缸的活塞杆在冲压工件的过程中冲力太大导致工作台移位;

(7)本实用新型通过工作台材质选用金属材料,防止在冲压工件过程中因冲力太大造成工作台损坏,进而导致工件锻压过程无法继续;

(8)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轮与电机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齿轮减速箱,可以使电机的输出转速与水平滑板的移动速度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动轮与电机等连接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箱体,2模具,3工作台,4水平滑板,5螺栓,6限位块,7传送带,8弹性垫,9主动轮,10移动板,11齿轮减速箱,12电机,13气缸,14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7,传送带7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3的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1顶部的气缸13,气缸13上连接有朝向模具2的活塞杆14,模具2的底板为与模具2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4,水平滑板4背离模具2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10固定连接,移动板10一侧设有主动轮9,移动板10上设有与主动轮9咬合的齿痕,主动轮9与电机12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待锻压的工件放入模具2后,启动气缸13,活塞杆14向下运动完成对工件的锻压,锻压完成后,启动电机12让其沿一定方向转动,并带动主动轮9旋转,主动轮9又会带动水平滑板4向右运动,直至工件落入传送带7上表面时关闭电机12,然后启动电机12并让其沿相反方向转动,这时主动轮9会带动水平滑板4沿相反方向运动,直至水平滑板4与模具2远离主动轮9的一端完全贴合后,关闭电机12,接着将下一个要锻压的工件放入模具2,并重复上面的操作,如此往复,进而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模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取出锻压工件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实施例2:

参见图1~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7,传送带7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3的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1顶部的气缸13,气缸13上连接有朝向模具2的活塞杆14,模具2的底板为与模具2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4,水平滑板4背离模具2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10固定连接,移动板10一侧设有主动轮9,移动板10上设有与主动轮9咬合的齿痕,主动轮9与电机12驱动连接。

模具2底部设有两个T型凸台,水平滑板4靠近T型凸台的一面设有与T型凸台配合的T型槽,且靠近模具2端面的T型槽前端贯穿至水平滑板4端面。通过模具2底部设有两个T型凸台,水平滑板4靠近T型凸台的一面设有与T型凸台配合的T型槽,且靠近模具2端面的T型槽前端贯穿至水平滑板4端面,可以方便水平滑板4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位置,进而实现工件从模具2中脱离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7,传送带7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3的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1顶部的气缸13,气缸13上连接有朝向模具2的活塞杆14,模具2的底板为与模具2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4,水平滑板4背离模具2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10固定连接,移动板10一侧设有主动轮9,移动板10上设有与主动轮9咬合的齿痕,主动轮9与电机12驱动连接。

水平滑板4的把手与移动板10通过螺栓5可拆卸连接。通过水平滑板4的把手与移动板10通过螺栓5可拆卸连接,可以在移动板10上齿痕出现破损时方便拆卸和更换移动板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移动板10上设有限位块6,限位块6位于把手和移动板10的齿痕之间。通过移动板10上设有限位块6,限位块6位于把手和移动板10的齿痕之间,可以在连接移动板10和水平滑板4的过程中,因人工失误而导致移动板10上齿痕受损。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7,传送带7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3的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1顶部的气缸13,气缸13上连接有朝向模具2的活塞杆14,模具2的底板为与模具2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4,水平滑板4背离模具2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10固定连接,移动板10一侧设有主动轮9,移动板10上设有与主动轮9咬合的齿痕,主动轮9与电机12驱动连接。

传送带7上表面设有弹性垫8。通过传送带7上表面设有弹性垫8,可以减轻工件和传送带7之间的缓冲力,以免工件落入传送带7过程中变形或受损,提高工件质量。

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1~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7,传送带7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3的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1顶部的气缸13,气缸13上连接有朝向模具2的活塞杆14,模具2的底板为与模具2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4,水平滑板4背离模具2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10固定连接,移动板10一侧设有主动轮9,移动板10上设有与主动轮9咬合的齿痕,主动轮9与电机12驱动连接。

工作台3与箱体1之间焊接连接。通过工作台3与箱体1之间焊接连接,可以使工作台3和箱体1之间的连接更牢固,防止气缸13的活塞杆14在冲压工件的过程中冲力太大导致工作台3移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工作台3材质选用金属材料,防止在冲压工件过程中因冲力太大造成工作台3损坏,进而导致工件锻压过程无法继续。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见图1~3,一种可自动出模的工件锻压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设有贯穿两者的传送带7,传送带7上方设有水平的且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穿过工作台3的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固定于箱体1顶部的气缸13,气缸13上连接有朝向模具2的活塞杆14,模具2的底板为与模具2滑动配合连接的水平滑板4,水平滑板4背离模具2的一端设有把手,把手与水平设置的移动板10固定连接,移动板10一侧设有主动轮9,移动板10上设有与主动轮9咬合的齿痕,主动轮9与电机12驱动连接。

主动轮9与电机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齿轮减速箱11。通过主动轮9与电机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齿轮减速箱11,可以使电机12的转速与水平滑板4的移动速度相匹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