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4883发布日期:2019-03-22 21: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

如图3所示为一种转向节工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转向节工件包括轴体13、块体11以及连接轴体和块体的法兰12,其中在块体11的一个侧面112上靠近法兰位置设置有一倾斜加工面111,该倾斜加工面111与该侧面112呈一定的夹角α,因此在对该倾斜加工面111进行加工时,需要制作合适的加工治具以保证加工的精准度。目前,对于这种结构的转向节工件块体部分进行加工时,使用的加工治具一般较为复杂,通常在加工块体侧面和倾斜加工面时分别使用不同的加工治具来进行加工。而且现有的加工治具加工时角度定位精度低,加工品质得不到保证,批量化生产时加工效率低。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包括支架、转动圆盘、圆盘压板以及工件压板;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底板和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转动圆盘的安装孔;所述转动圆盘的中心设有中心孔,转动圆盘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孔内径相匹配的外止口,转动圆盘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柱,所述工件压板通过螺柱和螺母连接在转动圆盘上;所述转动圆盘通过圆盘压板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安装立板上。

优选地,所述转动圆盘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中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径向设置的基准孔,每个基准孔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与基准孔的直径相等,所述定位孔的轴线与基准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

优选地,所述α为6°-10°。

优选地,所述圆盘压板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一腰型孔,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定位销,所述圆柱定位销的直径与基准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圆柱定位销设置在基准孔或定位孔内,所述圆盘压板通过紧固件与安装立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立板上设置有与圆盘压板上的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螺纹盲孔,以及与圆盘压板上的第一腰型孔相对应的螺栓安装孔;所述螺纹盲孔和螺栓安装孔均与所述基准孔数量相等,且沿安装孔周向均布。

优选地,所述工件压板包括横板和立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安装立板和固定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通孔。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通过在支架上设置转动圆盘用于对转向节工件进行装夹固定,方便对转向节工件块体部分待加工面进行加工;转动圆盘上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可以通过圆盘压板插入环形沟槽将转动圆盘压紧固定在安装立板上;圆盘压板的固定板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定位销,通过将圆柱定位销分别插入转动圆盘上的基准孔和定位孔,可以使固定在转动圆盘上的待加工的转向节工件旋转预设角度,比较方便地实现有角度的倾斜加工面的加工。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加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向节工件与转向节加工治具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向节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动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圆盘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工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向节工件与转向节加工治具连接初始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右视图。

图10为图8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9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3为进行倾斜加工面时转向节工件与转向节加工治具连接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中D-D处的剖视图。

图中:1、转向节工件,11、块体,111、倾斜加工面,112、侧面,12、法兰,13、轴体,2、转动圆盘,21、环形沟槽,22、基准孔,23、定位孔,24、中心孔,25、外止口,26、螺柱安装孔,3、支架,31、固定底板,311、螺栓通孔,32、安装立板,321、安装孔,322、螺纹盲孔,323、螺栓安装孔,33、加强筋板,4、圆盘压板,41、固定板,411、第一螺栓孔,412、第一腰型孔,42、圆柱定位销,5、工件压板,51、立板,52、横板,521、第二腰型孔,6、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一种转向节加工治具,包括支架3、转动圆盘2、圆盘压板4以及工件压板5。如图5所示,支架3包括固定底板31和安装立板32,安装立板32上设有用于安装转动圆盘2的安装孔321,安装孔321设置在安装立板32的中心位置。安装立板32和固定底板31之间设置有两块加强筋板33,两块加强筋板33靠近安装立板32的两侧边位置,加强筋板33增加了支架3的强度和刚性。固定底板31上设置有多个螺栓通孔311,便于用螺栓将支架3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平台上。如图4所示,转动圆盘2的中心设有中心孔24,中心孔24的直径大于待加工转向节工件的轴体13部分的最大直径,小于待加工转向节工件的法兰12的直径。转动圆盘2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孔321内径相匹配的外止口25,可以将转动圆盘2与安装孔321同轴安装。转动圆盘2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柱6,转动圆盘2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柱安装孔26,螺柱安装孔26内设有与螺柱6相适配的内螺纹,螺柱6一端旋入螺柱安装孔26内与转动圆盘2固定连接,转动圆盘2上设置多个螺柱安装孔26,可以使螺柱6选择合适位置的螺柱安装孔26与转动圆盘2连接。本实施例中,螺柱6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工件压板5包括横板52和立板51,横板52和立板51可一体成型制作,横板52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521,螺柱6穿过第二腰型孔521并通过螺母将工件压板5连接在转动圆盘2上,第二腰型孔521可以使工件压板5沿转动圆盘2径向调节位置。转动圆盘2通过圆盘压板4固定连接在支架3的安装立板32上。

如图4所示,在转动圆盘2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21,环形沟槽21中沿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径向设置的基准孔22,每个基准孔2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径向设置的定位孔23,定位孔23的直径与基准孔22的直径相等,定位孔23的轴线与基准孔2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为6°-10°。该夹角角度等于待加工转向节工件1的块体11上的侧面112与倾斜加工面111之间的夹角角度。本实施例中,转向节工件1块体11上的侧面112与倾斜加工面111之间的夹角为8°,转动圆盘2上定位孔23的轴线与基准孔2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同样地也为8°。

如图6所示,圆盘压板4包括固定板41,固定板41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411和第一腰型孔412,固定板4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定位销42,圆柱定位销42与固定板41可一体成型制作。圆柱定位销42的直径与基准孔22的直径相适配,圆柱定位销42插设在基准孔22或定位孔23内,用于对转动圆盘2进行周向限位。如图8-12所示,安装立板32上设置有与圆盘压板4上的第一螺栓孔411相对应的螺纹盲孔322,以及与圆盘压板4上的第一腰型孔412相对应的螺栓安装孔323;所述螺纹盲孔322和螺栓安装孔323均与所述基准孔22数量相等,且沿安装孔321周向均布。圆盘压板4的圆柱定位销42插设于转动圆盘2的基准孔22或定位孔23内对转动圆盘2进行周向限位;圆盘压板4的固定板41的厚度与环形沟槽21的宽度相适配,固定板41设置圆柱定位销42的一端插设在环形沟槽21内,使用螺钉穿过圆盘压板4的第一螺栓孔411与安装立板32上的螺纹盲孔322螺纹连接,使用螺栓依次穿过安装立板32上的螺栓安装孔323和圆盘压板4上的第一腰型孔412,通过螺母连接螺栓将圆盘压板4固定连接在安装立板32上。

转向节加工治具的使用方法:使用螺栓穿过支架3固定地板上的螺栓通孔311,将支架3固定在机床的加工平台上。如图2和图8-12所示,将转动圆盘2与支架3的安装立板32固定连接,将转动圆盘2一端的外止口25插入到安装立板32的安装孔321中,将圆盘压板4的圆柱定位销42插入到转动圆盘2的基准孔22中,固定板41设置圆柱定位销42的一端插设在环形沟槽21内,使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穿过圆盘压板4上的第一螺栓孔411与安装立板32上的螺纹盲孔322螺纹连接,使用螺栓依次穿过安装立板32上的螺栓安装孔323和圆盘压板4上的第一腰型孔412,并通过螺母连接螺栓将转动圆盘2压紧固定在安装立板32上。将待加工转向节工件1的轴体13穿过转动圆盘2上的中心孔24,将转向节工件1的法兰12使用工件压板5压紧固定在转动圆盘2上。使用时先旋松螺柱6上的螺母,使工件压板5能够压在转向节工件1的法兰12上,调整转向节工件1的角度,拧紧螺柱6上的螺母,使工件压板5压紧转向节工件1的法兰12,将转向节工件1与转动圆盘2固定连接。对转向节工件1的块体11的侧面部分进行机加工,侧面加工完成后再进行倾斜加工面111的加工时,将圆盘压板4上的螺钉和螺栓组件拆下,将圆盘压板4从转动圆盘2上拆下,将转动圆盘2转动一定角度,将圆盘压板4的圆柱定位销42再插入到转动圆盘2的定位孔23中,如图13-14所示,使用紧固件以同样的固定方式使圆盘压板4将转动圆盘2压紧固定在安装立板32上,再进行转向节工件1块体11上的倾斜加工面111进行机加工。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