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0704发布日期:2019-06-13 15:3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属于电池盖帽零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帽防爆铝是电池盖帽不可或缺的零件之一,其作用在于当电池内部由于断路等原因使得内部压力增加时,从防爆铝片处爆破。基于上述原理,对于防爆铝片自身的要求就是,第一:强度不能太大,否则无法从电池盖帽处爆破,从电池本体爆破则会发生事故,防爆铝片也就失去了其意义;第二;不能有裂痕,当出现裂痕时,首先有可能会使杂物进入至电池内部,影响电池质量,其次是有裂痕产生时,会造成电池内部压力无法集聚到临爆破点,防爆铝片同样不会发生爆破。

帽防爆铝自身厚度较薄,冲压时,将圆形原料通过治具冲压成类似瓶盖形,采用传统的冲压治具会使折弯处因挤压强度过大而产生裂缝。由于电池盖帽体积较小,在质检过程中很难将有裂痕的产品挑出,因此实际生产中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防爆铝片冲压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包括底板、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底板上部依次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的上沿分别设有第一腔体斜面、第二腔体斜面及第三腔体斜面,第一腔体斜面、第二腔体斜面、第三腔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依次增大,第三腔体底部设有下模板,底板的下端还设有用于将底板连接于设备的地脚;

第一冲头包括第一冲头连接部、第一气孔、限位装置及折板,第一冲头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冲头的上端,用于将第一冲头连接于设备,限位装置及折板均设置于第一冲头的侧部,限位装置设置于的折板上方,折板有多个,且沿第一冲头侧部均布,所有护折板铰接于第一冲头下侧部;当限位装置连接折板时,折板的倾斜角度等于第三腔体斜面的角度。

第二冲头上端设有用于将第二冲头连接于设备的第二冲头连接部,第二冲头的下端设有与下模板相匹配的上模板,第二冲头还设有第二气孔。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第一腔体斜面、第二腔体斜面、第三腔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依次是30度、50度、70度。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第一气孔有六个或八个,所有第一气孔以第一冲头连接部轴线为中心沿第一冲头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第二气孔有六个或八个,所有第二气孔以第二冲头连接部轴线为中心沿第二冲头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折板的数量是8-15个,折板的数量等于限位装置,并相应设置于折板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折板是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对工件进行了四次冲压,能够分层次地将工件完成折弯,避免电池盖帽防爆铝片发生撕裂,有效避免裂痕的产生。提升电池盖帽防爆铝片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冲头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冲头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冲头主视图与第三腔体连接时状态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11-地脚;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21-第一腔体斜面;31-第二腔体斜面;41-第三腔体斜面;42-下模板;5-第一冲头;51-第一冲头连接部;52-第一气孔;53-限位装置;54-折板;6-第二冲头;61-第二冲头连接部;62-第二气孔;63-上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腔体防爆铝片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第一冲头5及第二冲头6,底板1上部依次设有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及第三腔体4,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及第三腔体4的上沿分别设有第一腔体斜面21、第二腔体斜面31及第三腔体斜面41,第一腔体斜面21、第二腔体斜面31、第三腔体斜面4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依次增大,第三腔体4底部设有下模板42,底板1的下端还设有用于将底板1连接于设备的地脚11;

第一冲头5包括第一冲头连接部51、第一气孔52、限位装置53及折板54,第一冲头连接部51设置于第一冲头5的上端,用于将第一冲头5连接于设备,限位装置53及折板54均设置于第一冲头5的侧部,限位装置53设置于的折板54上方,折板54有多个,且沿第一冲头5侧部均布,所有护折板54铰接于第一冲头5下侧部;当限位装置53连接折板54时,折板54的倾斜角度等于第三腔体斜面41的角度。

第二冲头6上端设有用于将第二冲头6连接于设备的第二冲头连接部61,第二冲头6的下端设有与下模板42相匹配的上模板63,第二冲头6还设有第二气孔62。

具体的,本实施例第一腔体斜面21、第二腔体斜面31、第三腔体斜面4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依次是30度、50度、70度。

为了更好地固定工件,第一气孔52有六个或八个,所有第一气孔52以第一冲头连接部51轴线为中心沿第一冲头5均匀设置,第二气孔62有六个或八个,所有第二气孔62以第二冲头连接部61轴线为中心沿第二冲头6均匀设置。

折板54的数量是8-15个,折板54的数量等于限位装置53,并相应设置于折板54的上方。折板54也可以设置成一体式结构,所谓一体式结构就是折板54是整体的、环状的,中间并无间隙。

工作时,首先将待加工工件(圆形铝片)放置于第一腔体2的上方,然后第一冲头5下压,下压时,能够将工件折弯的角度等于第一腔体斜面21的角度,在第一腔体2冲压完成之后,第一气孔52开启,产生负压,将工件吸住,然后第一冲头5移动至第二腔体3完成冲压,冲压之后工件折弯的角度等于第二腔体斜面31的角度。最后移动至第三腔体4进行冲压,由于折板54的倾斜角度等于第三腔体斜面41的角度,因此在限位装置53的作用下,折板54不再转动,折板54与第三腔体斜面41相互挤压,对工件的翻边挤压平整,挤压完成之后,第一冲头5抬起,此时第一气孔52并不工作,工件停留在第三腔体4的上方,然后第二冲头6工作,将工件下压至第三腔体4的底端,完成对于工件翻边的最后翻转,第二冲头6与下模板42相配合,将工件挤压成需要的凹凸形。

本实施例对工件进行了四次冲压(在第三腔体4内进行两次),能够分层次地将工件完成折弯,避免电池盖帽防爆铝片发生撕裂,有效避免裂痕的产生。提升电池盖帽防爆铝片的加工质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