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式压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296发布日期:2019-09-24 23:3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节能式压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压成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压成型PCB板的节能式压板机。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压板机,包括一个压合单元11、一个加热单元12、一个冷却单元13、一个三向阀14,及一个泵15。所述加热单元12具有一个用来加热流体的加热器121、一个连通所述加热器121及所述压合单元11的第一引入管122,及一个连通所述加热器121及所述压合单元11的第一回流管123,所述冷却单元13具有一个用来冷却流体的冷却器131、一个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123及所述冷却器131的第二引入管132,及一个连通所述冷却器131及所述压合单元11的第二回流管133,所述三向阀14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入管132与所述第一回流管123连接处,所述泵15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管123且位于所述加热器121及所述三向阀14间。

加热时,流体通过所述加热器121加热至一个热压温度后,依序流经所述第一引入管122、所述压合单元11、所述第一回流管123,及所述三向阀14,再经由所述第一回流管123回到所述加热器121,而冷却时,流体通过所述冷却器131冷却至一个冷压温度后,依序流经所述第二引入管132、所述三向阀14、所述第一回流管123、所述加热器121、所述第一引入管122,及所述压合单元11,再经由所述第二回流管133回到所述冷却器131。

然而,由于流体在冷却时,会流经所述第一回流管123、所述加热器121,及所述第一引入管122,管道余温及所述加热器121内部依然具有高温,需耗费额外能量将流体冷却至所述冷压温度,而在加热时,又需要耗费额外能量将已降至低温的所述加热器121升温至所述热压温度,造成耗费时间及浪费能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省时间及减少能量消耗的节能式压板机。

本实用新型节能式压板机,适用于通过加热流体及冷却所述流体进行加热及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式压板机包含压合单元、加热单元、冷却单元、泵,及阀门单元。

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两个能利用通过内部的所述流体调整温度的主压板、连通所述主压板并用来分配所述流体流入所述主压板的流入连通管,及连通所述主压板并用来收集流出所述主压板的所述流体的流出连通管。

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用来加热所述流体的加热器、连通所述加热器及所述压合单元的所述流入连通管的第一引入管,及连通所述加热器及所述压合单元的所述流出连通管的第一回流管。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用来冷却所述流体的冷却器、连通所述冷却器及所述第一引入管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相互隔绝的第二引入管,及连通所述冷却器及所述第一回流管的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与所述第一回流管连接处形成第一接点,所述第二引入管与所述第一引入管连接处形成第二接点。

所述泵连通所述第一引入管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点及所述流入连通管间,所述节能式压板机能在一个加热循环状态及一个冷却循环状态间变换,在所述加热循环状态时,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加热器加热至热压温度,并受所述泵带动而依序流经所述第一引入管、所述流入连通管、所述主压板、所述流出连通管,及所述第一回流管,再回到所述加热器循环加热,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冷却器冷却至冷压温度,并受所述泵带动而依序流经所述第二引入管、所述第一引入管、所述流入连通管、所述主压板,及所述流出连通管,再经由所述第二回流管回到所述冷却器循环降温。

所述阀门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点的三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压板机,所述阀门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入管且位于所述加热器及所述第二接点间的第一控制阀,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入管且位于所述冷却器及所述第二接点间的第二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压板机,还包含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包括膨胀桶,及连接所述膨胀桶及所述第一引入管的稳压管。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压板机,所述主压板沿加压轴向间隔设置且彼此平行,每一个主压板具有能受驱动而沿所述加压轴向移动的主板本体,及设于所述主板本体且用来感测所述主板本体温度的主感温件,每一个主板本体具有连接所述流入连通管的主流入口、连接所述流出连通管的主流出口,及连通所述主流入口及所述主流出口并能供流体通过的主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压板机,所述压合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主板本体间且反复折叠而形成多个压合空间的铜箔。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压板机,所述压合单元还包括与所述主压板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主压板间的副压板,所述副压板具有能受驱动而沿所述加压轴向移动的副板本体,及设于所述副板本体且用来感测所述副板本体温度的副感温件,所述副板本体具有连通所述流入连通管的副流入口、连通所述流出连通管的副流出口,及连通所述副流入口及所述副流出口并能供流体通过的副通道,所述铜箔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副板本体及所述主板本体间。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式压板机,所述铜箔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间隔,所述压合空间形成于所述铜箔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第二引入管连通所述第一引入管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相互隔绝,使得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冷却后的流体不经过所述加热器,因此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不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及能量对所述加热器内部进行冷却,在所述加热循环状态时,也不需花费额外时间将所述加热器内的流体自所述冷压温度开始加热,达到节省时间及减少能量消耗的功效。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现有的压板机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式压板机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在一个加热循环状态;

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示意图,说明第一所述实施例在一个冷却循环状态;

图4是一个沿着图2的线Ⅳ-Ⅳ所取得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节能式压板机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节能式压板机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通过加热一个流体及冷却所述流体进行加热及冷却,所述节能式压板机包含一个压合单元2、一个加热单元3、一个冷却单元4、一个泵5、一个阀门单元6,及一个稳压单元7。

所述压合单元2包括两个沿一个加压轴向Z间隔设置且彼此平行的主压板21、一个与所述主压板21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主压板21间的副压板22、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副压板22及所述主压板21间的铜箔23、一个连通所述主压板21并用来分配所述流体流入所述主压板21的流入连通管24,及一个连通所述主压板21并用来收集流出所述主压板21的所述流体的流出连通管25,所述主压板21及所述副压板22能利用通过其内部的所述流体调整温度。

每一个主压板21具有一个能受驱动而沿所述加压轴向Z移动的主板本体211,及一个设于所述主板本体211且用来感测所述主板本体211温度的主感温件212,每一个主板本体211具有一个连通所述流入连通管24的主流入口213、一个连通所述流出连通管25的主流出口214,及一个连通所述主流入口213及所述主流出口214并能供流体通过的主通道215。所述副压板22具有一个能受驱动而沿所述加压轴向Z移动的副板本体221,及一个设于所述副板本体221且用来感测所述副板本体221温度的副感温件222,所述副板本体221具有一个连通所述流入连通管24的副流入口223、一个连通所述流出连通管25的副流出口224,及一个连通所述副流入口223及所述副流出口224并能供流体通过的副通道225。

每一个铜箔23反复折叠而形成多个压合空间231,所述压合空间231用来容置待压合的PCB板。值得一提的是,于其他实施态样中,也能省略不设置所述副压板22,且所述铜箔23数量为一个。

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一个用来加热所述流体的加热器31、一个连通所述加热器31及所述压合单元2的所述流入连通管24的第一引入管32,及一个连通所述加热器31及所述压合单元2的所述流出连通管25的第一回流管33。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31为锅炉,但不以此为限。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流体为煤油,于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是水,但不以此为限。

所述冷却单元4包括一个用来冷却所述流体的冷却器41、一个连通所述冷却器41及所述第一引入管32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33相互隔绝的第二引入管42,及一个连通所述冷却器41及所述第一回流管33的第二回流管43,所述第二回流管43与所述第一回流管33连接处形成一个第一接点P1,所述第二引入管42与所述第一引入管32连接处形成一个第二接点P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41为热交换器,但不以此为限。

所述泵5连通所述第一引入管32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点P2及所述流入连通管24间。

所述阀门单元6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点P1的三向阀6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入管32且位于所述加热器31及所述第二接点P2间的第一控制阀62,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入管42且位于所述冷却器41及所述第二接点P2间的第二控制阀63。

所述稳压单元7包括一个膨胀桶71,及一个连接所述膨胀桶71及所述第一引入管32的稳压管72。

所述节能式压板机能在一个加热循环状态及一个冷却循环状态间变换,如图2,在所述加热循环状态时,通过所述加热器31将所述流体加热至一个热压温度,并利用所述泵5带动且控制所述三向阀61而使所述流体依序流经所述第一引入管32、所述流入连通管24、所述主通道215与所述副通道225、所述流出连通管25,及所述第一回流管33,再回到所述加热器31循环加热,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三向阀61时流向所述加热器31而不流经所述第二回流管43,此时所述第一控制阀62开启以允许所述流体从所述加热器31流向所述流入连通管24,所述第二控制阀63关闭以防止所述冷却器41至所述第二控制阀63的所述流体流向所述第二接点P2,如图3,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通过所述冷却器41将所述流体冷却至一个冷压温度,并利用所述泵5带动且控制所述三向阀61切换流向而使所述流体依序流经所述第二引入管42、所述第一引入管32、所述流入连通管24、所述主通道215与所述副通道225,及所述流出连通管25,再经由所述第二回流管43回到所述冷却器41循环降温,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三向阀61时流向所述冷却器41而不流经所述第一回流管33,此时所述第二控制阀63开启以允许所述流体从所述冷却器41流向所述流入连通管24,所述第一控制阀62关闭以防止所述加热器31至所述第一控制阀62的所述流体流向所述第二接点P2。

使用时,使所述节能式压板机成所述加热循环状态,利用所述加热器31提高所述流体的温度进而提高所述主板本体211及所述副板本体221的温度,再进行压合后,再使所述节能式压板机成所述冷却循环状态,利用所述冷却器41降低所述流体的温度进而降低所述主板本体211及所述副板本体221的温度,压合PCB板的流程为现有的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所述第一实施例,其差异的处在于:所述压合单元2包括两个所述主压板21,及两个所述铜箔23,每一个铜箔23连接于所述主板本体211间,所述铜箔23彼此相互间隔,所述压合空间231形成于所述铜箔23间,所述压合空间231能放入待压合的PCB板,也能依需求放入绝缘板。

于是,所述第二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所述铜箔23达到更佳的导热效果。

经由上述的说明,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1.相较于现有的压板机中,所述流体在所述加热循环状态及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皆会通过所述加热器31,使得在所述加热循环状态时,所述加热器31内的温度已被降至所述冷压温度,需耗费额外的时间及能量才能将所述流体及所述加热器31内部的温度提高至所述热压温度,而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又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及能量才能将所述加热器31内部及所述流体的温度降至所述冷压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二引入管42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入管32,并搭配所述三向阀61,使得所述流体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不流经所述加热器31,进而使所述加热器31内部的温度能维持高温,达到节省时间及减少能量消耗的功效。

2.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62及所述第二控制阀63,使得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所述加热器31到所述第一控制阀62间的流体不流入所述第一引入管32而造成管内温度上升,且在所述加热循环状态时,所述冷却器41及所述第二控制阀63间的流体不流入所述第一引入管32而造成管内温度下降,进一步达到节省能源的功效。

3.通过所述稳压单元7的所述膨胀桶71,使得当温度变换时,所述膨胀桶71能调节管内的压力,而避免元件因管内压力变化而损坏,达到使用上较安全的功效。

4.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即能达到节省时间及减少能量消耗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节能式压板机,由于所述第二引入管42连通所述第一引入管32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33相互隔绝,使得冷却循环状态时,冷却后的流体不经过所述加热器31,因此在所述冷却循环状态时,不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及能量对所述加热器31内部进行冷却,所述加热循环状态时,也不需花费额外时间将所述加热器31内的流体自所述冷压温度开始加热,达到节省时间及减少能量消耗的功效,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