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6840发布日期:2019-07-03 04:2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转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转挂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其无法实现真正的全自动工作模式,需要人工取冶具,重量重,人体受不了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工作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气缸、固定脚、支撑立柱、滑动块、斜支板、锁紧机构、驱动轮安装座、传料杆、驱动轮,底座位于固定脚的下面,气缸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固定脚的一端与支撑立柱相连,支撑立柱位于驱动轮安装座的下面,滑动块的一端与支撑立柱相连,斜支板的一端与滑动块相连,锁紧机构位于传料杆的右侧,驱动轮安装座的一端与驱动轮相连,传料杆的一端与支撑立柱相连,驱动轮固定在驱动轮安装座上,其中:锁紧机构包括固定板、锁片、卡槽、连接柱、旋转凸台,固定板位于卡槽的下面,锁片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卡槽的一端与连接柱相连,连接柱固定在卡槽上,旋转凸台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螺丝。

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安装座上设有卡块。

优选地,所述锁片上设有固定螺孔。

优选地,所述旋转凸台上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工作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包括底座1、气缸2、固定脚3、支撑立柱4、滑动块5、斜支板6、锁紧机构7、驱动轮安装座8、传料杆9、驱动轮10,底座1位于固定脚3的下面,气缸2的一端与底座1相连,固定脚3的一端与支撑立柱4相连,支撑立柱4位于驱动轮安装座8的下面,滑动块5的一端与支撑立柱4相连,斜支板6的一端与滑动块5相连,锁紧机构7位于传料杆9的右侧,驱动轮安装座8的一端与驱动轮10相连,传料杆9的一端与支撑立柱4相连,驱动轮10固定在驱动轮安装座上,其中:锁紧机构7包括固定板21、锁片22、卡槽23、连接柱24、旋转凸台25,固定板21位于卡槽23的下面,锁片22的一端与固定板21相连,卡槽23的一端与连接柱24相连,连接柱24固定在卡槽23上,旋转凸台25的一端与固定板21相连。

底座1上设有固定螺丝,这样能够加强底座的结构,提高底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驱动轮安装座8上设有卡块,这样能够提高传料杆的稳定性,延长传料杆的使用寿命。

锁片22上设有固定螺孔,这样能够加强锁片的结构,提高锁紧机构的稳定性。

旋转凸台25上设有凹槽,这样便于装卸旋转凸台,并且能够加强旋转凸台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工作速度快,其上设有底座、气缸、固定脚、支撑立柱、滑动块、斜支板、锁紧机构、驱动轮安装座、传料杆以及驱动轮,底座用于固定整个自动转挂装置,能够提高自动转挂装置的稳定性,气缸用于推动滑动块的运动,能够提高自动转挂装置的工作效率,固定脚用于固定支撑立柱,能够提高支撑立柱的稳定性,支撑立柱用于支撑驱动轮安装座以及驱动轮,滑动块能够带动传料杆进行旋转,这样能够提高放料的效率,减少人力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斜支板用于固定传料杆的位置,能够提高传料杆的稳定性,驱动轮安装座用于安装和固定驱动轮,驱动轮能够提高传料杆的传料速度,从而提高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的工作效率,锁紧机构上设有固定板、锁片、卡槽、连接柱以及旋转凸台,固定板能够加强锁紧机构与支撑立柱之间的联系,锁片用于固定卡槽的位置,卡槽用于固定连接柱的位置,能够提高连接柱的稳定性,连接柱用于连接自动转挂装置,能够提高锁紧机构与传料杆之间的联系,旋转凸台的设置使锁紧机构的安装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节约的大量的时间,综上所述,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人力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龙门式生产线自动转挂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工作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