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4669发布日期:2019-06-19 02:1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磁阀产品总成的封装,属于冲压成型技术领域范畴。目前在国内类似的加工工艺通常采用模具与模架组合的形式,并安装于冲床来完成加工。传统的模具模架组合整个操作外形尺寸大而内部空间小,不利于工人的正常操作,会影响生产效率,成本高,维护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在模具的结构设计时融入了定位元素,使上下模在合模之前先精准定位,合模后能有效定位成为一体的紧凑型结构,以此确保加工件的成型精度与尺寸精度均能稳定地好于传统工模具生产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的下端部设置有定位凹腔,所述的下模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定位凹腔相对应的定位凸腔,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相对应的定位凹腔和定位凸腔合模定位在一起,所述的定位凹腔的下端开口处上均设置有导向角,所述的导向角的角度采用1×30°。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模和下模的合模定位精度控制在±0.0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模上端面定位凸腔的外围最大处周边作为合模定位的限位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在模具的结构设计时融入了定位元素,使上下模在合模之前先精准定位,合模后能有效定位成为一体的紧凑型结构,以此确保加工件的成型精度与尺寸精度均能稳定地好于传统工模具生产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模,2、下模,3、定位凹腔,4、定位凸腔,5、导向角,6、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的上模1的下端部设置有定位凹腔3,所述的下模2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定位凹腔3相对应的定位凸腔4,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通过相对应的定位凹腔3和定位凸腔4合模定位在一起,所述的定位凹腔3的下端开口处上均设置有导向角5,所述的导向角5的角度采用1×30°。

上述中,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的合模定位精度控制在±0.02mm。其中,所述的下模2上端面定位凸腔的外围最大处周边作为合模定位的限位面6。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长度是工件封合前原始高度的三倍以上,就是说上模1和下模2有足够的距离先定位精准后再工作;

2、同时,考虑到气液增压机开合过程的精度并不怎么高,为解决问题,特在定位腔的加工成一个各为1×30°的导向角,便于上下模切合;

3、解决了合模周向零误差问题,另外利用外围模具的外围最大处周边作为合模的限位面也是最稳定的。因为多腔模的限位面选择不当,往往会使对角处四个腔工件的长度误差变大,而像以上的设计能控制在±0.05mm以内;

4、开模后,工人能够双手同时操作工件的装卸。(不像装用模架情况下单手都难以对付);

5、连续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

6、模具与模架组合式在长期连续工作状态下难免出现螺丝与销的松动,一旦出现就会大批工件报废,而像这种一体化的就能完全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多腔封装成型定位限位装置,在模具的结构设计时融入了定位元素,使上下模在合模之前先精准定位,合模后能有效定位成为一体的紧凑型结构,以此确保加工件的成型精度与尺寸精度均能稳定地好于传统工模具生产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