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1018发布日期:2019-08-21 01:0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折弯模具的下模通常有开口大小不一的用于折弯不同厚度板材的V型槽。折弯时在折弯力的作用下,板材沿下模V型槽口边缘移动并受到折弯力的挤压,易使成形后的钣金零件表面上产生明显的压痕拉伤缺陷,缺陷带的宽度约为V形槽口宽度的0.414倍,严重影响了钣金制品的外观质量。同时,折弯过程中板材的移动与下模V形槽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对下模也造成了磨损,减少其使用寿命。故一种可避免传统折弯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缺陷,克服因板材与V型槽之间的相互移动而产生摩擦力的折弯模具是目前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目的是提高钣金制品的外观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包括下模座、设置于下模座上的下模块、模柄、设置于模柄上的上压头、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下模块上且相配合以放置板材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用于对下模块定位的定位销,所述下模座具有下定位槽,下模块具有上定位槽,定位销插入下定位槽和上定位槽中,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轴线相平行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下定位槽中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定位销限位的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定位销的下方。

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下模座为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块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下模块上的第一旋转轴和设置于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垫板,第一旋转轴具有与板材接触的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下模块上的第二旋转轴和设置于第二旋转轴上的第二垫板,第二旋转轴具有与板材接触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下模块上设置两个可旋转的支撑块,支撑块与板材为面接触,在完成板材折弯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折弯模具使产品产生压痕的问题,从而提高钣金制品的外观质量;同时定位销的设置,确保了下模块定位的准确,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模具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的剖视图;

图2是防松垫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松垫圈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模柄;2、上压头;3、第一旋转轴;4、第一垫板;5、第二旋转轴;6、第二垫板;7、下模块;8、下模座;9、定位销;10、限位块;11、锁紧螺栓;12、板材;13、第一凸齿;14、第二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转动式无压痕折弯模具,包括下模座8、设置于下模座8上的下模块7、模柄1、设置于模柄1上的上压头2、可旋转的设置于下模块7上且相配合以放置板材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用于对下模块7定位的定位销9,下模座8具有下定位槽,下模块7具有上定位槽,定位销9插入下定位槽和上定位槽中,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轴线相平行且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模柄1为竖直设置,上压头2与模柄1的下端固定连接,模柄1的上端用于与压机固定连接,模柄1可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上压头2用于与下方的板材接触,上压头2用于对板材施加压力,上压头2为竖直设置,上压头2的上端与模柄1固定连接,上压头2的下端为V型结构。上压头2的材质为高强度硬质合金,上压头2的硬度在HRC60以上,具有高精度、耐磨损的特性,可以提高折弯模具的使用寿命与精度。

如图1所示,下模座8为水平设置,下模块7固定设置在下模座8上,下模块7通过锁紧螺栓11与下模座8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设置在下模块7的顶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与下模块7为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位于上压头2的下方。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支撑块的顶面和第二支撑块的顶面为水平面,而且第一支撑块的顶面和第二支撑块的顶面平齐,需折弯的板材放置在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顶面上,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对板材提供支撑,使板材处于水平状态,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与板材为面接触。在折弯过程中,在上压头2向下施加的折弯力的作用下,板材向下移动并受到折弯力的挤压,板材逐渐被折弯,最终板材被折弯成V形。由于两个支撑块与板材之间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使其既能够完成板材的折弯,又不会在板材外表面产生压痕,从而提高钣金制品的外观质量。下模块7采用高强度合金制作,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材质均为高强度硬质合金,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硬度在HRC60以上,具有高精度、耐磨损的特性,可以提高折弯模具的使用寿命与精度。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块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下模块7上的第一旋转轴3和设置于第一旋转轴3上的第一垫板4,第一旋转轴3具有与板材接触的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为平面。第一旋转轴3与下模块7为转动连接,第一旋转轴3的轴线也即第一旋转轴3的旋转中心线,第一旋转轴3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圆弧面和第一接触面,第一圆弧面为弧度大于180度的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的轴线也即第一旋转轴3的轴线,第一接触面为与第一圆弧面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第一接触面的边缘与第一圆弧面的边缘连接。第一垫板4为矩形平板,第一垫板4与第一旋转轴3固定连接且第一垫板4朝向第一旋转轴3的外侧伸出,第一垫板4的顶面用于与板材相接触,第一垫板4的顶面与第一旋转轴3的第一接触面平齐,第一垫板4的顶面与第一旋转轴3的第一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支撑块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下模块7上的第二旋转轴5和设置于第二旋转轴5上的第二垫板6,第二旋转轴5具有与板材接触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为平面。第二旋转轴5与下模块7为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轴5的轴线也即第二旋转轴5的旋转中心线,第二旋转轴5的外表面包括第二圆弧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二圆弧面为弧度大于180度的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弧度与第一圆弧面的弧度大小相同,第二圆弧面的轴线也即第二旋转轴5的轴线,第二接触面为与第二圆弧面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第二接触面的边缘与第二圆弧面的边缘连接。第二垫板6为矩形平板,第二垫板6与第二旋转轴5固定连接且第二垫板6朝向第二旋转轴5的外侧伸出,第二垫板6的顶面用于与板材相接触,第二垫板6的顶面与第二旋转轴5的第二接触面平齐,第二垫板6的顶面与第二旋转轴5的第二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为对称布置,第一旋转轴3和第二旋转轴5位于第一垫板4和第二垫板6之间。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垫板4和第二垫板6处于水平状态,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也处于水平状态;在折弯过程中,随着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旋转,第一垫板4和第二垫板6逐渐旋转成倾斜状态。

下模块7上设有用于对第一支撑块施加拉力以使第一支撑块复位的第一拉簧(图中未示出)和对第二支撑块施加拉力以使第一支撑块复位的第二拉簧(图中未示出),第一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垫板4固定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下模块7固定连接,第二拉簧的一端与第二垫板6固定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下模块7固定连接。在折弯结束后,在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的作用下,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反向旋转,进行复位,最终第一支撑块旋转至使第一接触面和第一垫板4处于水平状态,第二支撑块旋转至使第二接触面和第二垫板6处于水平状态。

如图1所示,下定位槽中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对定位销9限位的限位块10,限位块10位于定位销9的下方。定位销9为圆柱销,下定位槽为在下模座8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形槽,下定位槽并在下模座8上沿下模座8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上定位槽为在下模块7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形槽,上定位槽与下定位槽对齐,上定位槽与下定位槽的直径大小相同且上定位槽与下定位槽与定位销9的直径大小相同,定位销9的一部分插入上定位槽中,定位销9的另一部分插入下定位槽中,避免在长期使用后下模块7出现移位,确保下模块7的准确定位。限位块10的顶面与定位销9的底面接触,防止定位销9脱落,确保定位可靠。作为优选的,限位块10与下模座8为螺纹连接,限位块10为圆柱体,限位块1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下定位槽的底部内圆面上设有内螺纹。将限位块10设置成与下模座8为螺纹连接,方便拆装。另外,定位销9至少设置两个,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的数量与定位销9的数量相同。

如1所示,下模块7通过多个锁紧螺栓11与下模座8固定连接,下模座8具有让锁紧螺栓11插入的安装孔,安装孔为台阶孔且安装孔为在下模座8上沿下模座8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下模块7具有让锁紧螺栓11插入的内螺纹孔,锁紧螺栓11为竖直设置。锁紧螺栓11为内六角螺栓,为了避免锁紧螺栓11出现松动,在锁紧螺栓11上还套设有防松垫圈,防松垫圈夹在下模座8的内壁面与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之间,起到防松效果,确保下模块7与下模座8的连接更牢靠。如图2和图3所示,防松垫圈上分别与下模座8的内壁面和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接触的两侧面上设有呈环状排列的凸齿,防松垫圈的中心设有一个中心孔,用于让锁紧螺栓11的杆部穿过。在拧紧锁紧螺栓11时,由于在下模座8的内壁面与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之间设有防松垫圈,且防松垫圈的两侧面上设有凸齿,在夹紧力作用下,凸齿可分别嵌入下模座8的内壁面和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的表面,锁紧螺栓11拧紧后,防松垫圈可以防止锁紧螺栓11松动。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的硬度一般比下模座8的硬度大,所以防松垫圈与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接触的侧面上的第二凸齿14个数要比防松垫圈与下模座8的内壁面接触的侧面上的第一凸齿13个数多。由于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的硬度大,所以第二凸齿14的个数多,通过较多的第二凸齿14嵌入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表面,而下模座8的硬度小,只需个数较少的第一凸齿13,从而可以提高防松效果,确保紧固可靠。第一凸齿13在防松垫圈一侧的圆环侧面上呈辐射状分布,第二凸齿14在防松垫圈另一侧的圆环侧面上呈辐射状分布,且布满整个侧面。另外,第一凸出的形状为长条形,其截面并为矩形,第二凸齿14的形状也为长条形,其截面并为三角形,且尖端朝向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的侧面,从而可使第二凸齿14较容易嵌入锁紧螺栓11的六角头部表面。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