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537发布日期:2019-11-15 22: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及其他五金零部件生产均有折弯工艺,当需折弯成型的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时,某些高强度材料折弯后无法满足需求,通常角度会偏大,零件折弯后还需要通过整形调整折弯角度,通常采用斜楔侧整形,但斜楔占用模具空间较大,当模具可利用的空间有限时,斜楔无法安装于模具内,无法对折弯后的零部件整形,使折弯角度达到理论角度。

因此,发明人致力于设计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不仅不占用模具空间,还能高效整形折弯角,达到理论角度,快速维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包括固定在定模上的整形下模和靠背组件以及设置在动模上的摆快和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位于所述整形下模正上方,所述摆块通过两根同轴的转轴与所述动模的固定架铰接,所述摆块上端面上远离两根所述转轴的位置至少设有一个弹簧顶丝,所有所述弹簧顶丝显露于所述摆块上端面并抵接所述固定架,所述摆块绕两根所述转轴的轴心偏转一锐角,所述摆块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一接触块,所述接触块靠近所述整形下模侧固定连接有一冲头镶件;

当所述动模与定模合模时,所述压料板压住所述整形下模上已折弯的折弯件,所述接触块抵接所述靠背组件,所述摆块、接触块和冲头镶件一起绕两个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至竖直位置并侧压所述折弯件。

进一步,所述接触块上端面向上延伸有一t形部,所述t形部与所述摆块下端面上的t形凹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冲头镶件对应所述折弯件侧设有一整形缺口,所述整形缺口上端呈弧形,所述整形缺口下端倾斜设置并与所述整形下模的折弯侧面对应。

进一步,所述靠背组件具有一靠块和一耐磨板,所述耐磨板倾斜固定于所述靠块靠近所述折弯件的侧斜面上,所述接触块转角处设有与所述耐磨板侧面对应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耐磨板底部与所述靠块底部平齐。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具有一上固定板、两个侧固定板和两个侧压块,所述上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动模上,两个所述侧固定板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前后两侧面,两个所述侧压块分别对称固定于两个所述侧固定板外侧。

进一步,所述接触块前后两端的上转角处分别设有一缺口,每个所述侧固定板一侧面均延伸有一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伸入对应两个所述缺口内。

进一步,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对称铰接于两个所述侧压块上,每个所述转轴穿过对应的所述侧固定板并伸入所述摆块对应端的轴孔内。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板下端面开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靠近所述压料板端的侧壁高度小于所述通槽另一侧壁高度。

进一步,所述摆块宽度小于所述通槽宽度,所述摆块远离所述弹簧顶丝的转角处设有一圆角,该圆角与两根所述转轴同轴并与所述通槽底部的圆角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动模上的接触块抵接定模上的耐模板,使摆块带动接触块和冲头镶件一起绕转轴轴心转动,逐渐整形折弯件,不仅不占用模具空间,还能高效整形折弯角,使折弯角度达到理论值,摆块、接触块和冲头镶件彼此组装固定连接,便于更换冲头镶件和接触块,缩短摆动组件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的主视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去掉前方的侧固定板、转轴和侧压块后的主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前方的侧固定板、转轴和侧压块后,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处于整形状态的主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的上固定板主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的摆块、接触块和冲头镶件处于组装状态的剖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去掉上固定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示说明:

1、整形下模,2、压料板,3、靠背组件,31、靠块,32、耐磨板,4、固定架,41、上固定板,411、通槽,42、侧固定板。421、凸出部,43、侧压块,5、转轴,6、摆动组件,61、摆块,611、轴孔,62、弹簧顶丝,63、接触块,631、t形部,632、缺口,64、冲头镶件,641、整形缺口,7、折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包括固定在定模上的整形下模1和靠背组件3以及设置在动模上的摆动组件6和压料板2,压料板2位于整形下模1正上方,摆动组件6通过两根同轴的转轴5与动模的固定架4铰接,当动模与定模开模时,摆动组件6绕两根转轴5轴心偏转一锐角,当动模与定模合模时,压料板2压住整形下模1上已折弯的折弯件7,摆动组件6抵接靠背组件3,整个摆动组件6绕两个转轴5轴心转动至竖直位置并侧压折弯件7。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述固定架4具有一上固定板41、两个侧固定板42和两个侧压块43,上固定板41固定于动模上,该上固定板41下端面开设有一通槽411形成左右两侧壁,该通槽411底部设有一与两根转轴5轴心同轴的圆角,该圆角下方的侧壁倾斜设置,防止摆动组件6转动过程中与上固定板41右壁干涉,通槽411靠近压料板2端的侧壁高度小于通槽411另一侧壁高度,以便给压料板2上端的连接板让位,两个侧固定板42分别对称固定于上固定板41前后两侧面,每个侧固定板42一侧面均延伸有一起定位作用的凸出部421,两个侧压块43分别对称固定于两个侧固定板42外侧,每根转轴5一端与摆动组件6固定连接,另一端间隙穿过对应的侧固定板42并铰接于对应的侧压块43上。

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所述摆动组件6包括一摆块61、至少一个弹簧顶丝62、一接触块63和一冲头镶件64,摆块61上端伸入通槽411内且其宽度小于通槽411宽度,以便摆块61远离旋转端与上固定板41左壁之间存在间隙,防止摆块61旋转过程中与上固定板41的左壁干涉,摆块61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轴孔611,两个轴孔611同轴,每根转轴5一端固定于对应的轴孔611内,其另一端穿过固定架4,以便摆动组件6绕两根转轴5的轴心转动,摆块61上端的转角处设有一圆角,该圆角与两根转轴5同轴并与通槽411底部的圆角对应,所有弹簧顶丝62位于摆块61上端面上并远离两根转轴5和圆角,本实用新型优选两个弹簧顶丝62,两个弹簧顶丝62到两根转轴5轴心的距离相等,每个弹簧顶丝62一部分伸入摆块61内,另一部分显露于摆动组件6上端面并抵接固定架4,摆块61下端面上开设有一t形凹槽,用于连接接触块63,接触块63位于摆块61下方,接触块63上端面向上延伸有一t形部631,该t形部631与摆块61下端面上的t形凹槽过盈配合,以便接触块63与摆块61固定连接,防止动模与定模合模时,接触块63相对摆块61移动,影响整形效果,接触块63前后两端的上转角处分别设有一用于定位侧固定板42的缺口632,两个侧固定板42的凸出部421分别伸入对应的两个缺口632内,接触块63下端的转角处设有一斜面,该斜面靠近靠背组件3,以便与靠背组件3位置对应,接触块63下端的另一转角处固定安装有一冲头镶件64,该冲头镶件64靠近整形下模1,冲头镶件64对应折弯件7侧设有一整形缺口641,该整形缺口641上端呈弧形,整形缺口641下端倾斜设置并与整形下模1的折弯侧面对应,整个整形缺口641用于整形并增加整形效果。

参照图1至图3,所述靠背组件3具有一靠块31和一耐磨板32,靠块31靠近折弯件7的侧面倾斜设置,耐磨板32倾斜固定于靠块31的侧斜面上并与接触块63转角处的斜面对应,耐磨板32底部与靠块31底部平齐,以便耐磨板32同时抵接定模和靠块31,进而增加耐磨板32的受力面积,防止耐磨板32受力移动。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折弯件角度整形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折弯后的折弯件7因折弯角度无法达到理论角度,需要进一步整形,将折弯后的折弯件7放置于整形下模1上,动模与定模合模前,两个弹簧顶丝62抵接上固定板41的通槽411底部,摆块62在两个弹簧顶丝62的推动下带动接触块63和冲头镶件64一起绕两根转轴5的轴心偏转一锐角,动模与定模合模过程中,接触块63下降并抵接耐磨板32侧面,接触块63带动摆块61绕两根转轴5的轴心转动至竖直位置,两个弹簧顶丝62被压缩,同时,冲头镶件64的整形缺口641与整形下模1的侧面配合侧压折弯件7,达到整形的目的,整形完成后,动模与定模开模,两个弹簧顶丝62恢复弹性变形并推动摆块61绕两根转轴5的轴心偏转复位,如此往复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动模上的摆动组件抵接定模上的耐模板,使摆块带动接触块和冲头镶件一起绕转轴轴心转动,逐渐整形折弯件,不仅不占用模具空间,还能高效整形折弯角,使折弯角度达到理论值,摆块、接触块和冲头镶件彼此组装固定连接,便于更换冲头镶件和接触块,缩短摆动组件维修时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