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3977发布日期:2020-01-10 16:0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模具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模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使各种产品的生产更加的便捷。桶装零件在加工时都要用到卷圆模具进行卷圆。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086696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卷圆模具,它包括上模座、上模、下模座和凹模,所述的凹模由左右两块角型转块组成,所述的两块角型转块相对面设有圆弧槽,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缓冲块和弹簧复位杆,所述的角型转块通过转轴安装座缓冲块上,所述的弹簧复位杆上端设有推板,所述的推板置于角型转块的下端,并与之接触。所述的缓冲块上端装有角型限位板。所述的角型转块的上端一侧面上装有限位块。所述的上模座上通过弹簧装有卸料板。所述的上模座上端通过转轴装有单向限位杆。所述的缓冲块的一侧装有限位弯杆。所述的限位弯杆的折弯处置于角型转块上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板材定位准确,卷圆到位,退料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现有的卷圆模具还存在着底部采用活动模具,在冲压时难免会出现折痕的情况,卷圆完毕后需要人工取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自动取件和放件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卷圆模具还存在着底部采用活动模具,在冲压时难免会出现折痕的情况,卷圆完毕后需要人工取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自动取件和放件的问题。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底模,滑柱,上模机构,顶座,压模气缸和自动导料装置,所述底模中间开设有u型槽,底部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滑柱采用4个,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四角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模机构套接在滑柱上,上端与压模气缸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模气缸与顶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自动导料装置通过螺栓分别与底模和上模机构连接。

所述上模机构包括活动板,橡胶柱,卷圆件,导向柱和自动卸料机构,所述活动板的四角处开设有通孔,与滑柱滑动连接,上端与压模气缸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橡胶柱粘结在活动板和自动卸料机构之间;所述卷圆件设置为圆柱状,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导向柱底部焊接在压座上,上端贯穿活动板。

所述自动卸料机构包括压座,卷圆轴,推料套,推杆,推料缸和推板,所述卷圆轴焊接在压座内部;所述推料套套接在卷圆轴上;所述推杆贯穿压座,两端分别与推板和推料套铆接;所述推料缸通过螺栓安装在压座的一侧;所述推板与推料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自动导料装置包括连接杆,导料槽板,卡接部,斜撑杆,连杆和活动件,所述连接杆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底模和斜撑杆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为c字状,卡接在活动板的一端,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杆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活动件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卡接部连接;所述活动件由3个活动杆组成,上部通过螺栓与斜撑杆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旋转轴与导料槽板连接。

所述导料槽板其横截面设置为c字状,自动卸料机构将圆柱件顶出后落至导料槽板上后,滚落至收件箱内,实现了自动放件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压模气缸和推料缸分别采用sc160x50型和sda40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模机构和底模的设置,在卷圆的时候,首先将铁板放置在底模内部的弧形槽上方,压模气缸推动上模机构向下移动,首先是卷圆轴对铁板进行冲压,迫使底模的阻挡,铁板开设向卷圆轴上收卷,当压座运动受阻时,活动板继续下移,橡胶柱受压,卷圆件继续下行,u型状的铁板在卷圆件的弧形槽内开始卷圆,最终完成卷圆作业,由于底模和卷圆件均为一体式的半圆状,在卷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折痕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完整性。

2.本实用新型自动卸料机构的设置,卷圆完毕后,推料缸开始回程,通过推板和推杆带动推料套将工件顶出,有效的实现了自动取件的效果,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劳动体力和作业时间。

3.本实用新型自动导料装置的设置,随着上模机构开模,卡接部带动连杆向上移动,活动件根据联动原理带动导料槽板伸至卷圆轴的下方,此时工件落至导料槽板上,然后滚落至收件箱内,实现了自动放件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卸料机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导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底模,3-滑柱,4-上模机构,41-活动板,42-橡胶柱,43-卷圆件,44-导向柱,45-自动卸料机构,451-压座,452-卷圆轴,453-推料套,454-推杆,455-推料缸,456-推板,5-顶座,6-压模气缸,7-自动导料装置,71-连接杆,72-导料槽板,73-卡接部,74-斜撑杆,75-连杆,76-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底模2,滑柱3,上模机构4,顶座5,压模气缸6和自动导料装置7,所述底模2中间开设有u型槽,底部与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滑柱3采用4个,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四角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顶座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模机构4套接在滑柱3上,上端与压模气缸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模气缸6与顶座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自动导料装置7通过螺栓分别与底模2和上模机构4连接。

所述上模机构4包括活动板41,橡胶柱42,卷圆件43,导向柱44和自动卸料机构45,所述活动板41的四角处开设有通孔,与滑柱3滑动连接,上端与压模气缸6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橡胶柱42粘结在活动板41和自动卸料机构45之间;所述卷圆件43设置为圆柱状,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导向柱44底部焊接在压座451上,上端贯穿活动板41。

所述自动卸料机构45包括压座451,卷圆轴452,推料套453,推杆454,推料缸455和推板456,所述卷圆轴452焊接在压座451内部;所述推料套453套接在卷圆轴452上;所述推杆454贯穿压座451,两端分别与推板456和推料套453铆接;所述推料缸455通过螺栓安装在压座451的一侧;所述推板456与推料缸455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自动导料装置7包括连接杆71,导料槽板72,卡接部73,斜撑杆74,连杆75和活动件76,所述连接杆71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底模2和斜撑杆74连接;所述卡接部73设置为c字状,卡接在活动板41的一端,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杆75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活动件76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卡接部73连接;所述活动件76由3个活动杆组成,上部通过螺栓与斜撑杆74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旋转轴与导料槽板72连接。

所述导料槽板72其横截面设置为c字状,自动卸料机构45将圆柱件顶出后落至导料槽板72上后,滚落至收件箱内,实现了自动放件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压模气缸6和推料缸455分别采用sc160x50型和sda40型。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卷圆的时候,首先将铁板放置在底模2内部的弧形槽上方,压模气缸6推动上模机构4向下移动,首先是卷圆轴452对铁板进行冲压,迫使底模2的阻挡,铁板开设向卷圆轴452上收卷,当压座451运动受阻时,活动板41继续下移,橡胶柱42受压,卷圆件43继续下行,u型状的铁板在卷圆件43的弧形槽内开始卷圆,最终完成卷圆作业,卷圆完毕后,随着上模机构4开模,卡接部73带动连杆75向上移动,活动件76根据联动原理带动导料槽板72伸至卷圆轴452的下方,推料缸455开始回程,通过推板456和推杆454带动推料套453将工件顶出,此时工件落至导料槽板72上,然后滚落至收件箱内,实现了自动放件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