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7550发布日期:2020-07-24 16:0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拉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拉丝机。



背景技术:

拉丝机属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由钢材生产厂家生产运输至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拉丝机广泛应用于钢丝、制绳丝、金刚线、预应力钢丝、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的生产和预加工处理。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拉丝机,包括拉丝箱1,拉丝箱1底部固接有四根支撑杆14,四根支撑杆14与拉丝箱1的底面垂直,四根支撑杆14将拉丝箱1支撑于地面上,拉丝箱1内设置有拉丝腔11,拉丝腔11内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拉丝轮111,多个拉丝轮111沿拉丝腔11的长度方向布置,拉丝轮111与拉丝腔11的侧壁平行并且转动连接,拉丝腔11内与拉丝轮111所在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进丝口112,拉丝腔11内与进丝口112所在侧壁处于对位面的侧壁上开设有出丝口113,拉丝腔11的底部开设有回流槽5,回流槽5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1142,出液口1142与外部冷却箱2连通,每两个拉丝轮111之间的回流槽5底面上均固接有拉丝模具1141,拉丝模具1141与回流槽5的底面垂直,拉丝轮111上缠绕有金属丝,金属丝进入拉丝腔11后先缠绕在拉丝轮111上,然后穿过拉丝模具1141后再缠绕在下一个拉丝轮111上,拉丝轮111顶部设置有喷液管12,喷液管12与外部冷却箱2连通,喷液管12可以朝向拉丝轮111及金属丝喷出冷却液,冷却液向下流入回流槽5内后经出液口1142回流至冷却箱2中。

金属丝在拉丝的过程中,喷液管12会朝向金属丝及拉丝轮111喷出冷却液,冷却液使拉丝轮111及金属丝温度降低后下流至回流槽5内,而后经过回流槽5侧壁上的出液口1142回流至冷却箱2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喷液管12朝向金属丝及拉丝轮111喷出冷却液,冷却液与金属丝及拉丝轮111上接触时间很短并且接触面积有限,使得冷却液的降温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拉丝机,其具有可以使金属丝及拉丝轮的散热效果更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金属拉丝机,包括拉丝箱,拉丝箱内设置有拉丝腔,拉丝腔内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可以旋转的拉丝轮,拉丝腔底面上固接有多个拉丝模具,拉丝轮上缠绕有金属丝,金属丝穿过拉丝模具,拉丝腔内设置有用于给拉丝轮及拉丝轮上金属丝散热的喷液管,喷液管可以喷出冷却液,拉丝轮底部开设有储液槽,拉丝轮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储液槽内,拉丝模具固接于储液槽的底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液管喷出的冷却液向下流入到储液槽内积攒起来,拉丝轮及金属丝浸泡在储液槽内的冷却液中,使得拉丝轮及金属丝与冷却液的接触时间增长与并且接触面积更大,进而使拉丝轮及金属丝的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槽内壁上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位于储液槽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入到储液槽内的冷却液会从出液口流入到到冷却箱中,使喷嘴可以持续的向金属丝及拉丝轮喷出冷却液而不会将储液槽填满,进而使得冷却液形成一个循环,冷却液的温度可以及时的被释放出去,从而使冷却液对金属丝及拉丝轮的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槽内设置有搅拌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组件促进了储液槽内冷却液的流动,使储液槽内冷却液之间的热传递的速度更快,进而使得金属丝及拉丝轮向储液槽内冷却液的热传递更快,从而使金属丝及拉丝轮的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旋转杆和旋转叶片,驱动电机固接在拉丝箱的下表面,旋转杆固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旋转叶片固接在旋转杆上,旋转杆伸入到储液槽内并且与拉丝箱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杆和旋转叶片转动,可以搅拌较大范围内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之间的流动性更好,进而使得冷却液混合的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丝腔的边沿固接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冷却液进行进行阻挡,避免搅拌组件在搅拌冷却液的过程中,使冷却液形成波动拍打在储液槽的侧壁上形成涟漪,造成冷却液从储液槽内流出到外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挡板呈l形,挡板的一端固接在拉丝腔的边沿,挡板的另一端朝向拉丝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拍打在储液槽的侧壁上的时候,会沿储液槽及挡板向上运动一段距离,l形的挡板可以使将向上运动的冷却液阻挡住,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不使用较高挡板的前提下,依然保证冷却液不会从储液槽内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丝箱上铰接有用于将拉丝腔封闭的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与挡板之间的拉丝箱上开设有回流槽,回流槽与储液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丝轮旋转携带起来的冷却液撞击到封闭盖上以后,有一部分会沿封闭盖流入到封闭盖与挡板之间的缝隙,而后经过回流槽的收集后重新流入到储液槽内,避免冷却液从封闭盖与挡板之间的缝隙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槽内固接有加速块,加速块为中间高两侧低的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速块可以使流入到回流槽内的冷却液快速的回流至储液槽内,避免流入到回流槽内的冷却液较多时,回流槽排出不及时,导致冷却液从封闭盖与拉丝箱之间缝隙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拉丝腔内开设储液槽,喷液管喷出的冷却液向下流入到储液槽内积攒起来,拉丝轮及金属丝浸泡在储液槽内的冷却液中,使得拉丝轮及金属丝与冷却液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增长,进而使拉丝轮及金属丝的散热效果更好;

2.通过在储液槽内设置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杆,旋转杆上固接旋转叶片,搅拌组件促进了储液槽内冷却液的流动,使储液槽内冷却液之间的热传递的速度更快,进而使得金属丝及拉丝轮向储液槽内冷却液的热传递更快,从而使金属丝及拉丝轮的散热效果更好,旋转杆和旋转叶片,可以控制较大范围内的冷却液的搅拌,使得冷却液之间的流动性更好,进而使得冷却液混合的更加充分;

3.通过在封闭盖与挡板之间设置回流槽,拉丝轮旋转携带起来的冷却液撞击到封闭盖上以后,有一部分会沿封闭盖流入到封闭盖与挡板之间的缝隙,而后经过回流槽的收集后重新流入到储液槽内,避免冷却液从封闭盖与挡板之间的缝隙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金属拉丝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金属拉丝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金属拉丝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金属拉丝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拉丝箱;11、拉丝腔;111、拉丝轮;112、进丝口;113、出丝口;114、储液槽;1141、拉丝模具;1142、出液口;12、喷液管;13、封闭盖;14、支撑杆;2、冷却箱;3、搅拌组件;31、驱动电机;32、旋转杆;33、旋转叶片;4、挡板;5、回流槽;51、加速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拉丝机,包括拉丝箱1,拉丝箱1放置于地面上,拉丝箱1下表面固接有四个支撑杆14,支撑杆14与拉丝箱1的下表面垂直,四个支撑杆14将拉丝箱1支撑于地面上,拉丝箱1内设置有拉丝腔11,拉丝腔11内设置有多个拉丝轮111,多个拉丝轮111沿着拉丝腔1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拉丝轮111与拉丝腔11的内壁平行且转动连接,拉丝轮111上缠绕有金属丝。拉丝腔11内与拉丝轮111所在侧壁垂直的侧壁上开设有使拉丝腔11与外部连通的进丝口112,拉丝腔11内与进丝口112所在侧壁处于对位面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出丝口113,金属丝从进丝口112进入拉丝腔11后缠绕在多个拉丝轮111上,后经过出丝口113从拉丝箱1上内伸出去,拉丝轮111的上方设置有喷液管12,拉丝箱1旁边设置有冷却箱2,冷却箱2与喷液管12连通。

如图3、图4所示,喷液管12可以朝向拉丝轮111喷出冷却液,拉丝腔11底部开设有储液槽114,拉丝轮111下部位于储液槽114内。每两个拉丝轮111之间的储液槽114的底面上固接有一个用于将金属丝变细的拉丝模具1141,拉丝轮111上的金属丝穿过拉丝模具1141后再缠绕到下一个拉丝轮111上,拉丝箱1上铰接有可以将拉丝腔11封闭的封闭板13。

金属丝从进丝口112进入到拉丝腔11后缠绕在拉丝轮111上,然后穿过拉丝模具1141后再缠绕到下一个拉丝轮111上,金属丝经过多个拉丝模具1141的作用后变的很细,在拉丝的过程中喷液管12向拉丝轮111及拉丝轮111上的金属丝喷出冷却液,冷却液经过拉丝轮111后进入到储液槽114内,随着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的增多,储液池逐渐被填满使得拉丝轮111的下半部分浸泡在储液池内,当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快要被填满时,停止喷液嘴向拉丝轮111及金属丝喷出冷却液,拉丝轮111上的金属丝浸泡在储液池内的冷却液中,使金属丝上的热量能够更快的散发到储液池内的冷却液中。

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长时间的吸收金属丝及拉丝轮111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故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对金属丝及拉丝轮111的散热效果就会变差,为了使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还能保持较好的冷却效果,储液槽114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1142,出液口1142与外部的冷却箱2连通,这样喷液管12就可以持续的向拉丝轮111及金属丝上喷冷却液,待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快要被填满溢出时,冷却液从出液口1142流回冷却箱2中。

如图4、图5所示,位于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流动性较差,使得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之间的温度传递较慢,为了增加储液槽114内冷却液之间热量的传递速度,储液槽114底部设置有多个搅拌组件3,多个搅拌组件3沿拉丝腔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搅拌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固接在拉丝箱1的下表面上,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固接有旋转杆32,旋转杆32从拉丝箱1的下表面伸入到储液槽114内,旋转杆32与储液槽114的底面垂直,旋转杆32上固接有多个旋转叶片33,多个旋转叶片33在旋转杆32上螺旋均匀分布,驱动电机31带动旋转杆32及旋转叶片33在储液槽114内旋转,促进了储液槽114内冷却液的流动,进而使储液槽114内冷却液之间热量传递的更快。

如图5、图6所示,旋转杆32及旋转叶片33的旋转促进储液槽114内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流动性增大以后拍打在储液槽114的侧壁上可能会从储液槽114内流出,为了避免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流出,拉丝箱1的侧壁上固接有挡板4。

冷却液拍打在储液槽114的侧壁及挡板4上的时候,可能会沿储液槽114的侧壁及挡板4向上运动一端距离,此时需要很高的挡板4才能保证将冷却液遮挡住,从而避免冷却液从储液槽114内跑出,为了使挡板4高度不会那么高的同时,也能将冷却液遮挡,挡板4设置成l形,挡板4的底端与储液槽114的边沿固接,挡板4的另一端朝向拉丝轮111。

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在拉丝轮111的带动下可能会溅射到封闭盖13上,溅射到封闭盖13上以后,可能会沿封闭盖13向下流,当冷却液流到封闭盖13与挡板4之间的缝隙时可能会从缝隙内流出。为了使溅射到封闭盖13上的冷却液可以被重新收集到储液槽114内,封闭盖13与挡板4之间的拉丝箱1上开设有回流槽5,回流槽5的两端与储液槽114相通,溅射到封闭盖13上的冷却液沿封闭盖13可以进入回流槽5,进入回流槽5的冷却液可以重新回流至储液槽114内。

为了使流入到回流槽5内的冷却液能够快速的回流至储液槽114内,回流槽5内设置有加速块51,加速块51呈三角形,加速块51中间高两侧低,加速块51最高部分不会超过回流槽5的深度。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在拉丝的过程中,喷液管12朝向拉丝轮111及拉丝轮111上的金属丝喷处冷却液,使拉丝轮111及金属丝的温度降低,从喷液管12喷出的冷却液经过金属丝及拉丝轮111后流入到储液槽114内,随着喷液管12持续的喷出冷却液,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逐渐增多使得拉丝轮111及拉丝轮111上的金属丝浸泡在储液槽114中,进而使拉丝轮111及金属丝的散热速度更快,当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达到预定高度时会从出液口1142回流至冷却箱中。

储液槽114内的旋转杆32及旋转杆32上的旋转叶片33旋转,储液槽114内的冷却液加速流动,使温度在冷却液之间的传递速度更快,当旋转杆32及旋转叶片33搅拌冷却液时,拉丝箱1上的挡板4可以对波动的冷却液形成阻挡防止冷却液从拉丝箱1内跑出,拉丝轮111旋转带动冷却液溅射到封闭盖上以后,冷却液有一部分会沿封闭板13流入到封闭盖与挡板4之间的回流槽5内,然后沿回流槽5重新进入储液槽11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