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3286发布日期:2020-10-28 15:0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器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



背景技术:

灭火器,又称灭火筒,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藏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警。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警的地方。因为其设计简单可携,一般人亦能使用来扑灭刚发生的小火。灭火筒内藏的成分不一样,如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不同的成分是专为不同的火警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灭火器具是一种平时往往被人冷落,急需时大显身手的消防必备之物。尤其是在高楼大厦林立,室内用大量木材、塑料、织物装潢的今日,一旦有了火情,没有适当的灭火器具,便可能酿成大祸。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清水等。

例如申请号:200920114293.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火器瓶体,包括瓶体(1)和瓶口(2),所述的瓶体(1)与所述的瓶口(2)为一整体。该灭火器瓶体的瓶体与瓶口的之间加工工序简单、成本低且瓶体的漏气概率低。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针对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焊接加工时,其对于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相接触部位的全方位焊接加工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容易错漏焊接部位,导致存在质量问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以解决现针对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焊接加工时,其对于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相接触部位的全方位焊接加工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容易错漏焊接部位,导致存在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端面左侧方固定安装有一组所述限位旋转机构;所述工作台顶端面右侧方固定安装有一组与所述限位旋转机构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所述往复推动限位机构;所述工作台顶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所述滑轨滑块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旋转机构包括有电机、轴座、限位卡盘、转轴、上封头限位卡头,所述轴座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轴座右侧方的所述转轴固定安装有一块所述限位卡盘,且转轴右侧方固定安装有所述上封头限位卡头,所述轴座左侧方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固定相连接的所述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与所述限位旋转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电机和所述轴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顶端面左侧方,所述上封头限位卡头与所述后侧板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滑块机构包括有电焊头,所述滑轨滑块机构的滑块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电焊头,所述滑轨滑块机构与所述工作台安装状态下,所述滑轨滑块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后侧板前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推动限位机构包括有电动推杆、矩形板、滑块、l型连接板、套筒、上封头限位卡罩、轴承,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l型连接板,且l型连接板底端面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底端面前后两侧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滑块,所述l型连接板左端面中间部位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有所述套筒,且套筒上固定安装有所述上封头限位卡罩。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推动限位机构与所述工作台安装状态下,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板左端面上,两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两块所述滑轨上,所述上封头限位卡罩与所述上封头限位卡头处于同一轴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应用时,灭火器筒体从上封头限位卡头部位套接在转轴上,且上封头也套接在上封头限位卡头上,并且上封头限位卡头与灭火器筒体相接触部位重合,然后经由往复推动限位机构限位住上封头,保证上封头一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部位相重合,电机带动上封头及灭火器筒体转动时,使得电焊头接触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重合部位,并对其进行焊接操作,且因电机带动上封头及灭火器筒体转动,故保证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重合部位全方位的与电焊头接触,保证电焊头对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重合部位进行全方位的焊接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工作台;101、滑轨;102、后侧板;103、右侧板;2、限位旋转机构;201、电机;202、轴座;203、限位卡盘;204、转轴;205、上封头限位卡头;3、滑轨滑块机构;301、电焊头;4、往复推动限位机构;401、电动推杆;402、矩形板;403、滑块;404、l型连接板;405、套筒;406、上封头限位卡罩;40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灭火器筒体加工的上封头焊接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端面左侧方固定安装有一组限位旋转机构2,限位旋转机构2包括有电机201、轴座202、限位卡盘203、转轴204、上封头限位卡头205,轴座202上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204,位于轴座202右侧方的转轴204固定安装有一块限位卡盘203,且转轴204右侧方固定安装有上封头限位卡头205,轴座202左侧方设置有与转轴204固定相连接的电机201;工作台1顶端面右侧方固定安装有一组与限位旋转机构2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往复推动限位机构4,往复推动限位机构4包括有电动推杆401、矩形板402、滑块403、l型连接板404、套筒405、上封头限位卡罩406、轴承407,电动推杆401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一块l型连接板404,且l型连接板404底端面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矩形板402,矩形板402底端面前后两侧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滑块403,l型连接板404左端面中间部位通过轴承407转动连接有套筒405,且套筒405上固定安装有上封头限位卡罩406;工作台1顶端面后侧方固定安装有滑轨滑块机构3,滑轨滑块机构3包括有电焊头301,滑轨滑块机构3的滑块上固定安装有电焊头301,滑轨滑块机构3与工作台1安装状态下,滑轨滑块机构3固定安装在后侧板102前端面上。

其中,工作台1与限位旋转机构2安装状态下,电机201和轴座202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顶端面左侧方,上封头限位卡头205与后侧板102位置相对应。

其中,往复推动限位机构4与工作台1安装状态下,电动推杆401固定安装在右侧板103左端面上,两块滑块403滑动连接在两块滑轨101上,上封头限位卡罩406与上封头限位卡头205处于同一轴线。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应用时,将灭火器筒体从上封头限位卡头205部位套接在转轴204上,然后在将上封头套接在上封头限位卡头205上,使得上封头限位卡头205与灭火器筒体相接触部位重合;电动推杆401启动,其推动滑块403沿滑轨101向左滑动,最终使上封头限位卡罩406限位套接在上封头上,从而限位住上封头,保证上封头一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部位相重合;电机201启动,其带动转轴204转动,使得同步带动上封头及灭火器筒体转动,因套筒405与l型连接板404之间通过轴承407转动相连接,故电机201带动上封头及灭火器筒体转动时,通过轴承407保证转动不受阻碍;焊接时,滑轨滑块机构3的滑块带动电焊头301下降,使得电焊头301接触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重合部位,并对其进行焊接操作,且因电机201带动上封头及灭火器筒体转动,故保证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重合部位全方位的与电焊头301接触,保证电焊头301对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接触重合部位进行全方位的焊接操作,当上封头与灭火器筒体焊接完毕后,电动推杆401启动,其推动滑块403沿滑轨101向右滑动,使得上封头限位卡罩406不在限位住上封头,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完成焊接的灭火器筒体及上封头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