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片毛边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2162发布日期:2020-09-15 19:5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垫片毛边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垫片再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垫片毛边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涡轮发动机(turbineengine,或常简称为turbine)是一种利用旋转的机件自穿过它的流体中汲取动能的发动机形式,是内燃机的一种,常用作飞机与大型的船舶或车辆的发动机。垫片(gasket)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机械密封,通常用以防止两个物体之间受到压力、腐蚀、和管路自然地热胀冷缩泄漏。垫片作为涡轮发动机的一个配件,其精确性会影响到整个涡轮发动机的性能。由于垫片为塑胶件,在其生产过程中,当用于生产垫片的模具使用时间过久时,生产出来的垫片较容易出现毛边,如果在订单紧急的情况下直接修理模具的话,会造成生产停止,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涡轮发动机用垫片10为一圆形状物,其中心具有贯穿的垫片通孔101,垫片通孔101的两面边缘处需要进行毛边修复。现有的垫片毛边修复装置普遍只能先对垫片通孔101的一面进行毛边修复后,再将垫片翻转后对垫片通孔101的另一面进行毛边修复,造成操作不便、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垫片毛边修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垫片毛边修复装置,此装置无需翻转垫片,便可以一次性对垫片通孔的两面进行毛边修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垫片毛边修复装置,其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多工位转盘以及位于多工位转盘上方的进料机构、毛边修复机构与抵压机构,所述毛边修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连接的毛边修复部,所述毛边修复部位于所述多工位转盘的上方,所述毛边修复部包括移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杆端部的修复部,所述修复部包括上刀刃部与下刀刃部。

所述毛边修复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柱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撑柱端部的支撑板,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抵压机构包括驱动气缸、与所述驱动气缸连接的升降杆以及包覆在所述升降杆端部的抵压块,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其设有贯穿的气缸通孔,所述升降杆设有贯穿的升降杆通孔,所述毛边修复部贯穿所述气缸通孔与所述升降杆通孔。

所述抵压块设置为圆形。

所述抵压机构包括驱动气缸、与所述驱动气缸连接的升降杆、固定于所述升降杆端部的升降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两端的套筒与配重块以及包覆在所述套筒端部的抵压块,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毛边修复部贯穿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套筒。

所述多工位转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柱、驱动所述旋转柱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套设在所述旋转柱上的定位转盘,所述定位转盘的周边均匀分布有若干定位孔。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料基座上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位于所述定位转盘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垫片毛边修复装置的有益效果:毛边修复机构设置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毛边修复部,毛边修复部包括移动杆以及修复部,修复部包括上刀刃部与下刀刃部,下刀刃部对垫片通孔上表面的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后,移动杆下移,修复部完全位于垫片通孔下方后,升降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杆上升,上刀刃部对垫片通孔下表面的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无需翻转垫片,便可以一次性对垫片通孔的两面进行毛边修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垫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底座、多工位转盘、进料机构与毛边修复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毛边修复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见看图1至图6,本发明为一种垫片毛边修复装置,用于对垫片通孔11的上下两面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多工位转盘2以及位于多工位转盘2上方的进料机构3、毛边修复机构4与抵压机构5,当毛边修复机构4对垫片进行毛边修复时,抵压机构5抵压在垫片上。

请参看图2和图5,多工位转盘2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的旋转柱21、驱动旋转柱21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未图示)以及套设在旋转柱21上的定位转盘22,定位转盘22的周边均匀分布有若干定位孔221,其大小与垫片10的大小相匹配,定位孔221用于定位垫片10。工作时,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柱21旋转,定位转盘22带动垫片10旋转。

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基座31以及设置于进料基座31上的进料筒32,进料筒32位于定位转盘22的上方,垫片10可以沿着进料筒32进入到定位孔221中。

请参看图4至图6,毛边修复机构4包括固定于底座1上的支撑座41、设置于支撑座41上的支撑柱42、固定于支撑柱42端部的支撑板43、设置于支撑板43上的升降驱动组件44以及与升降驱动组件44连接的毛边修复部45,毛边修复部45位于定位转盘22的上方,在升降驱动组件44的作用下,毛边修复部45可以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对垫片通孔101进行毛边修复。

毛边修复部45包括移动杆451以及设置于移动杆451端部的修复部452,修复部452包括上刀刃部4521与下刀刃部4522,工作时,在升降驱动组件44的作用下,毛边修复部45下降,下刀刃部4522对垫片通孔101上表面的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毛边修复完成后,将移动杆451继续下降,上刀刃部4521完全位于垫片通孔101下方后停止下降,然后升降驱动组件44驱动上刀刃部4521上升,上刀刃部4521对垫片通孔101下表面的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毛边修复完成后,将移动杆451上移,毛边修复部45再次位于定位转盘22的上方,无需翻转垫片10,便可以一次性对垫片通孔101的两面进行毛边修复。

请参看图2至图4,抵压机构5包括驱动气缸51、与驱动气缸51连接的升降杆52以及包覆升降杆52端部的抵压块53,驱动气缸51固定在支撑板43上,其设有贯穿的气缸通孔(未标示),升降杆52为空心结构,其设有贯穿的升降杆通孔(未标示),毛边修复部45贯穿气缸通孔与升降杆通孔内,抵压块53为圆形,其半径小于垫片10的半径,在驱动气缸51的作用下,升降杆52带动抵压块53向下运动抵压在垫片10的表面,毛边修复部45对垫片10进行毛边修复。

请参看图1至图6,本发明垫片毛边修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垫片10通过进料筒32进入到定位孔221中,其次旋转驱动组件驱动定位转盘22旋转,待毛边修复的垫片10旋转至毛边修复部45下方时,驱动气缸51驱动升降杆52带动抵压块53向下运动抵压在垫片10的表面,然后下刀刃部4522对垫片通孔101上表面的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上刀刃部4521对垫片通孔101下表面的边缘处进行毛边修复,最后将移动杆451上移,毛边修复部45上升至定位转盘22的上方,同时升降杆52带动抵压块53也上升至定位转盘22的上方,定位转盘22继续旋转,如此循环完成垫片10的毛边修复。

实施例2,请参看图7至图9,本发明为一种垫片毛边修复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抵压机构5包括驱动气缸54、与驱动气缸54连接的升降杆55、固定于升降杆55端部的升降板56、分别设置于升降板56两端的套筒57与配重块58以及包覆在套筒57端部的抵压块59,驱动气缸51固定在支撑板43上,毛边修复部45贯穿升降板56与套筒57,配重块58用于保持升降板56的平衡性,使用时,在驱动气缸54的作用下,升降杆55带动升降板56上下移动,使得套筒57带动抵压块59上下移动,进而使抵压块59离开或者抵压垫片10,抵压块59抵压住垫片10时,毛边修复部45在套筒57内上下移动对垫片10进行毛边修复。

本发明垫片毛边修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及可靠性较高的特点,无需翻转垫片,便可以一次性对垫片通孔的两面进行毛边修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