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7983发布日期:2021-03-26 21:3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冲压模具是用于板料冲压成型和落料分离的模具,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以及翻孔模等等,冲压模具是一种高效成型的装置。
3.但是传统的冲压模具,在拆卸时,由于存在大量的螺栓,在对冲压模具内部部件进行更换时,拆卸非常不方便,且耗费大量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冲压模具与给予冲压力的装置不是一个整体,前期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座固定板和下模座固定板,所述上模座固定板和下模座固定板两侧对称焊接有金属耳板,并且上模座固定板和下模座固定板通过双向液压缸连接,双向液压缸两端焊接在金属耳板上;所述上模座固定板一体成型有上模座插槽,上模座与上模座固定板之间通过上模座插槽安装固定,上模座中对称安装有导套,下模座上对称安装有导柱,导套和导柱处于同心位置,导柱伸入导套内,且导柱与导套滑动连接,上模座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凸模,凸模与上模座之间通过贯穿上模座的第二紧固器连接,凸模中心一体成型有上窄下宽的小孔,第二紧固器和上模座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二液压缸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紧固器包括固定盘、伸缩杆和电机,固定盘和电机通过伸缩杆连接,固定盘沿水平方向对称布设,且数量为四个;所述下模座与下模座固定板之间通过下模座插槽安装固定,下模座顶部中心处设置有凹模,凹模与下模座之间通过贯穿下模座的第一紧固器连接,第一紧固器的结构与第二紧固器的结构完全相同,凹模底部两侧对称一体成型有上宽下窄的小孔,第一紧固器与下模座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一液压缸焊接固定。
7.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底部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中心一体成型有小孔,且被凸模贯穿,缓冲板和上模座之间通过贯穿上模座的第三紧固器连接,第三紧固器的结构与第二紧固器的结构完全相同,缓冲板两侧对称一体成型有上窄下宽的小孔,第三紧固器外壁设置有弹簧,第三紧固器与上模座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三液压缸焊接固定。
8.更进一步地:所所述凸模与上模座之间安装有缓冲垫,并且缓冲垫和上模座之间通过双面胶带粘接。
9.更进一步地:第一液压缸之间安装固定有电源,且电源与第一紧固器、第二紧固器和第三紧固器之间电性连接。
10.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可以利用自身电机提供张合状态的紧固器,来连接冲压模具中各个组成部分,固定盘的张开时,紧紧固定各个机构,固定板合拢时,可以瞬间使装置分解,大大缩短拆卸时间,并且采用冲压模具放在上模座固定板和下模座固定板之间,利用双向液压缸,从而提供冲压力,从而解决了传统加工前工序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的正视图的半剖视图;
12.图2为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的左视图;
13.图3为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中缓冲垫的放大图;
14.图4为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中紧固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中紧固器的俯视图。
16.图中:1

上模座、2

下模座、3

上模座固定板、4

下模座固定板、5

凸模、6

凹模、 7

缓冲板、8

缓冲垫、9

双面胶带、10

导套、11

导柱、12

电源、13

第一液压缸、14
‑ꢀ
第二液压缸、15

第三液压缸、16

双向液压缸、17

第一紧固器、18

第二紧固器、19

第三紧固器、20

弹簧、21

下模座插槽、22

上模座插槽、23

金属耳板、101

固定盘、102
‑ꢀ
伸缩杆、103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18.实施例1
19.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易于拆卸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模座固定板3和下模座固定板4,所述上模座固定板3和下模座固定板4两侧对称焊接有金属耳板23,并且上模座固定板3和下模座固定板4通过双向液压缸16连接,双向液压缸16两端焊接在金属耳板23上,通过双向液压缸16的作用,使得上模座固定板3和下模座固定板4之间相向运动,从而提供冲压动力;所述上模座固定板3一体成型有上模座插槽22,上模座1与上模座固定板3之间通过上模座插槽22安装固定,实现上模座可以任意抽插,易于后期拆卸,上模座1中对称安装有导套10,下模座2上对称安装有导柱11,导套10和导柱11处于同心位置,导柱11伸入导套10内,且导柱11与导套 10滑动连接,为整个冲压模具提供导向作用,上模座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凸模5,凸模5 与上模座1之间通过贯穿上模座1的第二紧固器18连接,凸模5中心一体成型有上窄下宽的小孔,用于安装第二紧固器18,第二紧固器18和上模座固定板3之间通过第二液压缸14焊接固定,在第二液压缸14作用下,带动第二紧固器18上下伸缩,从而实现任意调节凸模5、上模座1和上模座固定板3之间的松紧程度;所述第二紧固器18包括固定盘 101、伸缩杆102和电机103,固定盘101和电机103通过伸缩杆102连接,在电机103作用下,带动伸缩杆102沿着水平方向伸缩,从而使得固定盘101张合作用,使各个板块之间固定安装,摆脱传统螺栓安装的复杂性,固定盘101沿水平方向对称
布设,且数量为四个,使得固定效果更好。
20.所述下模座2与下模座固定板4之间通过下模座插槽21安装固定,实现下模座2可以任意抽插,易于后期拆卸,下模座2顶部中心处设置有凹模6,凹模6与下模座2之间通过贯穿下模座2的第一紧固器17连接,第一紧固器17的结构与第二紧固器18的结构完全相同,凹模6底部两侧对称一体成型有上宽下窄的小孔,用于安装第一紧固器17,第一紧固器17与下模座固定板4之间通过第一液压缸13焊接固定,在第一液压缸13作用下,带动第一紧固17器上下伸缩,实现任意调节凹模6、下模座2和下模座固定板4之间的松紧程度。
21.实施例2
2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模座1底部设置有缓冲板7,在冲压过程起到缓冲作用,保护模具,缓冲板7中心一体成型有小孔,且被凸模5贯穿,缓冲板7和上模座1之间通过贯穿上模座1的第三紧固器19连接,第三紧固器19的结构与第二紧固器18的结构完全相同,缓冲板7两侧对称一体成型有上窄下宽的小孔,用于安装第三紧固器19,第三紧固器19外壁设置有弹簧20,提供缓冲力,第三紧固器19与上模座固定板3之间通过第三液压缸15焊接固定,在第三液压缸15作用下,带动第三紧固器19上下伸缩,实现任意调节缓冲板7、上模座1和上模座固定板3之间的松紧程度。
23.所述凸模5与上模座1之间安装有缓冲垫8,用于保护凸模5,并且缓冲垫8和上模座1之间通过双面胶带9粘接。
24.所述第一液压缸13之间安装固定有电源12,用于对装置供电,且电源12与第一紧固器17、第二紧固器18和第三紧固器19之间电性连接。
25.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在使用本冲压模具装置时,首先将上模座1通过上模座插槽22插进上模座固定板3 上,下模座2通过下模座插槽21插进下模座固定板4上,在安装凸模5的位置,利用双面胶带8,在上模座1底部中心处粘连一层缓冲垫9,用于保护凸模5,并且将凹模6放在缓冲垫9底部,通过上模座固定板3内打开第二液压缸14,带动第二紧固器18伸缩,直到第二紧固器18顶端进入凸模5内部宽孔中,通过外部开关操控电机103,通过伸缩杆 102带动固定盘101张开卡住达到固定效果,利用第二液压缸14来控制固定的松紧程度,然后将凹模6放在下模座2中心位置,通过打开下模座固定板4内的第一液压缸13,带动第一紧固器17进入凹模6内部宽孔,并通过外部开关用相同于第二紧固器18的方式卡住凹模6,利用第一液压缸13控制松紧程度,同样的,打开上模座固定板3内的第三液压缸 15,用同样的方式,控制第三紧固器19,安装弹簧20和缓冲板7,从而达到缓冲保护的作用,装置安装完成,在双向液压缸16的作用下,上模座1和下模座2通过导柱11和导套10导向的作用下完成合模动作,如果发现冲压模具中有部位发生损坏,需要更换,可以通过操作液压缸和紧固器,瞬间完成相应部位拆卸工作,大大缩短时间。
2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上模座1、下模座2、上模座固定板3、下模座固定板4、凸模5和凹模6为现有技术的应用,第一液压缸13、第二液压缸14、第三液压缸15、双向液压缸16、第一紧固器17、第二紧固器18和第三紧固器19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冲压装置和给予冲压力装置分开使加工前工序繁琐,冲压模具结构发生损坏,更换时,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28.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
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