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外盖自动安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8509发布日期:2022-02-16 16:3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仪表外盖自动安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仪表外盖自动安装机。


背景技术:

2.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仪表进行生产制备的时候,需要安装有外壳,实现对仪表进行安全防护。
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105048734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电机端盖预装机构,包括设有出料位的机架、电机外壳固定结构、第二电机端盖支撑块和设有第一电机端盖支撑块的电机端盖对位机构、将电机端盖从出料位转移到第一电机端盖支撑块上的第一机械手、将电机端盖从第一电机端盖支撑块上转移到第二电机端盖支撑块上的第二机械手和将电机端盖从第二电机端盖支撑块上转移并安装到位于电机外壳固定结构中的电机外壳上的第三机械手。
4.上述的这种电机端盖预装机构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电机端盖装配到电机外壳上的电机端盖预装机构,解决了人工装配电机端盖所存在的费力且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但是上述的这种电机端盖预装机构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无法实现对仪表外壳进行压制组合,并且不能够实现对多组仪表外壳进行同时压制组合;二、无法实现在压合的过程中对仪表外壳进行安全防护,容易造成仪表外壳在压合的过程中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仪表外盖自动安装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仪表外盖自动安装机,包括伺服电缸和第二安装板,所述伺服电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压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上均开设有阵列排布的孔槽,所述上压板上固定安装有上压硅胶条,所述下压板上固定安装有下压硅胶条,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四角处分别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对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并且在压合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若干组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提高仪表外壳组装的工作效率;
9.本装置可以有效的保护仪表外壳在压合组装的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并且通过在硅胶垫实现对仪表和仪表外壳进行安全支撑,并且通过弹簧实现对上压板进行弹性支撑,有效的保护仪表外壳和仪表的安全。
10.较佳的,所述上压硅胶条和所述下压硅胶条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销杆,所述定位销杆连接在所述孔槽的内部,所述定位销杆包括有螺纹部和定位部,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在所述孔槽的内部,所述定位部贴合处于所述上压硅胶条和下压硅胶条的侧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杆的设定可以实现对上压硅胶条和下压硅胶条进行稳定的限位固定安装,防止上压硅胶条和下压硅胶条发生晃动或者脱落。
12.较佳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两侧焊接有侧板,两侧所述侧板的顶部焊接有顶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侧板和顶板的设定可以为系统进行框架的支撑,使得系统能够保持稳定。
14.较佳的,所述伺服电缸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伺服电缸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上部,所述第一安装板处于所述顶板的下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缸的设定可以实现对第一安装板和上压板进行升降调节,且两组伺服电缸的设定保持移动的平衡性,且顶板可以实现对伺服电缸进行稳定的安装。
16.较佳的,所述上压板的和所述下压板的四角处分别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分别通过所述定位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螺钉的设定可以实现对上压板和下压板进行稳定安装。
18.较佳的,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和所述顶板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四角处分别开设有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滑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孔的设定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板能够在导向杆上进行滑动调节。
20.较佳的,所述上压硅胶条和所述下压硅胶条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条或者是分段式硅胶条。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压硅胶条和所述下压硅胶条的设定可以实现对不同形状的仪表外壳进行安全支撑。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第一、利用本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对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并且在压合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若干组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提高仪表外壳组装的工作效率;
24.第二、利用本装置可以有效的保护仪表外壳在压合组装的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并且通过在硅胶垫实现对仪表和仪表外壳进行安全支撑,并且通过弹簧实现对上压板进行弹性支撑,有效的保护仪表外壳和仪表的安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伺服电缸;2、第一安装板;3、上压板;4、第二安装板;5、下压板;6、孔槽;7、上压硅胶条;8、下压硅胶条;9、定位销杆;10、导向杆;11、弹簧;12、支撑板;13、基座;14、侧板;15、顶板;16、定位孔;17、定位螺钉;18、螺纹部;19、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参考图1-4,仪表外盖自动安装机,包括伺服电缸1和第二安装板4,所述伺服电缸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压板3,所述第二安装板4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下压板5,所述上压板3和所述下压板5上均开设有阵列排布的孔槽6,所述上压板3上固定安装有上压硅胶条7,所述下压板5上固定安装有下压硅胶条8,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4的四角处分别活动连接有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的底部套接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对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并且在压合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若干组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提高仪表外壳组装的工作效率;
34.本装置可以有效的保护仪表外壳在压合组装的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并且通过硅胶垫实现对仪表和仪表外壳进行安全支撑,并且通过弹簧11实现对上压板3进行弹性支撑,有效的保护仪表外壳和仪表的安全。
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压硅胶条7和所述下压硅胶条8的外侧分别设有定位销杆9,所述定位销杆9连接在所述孔槽6的内部,所述定位销杆9包括有螺纹部18和定位部19,所述螺纹部18螺纹连接在所述孔槽6的内部,所述定位部19贴合处于所述上压硅胶条7和下压硅胶条8的侧边。效果为,定位销杆9的设定可以实现对上压硅胶条7和下压硅胶条8进行稳定的限位固定安装,防止上压硅胶条7和下压硅胶条8发生晃动或者脱落。
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13,所述基座13的两侧焊接有侧板14,两侧所述侧板14的顶部焊接有顶板15。效果为,基座13、侧板14和顶板15的设定可以为系统进行框架的支撑,使得系统能够保持稳定。
3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伺服电缸1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伺服电缸1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15的上部,所述第一安装板2处于所述顶板15的下部。效果为,伺服电缸1的设定可以实现对第一安装板2和上压板3进行升降调节,且两组伺服电缸1的设定保持移动的平衡性,且顶板15可以实现对伺服电缸1进行稳定的安装。
3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压板3的和所述下压板5的四角处分别开设有定位孔16,所述定位孔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17,所述上压板3和所述下压板5分别通过所述定位螺钉17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4上。效果为,定位螺钉17的设定可以实现对上压板3和下压板5进行稳定安装。
3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向杆10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13和所述顶板15的四角
处,所述第一安装板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4的四角处分别开设有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10的滑孔。效果为,滑孔的设定可以使得第一安装板2能够在导向杆10上进行滑动调节。
4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压硅胶条7和所述下压硅胶条8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条或者是分段式硅胶条。效果为,上压硅胶条7和所述下压硅胶条8的设定可以实现对不同形状的仪表外壳进行安全支撑。
41.使用原理及优点:
42.在使用的时候,先将上压硅胶条7和下压硅胶条8分别通定位销杆9进行固定安装在上压板3和下压板5上,且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和仪表的大小进行若干组上压硅胶条7和下压硅胶条8的设定,然后将仪表和仪表外壳放置在下压硅胶条8上,并且保持仪表和仪表外壳的平衡稳定性,然后启动伺服电缸1,使得第一安装板2、上压板3和上压硅胶条7能够缓慢的下移,实现对仪表和仪表外壳进行压合组装,且在压合的过程中上压硅胶条7和下压硅胶条8在受力的时候会弹性收缩,保持仪表和仪表外壳的安全性,以及在导向杆10上设有弹簧11和支撑板12,在第一安装板2下压的时候,支撑板12与第一安装板2进行贴合,此时弹簧11受力收缩,能够减少第一安装板2的冲击力,也能够保护仪表和仪表外壳的安全性。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