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9986发布日期:2022-05-17 10:5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


背景技术:

2.焊机是指为焊接提供一定特性的电源的电器,焊接由于灵活简单方便牢固可靠、焊接后甚至与母材同等强度的优点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容器等。
3.例如公开号cn202317380u就公开了一种轻巧、并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直流电焊机,包括交流输入电路和直流输出电路,交流输入电路与直流输出电路之间依次串接有输入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和输出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电路与逆变电路之间依次串接有输出反馈电路和逆变控制电路。
4.该使用新型通过取消了原来的工频变压器,减轻了整个电焊机的重量,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但是传统的焊机已经无法满足高技术服务领域中对焊机的要求,只有基于先进技术的焊机才能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目前焊机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工程上使用的时候,由于操作人员经常需要挪动地方来焊接,以往的焊机大多只能通过焊机顶部的把手来提着移动,对于质量较轻的焊机可以依靠一个人移动,但是却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对于重量较重的焊机就已经无法通过一个人移动,这样在实际使用焊机的时候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解决以往焊机只能通过把手提着来移动,在工程上使用的时候,操作人员经常这样移动,会耗费大量人工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包括上下相连的焊机本体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下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升降槽,升降槽内升降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的下侧连接有万向轮,支撑部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支撑板升降的升降结构,支撑部的前侧设置有牵引绳。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升降结构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绕线环和弹力绳,支撑部在升降槽的上方设置有收纳腔,升降槽的槽底设置有和收纳腔相连通的连通孔,第一转动柱的上端和收纳腔的上腔壁转动相连,下端在连通孔的位置和收纳腔的下腔壁转动相连,第一转动柱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螺纹槽,螺纹槽和连通孔相互对齐,第二转动柱转动设置于连通孔内,第二转动柱的下端穿进升降槽内和支撑板的上侧相连,上端穿进螺纹槽内,并且第二转动柱的外壁和螺纹槽的槽壁螺纹咬合相连,绕线环套设于第一转动柱的外壁上,弹力绳的上端和收纳腔的上腔壁相连,下端和绕线环的上侧相连,支撑部的前侧设置有和收纳腔相连通的滑动孔,牵引绳的一端在支撑部的外侧连接有拉环,另一端穿过滑动孔和绕线环相连,并且盘卷于绕线环的外壁上,支撑部的外侧在滑动孔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牵引绳朝收纳腔移动的限位装置。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锁紧柱、拨动板和弹簧,牵引绳上套设有限位环,固定块的下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滑动槽,锁紧柱上下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锁紧柱的上端通过弹簧和滑动槽的槽底相连,下端穿出滑动槽,并且和限位环卡扣贴合,固定块的前侧设置有和滑动槽的槽壁相连通的拨动孔,拨动板上下滑动设置于拨动孔内,拨动板的一端穿进滑动槽内和锁紧柱的侧面相连,另一端穿出拨动孔,置于固定块的前侧。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限位环的外壁设置为半圆弧形,锁紧柱的下端朝向支撑部的一侧设置为圆弧面。
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转动柱的上端同轴连接有转动杆,收纳腔的上腔壁设置有和转动杆相匹配的转动槽,转动杆的上端转动设置于转动槽内。
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环绕绕线环的外壁设置有绕线槽,牵引绳在收纳腔内的一端和绕线槽的槽底相连。
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撑部的下侧在升降槽的周围设置有支脚。
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万向轮设置为三个以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撑部,能够对焊机本体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通过设置升降槽、支撑板、万向轮和升降结构,这样就能在需要移动焊机本体的时候通过升降结构使支撑板带动万向轮从升降槽内支出,这样就能使万向轮将支撑部支撑起来,从而便于移动焊机本体。通过设置牵引绳,这样就能通过牵引绳来拉动支撑部,从而带动焊机本体移动。解决以往焊机只能通过把手提着来移动,在工程上使用的时候,操作人员经常这样移动,会耗费大量人工的问题。在不需要移动焊机本体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升降结构将万向轮收回到升降槽内,这样就能够避免焊机本体在焊接的过程中滑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的侧剖面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标记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图2中标记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标:1-焊机本体,2-支撑部,3-升降槽,4-支撑板,5-万向轮,6-牵引绳,7-第一转动柱,8-第二转动柱,9-绕线环,10-弹力绳,11-收纳腔,12-连通孔,13-螺纹槽,14-滑动孔,15-拉环,16-固定块,17-锁紧柱,18-拨动板,19-弹簧,20-限位环,21-滑动槽,22-拨动孔,23-圆弧面,24-转动杆,25-转动槽,26-绕线槽,27-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
23.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24.一种具有高便捷度移动功能的焊机,包括上下相连的焊机本体1和支撑部2,支撑
部2的下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升降槽3,升降槽3内升降设置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下侧连接有万向轮5,支撑部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支撑板4升降的升降结构,支撑部2的前侧设置有牵引绳6。通过设置支撑部2,能够对焊机本体1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通过设置升降槽3、支撑板4、万向轮5和升降结构,这样就能在需要移动焊机本体1的时候通过升降结构使支撑板4带动万向轮5从升降槽3内支出,这样就能使万向轮5将支撑部2支撑起来,从而便于移动焊机本体1。通过设置牵引绳6,这样就能通过牵引绳5来拉动支撑部2,从而带动焊机本体1移动。解决以往焊机只能通过把手提着来移动,在工程上使用的时候,操作人员经常这样移动,会耗费大量人工的问题。在不需要移动焊机本体1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升降结构将万向轮5收回到升降槽3内,这样就能够避免焊机本体1在焊接的过程中滑动。牵引绳6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缠绕等方式收纳在焊机本体1或者支撑部2上。
25.升降结构包括第一转动柱7、第二转动柱8、绕线环9和弹力绳10,支撑部2在升降槽3的上方设置有收纳腔11,升降槽3的槽底设置有和收纳腔11相连通的连通孔12,第一转动柱7的上端和收纳腔11的上腔壁转动相连,下端在连通孔12的位置和收纳腔11的下腔壁转动相连,第一转动柱7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螺纹槽13,螺纹槽13和连通孔12相互对齐,第二转动柱8转动设置于连通孔12内,第二转动柱8的下端穿进升降槽3内和支撑板4的上侧相连,上端穿进螺纹槽13内,并且第二转动柱8的外壁和螺纹槽13的槽壁螺纹咬合相连,绕线环9套设于第一转动柱7的外壁上,弹力绳10的上端和收纳腔11的上腔壁相连,下端和绕线环9的上侧相连,支撑部2的前侧设置有和收纳腔11相连通的滑动孔14,牵引绳6的一端在支撑部2的外侧连接有拉环15,另一端穿过滑动孔14和绕线环9相连,并且盘卷于绕线环9的外壁上,支撑部2的外侧在滑动孔1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牵引绳6朝收纳腔11移动的限位装置。弹力绳10在常规设置中,需要一定的长度,以及弹力绳10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保证在牵引绳6带动绕线环9转动的时候,不会将弹力绳10拉断。这样的设置当需要移动焊机本体1的时候,操作人员握住拉环15,通过拉动拉环15,将牵引绳6通过滑动孔14,从收纳腔11内拉出,在拉出牵引绳6的过程中,牵引绳6由于是盘卷在绕线环9的外壁上,这时就会带动绕线环9转动,绕线环9转动就会带动第一转动柱7一起转动。由于升降槽3和支撑板4之间只能升降,不能转动,这样就使固定于支撑板4上侧的第二转动柱8不能转动。由于第二转动柱8和第一转动柱7的螺纹槽13螺纹咬合,因此当第一转动柱7转动的时候,第二转动柱8在螺纹槽13内和螺纹槽的槽壁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就会由于螺纹咬合的结构使第二转动柱8逐渐向下移动,这样就会推动支撑板4在升降槽3内向下移动,从而使万向轮5将支撑部2支撑起来,便于移动焊机本体1。通过设置限位装置,能够限制牵引绳6收回到收纳腔11内,这样就不会在移动焊机本体1的过程中,导致万向轮5收回到升降槽3内。当将焊机本体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以后,通过打开限位装置,使牵引绳6能够收回到收纳腔11内。这时弹力绳10受弹力作用,带动绕线环9回转,使牵引绳6盘绕在绕线环9上,同时,由于第一转动柱7反向转动,这样就会使第二转动柱8逐渐朝螺纹槽13的槽底移动,从而使支撑板4逐渐收回到升降槽3内。在支撑板4收回升降槽3的过程中,焊机本体1和支撑部2的受自身重力作用,会加快支撑板4收回到升降槽3内。最终使拉环15贴合于滑动孔14处。
26.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16、锁紧柱17、拨动板18和弹簧19,牵引绳6上套设有限位环20,固定块16的下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滑动槽21,锁紧柱17上下滑动设置于滑动槽21内,锁紧柱17的上端通过弹簧19和滑动槽21的槽底相连,下端穿出滑动槽21,并且和限位环20卡
扣贴合,固定块16的前侧设置有和滑动槽21的槽壁相连通的拨动孔22,拨动板18上下滑动设置于拨动孔22内,拨动板18的一端穿进滑动槽21内和锁紧柱17的侧面相连,另一端穿出拨动孔22,置于固定块16的前侧。这样的设置,当通过拉环15拉动牵引绳6的时候,通过向上拨动拨动板18,能够使锁紧柱17缩回到滑动槽21内,这样就能顺利的将牵引绳6从滑动孔14内拉出,当拉动至合适位置的时候,通过松开拨动板18,此时锁紧柱17受弹簧的弹力作用,穿出滑动槽21,并且和限位环20的侧面贴合在一起,这样就能通过限位环20和锁紧柱17相配合来限制牵引绳6缩回到收纳腔11内。
27.限位环20的外壁设置为半圆弧形,锁紧柱17的下端朝向支撑部2的一侧设置为圆弧面23。这样的设置,当需要将牵引绳6拉出收纳腔11的时候,只需要拉动拉环15,当锁紧柱17的圆弧面23和限位环20的外壁相贴合的时候,会相互挤压推动锁紧柱17收回到滑动槽21内,不需要单独去拨动拨动板18,使锁紧柱17收回到滑动槽21内。只需要在主动将牵引绳6收回到收纳腔11的时候,拨动拨动板18,将锁紧柱17收回到滑动槽21内。
28.第一转动柱7的上端同轴连接有转动杆24,收纳腔11的上腔壁设置有和转动杆24相匹配的转动槽25,转动杆24的上端转动设置于转动槽25内。通过设置转动杆24和转动槽25,能够使第一转动柱7转动的时候更加稳定。
29.环绕绕线环9的外壁设置有绕线槽26,牵引绳6在收纳腔11内的一端和绕线槽26的槽底相连。通过设置绕线槽26,能够使牵引绳6更加方便的盘卷在绕线环9上。
30.支撑部2的下侧在升降槽3的周围设置有支脚27。通过设置支脚27,能够避免支撑部2和地面直接接触,同时能够在不使用万向轮5的时候提供很好的支撑力,常规情况下在支撑部2下侧的四个角均有设置。
31.万向轮5设置为三个以上。常规情况下可以在支撑板4下侧的四个角都设置一个万向轮5。
32.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