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夹持块状产品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0221发布日期:2022-04-06 16:5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夹持块状产品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块状产品的治具。


背景技术:

2.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或两者)的一种工具。治具可以分为工艺装配类治具、项目测试类治具和线路板测试类治具三类。在对块状产品上进行冲孔和造型加工时,需要治具将产品固定,但是目前大多数钻孔和造型加工操作中,针对产品的固定效果不理想,在钻孔或造型加工过程中产品移位导致产品损坏的事情时有发生,降低了产品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夹持块状产品的治具,包括治具座、夹持组件、转手组件和清屑组件,所述治具座呈水平设置,所述治具座的顶部开设有呈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滑槽,所述夹持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呈间隔滑动设置在治具座的顶部,所述转手组件插装在一个夹持组件上,所述清屑组件滑动设置在治具座的顶部,且清屑组件位于治具座的一端,治具座的另一端呈倾斜设置。
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底座、夹持座、固定块、夹持块、转动柱、螺纹杆、两个半圆座和两个固定件,所述底座位于治具座的顶部,所述夹持座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夹持座的顶部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半圆座呈间隔位于开口内,且两个半圆座均设置在夹持座上,所述固定块和夹持块呈间隔位于夹持座的顶部,且固定块安装在夹持座的顶部,所述转动柱转动设置在一个半圆座内,且转动柱的一端贯穿半圆座并向外延伸,所述转动柱的一端上安装有棱形柱,所述螺纹杆位于两个半圆座之间,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一个半圆座与转动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半圆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的顶部与夹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呈对称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壁上,且每个固定件的底部均与治具座滑动连接。
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件均包括横座、挤压板、连接块、转动臂、竖板、横杆、插接座、插接杆、拉手、滑动圆盘和两个弹簧,所述横座设置在底座的侧壁上,所述挤压板呈上下滑动设置在一个滑槽内,所述连接块位于横座的顶部,且连接块的底部贯穿横座与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呈水平位于横座的顶部,且转动臂的一端与连接块的顶部相铰接,所述竖板与插接座呈间隔设置在横座的顶部,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在竖板的侧壁上,且横杆的另一端贯穿转动臂的中段并向外延伸,所述插接杆位于转动臂与插接座之间,所述插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臂的另一端相插接,所述拉手位于插接座的旁侧,所述插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插接座与拉手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圆盘滑动设置在插接座内,且滑动圆盘套设在插接杆上,两个所述弹簧呈间隔位于插接杆的两端,且每个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插接座的内壁和滑动圆盘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的顶部设有弹性板。
6.进一步的,所述转手组件包括插装柱、凹型座和握手,所述插装柱的一端插装在一
个棱形柱上,所述凹型座的一端设置在插装柱的另一端上,所述握手铰接设置在凹型座的另一端上。
7.进一步的,所述清屑组件包括横板、两个竖臂、两个导向柱和多个清屑板,所述横板位于治具座的顶部,多个所述清屑板分别滑动设置在多个滑槽内,且每个清屑板的顶部均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柱分别滑动设置在治具座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竖臂分别位于治具座的两侧,且两个竖臂分别与两个导向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臂的顶部均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握手呈纺锤型结构设置。
9.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0.其一,将产品放置在夹持座上并使产品位于固定块与夹持块之间,通过将插装柱与棱形柱相插接,然后抓住并转动握手,即可带动棱形柱旋转,棱形柱旋转,可使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柱带着螺纹杆转动,既而套设在螺纹杆上的滑动块会随着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夹持块向固定块方向移动,从而将产品夹持固定在夹持座上,产品放置在夹持座上固定后,根据产品所需冲孔的位置,滑动底座,使产品位于指定地点,之后,转动转动臂的一端,使转动臂以横杆为轴心进行转动,将转动臂的另一端抬起,并使转动臂转动至水平状态,通过转动臂与连接块顶部相铰接的设置,使得连接块随着转动臂的抬起而向上滑动,带动挤压板在一个滑槽内滑动,直至挤压板顶部的弹性板与治具座的内顶壁紧紧贴合,既而通过挤压板和底座同时向治具座的顶部和内顶壁挤压进行固定,同时拉动拉手,使滑动圆盘带着插接杆向后移动,压缩两个弹簧,当转动臂转动至水平,松开拉手,在弹簧的弹性势能下降,将插接杆弹出,使插接杆与转动臂相插接,保持转动臂水平的状态,从而固定住底座的位置,进一步保证了产品在进行冲孔或造型加工时不会发生偏移。
11.其二,当产品冲孔或造型加工完成后,治具座及其多个滑槽内会残留废屑,将两个底座上的固定件松开,并滑动两个底座,使两个底座与治具座分离,然后抓住并滑动横板,使横板在治具座的顶部滑动,以及多个清屑板在多个滑槽内滑动,将治具座顶部及其多个滑槽内的废屑扫动至治具座另一端的倾斜处落下,完成治具座的清废工作,保证了两个底座在治具座上滑动或固定时,不会受到废屑的影响。
附图说明
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6.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座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治具座1、滑槽11、夹持组件2、底座21、夹持座22、固定块23、夹持块24、转动
柱25、螺纹杆26、半圆座27、固定件28、横座281、挤压板282、连接块283、转动臂284、竖板285、横杆286、插接座287、插接杆288、拉手289、滑动圆盘2810、弹簧2811、弹性板2812、棱形柱29、滑动块210、转手组件3、插装柱31、凹型座32、握手33、清屑组件4、横板41、竖臂42、导向柱43、清屑板4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4.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夹持块状产品的治具,包括治具座1、夹持组件2、转手组件3和清屑组件4,所述治具座1呈水平设置,所述治具座1的顶部开设有呈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滑槽11,所述夹持组件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组件2呈间隔滑动设置在治具座1的顶部,所述转手组件3插装在一个夹持组件2上,所述清屑组件4滑动设置在治具座1的顶部,且清屑组件4位于治具座1的一端,治具座1的另一端呈倾斜设置。
25.具体的,每个所述夹持组件2均包括底座21、夹持座22、固定块23、夹持块24、转动柱25、螺纹杆26、两个半圆座27和两个固定件28,所述底座21位于治具座1的顶部,所述夹持座22设置在底座21的顶部,所述夹持座22的顶部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半圆座27呈间隔位于开口内,且两个半圆座27均设置在夹持座22上,所述固定块23和夹持块24呈间隔位于夹持座22的顶部,且固定块23安装在夹持座22的顶部,所述转动柱25转动设置在一个半圆座27内,且转动柱25的一端贯穿半圆座27并向外延伸,所述转动柱25的一端上安装有棱形柱29,所述螺纹杆26位于两个半圆座27之间,所述螺纹杆26的一端贯穿一个半圆座27与转动柱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螺纹杆26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半圆座27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6上套设有滑动块210,且滑动块210的顶部与夹持块24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28呈对称分别设置在底座21的两侧壁上,且每个固定件28的底部均与治具座1滑动连接,将产品放置在夹持座22上并使产品位于固定块23与夹持块24之间,使转手组件3与棱形柱29相插接,转动转手组件3,带动棱形柱29旋转,使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柱25带着螺纹杆26转动,既而套设在螺纹杆26上的滑动块210会随着螺纹杆26的转动带动夹持块24向固定块23方向移动,从而将产品夹持固定在夹持座22上,两个夹持组件2的设置,可以同时对两个产品进行冲孔或造型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26.具体的,每个所述固定件28均包括横座281、挤压板282、连接块283、转动臂284、竖板285、横杆286、插接座287、插接杆288、拉手289、滑动圆盘2810和两个弹簧2811,所述横座281设置在底座21的侧壁上,所述挤压板282呈上下滑动设置在一个滑槽11内,所述连接块283位于横座281的顶部,且连接块283的底部贯穿横座281与挤压板28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284呈水平位于横座281的顶部,且转动臂284的一端与连接块283的顶部相铰接,所述竖板285与插接座287呈间隔设置在横座281的顶部,所述横杆286的一端设置在竖板285的侧壁上,且横杆286的另一端贯穿转动臂284的中段并向外延伸,所述插接杆288位于转动臂284与插接座287之间,所述插接杆288的一端与转动臂284的另一端相插接,所述拉手289位
于插接座287的旁侧,所述插接杆288的另一端贯穿插接座287与拉手289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圆盘2810滑动设置在插接座287内,且滑动圆盘2810套设在插接杆288上,两个所述弹簧2811呈间隔位于插接杆288的两端,且每个弹簧2811的两端分别与插接座287的内壁和滑动圆盘2810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282的顶部设有弹性板2812,产品放置在夹持座22上固定后,根据产品所需冲孔的位置,滑动底座21,使产品位于指定地点,之后,转动转动臂284的一端,使转动臂284以横杆286为轴心进行转动,将转动臂284的另一端抬起,并使转动臂284转动至水平状态,通过转动臂284与连接块283顶部相铰接的设置,使得连接块283随着转动臂284的抬起而向上滑动,带动挤压板282在一个滑槽11内滑动,直至挤压板282顶部的弹性板2812与治具座1的内顶壁紧紧贴合,既而通过挤压板282和底座21同时向治具座1的顶部和内顶壁挤压进行固定,同时拉动拉手289,使滑动圆盘2810带着插接杆288向后移动,压缩两个弹簧2811,当转动臂284转动至水平,松开拉手289,在弹簧2811的弹性势能下降,将插接杆288弹出,使插接杆288与转动臂284相插接,保持转动臂284水平的状态,从而固定住底座21的位置,进一步保证了产品在进行冲孔或造型加工时不会发生偏移。
27.具体的,所述转手组件3包括插装柱31、凹型座32和握手33,所述插装柱31的一端插装在一个棱形柱29上,所述凹型座32的一端设置在插装柱31的另一端上,所述握手33铰接设置在凹型座32的另一端上,通过将插装柱31与棱形柱29相插接,然后抓住并转动握手33,即可带动转动柱25旋转。
28.具体的,所述清屑组件4包括横板41、两个竖臂42、两个导向柱43和多个清屑板44,所述横板41位于治具座1的顶部,多个所述清屑板44分别滑动设置在多个滑槽11内,且每个清屑板44的顶部均与横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柱43分别滑动设置在治具座1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竖臂42分别位于治具座1的两侧,且两个竖臂42分别与两个导向柱4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臂42的顶部均与横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当产品冲孔或造型加工完成后,治具座1及其多个滑槽11内会残留废屑,将两个底座21上的固定件28松开,并滑动两个底座21,使两个底座21与治具座1分离,然后抓住并滑动横板41,使横板41在治具座1的顶部滑动,以及多个清屑板44在多个滑槽11内滑动,将治具座1顶部及其多个滑槽11内的废屑扫动至治具座1另一端的倾斜处落下,完成治具座1的清废工作,保证了两个底座21在治具座1上滑动或固定时,不会受到废屑的影响。
29.具体的,所述握手33呈纺锤型结构设置,纺锤型握手33的设计,更方便工作人员抓住握手33并发力。
30.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将产品放置在夹持座22上并使产品位于固定块23与夹持块24之间,通过将插装柱31与棱形柱29相插接,然后抓住并转动握手33,即可带动棱形柱29旋转,棱形柱29旋转,可使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柱25带着螺纹杆26转动,既而套设在螺纹杆26上的滑动块210会随着螺纹杆26的转动带动夹持块24向固定块23方向移动,从而将产品夹持固定在夹持座22上,产品放置在夹持座22上固定后,根据产品所需冲孔的位置,滑动底座21,使产品位于指定地点,之后,转动转动臂284的一端,使转动臂284以横杆286为轴心进行转动,将转动臂284的另一端抬起,并使转动臂284转动至水平状态,通过转动臂284与连接块283顶部相铰接的设置,使得连接块283随着转动臂284的抬起而向上滑动,带动挤压板282在一个滑槽11内滑动,直至挤压板282顶部的弹性板2812与治具座1的内顶壁紧紧贴合,既而通过挤压板282和底座21同时向治具座1的顶部和内顶壁挤压进行固定,同时拉动
拉手289,使滑动圆盘2810带着插接杆288向后移动,压缩两个弹簧2811,当转动臂284转动至水平,松开拉手289,在弹簧2811的弹性势能下降,将插接杆288弹出,使插接杆288与转动臂284相插接,保持转动臂284水平的状态,从而固定住底座21的位置,进一步保证了产品在进行冲孔或造型加工时不会发生偏移,两个夹持组件2的设置,可以同时对两个产品进行冲孔或造型加工,当产品冲孔或造型加工完成后,治具座1及其多个滑槽11内会残留废屑,将两个底座21上的固定件28松开,并滑动两个底座21,使两个底座21与治具座1分离,然后抓住并滑动横板41,使横板41在治具座1的顶部滑动,以及多个清屑板44在多个滑槽11内滑动,将治具座1顶部及其多个滑槽11内的废屑扫动至治具座1另一端的倾斜处落下,完成治具座1的清废工作,保证了两个底座21在治具座1上滑动或固定时,不会受到废屑的影响。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