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9630发布日期:2022-08-03 04:2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件往往通过多中工件零部件进行组装,以实现工件的高效生产。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人工将待组装的工件零部件卡接在装夹板中,并通过装夹板与工件的其他零部件的组装。但是对于一些工件,如手机壳或耳机壳等工件,其部分零部件体积相对较小,采用人工进行装夹的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提升装夹效率。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所述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包括:
5.取料组件,所述取料组件包括两个吸附部件,所述取料组件通过两个所述吸附部件对上料盘上的两个工件零件同时上料;
6.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取料组件的一侧,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治具、推块组件、间距调整驱动件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调整件,所述推块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治具上,所述推块组件、所述夹持调整件相对设置;所述间距调整驱动件的驱动端与两个所述夹持调整件连接;所述定位治具用于承接上料的所述工件零件,所述推块组件用于将两个所述工件零件分别推至两个所述夹持调整件的水平夹持区域内;所述间距调整驱动件用于调整两个所述夹持调整件之间的间距;
7.装夹组件,所述装夹组件包括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爪部,所述夹爪组件通过两个所述夹爪部同时将两个所述夹持调整件夹持的工件零件同时移动至装夹盘上间隔设置的两个装夹治具上。
8.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上料盘可以一次上料多个工件零件,此时,通过定位机构调整两个工件零件之间的间距,并通过夹爪组件同时将其卡装在对应的装夹治具下,相对于现有的人工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一次对上料盘上的两个工件零件以固定的间距进行装夹,装夹效率更高。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用于翻转所述夹持调整件。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电机、转轴以及安装板,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和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间距调整驱动件为气动夹爪,所述间距调整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间距调整驱动件的两个夹爪分别与一个所述夹持调整件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相互垂直的缓冲件,其中一个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且与未翻转时的所述安装板抵接;另外一个所述缓冲件用于
阻挡翻转后的所述安装板。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第一滑轨、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滑轨;所述定位机构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第一滑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轨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吸附部件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水平移动。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夹装置还包括第一传输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包括上料传送带、下料传送带以及转运部件,所述转运部件用于将所述上料盘从所述上料传送带转运至所述下料传送带,所述定位机构位于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一端。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转运部件包括第三驱动件、两个u型安装件以及安装于两个所述u型安装件端部的四个吸附件;两个所述u型安装件相背设置,两个所述吸附部件均位于其中一个所述u型安装件内;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u型安装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吸附部件通过连接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一料仓组件和第二料仓组件,且所述第一料仓组件靠近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料仓组件与所述第一料仓组件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下料传送带的一端。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传输组件,所述第二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传输组件用于输送所述装夹盘。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夹爪部为气动夹爪;所述夹爪组件还包括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三滑轨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滑轨的一端靠近所述定位机构设置;所述第四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滑轨在所述第三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同时驱动两个所述夹爪部在所述第四滑轨上滑动。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装夹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取料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的图1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第一传输组件110、上料传送带111、下料传送带112、取料组件120、第一滑轨121、吸附部件123、第二滑轨124、转运部件125、第三驱动件1251、u型安装件1252、吸附件1253、
连接板126、第一料仓组件127、第二料仓组件128、定位机构200、定位治具210、推块组件220、推块驱动件221、推块222、间距调整驱动件230、夹持调整件240、翻转机构250、电机251、转轴252、安装板253、缓冲件260、
28.第二传输组件310、夹爪组件320、第三滑轨321、第四滑轨322、第四驱动件323、第五驱动件324、夹爪部325、
29.上料盘410、工件零件420、装夹盘430、装夹治具431、夹持位4311。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按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计数特征的数量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参照附图,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包括:
34.取料组件120,取料组件120包括两个吸附部件123,取料组件120通过两个吸附部件123对上料盘410上的两个工件零件420同时上料;
35.定位机构200,定位机构200位于取料组件120的一侧,定位机构200包括定位治具210、推块组件220、间距调整驱动件230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调整件240,推块组件220设置于定位治具210上,推块组件220、夹持调整件240相对设置;间距调整驱动件230的驱动端与两个夹持调整件240连接;定位治具210用于承接上料的工件零件420,推块组件220用于将两个工件零件420分别推至两个夹持调整件240的水平夹持区域内;间距调整驱动件230用于调整两个夹持调整件240之间的间距;
36.装夹组件,装夹组件包括夹爪组件320,夹爪组件320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爪部325,夹爪组件320通过两个夹爪部325同时将两个夹持调整件240夹持的工件零件420移动至装夹盘430上间隔设置的两个装夹治具431上。
37.因此,通过上料盘410可以一次上料多个工件零件,此时,通过定位机构200调整两个工件零件420之间的间距,并通过夹爪组件320同时将其卡装在对应的装夹治具431下,相对于现有的人工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一次对上料盘上的两个工件零件420以固定的间距进行装夹,装夹效率更高。
38.需说明的是,参照图2所示,推块组件220包括推块驱动件221以及推块222,推块驱动件221可以为气缸或者其他能往复驱动的驱动件。当工件零件420放置在定位治具210时,
推块222在气缸的驱动下同时推动两个工件移动。推块222嵌设在定位治具210内,从而可以在限制推块222的行进方向的同时可以使得定位治具210的表面保持平整。
39.需说明的是,参照图3所示,装夹板上设置有多个装夹治具431,在装夹方向上,两个装夹治具431之间留有组装间隙,每个装夹治具431的一侧设置有夹持位4311。采用两个夹持调整件240或两个以上的夹持调整件240,通过在定位机构200上调整工件零件420之间的距离,当工件零件420之间的间距与装置夹治具上两个相邻夹持位4311的距离匹配时,可以实现对两个工件零件420同时上料,减少夹爪组件320的移动次数的同时满足工件零件420的夹装要求,进而提升装夹效率。
40.需说明的是,夹爪部325可以设置为气动夹爪。
41.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装夹装置还包括控制部件,控制部件与驱动相关的装置如夹爪部325、吸附部件123等电连接。
42.可理解的是,参照图2所示,定位机构200还包括翻转机构250,翻转机构250用于翻转夹持调整件240。
43.需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翻转机构250,可以工件零件420翻转,当上料盘410上料时工件零件420的放置角度和装夹治具431装夹工件零件420的装夹角度不同时,通过翻转机构250翻转实现装夹。
44.可理解的是,翻转机构250包括电机251、转轴252以及安装板253,电机251的驱动端和转轴252连接,安装板253与转轴252连接;间距调整驱动件230为气动夹爪,间距调整驱动件230安装于安装板253;间距调整驱动件230的两个夹爪分别与一个夹持调整件240连接。
45.需说明的是,通过气动夹爪控制两个夹持调整件240之间的间距,效率更高且精度更高,安装更加便利。
46.可理解的是,定位机构200还包括相互垂直的缓冲件260,其中一个缓冲件260位于安装板253下方且与未翻转时的安装板253抵接;另外一个缓冲件260用于阻挡翻转后的安装板253。
47.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另外一个缓冲件260也位于安装板253的下方。
48.需说明的是,当电机251转动90度,转轴252带动安装板253翻转90度,改变工件零件420的角度。此时,通过设置缓冲件260可以加快电机251停止时,安装板253停止的速度,同时设置缓冲件260,在停止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安装板253的冲击,进而降低工件零件420的位置发生偏移的概率。当电机251转动90度复位,另一个缓冲件260可以加速安装板253翻转后的停止速度,进而提升夹装效率。
49.可理解的是,取料组件120还包括第一滑轨121、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滑轨124;定位机构200位于两个第二滑轨124之间,第一滑轨1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124滑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滑轨121在第二滑轨124上滑动,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吸附部件123在第一滑轨121上水平移动。
50.可理解的是,装夹装置还包括第一传输组件110,第一传输组件110包括上料传送带111、下料传送带112以及转运部件125,转运部件125用于将上料盘410从上料传送带111转运至下料传送带112,定位机构200位于上料传送带111的传送方向的一端。
51.需说明的是,第一传输组件110位于两个第二滑轨124之间。
52.可理解的是,图1和图6所示,取料组件120还包括连接板126,转运部件125包括第三驱动件1251、两个u型安装件1252以及安装于两个u型安装件1252端部的四个吸附件1253;两个u型安装件1252相背设置,两个吸附部件123均位于其中一个u型安装件1252内;第三驱动件1251用于驱动两个u型安装件1252上下移动,第三驱动件1251与吸附部件123通过连接板126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21上。
53.需说明的是,通过将吸附部件123安装在u型安装件1252内,在吸附部件123吸附完成上料盘410上的工件零件420时,u型安装件1252相对于上料盘410的位置更好确定,进而减少路径调整的次数,提升效率。
54.可理解的是,参照3所示,第一传输组件110还包括第一料仓组件127和第二料仓组件128,且第一料仓组件127靠近上料传送带111的传送方向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料仓组件128与第一料仓组件127平行设置且位于下料传送带112的一端。
55.需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料仓组件127、第二料仓组件128,可以分别实现上料盘410批量上料、批量下下料。
56.可理解的是,组装上料的装夹装置还包括第二传输组件310,第二传输组件310的传输方向与第一滑轨121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二传输组件310用于输送装夹盘430。
57.需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通过平行设置,可以节约机架上安装上料传输组件、定位机构200以及装夹组件的空间。
58.可理解的是,参照图5所示,夹爪部325设置为气动夹爪;夹爪组件320还包括第三滑轨321、第四滑轨322、第四驱动件323、第五驱动件324;第三滑轨32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传输组件310的两侧,且第三滑轨321的一端靠近定位机构200设置;第四滑轨322滑动设置在第三滑轨321上,第四驱动件323用于驱动第四滑轨322在第三滑轨321上滑动,第五驱动件324用于同时驱动两个夹爪部325在第四滑轨322上滑动。
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6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