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屑台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2508发布日期:2022-08-24 08:4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屑台钻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台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排屑台钻。


背景技术:

2.台钻即为台式钻床,是可安放在作业台上,主轴竖直布置的小型钻床,一般包括用于装夹工件的工作台,安装钻头的主轴,以及安装主轴的主轴架和驱动主轴转动的电机等,主要作中小型零件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和刮平面等工作,在加工车间和模具修配车间使用,与国内外同类型机床比较,具有马力小、刚度高、精度高,刚性好,操作方便,易于维护的特点。现有台钻的工作台不设保护装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向四处飞溅,散落在工作台周围,容易造成工作台污染或影响工件的继续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台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容易污染工作且影响加工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屑台钻。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自动排屑台钻,包括主轴、钻头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上部敞口的容置部,以及与所述容置部顶部相适应且镂空设置的台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面四周的围挡机构,以及与所述容置部连通的吸尘装置。
6.本方案中的台钻发挥功能部分的结构与现有台钻相同,工作台用于放置装夹待加工的工件,其他现有结构包括用于完成加工的钻头以及用于安装钻头的主轴等,本方案对台钻的改进仅限于对工作台进行优化及改进,具体的,将工作台设置为两个部分,放置装夹工件的台面为一部分,台面镂空设置,工作台的另一部分位于台面下方的容置部,容置部设置为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其上部的敞口与台面相适应,使得加工产生的碎屑直接通过台面的镂空处落入到容置部的空腔中被收集,此外,由于钻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主要以飞溅的形式运动,为了解决碎屑收集不完全的问题,还设置围挡机构,具有一定高度的围挡机构能挡住四处飞溅的碎屑,使之最终落入到容置部中,吸尘装置直接收集容置腔中和工作台周围的碎屑,便于保持台面部分的整洁。使用时,吸尘装置还可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加工和吸尘同步进行,围挡装置的设置则不仅限制了碎屑的活动范围,还限制了吸尘的范围,保证了吸尘装置工作的有效性。
7.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包括安装槽以及放置在安装槽中的容置盒,所述台面与容置部可拆卸连接。本方案对容置部的结构进行优化,利用容置盒收集碎屑,设置用于放置容置盒的安装槽,使容置盒被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槽中,
8.进一步的,所述围挡机构由第一围挡板和第二围挡板围合形成框形,所述第一围挡板与容置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围挡板的一端与第一围挡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围挡板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围挡板和第二围挡板通过弹性卡扣槽以及与所述弹性卡扣槽
相适应的卡扣条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动力机构以及连接所述容置部和吸尘动力机构的吸尘管,所述安装槽和容置盒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吸尘管相适应的孔。
11.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通过吸尘管与围挡机构所围合的空间连通,所述吸尘管与围挡机构的连接处沿围挡机构的切向设置。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台钻的工作台设置为具有台面和容置部的结构,利用台面的镂空和容置部的腔体收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同时设置围挡机构阻挡飞溅的碎屑,从而能够集中收集碎屑以便于提高碎屑清理工作的效率;吸尘装置对围挡机构所围挡的范围内以及容置腔内的碎屑进行收集,同时还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同步收集碎屑,不仅便于及时清理碎屑,还能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工作台的清洁,避免碎屑影响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4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中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轴;2-钻头;3-工作台;301-安装槽;302-容置盒;303-台面;4-吸尘装置;5-围挡机构;501-第一围挡板;502-第二围挡板;503-弹性卡扣槽;504-卡扣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排屑台钻,包括主轴1、钻头2和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包括上部敞口的容置部,以及与所述容置部顶部相适应且镂空设置的台面3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面303四周的围挡机构5,以及与所述容置部连通的吸尘装置4。
28.工作原理如下:
29.本技术提供的台钻整体结构与现有台钻相同,包括用于放置固定工件的工作台3,用于加工工件的钻头2,以及安装并控制钻头2高度的主轴1等。本技术中的台钻对工作台3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所示,将工作台3表面镂空设置形成台面303,台面303下方与之相对应的,设置为上部敞口的腔体,形成具有一定容积的容置部。使用时,工件固定在台面303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直接从台面303的镂空处落入到容置部中,同时,围挡机构5阻挡飞溅的碎屑,使碎屑始终落入到容置部中或台面303上,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吸尘装置4可在加工结束后对碎屑集中收集,减少碎屑清理的人工参与度,此外,吸尘装置4亦可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立即被收集,保持台面303的清洁。值得说明的是,当吸尘装置4与钻头2同时工作时,围挡机构5不仅限制了碎屑的活动范围,还将吸尘的范围集中在围挡机构5所围合的空间中,保证了吸尘装置4工作的有效性。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适应一些台钻工作过程中需要配合冷却液或切削液使用的情况,对容置部的结构以及容置部与台面303的配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32.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容置部包括安装槽301以及放置在安装槽301中的容置盒302,所述台面303与容置部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与台面303相适应的容置盒302来容纳收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容置盒302放置在安装槽301中保持固定,从而用于收集碎屑的装置相对于台钻为可拆卸的结构,不仅便于取下容置盒302来清理吸尘装置4难以清理的碎屑。此外,当台钻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配合冷却液或切削液等液体使用时,钻头2工作的同时,液体同时浇在工件上并向下落入到容置盒302内,由于吸尘装置4无法清除液体,可拆卸放置的容置盒302有利于工人集中清理液体。
33.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台面303与容置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是为了拆卸台面303,从而不仅能清理台面303,还能暴露并拆卸其下方的容置盒302,由于安装槽和容置盒302均属于容置部,所述的台面303与容置部可拆卸连接,既可以采用台面303与安装槽之间
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台面303与容置盒302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亦或是上述两种连接方式的结合,如图2中示例的台面303的底面与容置盒302的顶面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槽301外设置卡槽,台面303侧边与之相同的位置设置与该卡槽相适应的卡块,利用卡块与卡槽的配合增加对台面303的限位,保持加工过程中台面303的稳定性。
34.此外,图4中示例的安装槽301为设置在工作台3中底部封闭,上部敞口,形状与容置盒302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301仅仅为用于放置固定容置盒302处结构的命名,此外,安装槽301还可以设置为贯通的孔状,容置盒302顶面的边缘处向外延伸,安装槽301的表面与容置盒302边缘延伸处的底面接触即可保持可拆卸的固定。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37.如图4所示,所述围挡机构5由第一围挡板501和第二围挡板502围合形成框形,所述第一围挡板501与容置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围挡板502的一端与第一围挡板50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围挡板50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围挡机构5本设置为由固定部份和活动部份围合连接形成的可开合结构,即第一围挡板501保持固定的状态,与之铰接的第二围挡板502可活动以打开或闭合围挡机构5,围挡机构5可打开的设置便于对容置部残留碎屑进行清理。
3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围挡板501和第二围挡板502通过弹性卡扣槽503以及与所述弹性卡扣槽503相适应的卡扣条504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对第一围挡板501和第二围挡板502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的结构提供了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第一围挡板501的端部设置弹性卡扣槽503,第二围挡板502的端部设置卡扣条504,卡扣条504被扣在弹性卡扣槽503中使围挡机构5处于围合状态,当需要打开围挡机构5时,利用弹性卡扣槽503能进行弹性形变的能力,直接将卡扣条504从弹性卡扣槽503的开口处取出。值得说明的是,弹性卡扣槽503和卡扣条504的设置是实现卡扣式可拆卸连接的一种方式,在实施中,弹性卡扣槽503亦可以与第二围挡板502连接,相应的,卡扣条504与第一围挡板501连接。
39.实施例4:
4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吸尘装置4与容置部的配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41.如图4所示,所述吸尘装置4包括吸尘动力机构以及连接所述容置部和吸尘动力机构的吸尘管,所述安装槽301和容置盒302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吸尘管相适应的孔。本实施例示例的吸尘装置4通过吸尘管连接到容置盒302内,既可以在台钻加工完成后利用吸尘装置4一次性清除容置盒302内的碎屑,亦可以在台钻加工过程中保持吸尘装置4的同步工作,碎屑穿过台面303的镂空处后从容置盒302的空间被吸出。
42.实施例5:
4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吸尘装置与台钻的配合方式。
44.如图5所示,所述吸尘装置4通过吸尘管与围挡机构所围合的空间连通,所述吸尘管与围挡机构的连接处沿围挡机构的切向设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吸尘装置4与台钻的连接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吸尘装置4与围挡机构连接,适合在台钻加工过程中保持吸尘装置开启,从而加工产生的碎屑能被立即吸走清除,而台面303下方的容置盒302可用于盛装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等液态废弃物。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