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整体淬火冷却喷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44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油杆整体淬火冷却喷水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杆整体淬火冷却喷水器。
背景技术
国内普通抽油杆淬火冷却较为成熟的方式是采用杆体轴向运动同时自转的运动方式,用孔径和距离相同的喷水器进行喷水冷却,这种冷却方式,能够保证抽油杆的淬透性,但是始终不能解决淬火后杆体弯曲变形的问题。
上述喷水器由于在同一截面的冷却速度不相同,从而使抽油杆同一截面上不同的位置应力不同,产生的形变不同,导致抽油杆弯曲变形。抽油杆经过热处理后存在应力集中的部位,和较高的残余应力,增大了抽油杆失败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喷水器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抽油杆整体淬火冷却喷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端盖、喷水器外圈、喷水器内圈、进水管、固定拉杆和固定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喷水器的内圈壁上均匀设有孔径相同、孔间距不同的两段喷水孔,两段喷水孔之间没有无孔区隔离,第一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左边,第二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偏左至右,第一段喷水孔的孔径为ф2~ф5,间距为10×10~20×20mm,打孔段为100~400mm,第二段喷水孔的孔径为ф2~ф5,间距为10×10~50×50mm,打孔段为第一段喷水孔之后的内圈壁。
第一段喷水孔与喷水器进口之间有一定距离的无孔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的优点是在不同的长度距离范围内,用不同的喷水量和水流模型控制冷却速度,第一段喷水孔直径、间距和第二段喷水孔的直径和间距,分布情况均经过试验优先确定。克服了已有技术给抽油杆整体淬火产生弯曲的问题。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2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1-端盖 2-喷水器外圈 3-喷水器内圈 4-进水管 5-固定拉杆 6-固定螺母 7-底座五、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端盖1、喷水器外圈2、喷水器内圈3、进水管4、固定拉杆5、固定螺母6和底座7组成,其在于在喷水器内圈3壁上均匀设有孔径相同,孔间距不同的两段喷水孔,两段喷水孔之间没有无孔区隔离,第一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左,第二段喷水孔在进水管的偏左边至右边,第一段喷水孔的孔径为ф2~ф5、间距为10×10~20×20mm、打孔段为100~400mm,第二段喷水孔的孔径为ф2~ф5、间距为10×10~50×50mm,打孔段为第一段喷孔之后的内圈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表面淬火后的抽油杆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整体淬火,由于喷孔段、喷孔径、喷孔间距经试验优选,设计参数比较合理、淬火后的抽油杆无弯曲现象,提高了淬火的成品率。
权利要求1.一种抽油杆整体淬火冷却喷水器,由端盖、喷水器外圈、喷水器内圈、进水管、固定拉杆和固定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喷水器的内圈壁上均匀设有孔径相同、孔间距不同的两段喷水孔,两段喷水孔之间没有无孔区隔离,第一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左边,第二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偏左至右,第一段喷水孔的孔径为φ2~φ5,间距为10×10~20×20mm,打孔段为100~400mm,第二段喷水孔的孔径为φ2~φ5,间距为10×10~50×50mm,打孔段为第一段喷水孔之后的内圈壁。
专利摘要一种抽油杆整体淬火冷却喷水器,由端盖、喷水器外圈、喷水器内圈、进水管、固定拉杆和固定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喷水器的内圈壁上均匀设有孔径相同、孔间距不同的两段喷水孔,两段喷水孔之间没有无孔区隔离,第一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左边,第二段喷水孔在进水管偏左至右,第一段喷水孔的孔径为φ2~φ5,间距为10×10~20×20mm,打孔段为100~400mm,第二段喷水孔的孔径为φ2~φ5,间距为10×10~50×50mm,打孔段为第一段喷水孔之后的内圈壁。
文档编号C21D9/00GK2651259SQ0327085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8日
发明者朱明熙, 王江秀, 王基伟 申请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机械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